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养的感悟作文(态度和个人修养的作文)

关于修养的感悟作文(态度和个人修养的作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10-24 22:03:34
关于修养的感悟作文(态度和个人修养的作文)

关于修养的感悟作文【一】

在集训营里,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是《叫我第一名》。大体内容是:一位名叫布莱德科恩(brad cohen)的妥瑞症患者,小时候就换上了这种病,他总是不由自主的抽搐、眨眼睛、噘嘴巴、装鬼脸、脸部扭曲、耸肩膀、摇头晃脑;及不自主出怪声。他的爸爸一致认为他是故意的,而他妈妈坚信着是病而已,后来他们离婚了。布莱德长大后一心想成为老师,于是他开着车把这个城市的所有学校找了一遍,在最后一所学校应聘时,他成功了。他把自己的学生教的全是精英,连那个皮蛋也规规矩矩了。

我很感动,因为一个患了妥瑞症的人,用自己的信念、坚强、努力征服了妥瑞症,为自己的一切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最近在学校的推荐下,我看了一部美国励志电影《叫我第一名》,起初听到这个影名,以为是一部有关儿童的电影,并没有太放于心间。当周六闲暇观看时,随着影片剧情的深入,我慢慢的已经被这部电影所讲述的精神所震撼,这部电影所表现的生活态度也让我这颗茫然浮躁的心灵静了下来,这部影片听说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主要是说一名患了妥瑞症的男孩如何乐观坚持地面对自己的病症表现,最后实现自己理想的故事。由于他的理想和我现在从事的职业都是――教师,所以,在教师的立场上,似乎看到更多让我感动的东西。

影片中的布莱德去应聘教师时,满脸的渴望与期待,在他心里,这不是一个谋生的职业,而是自己必定要实现的理想。校长首先问他是不是曾经有一名老师深深地影响过他,所以他这么想当一名教师。他想起了中学时代,那个在众人面前给他一个解释机会的校长。那个终于让同学们看他的眼光不再充满鄙夷和嘲笑的人。是啊,一名立志要做老师的人总是有一个曾经影响过自己的伯乐。而这次面试,让历经挫折的布莱德终于当上了老师,还是二年级的老师。

他经常变换装束来扮演不同的角色,给学生讲解知识时幽默诙谐,他常常扮演那个最笨的人,而所有答案都让聪明的'学生讲出来。他自己饱尝“个体差异”给自己的带来的影响,所以,他对每个孩子都有积极平等的心态,不管是身患重病的海瑟,还是顽劣成性、不喜欢学习的汤玛斯,他都悦纳了他们,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予他们。

当我看见他求职道路的坎坷,我就暗自庆幸自己在实现理想时还比较顺利。当我看见他充满智慧地帮助一个个小朋友做最好的自己时,我就在想,我也可以向他学到很多东西。当我看到每一个小朋友都很喜欢他时,我就想到每次给孩子们放学,孩子们满脸笑容地对我说再见。很多共鸣,很多感动,随着剧情铺陈开来,让我充满笑意地看着,眼角又不小心有些湿润。

在看电影的时候,看到母爱的伟大,看到内心力量的源泉,也看到生命的活力。这个活泼好动,但看似有点怪异的男孩总是让我不由得想到另一部著名影片《阿甘正传》,当中的主人公也是克服一切困难,实现常人难以实现的成功。影片结束后,我想我的猜测是准确的。但总是这样,不一样的故事,一样的感动。我从不认为布莱德和阿甘是有缺陷的人,他们只是更需要成功的人。我们也有梦想,但是我们却不能勇敢的捍卫它,或许碰到这样的打击或者那样的刺激,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就像那个互助会里的人一样,被疾病击倒,只会一味的抱怨,自哀自怜,或者,被偶尔唤起的时候,总能以不同的理由搪塞过去。也许,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些正常人最后成为平凡人的原因吧。

关于修养的感悟作文【二】

生活并没有拖欠我们任何东西,所以没有必要总苦着脸。应对生活充满感激,至少,它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

微笑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跟贫富,地位,处境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富翁可能整天忧心忡忡,而一个穷人可能心情舒畅:一位残疾人可能坦然乐观;一位处境顺利的人可能会愁眉不展,一位身处逆境的人可能会面带微笑……

一个人的情绪受环境的影响,这是很正常的,但你苦着脸,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对处境并不会有任何的改变,相反,如果微笑着去生活,那会增加亲和力,别人更乐于跟你交往,得到的机会也会更多。

只有心里有阳光的人,才能感受到现实的阳光,如果连自己都常苦着脸,那生活如何美好?生活始终是一面镜子,照到的是我们的影像,当我们哭泣时,生活在哭泣,当我们微笑时,生活也在微笑。

微笑发自内心,不卑不亢,既不是对弱者的愚弄,也不是对强者的奉承。奉承时的笑容,是一种假笑,而面具是不会长久的,一旦有机会,他们便会除下面具,露出本来的面目。

微笑没有目的,无论是对上司,还是对门卫,那笑容都是一样,微笑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是对生活的尊重。微笑是有“回报“的,人际关系就像物理学上所说的力的平衡

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你,你对别人的微笑越多,别人对你的微笑也会越多。

关于修养的感悟作文【三】

行远,必先修其近;登高,必先修其低。近不修,无以行远路;低不修,无以登高山。

修养是指一个人的品质,道德、气质,对生命的领悟等,经过锻炼和培养达到的水平。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仅有志气,而且能拼搏,不仅热爱事业,而且热爱生活积极上进,不仅有着高尚的道德和情趣,丰富的阅历,而且有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斗开拓的精神。有修养的人,一定是有爱心且知识渊博的人。一定是爱学习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自己的修养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的人。品德包含在修养之内,身不修则德不立,君子不可以不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身,外正其容。

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可见,真正的品德是一个人思想和行为的全部。 良好的修养乃是人在其神经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播种一个思想,你会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道德,一个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修养学,并非简单的道德修养学,而是在道德修养学基础上的审美修养学。孔子以“贫而乐”、“仁者无忧”、“乐而忘忧”的悦乐情怀去成就“仁”的德行,因而具有了超越道德的审美的性质。这种建立在道德修养基础上的人生境界是一种独特的、内在的、个人的审美体验,是一种具备大众性和可观性的精神创造。人生境界不一定通过艺术形象再现出来,但它远远高于艺术境界,用悦乐的情怀和审美的体验去成就个人道德,去实现个人修养与个人理想的境界,这就是孔子美学的精华和魅力所在。

苏拭有言:“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碎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是的,以修养对待修养,还不是真正的修养、以修养对待无修养才是真正的修养。 在生活中,从未遭人毁谤的人恐怕并不大多。面对毁谤如何办呢?清人申涵光在《荆园进语》中所言:“何以止谤,曰无辩,辩愈力,则谤者愈巧。”或许能够给予我们某种启示。

修养,不是说不会发脾气,而是说不会轻易发脾气。不会发脾气的人不一定是有修养的人,动不动就发脾气的人,则是缺乏修养的人。 修养之所以重要,其中一点,是因为良好的修养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人际关系中的紧张与摩擦。难道非要把生命耗费在人际摩擦中吗?

一个在人生中欲有所成的人,必得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 一个在人生中欲有所成的人,必得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 谈到个人修养,我就想起培根在《论美》这篇文章中指出,形体之美胜于容颜之美,而气质之美是最高境界的美,而人的这种气质跟一个人的修养分不开的。所以,古人特别讲究修身,觉得修身是一切成功的基点。但是,现在社会里,修养被许多人忽视。

一个在人生中欲有所成的人,必得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

有文化气息的人,在谈吐举止之间,自然地流露出一种高雅,一种文质彬彬的感觉。古人形容一个世代文人之家为书香门第,事实上,门是绝不可能透露出书香之气的,即使在屋里堆再多的书。真正能透出书香,能够让人一眼,一交谈就感受到那种浓浓的书香气息的是人,只有人才能在那种举首投足之间就闪现出修养这两个字。当然,修养也包括了举止,仪态,谈吐等。但文化气息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关于修养的感悟作文【四】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很长时间对两种现象感到困惑:一是有一位教师碰到曾教过的学生,而这个牵生却视而不见,不予理踩。同是这个学生对别的教过他的老师却是很礼貌地打招呼。二是原来在学校表现不好的学生,和教师保持的关系反而密切而长久,甚至毕业后还常回校看望老师。为什么会有以上的现象呢?在《教师的修养》(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

此书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李爱梅教师以火热的爱生之心挽救了一名别人认为不可救药的学生。李老师对学生的成功教宵,显然主要不是凭着技巧与方法,而是一颗赤诫的爱生之心。这颗心,本身就是—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教有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因素,是教育艺术的基础。以上事实可以给我所困惑的两种现象一个满意的答案:毕业后的学生见到教师不愿打招呼,是因为他过去很少得到教师的爱;落后生长久怀念教师,正是教师对后进生的关心要比一般学生多,和他们在长期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联系。象李老师那样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学生还会忘记她吗?

书中有这样一段:“有的教师表面看来对学生笑容可掬,但内心深处却缺少与学生的感情联系。”“这样的老师也许原则性很强,可人情味太少,内心冷冰冰的,使学生感到可敬而不可亲。”如果一名教师只是机械地教书,对于学生的喜怒哀乐很少共鸣,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不起来的,而且会很快忘记这样的老师。

我读《教师的修养》之后体会到:作为教师,你想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吗?你想得到学生的爱戴吗?你想为培养出中国的牛顿、爱迪生而作出自己的贡献吗?回答是,首先对学生产生爱。

关于修养的感悟作文【五】

世界上最令人敬仰的,一是头顶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则是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早已随岁月之流远去而又永恒在历史星空闪烁的前人康德如是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江水奔流,带走几多冬夏春秋;大江东去,带不去的是那些伟人,光照千秋。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忍受着“最下极矣”的腐刑,毅然、决然地选择“苟生”。那时的他,需要何等的修养、怎样的气度,方能完成那一本沉重的大书——《史记》呢?然而,他的修养战胜了嘲讽、鄙视。战胜了他人亦超越了自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的巨著终于完成。因此,“忍耐”这样一种修养便在后人心中多了几分沉重。

“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听到此语,什么人的心灵能不震撼,什么样的人士能不肃然起敬?几经利诱、几经威胁几经折磨,住进阴湿地牢的文天祥,在“忠”与“奸”的面前未曾有过丝毫的动摇,因此“忠诚”这样一种简单而又艰难的修养,在后人的心中多了几分重量。

“忍耐”、“忠诚”、“坚强”而又“不屈”,只有高尚的人才拥有这样的品质。谁又能说这些品质不是源于内心极高的修养?

“英雄,不是因为武力而称雄的人,而是因为心灵而伟大的人。”罗曼·罗兰的这个定义,我由衷地赞赏。

喜欢诸葛亮,不仅是因他的神机妙算,而且因其“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品德修养。我想,他之所以会观天象,会用风势,会未出茅庐而知天下,多半是来自他极高的修养吧!

我们现在极倡素质教育,而社会上有些人缺乏的正是一种修养的基本素质。古之成大事者,无一不是德才兼备之人,而古往今来,谁又能以小肚鸡肠、犯奸作乱之心去成就一番人人赞誉的事业呢?

你是否和我一样,在为做一个真正英雄而奋斗着,那么让我们一起去修身养性吧!

先有修养,后成大业,再做英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