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文明中作文600字(我眼中的文明作文600字左右)

美在文明中作文600字(我眼中的文明作文600字左右)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08-01 05:28:19
美在文明中作文600字(我眼中的文明作文600字左右)

美在文明中作文600字【一】

一个不经意的发现:一群小蚂蚁排成一排,齐心协力传递着食物,它们排列的队伍是那样的合理,最后一只小蚂蚁正好把食物放进洞里,它们也许在为冬天储藏食物,它们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小鱼儿在水里舞蹈,舞蹈之优美,用形体来表达,好美的鱼儿们呀!知了用自己特有的嗓音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这些我们司空见惯的小动物原来也是这样的美,只要心中有美,何处无风景呀!还有夕阳下的水塘,沟边的芦苇,绿油油的稻田,金黄的打谷场……,原来美就在我身边!

世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美丽的景色,美味的佳肴,美妙的音乐,美好的生活,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就看我们能不能用心去感悟、用眼去欣赏、用耳去聆听。

人行道上,一个带红领巾的中学生正帮助一位老奶奶过马路,我能感受到人情的美好,美在我身边,同时也教会我要帮助弱小;每次回到家里,爸爸妈妈都问长问短,“在外面工作有没有挨欺负呀!”“吃得好不好呀?……”,然后就给我做好多好多好吃的东西,让我大吃一顿,说给我补补,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所受的委屈在这时也都被幸福一脚踢开了,不容商量,美在我身边,它使我懂得亲情是美好的、是可贵的,是每个人都必不可少的;公园里,两个好朋友在互相安慰,也许是因为成绩不好的原因吧!你安慰我,我安慰你,最后两个好朋友都明白了:

失败一次算得了什么?只要我们重新站起来,就不是失败,她们开开心心的为下次考试做准备。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呀!我想如果没有她们双方的安慰,她们是不会那么快步入正轨的,我感受到了友情的美好,美在我身边,使我懂得了友情的可贵,朋友是我们每个人的财富,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朋友,也需要别人把自己当朋友,力的作用的相互的嘛!人情,亲情,友情,多美好的情感呀!美在我身边!

自然美是世间最美的景色,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如梦境一般,心情不好或是在郁闷的时候,走进自然,贴近自然,听群鸟儿在歌唱,看树叶在舞蹈,你会情不自禁的说:这一切太美好了;会豁然开朗,会有一种脱胎换骨的超然,愉快的心情会不期而遇,这就是自然美的魅力,我庆幸美在我身边!

我之所以感到心情愉快和舒畅,是因为美在我身边,之所以感到社会的和谐和家庭的和睦,是因为美在我身边,之所以能够产生爱的情感、欣赏享受感、心旷神怡感也是由于美在我身边,美是无处不在的,但需要用心去发现。

美在文明中作文600字【二】

2.(1)文中②~③段用了【 】的说明顺序介绍内蒙古馆。内蒙古馆的外形特征是【 】,实体馆分为【 】、【 】两部分。(2分)

(2)④段括号中句子的作用是【 】(1分)

(3)⑦段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找出一种即可)(1分)

3.给⑤、⑥两段的说明内容,各拟一个小标题。(4分)

⑤段:

⑥段:

4.如果让你在内蒙古馆内设计一些鄂尔多斯地区的展示内容,你认为除了上面的介绍,还应该展示什么?把你想展示的内容介绍给大家。(不超过100字,3分)

我的介绍:

美在文明中作文600字【三】

美就在山东,美就在我们身边,从人们举手投足之中不经意地流露。只要懂得用心去发现美,那么,美就无处不在。

在学校生活中,同学之间便有许多美的存在。记得一次上体育课,老师要求跑步五圈。由于前一天下过雨,地上还残留着很多水。一位同学在跑步时不小心跌倒了,整个人扑在了地上,样子十分滑稽。我想她当时的心情一定十分矛盾,因为疼痛,希望有同学来将自己扶起,但又不希望被同学发现,害怕同学嘲笑。然而,没有嘲笑的声音,旁边的同学将将她扶起,前面的同学跑过来问有没有伤着那儿。没有事先的准备,更没有精心的排练,但大家的行为却又是那么的一致。我想当时的情景一定是操场上最美的画卷。

还有一次,在课堂上一位同学身体不舒服,毫无防备地吐了一地。有的同学不禁捂住鼻子,满脸厌恶的神情。这位同学当时也慌了,愣在座位上。这时班上的几位同学在没有经过老师的指示下跑出教室拿来拖把,自发地清理着地上的残留物。捂着鼻子的同学也放下了手。没有任何个人色彩,没有任何功利的东西,这一切的行为仅仅只是出于对同学的关心,纯粹只是同学之间的爱。那几个同学的成绩或许不是最好的,或许在老师的眼中不是听话的优等生,但在那一刻,他们的行为无疑是最美的,在高尚的!在我眼中,他们远远比某些自私自利总以自我为中心的所谓的“优等生”强很多。我想既然他们可以这样自发地去帮助同学,那么他们的心灵也是美的,是纯洁的,是高尚的。

美有很多,但真正的美是从心灵深处散发出的,人类的美的本性,没有任何的“污染”。人是因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美丽才可爱。

生活中缺少的并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用心去观察去,你就会发现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美在文明中作文600字【四】

2.(1)由外到内 敞开式布局 展示体验区、环幕影院(每空0.5分,共2分)

(2)对沙砖起解释说明的作用(或补充说明了沙砖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1分)

(3)摹状貌(1分)

3.⑤段:草原独特的生活(民俗)风情

⑥段:草原文化历史中的瑰宝(奇葩)(或丰富多彩的草原文化)(意思相近即可,每空2分,共4分)

4.鄂尔多斯歌舞、资源(羊绒、煤炭、高岭土、天然气)、旅游业(成吉思汗陵、响沙湾……)、城市发展等。(能够扣题而答,展示内容突出鄂尔多斯地区特点,无论哪方面的内容都可以,3分)

美在文明中作文600字【五】

保罗·亨利·朗先生的《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是我最喜欢的一本音乐史书。喜欢的原因主要有3点:

1、信息密度大。学音乐史学到我这个地步也算是入门了,可读起这本书仍然比读一般的书要慢,根本就读不快!如果读一般的书像喝啤酒,那么读这本书就好比喝高度茅台——你只能慢慢品,一口一口咂嗼滋味,而且时不时还得配点下酒菜才喝得下去。信息密度太大了,包括的各类知识层峦叠嶂,有趣的观点层出不穷,厚厚一本书,从头到尾,几乎没有一句话是水的。看来还得是欧洲人写的东西经读,经得起一句一句嚼,反复嚼,常读还能常新;

2、文笔译笔都相当漂亮;

3、这是一个人书写的史书。说起来音乐史写作有这么一个小小的悖论,一方面,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没有人能够成为所有时代的研究专家,所以,一个人写的音乐史在内容深度上、资料丰富上无法与由一群各时期专家合写的音乐史相比,一个人怎么干得过一个团队呢。可邪门的地方也在于此。另一方面,合写的音乐史注定无法成为经典的音乐史,因为音乐史写作中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切入视角、资料选择,合著是无法做到真正统一的。更何况,每个人的文笔参差不齐,这个问题根本无解!所以,能成为经典的音乐史著作,注定必须一个人写。

因为喜爱,所以我打算慢慢开始做一个长篇,一个《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的读书笔记。这个笔记有可能是注、也有可能是疏,也有可能是随感,总之,我打算把它做下来。慢慢读,慢慢写。一边读,一边写。

序言里朗主要谈了他的修史观以及写作本书的意义。并不长,目测2000字左右,但写得非常精彩,很多句子经过几十年大浪淘沙都已成为音乐学领域的经典名言。我恨不得把它从头到尾抄一遍。

朗一开始就谈到了音乐的特殊性,认为尽管时代精神会反映在艺术中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不能想当然地以为,存在某种统一的时代精神,它固定不变地表现在每门艺术中,并传达给我们相同的内容和意义。相反,我们发现,我们寻找的是各类不同艺术的意义总和,它们的综合才能构成时代的艺术精神本质”。在朗之前的将近一百年,汉斯立克曾经说过类似的话,他抨击的是黑格尔,自以为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美学体系,就可以解释所有的音乐问题,错。音乐有着它太多特殊的美学问题。汉斯立克抨击黑格尔,是在为音乐美学辩护。而朗谈到他的修史立场,毫无疑问是在为音乐史做辩护。音乐史既不是某种美学的附庸,也不仅仅是某个大时代的附庸,音乐有它自身的发展历程,而这样的发展历程,才构成了艺术史和艺术精神的一部分。朗的这句话,已经成为今天音乐史学界的共识。

关于音乐史家该做什么,朗说,“历史学家的任务是,解析横亘在我们和艺术作品之间的各种因素”。于是,朗谈到了两种常见的音乐史研究的对立,一种认为音乐史主要是研究音乐形式,另一种则主要解释一些形式之外的周边。朗认为,“然而,在公正的评价中,两种方法必须始终保持平衡。”从这一段话中,我想起了杨燕迪老师的一些文章和句子,比如《音乐的质量判断》……很明显,杨燕迪老师的写作深受朗的影响,不仅是内容,还包括形式。

在没有任何衔接的情形下,朗突然就谈到了艺术家和时代之间的关系。“时代绝不会只产生一种风格。某个伟人支配同代人,但如果仅仅被这一伟人所束缚,我们也许会失去整个时代的重要意义。考察个别人物,追循他的发展,但如果没有更远大的目标,就会损害对艺术发展的真正理解。”接着,他举了那个著名的例子,“歌德逝世之际,瓦格纳已近二十岁;佩格莱西的喜歌剧为音乐开辟新的远景时,巴赫仍坚守复调的信念,并为复调音乐的力量作出最后的证明;贝多芬翱翔在古典交响乐大厦顶端之时,韦伯正在开创德国森林和夜景童话恐怖气氛的浪漫主义风格。贝多芬、舒伯特和韦伯同时生活在19世纪头三十年。我们为了方便起见,将贝多芬和海顿与莫扎特放在一起,把这三位个性迥然不同的艺术家称为‘维也纳乐派’。规定了贝多芬的地位,我们随后才可能称另外俩人为‘浪漫主义者’——其中一人辞世只比贝多芬晚一年,另一人甚至比贝多芬还早一年。”

艺术家和时代的问题,朗没有收手,花了很大的篇幅接着谈,基本上涉及了从远古到19世纪的各个时代。可是朗却并没有直接用文字解释他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如果简单理解的话,这个问题毫无疑问是音乐史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所以朗在这里谈。但如果要解读一番,朗通过这个问题真正要谈的,是音乐史本身的复杂性和音乐史理解容易出现的误区,以及由此体现的音乐学的价值。就拿刚才这个例子来说,我们学的音乐历史告诉我们,贝多芬是古典主义者,韦伯是浪漫主义者。从风格上讲这样的划分是对的,是不错的,可是这样的划分却遮蔽了历史的事实,它把贝多芬和韦伯变成了两个时代的人。事实上韦伯比贝多芬还早一年呢,时间关系上这两个人可完全是同一个时代!可是那怎么办呢,音乐史可以不划分时代吗?不可以。那么怎样做才能够两全呢?要想平衡地“解析横亘在我们和艺术作品之间的各种因素”谈何容易!

正因为这样的复杂性,朗谈到了很多对过去发生的音乐历史容易产生的偏见和误区,当然,确切地说,其中也包括音乐史写作的误区:“虽然可以用技术术语勾勒发展的线索,但是得到的画面却可能支离破碎。”“绝不能把这些音乐家从他们的环境中孤立出来,随后讨论他们的奏鸣曲形式或者管弦乐法”“因此,人们称中世纪音乐为原始的和欠发达的艺术”“……我们的音乐知识和趣味过分狭隘,因此如果试图理解‘巴赫之前’的音乐和其他艺术,便会陷于迷惘”。

写音乐史,难哪!面对错综复杂的人和事,既要做选择题,又要做判断题,最后才是论述题。

朗的意思大约是,在音乐史的写作中,作曲家、音乐(主要指形式)、时代三者不可偏废。偏废任何一个都会伤害我们对音乐历史的理解。如果只谈时代,就伤害了音乐;只谈音乐技术的发展,则会让我们看不清技术;如果只谈作曲家,与真实的事实又是不符的`。正确地做法是,在大时代之下看音乐,在音乐之下看作曲家。当然,这意思完全不是说时代最重要,作曲家最不重要。恰恰相反。这样一个顺序审视历史,就是为了更好的看清毋庸置疑地伟大的作曲家们。

但!前面所有说的这一切,没有音乐学家的工作,我们就根本看不清楚。我保罗·亨利·朗写这本书,就是希望让我们把这一切看得更清楚。我前面写的这句话,就是本文最后部分的中心思想。坦率地说,朗从第二部分衔接到最后部分的写作方式不是特别好,他把写作的话题从远古中世纪直接引入音乐学容易引起误会,让人看不清他前面是要谈音乐史写作还是音乐史本身。

我最喜欢结尾部分的两段话,读过不下十次了,每每读来都分外感动。“正值此时,现代音乐学到来。它希图拯救、发掘、解译和说明过去的音乐,并用现代编订版本使之为现代公众所知。过去几代人里程碑式的研究工作,由众多学者参与,体现了人类的独创和博学。我们的任务是,利用所有这些劳动的成果,以教徒一般的虔诚态度履行职责,从中得到精神财富。”“这是一部有关音乐怎样参与西方文明进程的编年史……我总是在寻找伴随史实和艺术成就所出现的泛音,力图看到每一个细节背后所有创造的心灵为了清晰表达和情感表现所作的搏斗。一个活着的人企图去接近一个时空遥远的陌生灵魂深处,他发现自己有了明确的线索,借此他重新构筑起过去时代的景象。”在这两段话里,我读到了音乐学家的神圣职责,还看到了一个伟大音乐学家的高大背影。

简单地来说,如果要我解读朗格的这篇序言,我觉得他就谈了三点,音乐史家要做的工作是什么,这份工作有多难,但这份工作又有多么的伟大。写到这里,平胸而论,我脑海居然浮现出了范冰冰那句话“你经得起多大的诋毁,就经得起多大的赞美”……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