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选材新意(中考作文坚持选材新颖)

中考作文选材新意(中考作文坚持选材新颖)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7-12 07:08:17
中考作文选材新意(中考作文坚持选材新颖)

中考作文选材新意【一】

生于七零年代初期的农村,我的`童年,没有玩具。陪伴我的,是父亲那些散发阵阵清香的书籍:《三国志》、《水浒传》、《资治通鉴》、《三言二拍》、《唐诗宋词赏析》、《论语》等等等等,那时识字不多,且那些书都是繁体字,连蒙带猜的,勉强读了个大概,但只是把它们当故事来看,根本就不理解文章的深意。

而现在,我们快节奏的生活,到处是钢筋水泥的世界。街市的喧嚣,广告的诱惑,光怪陆离的夜生活;所有的一切都有人为的大肆造作,失去了原有的质朴和清新,缺乏了纯真的韵味;蔬菜瓜果是催熟的,鸡鸭鱼肉是速成的,“纯净水”是经过处理的,爱情是速食的;原说远亲不如近邻,而现在呢,邻里关系是那么淡漠,甚至对门住着不相识,老不相往来……这样的社会环境,让人变得心浮气躁,虚伪狡诈,攀比心日益严重,利欲熏心,无边,人人都带着假面具做人。

那么在科学高度发达、经济全球化的当今,我们最需要什么?我们需要的是道德的感召和教化,需要的是修复人的心灵,需要的是复苏美德,需要一个和谐的世界、和谐的社会。身处闹市,我们怎样才能抛却浮华,恢复生活的宁静、淡定、从容呢?随着自己年岁的增长,阅历渐丰,读书渐渐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读国学经典,从先贤古圣的思想中汲取营养,塑造自己,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找出父亲的藏书,《图解庄子》,《论语》,《大学》,《细讲弟子规》。。。。。。放在办公桌上,睡枕旁边,工作闲暇了,心情郁闷了,工作不顺心了,随手拿来翻翻看看,品品读读,从中古人的观点、境界、做法……提升了我的悟性,给我以力量,修炼我的品性,慢慢的达到恬淡宁静,让我忘却身边琐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教导我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善待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保持内心清净满足,人才能生活得自在快乐。读古文经典,书中精选的句段,相应的经典故事,生动地体现了原文的内涵,让我读后深有感触,受益匪浅,从中学到那种内心的和谐和安静,使我能时时提醒自己与人和谐相处。于丹教授说:“《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相信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坚持不断地阅读经典,遵循古圣先贤的教诲,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中考作文选材新意【二】

材料新颖,读者读起来才有兴趣。要想材料新颖,就要尽量及时地选取那些新鲜而有意义的事做为作文的材料。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做个有心人,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在我们的周围,每时每刻都有新的事情发生,要学会观察,善于捕捉。

例如:作文题目“一场”。这个题目从选材的角度看,比较广泛。但要做到新颖,就需要动脑筋。“偷考”、“考试失误”等写得太多、太俗。要选择那些能反映自己特点,反映自己真实感受的、别人未写的事情,这样才能吸引人。人们常说,人生就是一场考试。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地方,是考察一个人道德水准、精神风貌、应变机智的考场。如果写作中能够在这方面作些思考,就会给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中考作文选材新意【三】

(多媒体)当春雷响起的那一刻,世界的万物也都苏醒了。看看今天春雷公公把谁带来了谁(板书:春笋〕

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春笋,让学生带着一丝好奇走进课文。(学生交流) 小朋友了解的知识可真不少,看来课外书让我们的知识更丰富了,以后我们可要多多和他们交朋友了哦~(知道读课外书的好处,激发孩子读课外书的兴趣。)

那你想去了解课文中的个个可爱的小春笋吗?赶紧来读读课文吧!要读准课文的字词,读通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喜欢读的地方也可以多读几遍。(明确要求读,让孩子读的'时候明确方向!)

这些好像有点老套,呵呵,接下来是我设计的一个检查生字朗读的环节。

这课的二类字和一类字共有17个,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认识,并通过这些字词初步了解课文的的内容呢。我分了三个层面进行了生字的检测和教学。

一声春雷 唤醒春笋 冲破泥土 掀翻石块 冒出来(让学生在读这些字词的基础上,把课文第一段的内容也在脑中再生)

春笋 裹着浅褐色的外衣 嫩生生的娃娃 (让学生在朗读生字中裹着,体会春笋的颜色和它的可爱)

春笋 迎着春风 阳光中笑 春雨里长 一节又一节 向上再向上(体会春笋的生长离不开春风、阳光和雨水,让学生初步明白成长过程中只有大家的相助才能健康地成长)

这次生字的朗读,透过生字直达课文,让学生把生字和课文内容紧密结合,效果还是不错。学生也因为这突破常规的读生字而兴趣盎然!

中考作文选材新意【四】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教过的学生不下三千,人们把他和学生上课时的交流记载了下来,这就是《论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它让我们在学习后再温习一遍,好好温习了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就可以当老师了。我想起每到课间或回家后,我都会复习一下当天的内容,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可总觉得还是有一些没想到,所以以后我要常常复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把自己讨厌的东西给别人,不要让别人来做自己所讨厌的事。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界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那我们就继续诵读吧!好好地拥有它,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告诉你们,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通过学习《论语》,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理。

中考作文选材新意【五】

从写人的角度看,无外乎写自己、写他人、写入与人的关系。选取素材也应该从这三方面人手。最好从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方面选取一些素材,比如琴棋书画、集邮、集币等课余生活;还可以从自己的性格和经历方面积累素材,比如聪明、坚强:勇敢。选取描写他人的素材首先要确定对象,可以是父母、亲友、邻居、老师、同学,甚至是路遇的陌生人,选材要关注这些人的爱好、特长、性格、外貌等。积累人与人方面的素材并不需要另起炉灶,许多人、事方面的素材一般都发生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邻里之间。

技法指津

中考作文选材新意【六】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概述简介,以精练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

当每次看见儿子在诵读的时候,心中总有一丝担心。他真正理解其内涵了吗?是为了背诵而学习,还是……所以,在检查儿子背诵时,与其一起诵读。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儿子,这句话的意思懂吗?”读到此处,我问儿子。

“就是,谁都有可能犯错。父母有了错误,也要帮助父母指正。说话时一定要有礼貌,不能大声。如果父母不听,也要等父母高兴时再劝。如果父母还是不肯接受你的意见,哭着恳求,就是父母生气了打骂我们,也不应该有怨言。”听了儿子的话,感觉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儿子,你做到了吗?”

儿子略有所思地说道:“我恐怕是不敢。”

“为什么?”

“因为你们家长可是常有理。如果我说你们错了,你们会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的。”

听了儿子的话,我又陷入了沉思中。是啊,我们很多时候放不下自己的家长架子。自己有错,不愿意轻易承认。事后在儿子快要忘记的时候,假装解释一番,算是解决问题了。想想自己还真这么做过,而且不是一次两次呢!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做到以身作则,没能正确面对问题,而选择的是逃避。那么这又给儿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什么呢?

“妈,还读吗?”儿子的话,又把我拉了回来。

“当然读了。这么好的书,一定得读!还要认真读呢!”

亲子共读,的确是一种好的阅读方法。这样阅读,提升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我们自己!

自评:偶然的一次亲子共读,却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看来与孩子一起快乐成长,想要真正走进儿子的内心世界,我这个做妈妈的.,还要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才是。

亲子共读国学经典,感受了国学的魅力!

儿子最近的变化还真得很大:懂得许多待人接物的礼仪,懂得了“百善孝当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