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滋润心灵作文700字(什么润泽了我的心灵作文)

什么滋润心灵作文700字(什么润泽了我的心灵作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6-17 04:04:55
什么滋润心灵作文700字(什么润泽了我的心灵作文)

什么滋润心灵作文700字【一】

20xx年春节前夕的某一天,我正在超市购买年货,突然我的硕士导师李老师来电询问我的硕士论文进展情况。当我还支支吾吾不能明确回复她时,她又问:“你现在干什么呢?“我说:”在超市购买年货呢。“她停顿了一会说:“你能否年后把论文初稿就写出来发我,争取6月底能够完成论文答辩? ”我一听就急了:“可能不行,我原本就打算下半年才答辩的。”没想到导师为此在

电话里用了10分钟和我讲了当年自己完成硕士和博士论文的做法,目的只有一个——建议我不要因为过年耽误自己的论文写作,赶快找个清静地方好好把论文初稿写出来。最后,李老师还嘱咐说:“需要老师帮助就来个信息,我会打电话和你交流。”放下电话,我也无心购物了,速速赶回家中,和家人交换了导师电话中的想法和建议。家人听后一致赞同导师的建议,愿意配合并创造安静的环境让我能够独立开展自己的论文写作。

就这样,我难得经历了一个“忘记过年”的寒假。更难得的是,整个寒假里,导师主动给我打了四次电话和我探讨我论文中的一些观点和细节问题,甚至其中有两次通话的时间都超过了一个小时。最后,因为导师的督促和指导,我的硕士论文如期顺利通过答辩。

李老师不仅学问做得好,而且为人特别亲和;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还非常能干。在我眼里,她就是一位极富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女强人。在她的身上,我感受最多的就是大爱,凡是和她有过交往的人都会对她交口称赞。她身上少有矫揉造作,少有贪婪和虚荣,更多的是真情流露,淡泊名利,虚怀若谷,大智若愚。在我心目中,她就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楷模。

是李老师让我明白:师德,有时其实就是一种对知识精益求精的追求,是一种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是一种对学生的真诚和关爱。

三个春节电话的故事讲到这里就差不多了,但对师德的思考和感悟还远无法结束。

师德是什么?在我看来,对于刚刚走进幼儿园的小朋友,师德就是慈爱与关切。这种慈爱与关切来自从老师眼中可以看到和妈妈一样的眼神,是老师通过言行传递给孩子满满的爱意和关怀;对于小学生,师德就是学识与尊重。老师要尊重每个孩子的潜能,在传播知识中开启学生的心智,让一个个学子自由快乐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对于中学生,师德就是理解与包容。老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理解他们、包容他们,才能换来学生对老师真正的尊重与信任;对于大学生,师德就是学识渊博,人格卓越。老师不仅善于传授专业知识,更加注重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积极思考人生,追求人格的超越。而对于所有的人,师德就是滋润心灵的甘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知识的细节是很容易忘记的,但是老师对学生精神上的鼓励、人格上的影响、品性上的感染和熏陶,是影响学生一辈子的。很多时候,学生记住的其实不是老师

在课堂上讲过的知识点,而是老师上课的方式、讲过的道理,还有老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和音容笑貌。因此,真正能滋润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也许不是课本知识,而是老师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老师的学识素养和思维方式。

什么滋润心灵作文700字【二】

20xx年春节,我调来南方工作还不到10年。有一天,突然接到中学闺蜜的电话,她用低沉的语调告诉我,初中教我们数学的黄老师患胃癌于上个月去世了。我愣了几秒,忙问:“是教我们代数的黄老师吗?”闺蜜说:“是的。你忘了吗?当初代数你学得最好,每次都考100分,黄老师经常表扬你来着。“听到这儿,我的鼻子不由自主地酸起来,一时间满脑子涌现出黄老师当初教我们代数的一幕幕情景,却也还是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不可能,不可能,黄老师那么好的人怎么会说走就走了呢?”

我清晰地记得,当时黄老师才40来岁,她身材娇小,但却非常有魅力。黄老师的课上得非常好,课堂的设计也非常巧妙: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总结本节课重点、最后10分钟测验,四个环节紧紧相扣。每天下午放学前,黄老师必定会抽出10分钟时间到班上公布并讲解当天课堂测验的结果。就这样,因为黄老师对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同学们的代数学习问题基本做到了堂堂清,堂堂会,学习的积极性也似乎比学其它科目要高很多,以至于后来大家在同学会上一起回忆黄老师时,不少男同学表示自己中学数学学得一般,但代数还不错。

其实在我心里,黄老师对我的影响远不止教我学好代数,更多地是让我懂得了即使是拿了满分,也仍有可以改进之处。黄老师经常在我的作业本上留下很多充满期待和鼓励的话语,那些用心写下的字句给我年少的心灵注入了滋润的`雨露,让我在开阔解题思路的同时,也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崇高的敬意。

是黄老师让我明白:师德,有时其实就是一种螺丝钉精神,严谨、周密、一丝不苟,不断将真理的光芒照射到学生心灵深处。

什么滋润心灵作文700字【三】

男主角帕奇9岁丧父,长大后曾想自,自己主动入住精神病院,却对里面病人的言行举止发生了兴趣。两年后他考入医学院,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就开始实践他的心灵治疗试验,并违反规定到医院去观察病人。

在寂静的儿童病房,帕奇用室内器材装扮成小丑,赢得了孩子们开心的欢笑。

在垂的老人面前,帕奇认真倾听老人的愿望,用气球等物品替代,让老人满足了狩猎的愿望,最后在帕奇的轻声歌唱中离开人世。

帕奇设想,他要将快乐引进病房,用幽默促进病人康健,让医院变成好玩的地方,让痛苦的病人得到安慰和康复。

他的实践得到了一些老师同学和护士的支持,还打动了女同学凯琳的心。

这种行为自然也遇到了问题。同寝室的同学嫉妒他,他的好友也有意识地与他保持距离。更严重的是,医学院的院长认为他一再违反学校规定要开除他。他投诉后,因学业优秀又乐于助人而留下,但不能再次违反学校的规定。

帕奇在另外一位老师的支持下,利用乡下一座闲置的庄园,开办了一所以家为单位的医疗服务试验,得到众多病人的喜欢,也遭遇了女友凯琳被病人害的悲剧。

影片的最后,帕奇又因无照行医再次被院长开除,在学院为此举行的听证会上,帕奇承认自己还没有行医资格,但力争自己的行为有理。他强调:现在医学院的一些限制性规定,让医生变得冷漠无情、麻木不仁,让人性丢失,也负面影响了病人的心情。医学院应该在关注病人生理状况的同时,也应关心其心理状况,以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质,让人性回归,促进病人的康复。

帕奇的申辩,赢得了同学和老师们的热烈鼓掌,也让他得以继续学业并最终毕业,获得行医资格。

当我们有所创新时,常常会受到现行制度的阻碍。如果想改变某些陈旧的.制度时,通常的程序是,一方面仍然要遵守这些制度,另一方面可以提出修改制度的建议。而这些建议往往是一种设想、一种论证,并没有实验的证明,还可能因为人微言轻而得不到重视和采纳。而以往的制度,尤其是医疗制度,是建立在很多教训基础之上的。医疗规定人命关天,所以,相关制度也有了它特有的权威性,一旦触犯,便会得到惩罚,付出代价。

制度常常是刚性的,软的部分却难以设置。医学制度的刚性,导致了很多医生眼里只有病情,没有病人,只关注病理,不关注人心,将一个个活生生的病人,只看成病症的生物载体,忽视了病人的精神需求,这肯定是不符合治病救人总体原则的。身体有病的人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让医生的人性回归,让病人的心灵得到滋润,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哪怕只有点滴的滋润,病人的心头之花也会片刻舒展开放。

制度中的不合理部分,常用的办法是改善,而不是推翻。就像影片中听证委员会的主持所讲的那样,现有的医学规定,是用很多的教训得来的,我们必须遵守。当我们发现了它的不足,不是要否定它,而是要完善它。医生对病人缺乏爱心,这正是一种需要完善的地方,爱需要发扬光大,爱心之火需要熊熊燃烧!

心灵是我们人类的精神所在。如何面对疾病,如何超越生,仅靠医疗技术是不够的,还要靠精神力量的支撑。爱心的播洒,哪怕是在那些需要冷静和理性的地方,也是一种珍贵的给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