借物喻人作文点评(借物喻人的作文600字初中名师点评)

借物喻人作文点评(借物喻人的作文600字初中名师点评)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6-01 18:13:35
借物喻人作文点评(借物喻人的作文600字初中名师点评)

借物喻人作文点评【一】

春天的衣裳是杜鹃,夏天的心脏是石榴,秋天的尾巴是菊花,小小的花瓣,细而有劲的枝,淡淡的粉白,缠绕在周身的芳香。那是一种在冬天才傲然开放的花,那是一种在雪中才显得更加纯白的花。是的,那就是梅花。在冬雪中傲然挺立的花。

冬天,这四季中最没有生气的一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是无边无垠的白,雪花铺天盖地,仅仅能为这枯萎的冬天增添几分绿色的松柏,此时也被盖上了厚厚的雪被。夏天的那些花儿们,此时也只剩下了枯枝烂叶。不再有了往日的娇艳,不再有了往日的富贵,不再有了往日了活力,他们那仅剩下的矮小的枝。而此时,就在这漫天遍野的雪中,就在这万物的哀叹声中,梅花出现了,就在这雪地中傲然挺立着。梅花,她的朴质与素雅,也不是常人能所及的。

它拥有不畏寒冷,独步早春,傲立雪中的精神,象征刚毅精神和崇高品格,“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更是表达了梅花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品格。“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梅花的是凛冽的寒风;照耀梅花的是寒冬的残阳;滋润梅花的是残雪的雨露。

你看那在风雪中傲然挺立,怒放着的梅花,难道你就丝毫没有感受到她的美吗?难道在漫无边际的白雪中,你突然看到前方有一株挺立着的梅花,你就不被她那种不畏寒霜,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吗?

她那高而细的枝干,丝毫受不到风雪的影响。在风雪中怒放,充满了豪情,挺立着,任凭风雪的吹打……这就是我喜爱梅花的原因,坚强不屈。人们赞美牡丹,是因为它的富贵,赞美荷花,是因为它的出淤泥而不染,而我赞美梅花,是因为她的那种坚强不屈,傲雪斗霜的精神。“梅花欢喜漫天雪,冻苍蝇何足奇。”看吧!在严冬凛冽寒凤呼啸声中,梅花一枝独秀英姿勃发,绽放出鲜红的花朵,让那些娇嫩媚艳的群花、让那些不经风雨软弱的懦夫、让嗡嗡叫的寄生蝇去瑟瑟发抖吧!

借物喻人作文点评【二】

我的老师姓张,已经40多岁了,张老师看起来为人亲切,本人也是那样,她很喜欢小孩子,爱护我们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那样,除非我们真个惹怒了她,她是不会对我们发火的。

记得前些天,同学们一起出去上体育课。回来时,顾航宇突然说难受,我回头去看:他的脸已经白的不成样子了。老师一听就飞似的跑了过去,握着顾航宇的手,亲切的问:“怎么了?”谁知,平时一向严肃的顾航宇竟哭了起来,声音也变小了,对着老师说了几句,没人听清说的是什么。说完,张老师让同学叫来我们的副班主任:于老师,让于老师和她一起把顾航宇扶到办公室,同学们都用敬佩的目光目送着她们三人。

张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对我们就像妈妈对孩子,我爱我的老师,你呢?

借物喻人作文点评【三】

一个普通的圆柱体,披上了红色的外衣,头上长着一根“天线”,这就是蜡烛。

蜡烛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物品,相信大家都见过蜡烛吧!它非常便宜,满世界到处都是。看到这,你一定会感到奇怪吧,蜡烛这么普通,我为什么要大费周章的介绍它呢?的确,蜡烛很普通,但是它那种默默为他人付出的精神却深深吸引了我。它点亮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不求一丝回报。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祖国花朵的培育者、祖国栋梁的支柱、为我们默默付出的老师。每天,老师早早地回到学校,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传授我们丰富的知识。大家都说老师是园丁,是茫茫人海中的指明灯。可我却要说老师是一支蜡烛。“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用辛勤和汗水培育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使我们成为祖国的贡献者,对自己从来没有一点儿私心,不求一点儿回报。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老师,就如停电时没有蜡烛,人生会陷入一片黑暗。这时,我想起了上学期背的一句古诗: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在老师身上再适合不过了。老师直到白发苍苍,也还在坚持上课,就如蜡烛一样,为照亮别人牺牲自己。

蜡烛,它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伟大。以后,我也要像蜡烛一样,为社会默默付出,无私奉献!

借物喻人作文点评【四】

他生活在一个幸福,欢乐的家庭里。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下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他就是我的邻居一一陈茁。

他只有6岁就懂得了人世间的爱有多伟大。

一天,我走在放学的路上,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在我奔向家门的同时,我忽然看见了邻居家的小弟弟,在雨中好像思考着什么,这时,他全身湿透了,我准备把伞借给小弟弟用,可他又嘲家中跑去,怀里好像抱着什么。后来我才知道,那原来是生命垂危的小猫,他妈妈最讨厌小动物,可他为了救它,不顾家人的反对,救了小猫。这真让人敬佩,尽管他只有6岁。

人间处处有真情,只要我们都有一颗善良,纯真的心,这个世界将因我们而变得美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