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上同一所学校写的小作文(两个人不在一个学校的小作文)

没上同一所学校写的小作文(两个人不在一个学校的小作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7-12 09:01:12
没上同一所学校写的小作文(两个人不在一个学校的小作文)

没上同一所学校写的小作文【一】

班会课上班主任组织观看了《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视频材料,观后同学们无不为胡斌的人生转变而感叹、感慨和感动。

胡斌来自甘肃省兰州市,从小就是一个只知道打架斗殴,抽烟喝酒,侮辱老师的问题少年,先后被十三所学校开除,十五岁踏上社会,他母亲怕他在兰州出事,送他去北京,在北京生活了六年,天天ktv,夜总会,没日没夜的玩游戏。

后来胡斌在妈妈多年的精心安排下,观看了一张《弟子规》的光盘,从此发生了改变,到敬老院做义工,由此改变了人生,步入了正确的人生道路,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看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胡斌从一个顽固不化的社会黑手,到一个奉行《弟子规》的孝子,这期间他妈妈付出了多少心啊!为了他不被人歧视,他妈妈任凭他爸爸的打骂不离婚;为了把他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二十年来他妈妈坚持对他的不离不弃……

看看胡斌,想想自己,他从一个“十恶不赦”的人都能转变过来,我难道还不如他吗?不,我也学了《弟子规》,我要比他做的更好!做一个孝子,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正是这本书所弘扬。想到这里,我也学习胡斌,拿起妈妈的茶杯,给她泡了一杯浓浓的香茶……

没上同一所学校写的小作文【二】

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人一定很不简单,这是这个题目给我的第一印象。故事的主人公叫胡斌,小时候便有着很强烈的逆反心理,来自兰州市的他。曾经是一个不好好学习,爱玩游戏,整天打打甚至打骂父母的危险分子。由于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打架,而且他从小就不听话。上四年级时,经常要弄得学校不得安宁。在上课时,老师也只是希望他只要不影响他人学习睡觉都可以。他打架抽烟喝酒,经常旷课欺负老师,哪个学校都不要他。这是看这个片子开始时老师告诉我们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令人认为不可就药的人最后还是浪子回头了,是什么东西有这样巨大的力量能使这样一个人改头换面呢,起初我也很好奇,带着这种好奇心我静静地看完了胡斌对他这二十二年来的忏悔自述。细细品味胡斌所讲,胡斌当时真的是属于极度的悬在危险边缘的学生。很小的时候就出去成天打仗,抽烟,上网。如果只有这些那还不算什么,更甚的是他打骂父母,欺负老师,反正学正常人的生活方式他都没有。听胡斌的讲述有很多细节使人心酸和感动。他妈妈因为他的胡闹实在没办法就把把胡斌送到姥姥家去上学,在姥姥家不好好上,被开除,就去爷爷家上,可是还是没有好好上又被开除了,基本一个学期一个学校,总共被13所学校开除。

胡斌不上学的年龄是十五岁,当时妈妈同意他不上学,他当时很高兴,就这么的,胡斌逐渐接触到社会上的一些人,因此可以说他从小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家里很多长辈很多也是社会上的人,他在当地名气也是非常大的,吃喝玩从不给钱,也没人敢要,白天吃喝玩,晚上和朋友结伙去打架,去砍,斗殴。上私立学校时候看周润发的电影影响挺大的,宿舍里就放古惑仔,宿舍里的人都爱看,觉得就应该这样,多潇洒整天打架多厉害,更可悲的是他们把打骂父母欺负老师当成光荣。“你敢打你的爸爸妈妈吗?你敢欺负老师吗?”胡斌如是说。

浪子回头的胡斌说完这些给在场的父母、亲人、老师深深的鞠了一躬。这一鞠躬包含着多少父母亲人的心酸的眼泪啊。胡斌还讲述他因为网瘾被网络毒害,身心受到严重损伤,后来出事了,一个整天和他混的朋友了,19岁。妈妈知道后就想尽一切办法让他先离开兰州,到北京。(她给我一些学费让胡斌在北京学习,但胡斌一到北京就把钱挥霍了,没办法他就到一个姐姐开的酒店打工,但还是特别傲慢,想去就去不去就不去,最后弄得很难堪,最后就走了。他玩游戏的状态更是吓人,电脑旁边就放一台冰箱,饿了就吃,饱了继续玩,就这样一玩就是连续几天不动。就因为这样导致他后来走路都走不稳。

机缘巧合,胡斌的妈妈答应只要他看完弟子规就就给他回北京的路费,胡斌一看到这个弟子规的片子就好像终于找到归属一样,一看就是三天三夜,就仅仅这么几天,胡斌的人生彻底改变了,他终于明白了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是他还是将信将疑,但胡斌的妈妈非常有智慧,她让胡斌去敬老院做义工,几个月过去了,收获终于来了

胡斌发现做一个好人同样也能受人尊敬,同样也能找到工作。就这样胡斌开始了他的传统教育之路……

其实这个故事很让人受启发,处境再不好只要信念不倒就有希望,就像胡斌的妈妈,二十二年来胡斌的妈妈从来都没放弃过胡斌,这才造就了胡斌的浪子回头。时间是使人成熟的很有作用的东西,但对不同的人,他或长或短,或崎岖,或坎坷。如果早点让胡斌看到这个片子未必能够打动他。因为毕竟他还是渐渐的因长大而成熟,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因为他喜欢的事都在他很小时候都享受过了,遇到弟子规便如鱼得水,找到了自己真正寻找的东西。弟子规真的很强大,传统教育也真的很重要,它能改变一个人……

没上同一所学校写的小作文【三】

周四的晚上,我们看了《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视频,里面讲的是:男孩胡斌因为小时候父母的关系不和,心里就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也对父母产生了恨意。他从小就开始逃课,还学会了打架、抽烟、喝酒,老师也管不了,转了13所学校。他妈妈没办法,就让他到北京去学点技术,可他还是不改,就天天混日子过。后来看了《弟子规》后,他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我看完这个视频后,感触很深。胡斌他会学坏,虽然有一些可能是父母的原因,造成他心里上的扭曲,但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原因。自己心里不想当好人,天天和狐朋狗友呆在一起,说着“哥们”“讲义气”之类的。只有自己的心想要改变,想要做得更好,才能够做个好人。如果自己想学好,可天天还是跟狐朋狗友在一块儿,这有什么用呢?只有跟品德高尚的人成为朋友,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才能有所提高。

曾经的胡斌,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混子”,白天吃喝玩,晚上和朋友结伙去打架,去砍,斗殴,看古惑仔的电影,学别人玩黑社会······

然而现在的他却变成了一个众人赞扬的“善者”。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物极必反”的原理吗?我想不是。是因为《弟子规》吗?我想也不完全是。读《弟子规》的人不在少数,仅仅一本书应该没有那么大的威力。那到底是为什么呢?我想应该有俩点:一是胡母坚持不懈的教导,二十二年来胡斌的妈妈从来都没放弃过胡斌,这才造就了胡斌的浪子回头。二是那本《弟子规》触动了胡斌在乎的东西,这就是突变点。以前的他一直认为“命运如此,无法改变”,《弟子规》则恰恰告诉他“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在看过《弟子规》后,胡斌心里有所触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已经改过自新,真正做到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而在我们的身边,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呢?连胡斌都能够做到,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呢?是因为我们还不懂事吗?不,是因为我们自己不乐意。面对父母对自己的关心,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想到这儿,我深感惭愧······

没上同一所学校写的小作文【四】

春日下午,和一群爱好教育的小伙伴,集聚在星荟中心,观看一部纪录片《把一座城市变成一所学校》。

看到标题,我联想到学校的操场,科技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儿童博物馆,公园的游乐区域,还有各种剧院和展览。能把一座城市变成一所学校,这座城市一定很有她的魅力。城市里头,一定有吸引人,并引发好奇心和想象力,增长见识。这是我看纪录片前的猜想,带着这样的前置预设来观看纪录片,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但看完之后,我的认知却被打破了。

原来这是24位教育者以学习者的身份,在一座陌生的城市东京,用小组共学的方式,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这部纪录片,就是记录这个过程。

01团队中没有张力是有问题的

早在这24位教育者出发前,他们在线上开启动会的时,顾远老师就已经抛出了一些词,例如张力,迭代,升级等。这为后面的东京之旅埋下了伏笔。

什么是张力?

张力,物理学名词,指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邻部分接触面上的相互牵引力。也表示矛盾或不相容。

有一个小队,在学习之旅中,团队成员之间配合很好,大家相互理解和体谅,没有发生矛盾。周贤老师发现没有张力的时候,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原因在于没有张力,意味着大家都处于舒适圈,没有去挑战自我。没有找到关注点。人性的本能倾向于回避冲突。在一个比较互补的团队里面,成员之间相互体谅而迁就他人,表面呈现一片和谐状态,都意味着大家习惯待在一个让自己感到舒适的空间里面,因为害怕冲突和矛盾,害怕关系的破裂而不愿意去挑战彼此。

但实际上,张力是一件好事。因为张力,意味着大家对于处理某件事情有不一致的想法和意见。或者是他人的观点影响其他人的利益,或者和他人的任务产生矛盾。有张力,意味着暴露出问题。暴露问题的本身就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这意味着可能会伤害到另一方的利益。这就意味着利益双方之间需要找到彼此能够妥协的平衡点,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方式。

而联想到教育,没有张力的教育譬如冰山之下的隐患,其结果不亚于泰坦尼克号撞击冰山而导致沉没这般剧烈。20岁的中国学霸张一得从小活在父亲的期待下。父亲在离婚后,为了能够给张一得提供更好的教育,从而卖掉广州市中心的房子,而搬到郊区,放弃高薪,含辛茹苦,费心尽力养育孩子。张一得也非常有出息,一路私校上来成绩都名列前茅,最后前往美国名校深造。然而,这个聚光灯下的孩子,最后选择了自。究其与原因,不排除是因为他一直以来,活在父亲的期待里,因而不愿意真实表达自己,害怕张力,害怕矛盾,害怕亲人的失望,害怕暴露问题,而默默自我承担。一根弦绷得太紧就容易扯断。最后结束年轻的生命。

暴露张力,意味着暴露问题,看到问题,才能够有机会去解决问题。因而,将张力看作是解决问题的时机,这是个体和团体彼此的共同进化和成全。

02好奇心打开无限可能

当成人有了儿童般的好奇心之后,学习就打开了无限可能。

在电影中,有一个镜头特别让我印象深刻。有一支队伍,他们在东京的街头闲逛,突然间看到有一扇门特别低。他们感到特别好奇,为什么这扇门那么低呢?队伍中的其中一员就在门口拍了一张照片。回到驻地后,队员上网专门查资料,发现原来是因为在日本的秀吉时代,收税是按照门的大小来收的,所以家家户户的门都做得很小,以此来降低税收。

你看,当成人有了儿童般的好奇心之后,知识就来了。而且这样的知识,无论过去多少年,都不会忘记。相比于出现在课本当中的一句话,或者一幅图被动接受而言,好奇心驱使之下的发问,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更有易于学习的发生。

体验式教学的魅力之处,就在于启发人的思维。学习的本身,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情。学习的.内容,也不应该局限于书本。毕竟,班级制的学习方式,有点像工厂里的流水线,完成一个组装,于是传送到下一个步骤。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初中,高中,最后到大学就是这样的一条流水线。有些人进不了高中,就可能直接进入技校。学习的目的,最后成为国家的劳动生产力。

然而,当下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就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呈现了很多不确定的状态。对于学生而言,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以外,也需要训练技能,并且将知识和技能进行迁移,最终变成可以应用的能力。而雇主也会更加看重候选人的领导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而这些,不是单一的课堂学习就能够获得的。培养未来可以应用的能力,需要当下的孩子,保持好奇心,去进行体验和探索,在过程的经历中,收获认知,技能,体会,从而迁移和应用。

好奇心打开无限可能,孩子的课堂,不仅仅在教室,还在家庭,社会和世界。

学习在窗外,他人即老师,世界即教材。

03学习的过程要被看见

《把一座城市变成一所学校》的纪录片中,淼淼所在的那支队伍,从一开始到东京那天晚上去住宿周边踩点,就发生了一些不愉快。淼淼想要去看墓地,楠楠想要了解周边环境设施。一个追求精神层面的体验,一个注重事物的实用性。团队在东京的第一个晚上,就开始了意见不合,张力就此产生。

小组复盘的时候,其他组都很顺利。唯独他们这一组,感觉学习体验都进行不下去了。这也为后来他们的第一天东京之旅,埋下了不愉快的伏笔。果然,小队们因为意见不一致,原来的站会应该是简单复盘和执行下一步计划的,最后变成了矛盾加剧的发泄大会,并因此耗费了游览时间,同时也消耗团队成员精力、体力以及升级负面情绪。

在当天晚上的复盘中,他们将张力暴露出来,在导师们的引导下,敞开心扉进行坦诚沟通,并达成了下一步的共识。在第二天出发前,他们共同约定规则,并积极践行。第二天的行程游览起来,相对而言,就更加流畅了。其中,有一个小插曲是淼淼想去看女仆咖啡馆,遭到了团队成员的反对,大家觉得这多少有点色情,少儿不宜。小组讨论到最后,达成共识,他们先游览整个地区,了解下大体情况之后,再来决定要去哪家。等各自分头行动,他们再聚集在一起,进一步讨论要去参观考察地点。淼淼还是坚持他想要去女仆咖啡馆,并得到了几名团队成员的支持,而另一组选择去了其他地方。

结果,那组去了女仆咖啡馆的成员们,完全打破了对于女仆咖啡馆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女仆咖啡馆就是一项新兴的行业,是一种次文化。其餐点内容类似咖啡店。服务人员穿着却源自于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女仆服务而已。经历打破认知。

对于选择是否去女仆咖啡馆这件事情的本身,其实折射的是,团队成员的需求被看见。这是释然张力的一剂良药。人和人之间的冲突,来源于意见不合,没有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因而导致了矛盾冲突。而这次的学习之旅,从有矛盾,到矛盾升级,到最后沟通设定规则,看见需求,满足需求,无不在传递着学习的过程要被看见这一真谛。当然,还有不要轻易对一件未知的事情下定义。

04写在最后

《把一座城市变成一所学校》,是一段看不见的学习之旅。他们没有课本,教案和教材,没有固定的上课时间。然而,他们的学习却在真实的发生。这段旅程,就是课本,东京的街头就是课堂。他们在游历的过程中,与当地人聊天,了解日本人如何看待美,原来美就在每个人的心里,要用心感受;他们了解匠心,原来匠心就在于几十年如一日,忠于自己所爱,并发挥极致;他们遇到冲突和张力,通过复盘讨论看见,而化解矛盾;他们担心完成不了任务,后来却无心插柳,柳成荫。

顾远老师说:教育者未必就是好的学习者。如果我们想要把自己认为的好的教育、好的学习方式带给更多的学习者,那么我们作为教育者,自己首先就得体验过这种学习方式。

一个有生命的组织,自己会生长。土壤环境到了,自然就会生长。学习也一样。学习就在路上。

没上同一所学校写的小作文【五】

我们看了《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视频,里面讲的是:因为小时候父母关系不和,胡斌心里就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也对父母产生了恨意。他从小就开始逃课,后来还学会了打架、抽烟、喝酒,老师也管不了,转了13所学校都没人要。他妈妈就让他到北京去学点技术,可他还是不听,就天天混日子过。可后来看了《弟子规》后,他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我看完这个视频后,感触很深。胡斌他会学坏,虽然有一些可能是父母的原因,造成他心里上的扭曲,但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原因。自己心里不想当好人,天天和狐朋狗友呆在一起,说着“哥们”“讲义气”之类的。只有自己的心想要改变,想要做得更好,才能够做个好人。如果自己想学好,可天天还是跟狐朋狗友在一块儿,这有什么用呢?只有跟品德高尚的人成为朋友,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才能有所提高。

胡斌在北京的时候,用钱点过香烟,但我们可不能这样做,因为我们得到的钱,都是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汗钱。如果他们知道你这么糟蹋他们辛苦挣来的钱,他们会有多么的伤心啊!

假如有一天我们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我们想过爸爸妈妈会为了我们而伤心难过吗?想过他们会一夜之间为了我们而让白发悄悄爬上头顶,皱纹悄悄出现在眼角吗?想过他们为了我们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吗?相信大多数的人都没有想过。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为了父母和自己,成为一个正直、不做坏事的人呢?

胡斌在看过《弟子规》后,他并不是嘴上说说,而是心里有所触动,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已经改过自新,真正做到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而在我的身边,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呢?连胡斌都能够做到,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呢?是因为我们还不懂事吗?不,是因为我们自己不乐意。面对父母对自己的关心,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想到这儿,我深感惭愧。

每次回家,妈妈叫我帮她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我都会以“作业没有写完为理由”,拒绝帮妈妈做事。记得有一次,我妈妈一个要好的同事来我们家做客,我妈妈正在烧菜,便让我帮她同事倒杯水。我心里却不乐意,就祭出永远的借口,说:“我作业还没有写完呢!”我妈妈很尴尬,一个劲儿的对她同事道歉。可我却没有注意到我妈妈深深的失望。唉,我真感到对不起妈妈啊!我也没有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要深刻的反省一下了。

在看了这次的视频后,我准备改掉这个毛病,父母叫我一声,我就应该马上答应;父母让我做什么,我就应该马上就去做,而不是拖拖拉拉,不想做就不做。如果妈妈让我帮他干活,我就要立刻放下我手中的功课,去帮她干活。我应该让父母感到高兴,而不是让他们感到难过。在学校里,老师就像是妈妈一样,所以,我也不能给老师惹麻烦,惹老师生气。老师叫我怎么做就怎么做,要听老师的话。

相信经过这一次心灵的“洗礼”后,我一定能够更上一层楼,要做一个“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好孩子,要做一个不惹老师生气的好学生,更要做一个正直、不扰乱社会的好市民。

没上同一所学校写的小作文【六】

远看生态园,像一块无瑕的碧玉,中间镶嵌着一颗十分灿烂的阳光下十分耀眼。还有旁边一圈的十二生肖好像是在守护那颗灿烂耀眼的珍珠。

走近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丛丛美丽的梨花,像白色的仙子在跳舞,像一块块好吃的奶油,他们的叶子也十分像一艘艘乘风破浪的`小船。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中间那棵繁茂的参天大树了,只见一个高大的巨人出现在我的眼前。上面的叶子疏密有致。微风轻轻吹来,上面的枝叶好像在翩翩起舞。再往外走,你就会看到十二生肖大圆盘。公鸡的姿势好像再昂首挺胸地在走路;老虎的姿势好像在仰天长啸,仿佛让所有森林中的动物知道它才是森林之王;马的姿势好像它即将要奔跑,跃跃欲试。看那是我的生肖——老鼠,那只老鼠窝成一团,好像怕可怕的猫要报当年的仇而这样的。再往里走,我看到一棵棵银杏树,仿佛顶天立地的大柱子。它们金黄色的叶子也十分像一把把金黄色的小扇子。我再往里走,就看到了我最喜欢的动物——长颈鹿的雕塑,那只长颈鹿雕得栩栩如生,仿佛真的一样,那只长颈鹿好像还十分忠诚,一直凝视远方,好像在等待她的主人一定会来接它。

小公园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自己到我们学校来慢慢观赏。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