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刺绣作文初中(我爱刺绣作文初中)

学会刺绣作文初中(我爱刺绣作文初中)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4-24 08:57:01
学会刺绣作文初中(我爱刺绣作文初中)

学会刺绣作文初中【一】

还是小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学习刺绣了,最初只是为了消磨寒假里的日子,于是我用针、线和零碎的布头,在上面笨手笨脚地绣出一朵小花和叶子,这其实算不得什么刺绣,但这却是我学习刺绣的开端。

当一朵朵小花不断在各色的布头上绽放后,母亲开始引导我真正地学习刺绣。母亲的刺绣具有相当的水平,家里存有许多母亲年轻时绘制的刺绣图稿。我把它们都找了出来。从初学刺绣至今,大约有四五年了,因为经常练习,现在已不再像初拿绣花针那样笨手笨脚了。手指越来越灵活,绣出的绣品也一件比一件精。每年寒假,我总要选一两张绣稿刺绣。

刺绣的基本操作大致可分为四步:第一步选稿;第二步上稿;第三步上绷;第四步刺绣。

选稿,就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刺绣图稿。

图稿选好后,把它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复写纸上面,再把要绣的布料放在复写纸下,用铅笔将图稿上的图案整个地描一遍。这样,揭去图稿和复写纸,布料上就现出了自己需要的图稿上的图案。

然后,就要将布料上绷。上绷时应注意布料的经纬有无歪斜,使布料的经纬保持横直,这样绣出来的图案才不会变形。接着,挑选与布料适当的绣线和绣花针。这些全是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就绪以后,就可以开始刺绣了。

刺绣基本上分为彩色绣和单色绣两种,彩色绣善于表现图案色彩的层次,绚丽多彩,单色绣则具有清淡、素雅的艺术效果。

刺绣是几种常见和实用的针法。一是散套针。这种针法主要用于彩色绣,针针相嵌,参差排列。一般绣花朵的花瓣时,多用这种针法,绣时用两股线,从花瓣外缘向里绣。第一排一针紧挨一针。花型外缘针迹整齐、里面则长短不一;第二排一针间隔一针,并罩过第一排线条的.3/5左右,即从第一排条的缝隙中插人,以后各排与第二排相同。这是所谓“见缝插针”的绣法,这种针法绣出来的花瓣层次分明,富有真实感。二是包针,这是单色绣最常用的针法。绣时也用两股线,针针横包不露底,轮廓针迹齐整。月牙形的叶片多用包针。三是套叶针,起点缀作用。用两股线绣,形似梅花,羊毛衫的开司米绣花比较多用。四是切针,用一股线绣。线条紧接、连成条纹。较细的直线、曲线和虚线都用这种针法锈。五是扣针。用两股线绣,绣法同锁衣服纽扣相似,这种针法适宜绣枕套的荷叶边、台布边和衬衫领边等。

刺绣时,应注意用针的快慢和松紧,起落针快,绣出来就光洁。反之就比较毛糙,收线不能太松,否则线与面不能成其为一个整体;也不能太紧,太紧,容易使布料起皱、不平整,更不能忽松忽紧。刺绣时,还应注意保持绣品的清洁。

运用各种丰富灵巧的针法,配以熟练的技术,匀密的针路和圆活的线条,就可以绣出优美的绣品了。

学会刺绣作文初中【二】

“啦啦啦……”从县实践学校内传来一阵阵此起彼伏的歌声,原来是实小五年级四班的同学们,正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刺绣练习呢!

刺绣,对我们男生来说可是个新鲜事。这不,我们男生早早地来到教室,看看这个,瞅瞅那个,有时还好奇地东摸摸,西碰碰,觉得哪里都挺好玩儿的。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了,老师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台,笑容满面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刺绣。”说着,便教我们怎样个绣法。我们一共学会了两种针法,分别是倒退针和柳针,虽然只有这两种,但对于我来说,却是很难的。接着,组长便把刺绣的工具给我们发了下来,我便尝试着绣了起来。

我领到的是一只小狗的图案,它的嘴里还叼着一根骨头,可爱极了。我首先把它画到我的布面上,然后就一针一线地绣了起来。我先用倒退针把小狗的外圈用蓝色的线绣好,这一部分绣得还算可以,下面就该绣小狗的脑袋了。我选用红色的线绣,可就是穿不上线,急得我满头大汗。我又把线弄湿了再穿,可怎么穿也穿不上,气得我把针和线都扔了。这时,我想起了妈妈经常鼓励我的一句话——坚持就是胜利。我又平静下心情,捡起针线重新穿起来,终于,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把线穿好了,我又一针一线地绣了起来。

在这次刺绣中,我学会了两种针法,还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和恒心,知道了坚持就是胜利的真谛,收获可不小哩。

学会刺绣作文初中【三】

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用纤细光滑的手紧握着一根小小的绣花针,认真地完成着那幅“梦里荷花”。那时的我很好奇那些五颜六色的丝线,心中一直迷恋着母亲手中的“小玩意儿”。

春去秋来,年复一年,我渐渐长大,似乎很多东西都在改变,但唯一不变的是我对刺绣的迷恋。母亲见我如此坚定,便教我刺绣。我坐在老旧的摇椅上,摇椅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日光透进青绿的纱窗,向我身上洒来,暖意瞬间包围了我。我学着母亲的样子,笨拙地将第一根丝线穿进极小的针眼。反复多次后,我终于穿好了第一根丝线。在线的末尾打上一个小节后,我将针线穿过绣布,又将针线从下面穿出。反反复复,一段时间后,一只小熊跃然于布上,甚是可爱。而这次的成功,让我更加迷恋刺绣了。

在一次次的练习中,失误也是有的。有一次,我一针的粗心大意,竟令我绣了一个小时的小船要拆线重绣,这也告诉了我做任何事都要认认真真,不能马虎对待,不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浪费双倍的时间和精力。

刺绣的过程也是修养心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明白了学习刺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明白了做任何事都不容易,你不知道前路究竟有什么挫折与荆棘,但自己知道的是要尽一切可能战胜他们,只有成功跨过,才会有更多的路好走;明白了做人其实就像刺绣一样,想好图案必然要打好“基础线”,定好范围才能即兴创作,绘出有情的.作品,人也是如此,只有打好基本功,才能有方向的为人处世。

如今,刺绣已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不可分割,无论何时何地,我的心不会改变。我和它“绣缘未了”!

学会刺绣作文初中【四】

夜深了才到家,望见窗下对着台灯绣花的母亲。

我想起了这些年来许多相似的场景。弧灯,银针,彩线,还有一个渐渐老去的女人,不由得为之动容。

母亲开始绣花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了,似乎这一习惯自她年少时就孕育而生,那颗绣心好像丢在了唐朝,不经意间就长出了平地秋兰。

记得有一段日子掀起了绣十字绣的浪潮。家家户户都拈起了针线,女人们捧着白色的底布,手中的针上下翻飞,绣着牡丹、山水、玫瑰或是蝴蝶。曾见过这样的画面,校外陪读的母亲们围坐在一起,一边谈着自家的琐事,一边刺绣。橘色的灯光落在她们的手上,晕染着温柔的光泽,那些花鸟在一双双被油烟与时光熏染的手下,化成了敛翅的蝴蝶飞进了家人的梦里。

刺绣是艺术,但在千百年前,它只是一项技艺。如果说织素是古代每一位女性的使命,那么绣花则是她们的绝技。男子有养家糊口的重担,于是无数的女人端坐家中,手持一块用木环撑起的白绢,绣出心中的人间岁月。成品有的送上市面,换取金银借此持家,但更多留在家中,留在身上穿的素雅裙衫上,留给了心爱的人。当财富逐渐累积时,刺绣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技艺,它成了中国女子千年不变的本性,深入到骨髓中,滋养着温润娴雅、沉默静美的性格。

当中国逃离了传统境遇,一些传统技艺也不自觉地被遗落在历史的长河中。当机器代替手工,当物质无限膨胀,我们所能见到的传统工艺已经寥寥无几了。没有人再去穿蓝印花布衣,没有人再去做荷包,缝纫机躲进了服装厂,织布机藏进了大山深处,而失去了这些技艺与工具的中国现代女人,仿佛一下被抽走了魂被斩断了根。(反观当下,刺绣的传统工艺已经渐趋沦落,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传统工艺衰落的无奈之情。)

我想起了《红楼梦》中宝钗坐在床前绣鸳鸯的情景,红莲浮动,群禽相戏,好不生动活泼。那样鲜亮的活计似乎只能用来配那一群心灵手巧、温柔可爱的女子。我们久久依恋的梦中古人,因这传统的手艺而更加亲切。同样,恰恰是刺绣的习惯,如古代的女子一般多了一份如水的心境。

我不知道该如何判定传统的去留,但恋旧情结始终萦绕在我的生命中。因为那些历经沧海桑田,走过千山万水的传统工艺有着现代技术所无法企及的高度。那种从刺绣上散发出的沉静、娴雅、温柔气息,让人们一时间就如落叶归根一样。

传统的刺绣技艺何时才能重生,活在中国人的梦中呢?我不知道了。但我仍旧渴盼。

它让我们时刻记着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学会刺绣作文初中【五】

首先,我拿出针线盒,取出一支尖细的银针、一个白线卷、剪刀和一张雪白的纸,还有一袋珠片和珠子。开始绣了,我专心致志地把白线穿进银针上的小孔,绷着脸,全神贯注地调节着。但是,就在穿了小孔后,那支银针刺在我的大拇指上,疼得我连声叫痛:"痛我啦!”我忍着痛,继续绣“36”字。这时候,在旁的妈妈看见了,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茵茵,你绣错方法了。你想绣个字、图案或花纹,你必须先在图纸上做个草稿,然后在线条上绣去。”我按照妈妈所说的方法绣了起来。连试三次,都把针刺在手皮上,流不止,我吓慌了,手忙脚乱地从药柜里取出破痛油擦在手上。我一边擦,一边自言自语:“不绣了,不绣了。为了绣这个臭东西,弄到我的手也破了,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妈妈听了,和蔼地对我说:“茵茵,做人要坚持不懈,做一个有始有终的人,不能做一个半途而废的乐羊子。这就像一棵刚长出来的小树一样,遇到狂风暴雨,也不会倒下去。茵茵,继续努力吧,功夫不负有心人。总有一天会取得成功的!”我听了,再次鼓起勇气,把“36”这个数字绣好,还在旁边穿上了一串串五颜六色的珠子,“真美啊!”我情不自禁地赞叹着。

这一次绣数字,不仅让我学习了一样新本领,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要坚持不懈,不能做半途而废的乐羊子。

学会刺绣作文初中【六】

我喜欢刺绣。你没听错,就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刺绣。无聊的时候,我总喜欢用刺绣来打发时间。

说到刺绣,你了解刺绣的哪些知识呢?且听我一一道来。刺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手工艺之一,古代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刺绣按材料又可分为丝绣、羽毛绣和发绣。

刺绣的历史源远流长,直到今天还有一席之地。你知道大上海的什么刺绣最有名吗?那当然是“露香园颐绣”了。顾氏家族世袭相传,善于刺绣的声誉名扬大江南北。今天,中国的刺绣工艺几乎遍布全国: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镯绣,广东的粤绣。各具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绣。

发展到今天的刺绣艺术品,工艺精细而复杂。很多想学的人会望而却步,其实刺绣也没那么复杂。我们先简单的了解一下刺绣前需做的准备:第一步,选布。第二步,选线。第三步,选针。如果是在帆布上绣花,针的尺寸是12-18号针。第四步,选择绣花绷。第五步,设计图纸。第六步,固定布料。第七步,穿线、起针、打结。第八步,装饰。做好准备工作了,接着开始绣了,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先把线沾湿,然后用水搓细,再慢慢往针鼻眼里穿,可线怎么也穿不进,于是我告诫自己:别慌,要镇静,慢慢来。就这样,一次,两次,三次……好不容易穿上了,可怎么绣呢?啊!我想起来了!我找出了绣花绷,唉!接下来是啥呢?哦,是设计图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搞定图纸啦!于是开始绣了,一不小心手被针给扎破了!定了定神,重拾信心的我又拿起了那根针,继续绣。功夫不负有心人,好一会儿,终于绣好了!虽然绣得很业余,远比不上专业绣娘的手艺,但我心里美滋滋的,我终于学会了刺绣!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一定勇往直前,不被困难吓倒。

通过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喜欢上刺绣了呢?我们一起去体验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美妙吧!

学会刺绣作文初中【七】

一念之间,岁月流转,而蓦然回首,外婆仍以手艺为友,以刺绣为伴。

这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头发梳得十分认真,没有一丝凌乱。年轻时乌黑的头发已有如严冬初雪落地,像秋日的第一道霜。根根银发,半遮半掩,若隐若现。她一脸慈爱沧桑,在微微下陷的眼窝里,一双深褐色的眼眸,悄悄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脸上条条皱纹,好像一波三折的往事。

但正是这样一位慈祥的老人,却似乎迎来了第二个叛逆期。不管怎样说她,她出门也总是喜欢穿着一件绣过花的老式背心,绣花背心破了又缝,缝了又破,缝缝补补,穿着破背心的外婆,似乎更步步生姿,嘴角流露出满满的愉悦。我看着外婆的背心,真想让她脱下来扔掉,都这年头了,还穿得那么老气。

外婆小的时候住在乡下,家里姐妹多,只有太公一个人出去打工,家里穷得很,而外婆从小就很懂事。外婆说:“让我最感动的事,我妈积蓄下来的一点点钱,都偷偷地拿去给我买了一件像样的衣服。”每当这么说起时,外婆都会溢出甜蜜的微笑,似暖阳,似春风,“但到后来,衣服有好几次破了,我妈也只用丝线绣出图案遮住。终于有一回,我壮着胆子让她给我买一件新的,她却意外的生气,还将我打了一顿。我并不生气,家里的确实是穷。后来我拿起那件穿了好几年的衣服来看,竟如此的可爱。那一顿打也让我醒悟,刺绣也可以编织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我妈一针一线让我穿上得体的衣服,让我的生活充满艺术。”

多么真诚可爱的外婆!我知道,太奶奶教给她的勤劳朴实,她是永不能忘记的,这就是为什么她到现在,穿破了的衣服,还要用丝线补好,舍不得扔掉的原因。

外婆到现在还惦记着太奶奶,她总是很怀念那段刚接触刺绣的时光。外婆说,那时,她轻轻地坐在太奶奶的大腿上,太奶奶用她温暖的大手握着外婆的小手,母女一起将针穿入绣衣,又小心地把针拔起来,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想象着是一只鸿鹄在层层云雾中穿梭,从这头飞到那头,线与线之间交错着,形成了一点又一点的厚度。外婆喜欢不时看着太奶奶,月光悄悄的渗入房子,洒在太奶奶慈祥的脸上,恬静而动人,再转过身去,衣服上精美的图案便展现在眼前了。

现在只剩下外婆孤零零的一个人住在老宅,不变的是她对刺绣的那份热爱。也许是不甘于寂寞吧,外婆即使戴着老花镜也喜欢将衣料紧紧的凑到跟前。外婆年轻时刺绣,一定很美吧,像是深宅里的女子抒情,一针一线的温柔倾诉。空白的织物被赋予灵感,丰富而美好的想象点缀了单调的生活,筑出梦里江山与诗意年华。我惊诧眼前的精致和雅韵,并无意去打探刺绣背后的故事。无需解释,刺绣,为何是女子,是外婆心中的涟漪,那眉宇间的一抹娇羞,已使绣料上的春光四溢。

外婆的绣艺是极巧的。我们广东的刺绣并不是一份简单的手艺,配色与构图的要求都很高。色彩富丽而不俗气,用图多式,布局满,往往少有空隙,即使有空隙,也要用山水草地树根等补充,显得热闹而紧凑。如此高的标准,绣料在外婆的手上仍是一件什么有灵性的东西,能绽放其独特之处。

我见过外婆的一些作品,用手指缭绕着那些质感,温润如玉,缕缕丝线间交错横生,错落有致,几乎细如蚕丝,并将千万个线头藏得无影无踪,才能绣出树木葱茏的层次,水流潺潺的闪动,人物细腻的雪肌,眼睛炯炯的灵气,以及国画水墨氤氲的气氛,油画般的肌理和光影。那些图案,栩栩如生,静静宣泄在岁月的单当口,悄然绽放光华,大饱我的眼福,大饱我的心灵。抚摸着这件袖衣,不仅仅是一件呕心沥的手工制品,更宛如外婆人生那般细密、精彩。

凝望着那件刺绣,恍然明白,外婆为何钟情于刺绣了。不仅仅是因为一直以来担负着传承手工艺术重任,那更像是外婆和刺绣,谈了一场亘古的恋爱,手随心走,意蕴缱绻,一针一线都是贴心的暖,惬意的感觉和对艺术美的向往,最终令外婆沉醉其中。刺绣,带给她随和平静的性格,令她远离了世俗红尘;刺绣,点燃她对艺术的热爱,点缀着她平凡的人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