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四单元语文试卷作文(七下语文第四单元大单元卷子)

七下第四单元语文试卷作文(七下语文第四单元大单元卷子)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5-31 23:50:54
七下第四单元语文试卷作文(七下语文第四单元大单元卷子)

七下第四单元语文试卷作文【一】

自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变得非常骄傲,它回到了以前生活的地方。

以前的伙伴们看见丑小鸭,都惊呆了,用羡慕的眼光目不转睛地看着它。“瞧!我现在有了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多美啊!”丑小鸭骄傲地说:“我再也不是当年那只丑小鸭了,你们又丑又笨,根本比不过我!”说完,丑小鸭展开洁白的翅膀,飞走了!

丑小鸭来到一座漂亮的湖边,看许多只天鹅在嬉水,它又开始炫耀起自己来:“你们看,我的羽毛洁白如雪,我的脖子又细又长,我的身段是多么匀称。你们呢?有的这么胖,胖得像个啤酒桶,有的这么瘦,瘦得像块饼干,难看了!”说完,丑小鸭又飞走了。

丑小鸭到处贬低别人,炫耀自己,最后连一个朋友都没有了。丑小鸭哭着来到农夫家,它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农夫,农夫语重心长地对丑小鸭说:“丑小鸭呀,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做人要谦虚不能骄傲!”

丑小鸭记住了农夫的话,慢慢得,它成了一只又谦虚又美丽的天鹅,并且有了许许多多的朋友。

七下第四单元语文试卷作文【二】

青蛙不信小鸟的话,它想跳出井来看个究竟。

青蛙使劲跳出井口,这才发现天原来真的无边无际呀!小鸟说:“外面的世界还有许多你在井里看不到的东西呢!”青蛙一听,半信半疑:“是真的吗?那你带我去看看吧!”

于是,小鸟带着青蛙来到了江西庐山,看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看,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哇!庐山瀑布好壮观啊!”

它们来到了闻名中外的安徽黄山风景区,青蛙看到了许许多多奇形怪状的岩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青蛙连声说:“哇!黄山奇石真是有趣极了!”

下一站,它们又去了台湾省的日月潭。小鸟告诉它:“日月潭可是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青蛙看了日月潭一眼,说:“日月潭真是风光秀丽呀!”

接着,它们来到了新疆的葡萄沟。那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它们两个就欢快地吃起来,青蛙已经流连忘返了。走过了这么多地方,青蛙想:这个世界原来这么大呀!我以后不能总坐在井底了,要多出来看看,这样才能见多识广。

七下第四单元语文试卷作文【三】

很久以后,老屋的身边长出了许多又粗又高的树,小蜘蛛告别了老屋,老屋说:\"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等等,老屋!\"一个清脆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天,行吗?猎人想捕捉我,我找不到一个躲避猎人的地方。\"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哦,是小鸟啊!好吧,我就是再站一个晚上。\"第二天,小鸟从破窗户里飞了出来:\"啾啾,谢谢!\"

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两天,行吗?老鹰想吃我,我找不到一个躲避老鹰的地方。\"老屋低头看看,\"哦,是小白兔啊。好吧,我就再站两天。\"两天后,小白兔从破窗户里跳了出来说:\"老屋,真谢谢你。\"

小白兔走后,老屋想:这么多小动物都需要我的帮助,我不能倒下。从此以后,老屋坚强的挺立着,又帮助了许许多多的小动物。

七下第四单元语文试卷作文【四】

先说第一大题,是选择题,考的是所谓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来便是教人闻风丧胆的天下第一题,考拼音,多少英雄好汉折戟与此,老师尝云:“第一题皆送分题也。”果然送分,不过是送给出卷老师。“小弟出来乍到,小小意思,不成敬意。”“老兄太客气了,且看下一题。”考生一看,大呼后悔,该在第一题上磨蹭几分钟,好做心理准备。第二题乃字形,其畸形程度毫不逊于第一题,A,B,C,D俨然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不做DNA鉴定,鬼才知道谁真谁假,“对了,我会用语感。”纯正的普通话,字正腔圆,一两题做完,才知道出卷者的意图就是为了让你明白语文同英语的差别。罢了罢了,再看第三题,第三题一惯来讲是修改病句,读一遍,怎么四个都对,不可能,一定有错的,深入读几遍,咦?不好,好象四个都是错的。生离别了好久,挥泪斩了三个,由天吧!爬出了前三题的幽暗昏惑,只有第四题才绽放出一点人性的光辉,排序或文学常识。排序体现能力,考“标”;文学常识展现知识素养,考“本”。让真正喜欢文学懂文学的人找回了一丝自信。

前三题说是考基础,但试问又有多少文学大家做这种题目能做全对呢?恐怕很少,因为他们所着的文学大作里也会有一些错字,病句。难道就说他们基础不行根基不稳?同样的句子,放在名着里便是名句,放在语文试卷里则是病句,这只怕会让热爱文学的人心寒。名人讲演,其间难免会有一些字音错误,若是被耳尖又极富责任心的优秀学子听到,少不得会大呼错了错了,随即跳将起来纠正发音,维护真理,不言而喻,下面便是“献身”了。

着实滑稽,想想也没什么意思,真理是少数人发现的,但却掌握在多数人手上。即便是真理,也未必不会成为谬误,所谓通假字,其实许多也就是古人写的错别字而已,只是由于众人都将错就错,错别字也就被办了证,成了我们现在拼要记的东西了。

原本所谓的事实与真理,也会被轻易打倒,有据可查的“据”也会变得子虚乌有,《现代汉语大辞典》常常修订,不就是在干这事么?比如“空穴来风”一词,原意为:有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的产生,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同样一个成语,到了后来的修订版中,引申意却正好相反,比喻消息和传说的产生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管中窥豹,由此可见一斑。

再说阅读,近些年高考阅读题分值在攀高的\'趋势,分值走高,文章也愈见水平,可出的题却愈发玄乎了。常常题目一出,让人摸不着头脑,瞪圆双眼,绞尽脑汁,也没发现题目是在说文章的。总有这么几道题,问某个字用得好不好,请说理由。答曰:不好。但凡见这两个字,评卷老师便会翻翻白眼,坦然而诚恳地吐出两个字:白痴。随即一个交叉的符号落于纸间,尘埃落定。那就说“好”,但具体好在哪里,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对于这样的情况,有一个通用的法子——打擦边球,既然是打擦边球,自然是球做得越大,越容易擦边,于是乎一篇阅读做下来,好似写了一篇六百字文章,答案终究是简单的,长篇大论,多是废话,有用的只有寥寥数字而已,这还要看评卷老师爽不爽帮你找到它。还有的题问作者为何要发出这样的感叹,不用看,答案中定然会有与国仇家恨、作者背景相关的文字,其实欣赏文学作品考虑作者背景这没错,但却万不可陷入这个胡同里,并不是所有的作品写出来的时候,作者都想到了国家和社会,也许只是一时触景生情发出的喟叹,具体是什么情感,恐怕连作者本人也未必知道,因为文章是感性的。而现在出的阅读题,明明是作者的闲情文字,却硬要和劳什子国仇家恨扯上关系,好像作者每一次动笔之前都要在心中默念三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并为黎民苍生祈祷求福一般。

着实教人恼火,怪不得有传言说韩寒写按自己文章出的阅读题却考不及格,张爱玲国文不过,真是讽刺。现今有许多阅读题出的与文意相去甚远,高考乃人生之重大关口,如此出题,岂不怕招人唾骂。

最后说说,作文分值很高,这是对的。文学的最终表现形式就是写文章。既是写文章,除去题目,其余便不该再做限定。单纯的考生总是一味的信“评分标准”,却忽视了“评分细则”,这种错误与混淆“原则”和“原则上”的所产生的后果是一样的。只要与万恶的社会、丑陋的政府接上火,任你思想再深刻,文采再斐然,也是徒然。于是乎,众多考生避开交锋,纷纷拥上高楼,怀古伤今,你拽了李白的一条胳膊,我扯了苏轼的一条腿,屈原投江投了又投,韩愈胯下钻了又钻。任题千遍,我意不变,以不变应万变,写作文,就得讲究个无招胜有招。怪不得,我一朋友说,他在初三抄了一个排比句式,以后每次作文都能博得个波浪线,拿个高分。基本上是:“人生就像一个五味瓶,装着酸甜苦辣咸”云云。

有人说,高考写作文,就像是“戴着镣铐跳舞”,笔者认为形容的十分贴切,可搞不明白的是国家教育部门为什么要给学生戴上镣铐,无论从政治上还是文学教育上来说,我以为都是弊大于利。

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说一只青蛙被放入一个瓶子里,扣上带了孔的盖子,青蛙刚开始还会努力撞击瓶盖,意图跳出去,可反复跳了许多次后,发现没用,时候久了,将盖子打开,青蛙便再也不会跳出去了。同样,长时间的“戴着镣铐”,受着拘束与压迫的人,也终究会失去创造力与斗志。

中学语文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培养文学悟性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同时也为将来走文学之路的热爱文学的学生打基础,因此尤为重要。而现今的语文教育模式与原意却大相径庭,适得其反,这终归不是大多数人想要的。

七下第四单元语文试卷作文【五】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对华宣战。闻声的上海人民火速来到火车站,准备到乡下去逃难。这天是1937年8月28日。在上海火车站,人们拿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脸上满是不安。他们有些强壮的背着老人,有些男人抱着孩子,还有些一起谈着国事,但他们无一不希望火车快点到站,好马上逃离这个危险的地方。就在这时,灾难悄悄地来临。

无数架轰炸机像老鹰一样扑来,这又有谁会想到。瞬间,敌机投下炸药,一颗、两颗、三颗……整个火车站变成一片废墟,流满地。在这场巨大的人类灾难中,又有几个人能够平安无事?轰炸机还在上空盘旋,建筑物还在倒塌,人们的哭喊声从四面八方传来,一声声撕心裂肺。

这时,一位父亲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拼命跑着,母亲跟在后面。他们一直跑,不停跑,他们为什么要跑呢?啊,我知道!他们要跑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他们要用最后一丝力气保护孩子,要向着最后一丝希望去奔跑。“轰”的一声,母亲倒下,父亲抹着泪,停下。母亲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保护好孩子!”说完便断气。父亲含泪奔跑着,他希望能够马上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孩子的`藏身之处,然后马上回去救他的妻子。终于找到,这位父亲小心翼翼地把正在熟睡的孩子放在那里,便冲向妻子的方向,这时,天桥塌,一块铁板掉下来,砸中父亲,父亲合上眼睛。

不知过多久,孩子醒,他看见到处是废墟,爸爸妈妈不见,到处尸横遍地。流成河。孩子被吓坏,他拼命地哭喊着,大喊着,稚嫩的声音中带着痛苦。他在喊什么?啊,我听见,是“爸爸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啊?你们在哪里?”这个小孩衣衫褴褛,衣不蔽体,身上流满鲜,脸上黑乎乎的,满是石灰。他看着眼前的废墟,是那样绝望。

小孩抹一把眼泪,开始寻找他的父母。他在肉模糊的尸堆里找着,翻着。铁板在他身上划出一道道口子,他在坚持。终于,他找到他的爸爸,他用手擦去爸爸脸上的鲜和灰尘,孩子的眼泪像断线的珍珠一样往下掉,父亲努力挤出一个微笑,艰难地说:“孩…子,要…坚强。”说完便断气。

这些使我想起如今利比亚的人民,他们也在哭泣。

人们,赶走战争吧,还孩子一个和平的家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