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亲身体验的作文700字(生活经历的作文600字10篇)

关于生活亲身体验的作文700字(生活经历的作文600字10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11-10 03:13:20
关于生活亲身体验的作文700字(生活经历的作文600字10篇)

关于生活亲身体验的作文700字【一】

亲自体验让学生拥有了第一手生活素材,同样,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社会上的各种人物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素材富矿。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参加公益活动,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活生生的写作资源。

比如,在双休日,盆景园里学生们仔细聆听园艺师傅讲解盆景的制作过程;社区服务站的“学生义工”在慰问下岗工人、退休老人;文化馆里,“小书画家们”在挥毫泼墨并对艺术家喋喋不休的询问肯德基、必胜客门店,同学们在做“钟点工”,对各种类型的顾客进行观察调研;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小记者”在做人物专访。街道、社区、广场、商店等到处都有学生活动的身影,他们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在实地考察、专项调研,积累自己个性化的写作素材。

这些写作素材,完全从生活中来,学生对某行业某领域有真切感受,并且人人不同。因而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极具个性,绝无雷同,更不会是“流水线制造”的。

关于生活亲身体验的作文700字【二】

前面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学生亲身体验生活,实地调研,搜罗生活中的轶闻趣事,爬罗剔抉,分类汇总,形成体系完备丰富多样的素材库。如何将这些素材契合题意进行运用,组织成文,是最为关键之处。

其实,文有章法,自古皆然。老师在进行写作指导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指导学生根据素材的差异,形成个性化且有章法可循的创作思路。比如,如何在记叙文中塑造某个小人物形象。这种作文可采用欲扬先抑法,开头即可以简洁凝练之语特写人物,或设置人物出场的特殊环境:主体部分根据文章中心预设出详略之处,详写人物意料之外的行为进行设疑,接着借助次要人物出场解疑,升华主旨:最后回扣点题。也可在主体部分设置对比,可将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对比,或将主要人物的今昔作对比,以此凸显主旨。

再比如,以某种工艺或物品为写作素材,在确保广泛积累相关素材的基础上,找出此素材与中心勾连紧密之处,作为升华主旨的契合点。在文章的思路设置上,则以时间为轴展开续写。依据“走近该物——细致观察——设疑思考——解疑再品——升华主旨”的思路,或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若欲以植物入文,亦可参照此法。

关于生活亲身体验的作文700字【三】

作文写出来了,写得怎么样呢?评改环节尤为重要。写得好不好,不是老师一个人说了算,得让同学们自己评判。

学生互评作文是经验与智慧的碰撞,可以在交换体验中提升写作水平。互评作文,教师要引领引导示范,最好出示一篇评改样板(标杆作文),这篇作文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由教师精评细改,印发给每个学生,在学生评改中能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

依据自愿原则和互补原则组成小组,要求学生认真通读全文,标出错别字、病句及标点运用不当之处,同时写出眉批再读全文两遍,参照标准评改文章内容,找出主要优缺点,打出分数然后可以直接与作文的作者进行面对面交流,体验交换,思想碰撞。评改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各种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对于典型问题,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互评”作文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极大地满足了他的上进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从努力地“评”逐步走向努力地“写”,实现双赢。

生活体验为记叙文教学建立了开放的作文教学环境,着眼于人的发展,尊重学生主体的需求。我们相信,有了生活的体验,学生写作时,脑海里就闪现生活情景,其间的人物情景也会招之即来,奔入眼底,注入笔端,达到文思泉涌的写作佳境

关于生活亲身体验的作文700字【四】

到了晚上七点,妈妈准时关掉家里所有电闸,再把蜡烛放在桌面上。我准备去喝水,在黑暗中走呀走,“呀!”我大叫一声,因为什么都看不见,所以我的'腿直接碰到了椅子上。我端着蜡烛,坐在沙发,拿起平板电脑正准备来盘游戏。“停!”爸爸一个箭步过来,“现在什么都没电,平板也没电啦!你现在不能用任何有电的东西。”哎!现在我只能拿起蜡烛到处转转了,可是稍微走快一点蜡烛就会灭掉。我心里想:没电真不方便。

“丁淇芸,我刚刚煮了中药,帮我热一下,记住了,现在停电了!”妈妈说。这该怎么办呢?又不能用微波炉。有了!我拿起一个大碗把早上烧的开水从保温瓶里倒到碗里,然后一定要把装了药的小碗的底部泡到热水里,然后还不能把手离开碗口,否则水就会流进药里。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过了20分钟药也热好了,我的手也酸了。“热了!”我打开电扇,咦?怎么电扇不转了?对了,现在是电闸被关。我只好费力在拿起扇子摇啊摇。现在,我才知道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电啊!

通过这次体验活动,我知道了电是很重要的。我们一定要节约用电,珍惜国家的资源。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