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开头引路人(关于引路人的作文叙事900字)

作文开头引路人(关于引路人的作文叙事900字)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6-30 02:44:40
作文开头引路人(关于引路人的作文叙事900字)

作文开头引路人【一】

老师像蜡烛,因为他敢于毁灭自己,却要照亮别人;老师像春蚕,因为“春蚕到丝方尽”;老师像园丁,因为他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精神深处的领导者。老师,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滋润……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最主要的是还要有过硬的师德。

传统意义上的师德,大多要求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等等,然而,在新时期的师德应该是教师在完善自己人格修养的同时,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并且做到完全尊重学生人格。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只有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去尊重每一个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出自个人的恩怨与私心,而是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纯洁的,是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发展要求的,是老师自身职业道德必须具备的。

我深知我的一举一动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努力做到智高为师,德正为范,智高德正,为人师表。 

作文开头引路人【二】

一个好的引路人,常常能引领我们顺利走向成功的彼岸。

大家可能都被人鼓励过,被鼓励后的感受是甜蜜和自豪。

妈妈给我报了个阅读补习班,我极不情愿来到那,发现那里的好几个同学都是我的好朋友,于是原来那种抵触感消失殆尽。老师很慈祥,温暖,她的笑容融化了我这个害羞男孩的紧张。

上课了,老师说:“读文章,要读懂,所以要大声地读啊!”读书要读出声,并且还要大声地读,这是我最头疼的事了。朗读轮到我了,我心里直打鼓,唉,只能硬着头皮闯。时间一分一秒地滑过,我的嘴巴张着,但喉咙却发不出声,半天没吐出一个字,周围的空气似乎已经凝固,所有的同学都用严厉的目光盯着我,我浑身像长了刺。没办法,他们都等着呢,读吧。我暗暗鼓励自己,又清了清嗓子,我的声音很小,似乎连我自己也听不见。读完后,我将头压得低低的,两腮麻麻的,像刚出炉的圆饼,等待老师毫不留情地批评。没想到她却和蔼地说:“嗯,读得还可以,但声音要大些呀!”说着又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这时,我心中的大石终于沉了下来,仿佛眼睛里闪烁着炙热的光芒,我的信心倍增。老师轻描淡写的几句话让我不再害怕读书了。

几个星期后的一天,我旁若无人地朗读后,“非常棒!谢家淳嘴巴里的胡萝卜现在终于咽下去了。”老师大加赞赏的这句话让我心里美滋滋的。真的,直到现在,它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就是这句话,让我找到了朗读的快乐。

补习班的同学都发表了一篇习作,榜上我名落孙山,脸上露出一种无奈的表情,老师似乎看出我的心思,鼓励我说:“其实,想发表很简单,只要多读书,多看书,积累好词好句,然后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就可以了。”我脸上有一种喜悦,一种冲动,心里有一股信心。经历了无数风雨后,一篇题为《暖流》的习作终于发表了,上面赫然署名——谢家淳。我成功了。

“其实,成功很简单,我只是一个引路人,关键还要靠自己努力、奋斗”老师鼓励我又这样说。我非常感激她——我的引路人。

作文开头引路人【三】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要想心系祖国,我们应该从小树立起爱国精神。毛泽东主席主张学习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他曾经说过,有的人学习看起来是努力的,但是目的却是为了自己将来的穿衣吃饭,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为了谋取个人的功名利禄,这是很没有出息的人。我们应该时刻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了改造国家和社会而发奋学习,努力健康成长,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

心系祖国然后要确立一个远大的志向,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要立志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把祖国建设成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国家。因此,我们要珍惜和抓紧童年的每一秒,抓紧锻炼身体培养高尚道德,掌握丰富知识,把自己的学习、成长同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祖国建设振兴中华做准备。

其次就要从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升国旗时,少先队员要行队礼,不是少先队员的同学要行注目礼。平时日常生活中要爱护红领巾,应该为自己是少先队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在学校里要戴红领巾,上体育课时可以把红领巾摘下来,叠好放进书包。回到家里要把红领巾放在床头,以便第二天起来时佩带。红领巾要定期清洗,保持干净整洁。虽然这些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碎小事,但是却充分的体现出了自己的爱国意识,只有爱我们的母亲祖国,才会健康的成长,为祖国献力。

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歌颂师德,感恩师魂!

作文开头引路人【四】

“为师者以爱心酬学子。”这是很多教师的座右铭。好老师会把每一个学生的欢乐、苦恼都装在心里,而班里也总有几个让人头疼的孩子。她叫叶莹莹,是个开朗活泼的小女孩,聪明又淘气。午睡时,你会发现她的被窝里发出一阵阵“哈哈”的怪叫,有几次我抬起头,却没有找到是谁发出的声音。于是,我继续坐在一边,小声地提醒着,安静入睡,不要吵到别人睡觉,当我沉默了没多久之后,怪声会继续,周而复始的好几次,这让我有些生气,小声问道:“是谁发出的怪叫?”睡在莹莹旁边的傅钘大声的说着指向了莹莹,于是我走到莹莹的床边,蹲下后轻声的对她说:“现在是睡觉时间,可以请你保持安静吗?”莹莹不说话,缓缓地点了点头。可这样的静悄悄并没有保持多久,又能听到那辗转反侧,不时的发出自言自语的声音。一个躺在我身边的女孩菲菲悄悄地说:“老师,您不用管她,莹莹上课也这样,每天都不睡觉,我们都习惯了。”当起床后,找了个空余的时间,和莹莹进行了交流:“莹莹为什么不喜欢睡觉?能跟老师说说吗?”我和蔼地问道。“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而且就是睡不着!”她小声地说着,还深深地叹了口气,眼睛里充满了不安、忐忑和无所谓,这让我很奇怪。

渐渐地,我开始有意识的关注着她,发现他与其他孩子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两只手不停歇,总要找点事做,一只脚踩在凳子上,或是眼睛出神地望着窗外,或是找到旁边的孩子和她一起说话。那时我会提醒、示意她要认真听课,而回应我的是一双胆怯的眼睛。课间活动的时间,他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在室内游走,跑到这里跑到那里,和其他孩子之发生的矛盾也挺多,不是抢玩具,就是推推挤挤,玩水玩杯子,任凭你喊破了嗓子,有时还是我行我素。看着始终麻木的她,有些无力。

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理解,爱是尊重,爱是信任,爱是宽容,爱是鼓励,爱是奉献。想到这里,让我能冷静地思考:是不是应该换一种方式教育他?站在他的角度想一想:如果觉得上课没有乐趣,能让他愉快的参与活动吗?如果得不到老师足够的爱,阳光能照进这颗已封闭许久的心吗?莹莹其实很聪明,只要关注她,给她机会,其实你能发现她懂得很多,她不是听不懂,她只是理解的太快,感到没趣,所以不想听,只是偶尔朝我们看看。平时的她其实是挺乐于助人的,记得有一次晨间区域时间,几个孩子在玩积木,地上桌上洒落一堆,莹莹刚入园,和我们打过招呼,就走到那积木区,低下头看了好一会儿,慢慢地蹲下去,拾起掉在地上的积木,放在篮子里,而后默默地走开去玩别的了。当发现这样的情况时,我的心里是又苦又喜,不知道要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如若我们能给孩子们真诚的爱、炽热的爱,能给予信任,发自内心地去引导、启发他们,设身处地的体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那被掩盖与歪曲的优点与长处,或许他们就能克服自己的旧习,争取上进。

那么决定改变策略,势在必行,我们要用爱心来征服这颗麻木的心。面对这样特殊的孩子,强硬肯定不是好办法。第一步,温柔攻势。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对她温和些,软语絮絮,轻柔的肯定他的进步,指出他的不足。在空余的时间里,与她多多聊聊,谈谈心,说说话,鼓励她帮忙做些劳动,转移她的注意力,让她有事可做。第二步,“你真棒”。在课堂上,遇到问题多叫他起来回答,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莹莹的记忆力很不错,要求背诵的古诗、语言儿歌、故事,总能很快就掌握,因此一有机会就请她给我们表演。第一次的表演就让其他孩子很是吃惊,于是大拇指不停的指向她,相信那一刻,莹莹应该很有成就感。现在,虽然莹莹还有着许多缺点,但是看到她那点点滴滴的进步,我很欣慰,我会继续用爱心、诚心、耐心、关心去感化他,感化这颗稚嫩的心。

同时对自己进行了深刻地反思,争取做到以下几点:

1、宽容以待。需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承认差异不难,可面对差异,要正视却不容易。正确地对待和处理这个差异,需要我们有一颗宽容的心,去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是好的。时刻关注每个孩子,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同的个性,我们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要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健康快乐地成长。

2、言传身教。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们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如果一个老师认为某个孩子好,很听话,做事能干,那么在这样的影响下,这个孩子的表现就会越来越好;如果老师认为某个孩子调皮、捣蛋,什么都做不好,那么在老师的这种情绪的影响下,这个孩子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老师的教育是否得法、是否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是否善于发现孩子,从实际出发来进行教育,这些都和孩子学习环境有莫大的关系,我们不能耽误每一个孩子。

3、善于发现。成功的体验,可以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价值,相信自己的能力。人性使然,我们往往会比较注重的去发现孩子们的缺点,然后想方设法去纠正它们,那么孩子好的一面就会被我们深深地压在底层,暗淡无光。所以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励他们,鼓励他们继续发光,一步一步前进,去追求下一个成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