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话题作文高三(以成长为题的优秀作文高中)

成长话题作文高三(以成长为题的优秀作文高中)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12-12 15:34:16
成长话题作文高三(以成长为题的优秀作文高中)

成长话题作文高三【一】

有人说:“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写的,体会越深越难用语言描述。因为幸福不是一些表面的事实,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我想说,幸福不是给别人看的,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满快乐和阳光,这就足够。

有些人天天愁眉苦脸,说有好多烦恼。可有一些人每天都笑嘻嘻的,是他们没有烦恼吗?不,是他们的心态好。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条微博:如果有烦恼,能解决的话就不要烦躁,如果不能解决更不应该烦躁。因为既然不能解决,烦躁何用?就好比半杯水放在桌子上,有人光看空的半杯,而有人看满的半杯。那么,看满半杯的人就是幸福的,就是懂得幸福的。曾经,我也像很多人一样问过自己,幸福是什么呢?现在我懂了,幸福无处不在,而且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

每天早晨起来,看着云彩飘荡,任暖暖的阳光在身上流淌,我觉得我很幸福。

每天在学校和同学嬉笑打闹,洒下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我觉得我很幸福。

每天晚上听着喜欢的歌曲,哼着熟悉的调子进入梦境,我觉得我很幸福。

也许幸福就那么简单。是抚琴,指间流泻出的旋律;是笑时,不经意显现出的两团红晕;是我们不着边际的闲聊,是我们呼吸到新鲜空气的时候,是我们看到烟火灿烂的那一瞬间……幸福存在于每一分每一秒。只要我们学会珍惜,那么连眨一眨眼,都是幸福的。

成长话题作文高三【二】

银杏树又称白果树,白果树的果子可以食用。放在锅中炒、烧、炖……都可以。烧好后放在嘴里一咬,一股清香混合着软软的果肉,令人流口水。

银杏树不仅好吃,而且好玩。把银杏树的叶子当做菜,再找几片树叶当碗,还要拿两根木枝当筷子。便是我那时最爱玩的游戏。

前年,害虫灾。看着窗外枯掉的银杏树,眼泪不禁流出眼眶。父亲看到了,说:“自然之道嘛,就是这样的。”

以后,这银杏树一直在我心中陪伴我。

我的家乡在长陔乡韶坑村,那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我的家乡有一棵高大而又粗壮的银杏树。

春天,银杏树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一阵春风温柔地吹来一把把小扇子,把春天的美丽带来了。

夏天,树上的叶子长得葱葱茏茏,许多村民坐在银杏树下乘凉,有的小孩子在树下玩耍,有的大人坐在一把把石椅上说说笑笑,下雨时人们把门关紧,有的人住在这棵树旁边就不用关门了,这是因为树把雨和风沙挡到了。

秋天,一片片像扇子一样的叶子变黄了,这时树上长满了白果。白果吃是可以吃,但是不能吃得太多,如果吃得太多的话就会恶心、呕吐,因为白果是一种很宝贵的药材,所以一次只能吃两三个呢!深秋时分,黄色的银杏树落叶在空中飞舞,树底下铺上一层厚厚的黄色地毯。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光秃秃的树上积满了白雪。每年12月的时候,村民给这棵银杏树穿上厚厚的衣裳——稻草。到了春天村民又把衣裳脱掉,这是表示人们对这棵银杏树的关爱。过春节的时候,人们在除夕晚上的时候,到树下放鞭炮,说说笑笑,祝贺这棵银杏树又长了一岁,谢谢老银杏树给我们带来快乐,向这位老爷爷许愿——小孩子学习进步,天天向上。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老银杏树,它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岁了,这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贝。它的粗和长你知道吗?我来说说吧!它有6个大人伸开双臂手拉手围起来那么粗,有我家4层楼那么高,这棵树够大吧!你要是想来观赏这棵树的话,就赶快来吧,我当你的导游,这里有十分热情的村民,热情欢迎全国的人来到这里旅游,不光有古老的银杏树,还有许许多多的古代建筑呢!你看我的家乡美不美呀?记住了有一棵银杏树在我的家乡哦!

成长话题作文高三【三】

我的妈妈虽然没有亮丽的外貌和光鲜的衣着,但她在我心目中却最伟大。

小时候,是妈妈在我床边,给我唱歌讲故事哄我入睡;生病时,是妈妈背我去医院治疗,细心照顾直到我恢复;入学后,是妈妈对我严格要求耐心指导,才有了我一天天的进步;妈妈的爱伴随着我成长的每一天,让我感到温暖。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就想起妈妈鼓励我的眼神,使我充满力量。

当我把“三好”学生的奖状拿到妈妈面前时,她欣慰的笑了。那一刻,我知道只有努力学习才是对妈妈最好的报答。我爱你,亲爱的妈妈。

妈妈的爱就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妈妈的爱就像一把大伞,呵护着我的成长。我在妈妈的爱里一天天长大。

成长话题作文高三【四】

春夏秋冬,各不相同。喜春者喜春之姹紫嫣红;喜夏者,喜夏之骄阳似火;喜冬者,喜冬之冰清玉洁。而我,最喜秋叶的五彩缤纷。

秋风习习,告诉人们金秋时节的到来。站在银杏树下,风轻轻吹,叶徐徐落,有的树叶还打着个旋儿,放眼望去,好似无数只蝴蝶在翩翩起舞。风,一阵阵地吹,叶子一层层地落,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铺成了一张大地毯,纯纯的金色,赏心而悦目。在这金色中漫步,轻闭双目,满鼻的叶的清香,仿佛置身于梦幻中一般,人也变得轻柔起来,似乎瞬间便可溶入这一片金黄色的海洋之中,自由自在。睁开眼睛,忍不住拾起几片落叶,捧在手心,金灿灿的,甚至有些耀眼,简直就像是用万足金做成的一样。

还有一种是中间黄绿色,周围金黄色的,这种叶子比较难找,因为它尚未完全枯萎,很难落下来,银杏叶与其它落叶不同,其它叶子落下来后,干巴巴的,刚拿起便碎成了渣。银杏树叶非常柔软,加是那细密的叶脉,好像丝绸一般。把银杏叶撕碎一闻,一股清香涌入鼻中。我有时会突发奇想,如果能躺在这银杏叶铺成的大地毯上,再任性地打几个滚儿,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名叫杜牧,他写下了一首名垂千古的《山行》,其中有这样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两句写的就是枫叶的美,枫叶到底如何美呢?在城市中虽然大家经常见到枫树,见到过枫叶的红,但叶子还是干干的,带些褐色。如果大家有机会在自然环境中能见到一片红枫树林,一定会感觉到它们红得那么深,让人们在萧条的秋色中也感到阵阵暖意。枫叶在刚发芽时嫩绿嫩绿的,没几天便变成了半红半绿,一到秋天,又变得有点褐了。枫叶落下时,不像银杏叶那般洋洋洒洒,它过好大一会儿,才懒洋洋地从树上慢悠悠飘下来一片。一会儿左边一片,一会儿右边一片,像一叶风雨中的小船一样。也难怪杜牧会为它们“停车”呢!

秋天,最为大家深知的想必是梧桐叶吧,梧桐,有一个雅号叫:“法国梧桐”,梧桐树也像法国人那样“把等待变成乐趣”。风“呼呼”作响,好不容易盼下来几片树叶,叶子不紧不慢地落下来,慢到在你眼前时,你几乎可以毫不费力地捏住它的叶柄。在我手中的这片梧桐叶,比我的巴掌小那么一点儿,在我脚下,还有许多大得惊人的叶子,叶子干掉后,叶脉很清晰,整个叶子有一种对称的美。另外,不要把干枯的叶子用劲压,不然就碎成渣了。

金色的秋叶,美丽的秋天,我不禁想套用《金色的秋天》中的一句话:“看那一片片树叶,驮起金色的秋天”。

成长话题作文高三【五】

我常常想,读书是有益的,读书不但可以给我带来了精神上的需求,而且对我的实际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

记得有依次,我走在放学的路上,遇见了一只来势凶凶的狼狗,我很害怕被它咬。于是我加快了脚步,但狼狗好象知道我害怕了,更得意地想我走过来,吓得我手忙脚乱,心想:三十六计—一走为上计。于是我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前飞奔,可狗的速度比我还快,眼看就要被它咬了,怎么办呢?就在这时,脑海里猛然想起了一篇课文,据说狼狗最怕挨打。刚好旁边有一堆石头,我没有办法可想了,于是迅速拿起石头想狼狗攻击,而狼狗看见飞来的石头就怏怏地走开了。这时的我才发现自己汗如雨下,但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经过这件事,使我更加喜爱读书了。

成长话题作文高三【六】

中国人,怕是最崇尚古代文化了。对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的取舍,确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清朝书法家翁方纲和刘墉,一个对古人书法刻意求似,一个却博采众长,自成一体。翁问刘:“哪一笔是学古人的?”刘反问翁:“哪一笔是自己的?”这在文坛的记录中留下了诙谐而又富于哲理的一笔。

人们总是喜欢以古为师,但只有在“师古”的基础上,求不同,求发展,才会有独特的风格,才会有更大的进步。翁方纲师古而形似神似,固然值得称道;但刘墉师古而不泥古,在古人字体的神韵中,加入自己的风格,则尤为可贵。因为只有这样,书法才会发展,才有前途。事实上,翁方纲所崇尚的欧体也正是当年欧阳洵融各家笔意而成的。

因此,世上没有靠描摹而成的风格,没有因刻意求似而成的大作。

梵高,正因他狂放不羁的用色和汪洋恣肆的激情,结合着他古典绘画的功底,才做出了万世流芳的《向日葵》;毕加索,凭着自己敏锐的感知,才步出传统油画的道路,而成为不朽的印象派大师。当音乐学府的老教授们面对电声乐器,大叹“世风日下”的时候,理查德·克莱德曼大胆地把所学的巴赫和肖邦用新乐器结合,才有了如此深邃宜人的《星空》。古文化,是历史沉淀出的精华,是一个学者、艺术家必备的素养和基础;而创新,不泥于古的精神,则是他们的灵魂。曾听说,有伪造名画的画师,他们的作品可以假乱真,令人难辨真伪,技艺也该是叫人叹服的了。但他们不是大师,因为,那作品是“人家的”。创新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了。

艺术上是这样,在生活、社会各个方面,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万事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历史车轮不断向前,正是因为有了吸收和舍弃,才有了新事物。

工业大革命时,人们不局限于仅用手工劳作,才去发明机器;人们不局限于仅在地上行走,才去研制飞机;人们不局限于仅用煤作能源,才去探索电力的奥秘……如今,人类已可以遨游太空,而无数科学家却仍在努力地探索着,在研究、发展新的、更科学、更普遍的规律,让人类社会不断向前。我们不能没有历史,但也不能忘记,那仅仅是古人的业绩。君不见“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只有师古而不泥古,推陈出新,才有存在和发展的可能。

我们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要“不拘一格”,敢于质疑,敢于放开思路,敢于创新。一味拘泥于书本和公式,只会变得头脑僵化,不适应日新月异变化的大世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