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作文800至1000(正义的作文议论文)

正义作文800至1000(正义的作文议论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11-08 12:47:48
正义作文800至1000(正义的作文议论文)

正义作文800至1000【一】

罗尔斯的理论,也可以说反映了现代西方社会里政治事务日益世俗化的现实———政治过程逐步摆脱了宗教、道德、精神信仰等等的支配,开始寻求建立自身的目标与规范。多元社会要求政府严格按照公正规则与程序办事。

除了程序和规则外,对于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念之争,政府必须严守中立。也因为这个缘故,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在所有这些问题上都保持沉默,不表立场,或者讲没有立场。

可以这么说,政治自由主义的目标,就是以最低限度的道德观念,来界定政府的角色,使自由主义的社会,能够包容多种不同的价值理想和多样化的生活形态。罗尔斯的正义论就是想达到这个目标。除了两个基本点———基本自由权利不可剥夺、社会经济不平等必须照顾底层人民利益———之外,他的正义原则力图与各种相互冲突的价值观,保持最大限度的相容性。正是这一点,给了它自由主义的特色。

不过,这并不是说,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就是价值观中立的。正如罗尔斯所说,虽然逻辑出发点是价值观中立,由此所推导出的结果却往往不是价值观中立的。正义原则的一大功能,就是规范和限制可以被允许的价值观的内容。任何行为,若是违反自由、平等、理性人基于公平立场所选择的原则,都是一个该谴责的错误行为。相应地,要靠这类行为才能得到满足的价值观,也必须受到限制。这就是他的正义优先性原则:个人的特殊价值观,不得违背正义原则的要求,否则便没有合法地位。

从《正义论》的观点来看,机会均等是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它区别于功利主义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强调国家要实现正义,即某种程度上公平、公正、公益的实现。而机会均等规则是保障个体自致性的发展起点和过程的平等的基本准则。当前,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阶层的教育、就业和保障存在相当严重的机会不均等,这个问题的解决与否关系到我国能否从根本上消除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关系到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

罗尔斯理论的另一个特点是:在他的公平的正义理论中,表现出一种试图达到全面、综合和平衡的倾向,从而使他的理论具有巨大的理论上的伸缩余地和回旋空间,以致具有相当不同倾向的理论家以致行动者都能从他的著作中找到证明自己观点的思想材料或至少批评的对象。他的正义论既可以满足那些仍缅怀和执着于构造某种一般正义理论的人的思辨兴趣,又可以为那些焦灼地面对社会现实中的严重不正义而绞尽脑汁的人提供某些理论根据或启发;既可以通过强调他的两个正义原则的平等主义倾向、尤其是最关怀最不利者的差别原则来使美国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左派获得某种支持,又可以说通过强调设计社会基本结构要考虑到的稳定性和可行性,具有保守主义倾向的人们也不难从中得到某些辩护和建议。当然,前一种倾向是更突出的。但无论如何,他是试图为他所处的美国民主社会提供一个合适的、能最广泛地为人接受的道德基础;他试图发掘这一社会的活力,建立这一社会的良性循环;他直率地承认,他的正义论要通过一种反复比较、互相修正,达到与这一社会所流行的、人们深思熟虑和推重的正义判断接近一致的状态,并且把这种“反思的平衡”作为证明他的正义论的一种方式。

正义作文800至1000【二】

“正义”我想这个词,在大家的心中,一定都不陌生吧。我从我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上来说,我觉得我们中国正缺少的就是这股正义之风,不虽然我才14岁,也许这些生活的经历远远不足于我在这里讨论我们中国的社会,甚至是全世界的社会,也许,我没有资格讨论,但是,我想说社会是残酷的,它可以让人变得铁面无私,,我不能容忍,在亚洲,属我们中国发展最快,可是,我们在发展的同时,也要把人民的素养提上去啊。如果不能这样,我说句很重的话就是,那宁可不要什么发展,先把个人的素养提上来才是最重要的,难道国际上,评价一个国家的好与坏,就是金钱吗?是看哪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吗?难道这就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吗?难道不看一个国家的素质教养吗?我觉得金钱不是衡量的唯一,最多只能说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而已,不是吗?

社会中有多多少少的不公平的例子,这些例子往往可以证明这个社会的无情,社会的残酷,以及社会的现实。就比如说,早几年就有人在过年的时候花30多万来吃团圆饭,难道这有必要吗?吃团圆饭,并不是有多么的奢侈就可以算是幸福的团圆饭,最最重要的难道不是一年中难得见的那份亲情吗?这30多万的钱可以帮助多少人?可想而知。其实,还有许许多多想这样类似的例子,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我们看到的仅仅是表面,就像是花瓶,我们看到的只是花瓶的外表,我们赞赏它,欣赏它,喜爱它。但是,抛开这个美丽而不可攀的外表,它的里面是什么呢?它的里面什么都不是,是一片空的,虚的。我们现实社会也是这样,我们大家看到的只是个表面,要想真正的了解它,爱护它,珍惜它,就需要我们大家有一双像列夫。托尔斯泰那样的能洞察世间丑恶的眼睛。它不需要什么训练,只是让我们大家,善于观察,拥有一颗爱自己祖国的心,想让祖国更加繁荣的心,这颗心需要大家的善良,勇气。

这世间的丑恶有,但是令我们所感动的事例还是有的,说明我们这个社会还是有好心人的,就像那位老人,虽然我不记得他叫什么了,但是我清清楚楚的记得他在电视上生活的视频让我感动不已。他,是位很平凡的老战士。当然,他也是在那次战争中的幸存者,他为了让自己的战友们在遥远的天堂可以安详,这个可爱的老人,就用自己毕生的精力,金钱。来帮战友们弄坟。把他们全部放在了一起,家里的人都不是很支持他,但是这位可敬的老人却坚持下来了,现在在他的园子里有许许多多的战友们的坟了,老人并不是很富裕,老人把自己养老的钱,甚至是每个月的那点退休工资,也放在了这个园子上面。可想,老人是多么的可亲可敬。我们应该感谢这位老人,让我们知道,社会还有温柔的一面,这也让我们更加有信心把这股正义之风更加扩散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我了解到了这社会的贫富差距,也许,这就是上天给我们的一个魔咒,只要打破了这个魔咒,我想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的美好,不是吗?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正义作文800至1000【三】

在写读书笔记之前,我想谈谈读这本书几节之后给我的感受。拜读罗尔斯的《正义论》,个人认为理论性太强,又太深奥,大多没有读懂,只是解许多新的概念,虽然有的是过去知道的词语,但罗尔斯都有赋予它们新的内涵,诸如,正义,正义观,公平的原始状态,契约论等等,很简略地将书翻一下,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哲学,经济学,伦理学,法学等多门学科。初次接触这本书的第一章的前几节,虽然就像之前说的看不太懂,但是很感兴趣并且有耐心去研读,也希望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获取丰富的知识,懂得很多道理。

罗尔斯在开篇论述正义的作用时就直接认为,人类社会的第一美德有两个方面,一是真理,一是正义,并且二者是不可调和、决不妥协的。其中,社会基本结构是正义的主题,人们在达成其他协议之前,首先要就社会制度的原则达成协议。然而这种缔约不是一种实际的历史行为,而是在假定的原初状态中的选择的结果,它是互相冷淡的个人在无知之幕背后的选择。下面,我想就“公平正义原则的原始状态和证明”进行简要分析。

罗尔斯说过:公平的正义并不是一种完整的契约论。因为契约论的思想显然可以扩大应用于选择一种或多或少完整的伦理体系,就是说,扩大应用于一种把不但对正义而且对所有美德也同样适用的原则包括进去的体系。也就是说,正义即公平观以及它所体现的有普遍代表性的那类观点所涉及的范围是有限的。而且可能有人会提出类似的结论,这些结论可能更加吸引和新颖。然而要像罗尔斯一样,要证明这些具有相当普遍性的道德常识,尤其是具有理性上的说服力,却是异常艰难的。因此,我们只是在意罗尔斯的结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知道罗尔斯是如何证明的,即这些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只有这样做,我觉得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罗尔斯的思想;亦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一些错误与批评,因为罗尔斯在正义论中的论证体系是非常严密的,逻辑性非常强。

首先必须对原初状态要有正确的刻画。原初状态相当于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然状态,它在历史上并不真实存在,它只是在思维中的一种状态,但是由它所得出的结论却对现实有巨大的作用和参考价值,我想这就是罗尔斯要提出原初状态的重要原因。罗尔斯是这样定义原初状态的:“它是一种期间所达到的任何契约都是公平的状态,是一种各方在其中都是作为道德人的平等代表、选择的结果不受偶然因素或社会力量的相对平衡所决定的状态。”当然,原初状态必须具有一定的背景环境,而且也会有一些可取的限制,使我们排除受到偏见指引的偶然因素的察知。

原初状态目的在于建立一种公平的程序,从而使达到的每一个同意的原则都将是正义的,也就是试图通过程序上的正义,达到实质上的正义。“我们必须以某种方法排除使人们陷入争论的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引导人们利用社会和自然环境以适应他们自己的利益。”基于此,罗尔斯假定各方都在无知之幕之中。无知之幕中的各方并非一无所知,而是有所知有所不知。他们不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也不知道他在先天的资质、体力、智力等方面的运气;甚至不知道他们的特定的善的观念或他们特殊的心理倾向,但是他们知道自己正在经受环境的制约,他们也具有选择正义原则所必须的一般知识。

因此,无知之幕的假设,使原初状态摆脱历史和现实的性质而成为纯粹理性的虚拟,也最终排除订约各方的特异性,使他们成为抽象的、一般的人,排除一切会影响到原则选择的来自自然和社会的偶然因素,排除一切会妨碍人们达到意见一致的冲突因素。这就使契约已完全不是现实的契约,订立契约的行为变成对原则的选择,这种选择实际上已不是在各方之间进行,而是在一个人的脑子里进行。也就是说,一个知道自己的人会明确的选择对自己公平的原则。但是如果他们对自己的此一无所知,那么他必须代表全部人选择最有利于自己利益的原则。

正义作文800至1000【四】

正义是社会的首要价值,正象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一种理论,无论它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或修正;同样,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罗尔斯:《正义论》

花了12天读完了这部巨著,对我触动还是挺大的。刚逛了下豆瓣,发现给这本书作评论的人特别少,而且很多人反应这部书难度,我就突然对自己的信心倍增,因为我没有觉得它难度,只是觉得罗尔斯是个太谨慎的学者了,总是不断给自己设置理论上的限制,并且从先验和经验两条路径来系统而仔细的论证自己的正义原则。

在第一编“理论”部分,罗尔斯主要从原初状态出发,为了让原则更加的简单而且易于推出,他还预设了无知之幕,由此,他论证了处于无知之幕状态下的人们会倾向于统一两个正义原则,第一原则即自由平等原则,第二原则即机会均等及差别原则。虽然主要内容只有这么多,但是谨慎的罗尔斯花了整整一编来说明这些问题,包括对无知之幕的限定,对原初状态的说明,以及为什么要假设这样一个前提,通过与功利主义、直觉主义的对比,说明人们为什么会选择正义原则(最大最小值推理),正义原则有着什么样的特征,而这两个正义原则之间以及内部又有怎样的词汇序列,这种词汇序列是如何形成的……总之,罗尔斯在不断的与各种功利主义对比中,详细而又全面的说明了正义的两个原则是如何被选择的。

第二遍“制度”部分,罗尔斯主要是描述满足两个正义原则的社会基本结构并考察它们给个人所带来的义务和职责。应该说,这是理论应用于现实的制度和个人的部分。这也是使理论不至流于形而上的思考的重要一环。在应用于制度时有四个阶段的序列,即接受正义原则、立宪阶段、立法阶段、法官和行政官员把指定的规范应用于具体个人阶段,这四个阶段也是去无知之幕的过程。而正义原则的第二原则即机会均等和差别原则在经济分配制度中也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罗尔斯还考虑用储蓄正义来解决代际间的正义问题。至于在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部分,罗尔斯基于正义原则推导出了许多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如忠诚、承诺等。另外,罗尔斯还特别考察了社会出现不正义法律的情况,他强调这种情况是可能发生的,而且人们还必须去遵守,因为这是过半数原则所通过了的,但是人们也可以通过非暴力的反抗和良心的拒绝等方式来表示抗议。总之,在这一编里,罗尔斯更多的是将理论上的正义原则和现实情况结合起来,从而为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安排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方案。

第三编“目的”部分,罗尔斯主要是对正义原则的一些补充说明,解决其稳定性以及和善的一致性的问题,这涉及到讨论什么是善,在选择善时所需要的合理选择原则及审慎合理性原则,正义感与善的一致以及它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正义感如何获得等等。我感觉这部分的条理不是很清楚,但是主要论述的还是关于稳定性和一致性的问题,而其中牵扯到了很多道德哲学的概念。

应该说,罗尔斯《正义论》的逻辑还是挺清楚的,而且论证也特别的仔细而清晰,从演绎的和经验的两条路证明了正义的两个原则,成为能替代功利主义的新的伦理观。罗尔斯走的是一条契约论的路线,继承而又超越了传统的霍布斯、洛克的思想,并借鉴的吸收了康德的某些思想。他试图恢复社会的正义,坚持公平正义的理想,这样一种坚持而崇高的理想我是十分钦佩的,而且我觉得这是当下社会的每个人都应该坚持的理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坚持了这样的原则,那么社会也就会治理的更好了。可是,当前在西方国家尤其是中国,人们的思想都太过于功利了,人们把人当做手段而不是目的,从而更加注重发展一些工具性的东西,赚钱甚至成为很多人的人生理想和追求,整个社会成为了一个技术型工具型的社会,我深深的感到悲哀和无助。我总在想,这样一种社会风气的形成到底是社会体制的问题还是教育的问题还是历史的必然呢?

罗尔斯的回答必然是社会体制的问题,因为正义的原则还没有被人们普遍的意识到接受并贯彻:平等自由并没有放在第一位,并且人们往往同意牺牲平等自由而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或者国家打着和谐的旗号去肆意的践踏人民的自由权,机会也不是对每个人都敞开,往往富裕的有权的人有更多的机会并且更容易取得成功,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出现了“富二代”“官二代”的现象,并不是具有相同才能的人就能获得同等的地位,另外社会的发展也并没有把最少受惠者的利益的提高放在重要地位,农民,农民工们作为社会最底层的人并不安居乐业,他们对于自己所受到的损失和不公平待遇往往表示极其的不满和愤慨,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可以看到,在中国,正义原则的任何一条原则都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一个真正公平正义的社会在中国能建立起来吗?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之路还有多远呢?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可以看到,而我也要为着中国的民主自由平等而不懈努力奋斗!

正义作文800至1000【五】

自从汤姆讨得了国王的欢心,日子过的越来越舒服,小小的他在国王的宫殿里俨然是一个人物,傍晚他就睡在国王身边的那张小床上。

可是,最近他总听到国王的.哀叹声。一天晚上,汤姆问国王:“尊敬的陛下,您为什么总是独自哀叹呢?”国王说:“汤姆,你不知道在森林石洞里住着一只大老虎,经常到镇上扰百姓,就连本王的军队都没办法降伏它。”“尊敬的陛下,让我去试试吧!我不会让你失望的。”“真的吗?那好,我明天就派你去森林,好了,睡吧!”

第二天一大早,国王就派汤姆去森林消灭那只大老虎。“今天,是个好日子,好日子!我要消灭大老虎,大老虎,大老虎!”汤姆边哼着歌,边迈着欢快的步子向森林走去。“喂,小个子,你要干嘛去?”喜鹊、麻雀这哥俩碰上了汤姆。“什么吗?我不叫小个子,我叫汤姆,我要去森林消灭大老虎。”汤姆不再歌唱,仰着头对天上的喜鹊和麻雀俩兄弟说话。“那太好了,带上我们哥俩!我们三一定会战胜大老虎。”喜鹊和麻雀一同说道。

走着走着,他们就到了森林的石洞,里面传来气势磅礴的虎啸。喜鹊镇定自若地走上前来说:“大王,听说您神勇无敌,特来拜访。但是我们走在半路上,有另一只老虎说他比您更英勇。不知是否为真。”老虎一听,赶紧走出洞:“快给我带路,我去看看它到底多英勇。”机灵的麻雀和汤姆赶紧说:“大王,这边请。”它们把老虎带到一条大河边,说:“大王,就在这。”老虎定睛一看:“呀,水里真有一个家伙,和自己一模一样。”他张牙舞爪地扑下水去,扑腾了几下便被淹了。

正义作文800至1000【六】

好奇感或许就是一件事的开端。

——题记

人的内心是很复杂的,当你想做某件事时,却感到危险的气息,当你逃避时,却感到不安,或许汤姆·索亚就是这样的人吧。

在第九章:亲眼看见了医生被害,也是因为他与同伴去埋藏一只猫才看见真相的。虽然不敢在人真凶面前说出真相,但是最终还是在法庭上说出了事实。

我认为汤姆索亚是一个好孩子,因为他说出了事实,为无辜的人申冤了。即使之前因为害怕没有说出来,可是他的心中还是有正义感的。

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正义心的人很多,比如说:有一次,我弟弟在家里写作业,我给他出了一道题,这道题他曾经做过,但当时他并不认真,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于是今天我又重新拿出了这道题,我想考考他,希望他能记住上次的教训,做任何事都要一心一意的,绝不能不懂装懂。于是我便把上次做的答案收起来,把门开了一点,悄悄地看他是不是在找答案。我心想,他一定是在找上次做的答案。可是我看过后才发现,我错了。他没有在找答案,先是在看题目,然后拿出一张纸,好像是在分析题目,接着我看见他在屋里走来走去的,这是弟弟的习惯性动作,遇到不会的题目,会走来走去,突然我看见他笑出声来,接着立刻在椅子上做了下来,我就只看见他的手臂在动,接着我又听见了笔唰唰的声音,大约十分钟,弟弟说他做完了,我还不相信呢,过去一看,竟让他做出来了,我又认真地验算了一遍,竟然全对呢,我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他说:“怎……怎么了,不对吗?”他竟被我吓得连话都说不完整。我郁闷地想:我有这么吓人吗?我收了收表情,立即问他:“你,作弊了?”弟弟摇了摇头,我又问:“你,有这题的答案?”弟弟仍是摇了摇头,我更加疑惑了:没有答案,却做出来了。“那你是怎么做出来的?”我问他,弟弟说:“我看见这题时吓了一跳,总觉得做过,可是却怎么也想不起做法,我便想找答案抄,可是我又想那样我还是不会啊,于是我便自己做,结果就做出来了。”弟弟内心的想法,我想我明白了,他只想对得起自己。

我觉得现在像汤姆这样的人很少了,我们应该对得起自己,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本对我们有着很大意义的书。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