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考2018语文作文(历年辽宁中考满分作文)

辽宁中考2018语文作文(历年辽宁中考满分作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03-17 03:44:05
辽宁中考2018语文作文(历年辽宁中考满分作文)

辽宁中考2018语文作文【一】

1、重点词语的语境义。重点词语包括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成语和指示代词。不管是词语还是成语,要回答的都是在本文语境下的基本含义。考生要查找上下文相关信息字样,结合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答出比喻义、引申义或深刻义。一般来说代词“这”的答案肯定到前面去找,“那”或者“其”的答案要参看前后句子的具体语境来作答。

2、重要句子的语境义。重要句子包括难句、修辞句、过渡句、呼应句、哲理句、总结性语句。难句答题时需结合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分成“由表及里的语境义”、“语言表达的表现点”、“思想层面的深刻义”、“作者言外之意的潜台词”等几个层面来答。修辞句要关注修辞的比喻和对比(衬托),解释比喻的本体、喻体和相似点,以及该比喻句蕴涵的思想感情,考生可再答上“生动、形象使读者容易理解,增强了感染力,能引起共鸣。”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或是承上或是启下,或是承上启下,主要是为了诠释前面的内容或者结构上的照应。过渡句都是前呼后应,一般找到应句后还要答出呼应的作用,尤其是佐证的具体内容。哲理句包括两种,一种是引用名人名言佐证自己观点或引出问题,考生要答出作者引用的目的;一种是作者自己写出来的,这往往是文章的中心和闪光点,考生要认真体味,领会其内涵。

3、题目的作用或含义,以此为题的妙处。考生一般只要答出文章主要描写对象,也可能是线索,或答出具体特征就基本到位了。但有时必须答出题目的深刻义、象征义,才有望得满分。

4、整体感悟。整体感悟就是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过程,是咀嚼总结性语句、整体把握文意的基本方法。黄老师建议考生拿到一篇文章时,先读题目和首、尾段,弄清楚作者在说什么,然后对照文章(段)后的考题再读每段的首、尾句,即抓总结性语句,弄清每段的内容。

5、主观开放题,主观开放题有“谈对文中某个观点的看法”、“仿照例句”、“写思想教育意义读后感”、“谈写做特色借鉴”、“扩写”等。考生答此类题,不管是同意还是反对都必须写出充足的理由,字数不能太少,可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答案丰满。

辽宁中考2018语文作文【二】

静悄悄,静悄悄,夜幕即将来临了,夜的脚步近了。

所有都静了下来,像刚刚结束了盛大的宴席。傍晚时刻,人日渐少了,街日渐通了,太阳日渐消失了。

知了偷偷地从树里钻出来,清清噪子,筹备要一展歌吼。“知——了,知——了”,清脆的,响亮的。大家日渐又吃完饭出来了,小朋友们打几场球,捉几回迷藏。天灰蒙蒙的,虫的叫声清亮亮的。

孩子、年轻人人、老人,你不让我,我不叫你,都走出了家门。借着最后的那一缕阳光,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放松放松疲倦的身体。脚下小草沙啦啦地抖,像是为太阳送行,头顶树梢上闪烁、反射着夕阳的光,像是舍不能太阳老友,双眼湿润了,还闪啊闪的。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很好的,正如苏轼的《永遇乐》,夏末秋初的月亮感觉离人非常近,明确又明亮,散发出清澈又纯净的光,晚风像流水一样,轻柔而湿润地爱抚着你,风中交杂着大家的欢歌笑语,混着虫鸣声,交织出了一幅清夜景图。

灰蒙蒙的天完全暗了下来,刚要进入漆黑的时候,上灯了。高高的,柔柔的,暖暖的,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清朗的夜城。人家窗户中闪过欢快的人影,街道上,灯光下,有刚从工作岗位上下班的忙碌的人,有赏析美景慢慢踱步的人,有沿街嬉戏的小朋友,有热烈交谈的年轻人。黄晕的灯下,所有都是隐隐约约的,隐隐约约的美好。

操场上的大家日渐多了,路旁的灯也亮了。操场绿色的草坪上,有踢球的青少年,红棕色的跑道上,有飞驰的年轻人,操场外道有竞走,热爱训练的中老年人,训练者挥洒着汗水,各做各的训练去。他们让一天的`最后也过得充实,活得精彩。

夜像一个短暂、充实的休止符,它精彩着,缤纷着。

辽宁中考2018语文作文【三】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

(1语言特点;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

(2语体特点。语体特点,就是抓住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

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常用句式:这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辽宁中考2018语文作文【四】

睛常要寻找别人的美,镜子却可以观察自己的丑。

同一棵树,有人看到的是满树的郁郁葱葱,有人看到的却是树梢上的毛毛虫。为什么同样一件事物,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呢?原因就在于有的人懂得赏识、赞美,而有的人只会用挑剔、指责的眼光看待事物。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因为和邻居相处得不好想要搬家。搬家的车在一个十字路口停了下来,旁边有位司机问道:“你开得这么急,要去哪啊?”这个人说:“我想搬家到另一个地方。”司机说:“住得好好的,怎么想搬家啊?”这个人抱怨说:“这里的人,做人都很差,所以想搬到别的地方去。”司机问:“你常搬家吗?”这个人说:“今年搬8次了。”司机又问:“原因都一样吗?”这个人说:“对呀。”司机说:“你这样搬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个人说:“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司机说:“有8个地方的人都不喜欢你,难道你没有想过问题的所在吗?如果你不解决自己的问题,就算每天搬家,每个地方的人还是不会喜欢你!”这个故事给我的感触就是:人总是习惯于抱怨周边的人或事物,而很少回过头来想想,问题是不是出在自己的身上。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对它们的美与丑的定义都在于我们本身,看我们怎么想,站在哪个角度去思考。一棵仙人掌可以在沙漠中无忧无虑地生长,有的人会认为仙人掌本身很难看,因为它没有玫瑰的艳丽,更没有郁金香的香气四溢,而有人则相反,他喜欢仙人掌是因为它的顽强,它的精神。两种态度两种结果,批评出了无数缺点,欣赏到的是很多优点。

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学会赞美,努力挖掘周围人的闪光点,赞美、赏识是希望,更是动力。有人曾对赞美、赏识做过这样的评价:赞美、赏识就像是风对于帆,就像雨露对于种子;赞美、赏识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品。

辽宁中考2018语文作文【五】

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两种类型。

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

答题格式:这是论据,(概括内容,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辽宁中考2018语文作文【六】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2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4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5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

(6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辽宁中考2018语文作文【七】

散步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尤其是沿着两旁长满各类花草树木的宁静小道散步,更是一种享受。

城里太喧嚣了,到处都塞满人群,每迈出一步都要十二分的小心,刺耳的喇叭声又绵绵不绝,扰得人心烦意乱,的确不是散步的好地方。

乡村,无论白天或是黑夜,总是宁静而安详。即使偶尔有几辆货车鸣着喇叭从村庄疾驰而过,也不会让人生厌,相反,你会觉得像一曲短暂而优美的曲子,使人愉悦。在这里散步,你会心旷神怡,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放松,在这里散步,你不仅能获得美的享受,还能得到某些启迪。

早晨,如果时间允许。我会独自一人踏着清新的晨露,沿着朝霞中的弯弯山道,开始我的散步。

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散发出阵阵幽香,夹杂着泥土发芬芳。苏醒后的鸟儿唱着新曲,开始了一天的觅食。村民们扛着锄头,背着犁铧,吆喝着牛儿,开始了一天发劳作。火红的太阳越升越高,绿叶上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光。是那么的玲珑剔透,那么的美丽,却转瞬即逝。阳光温暖着我,仿佛是在带给我什么启示或是要我去感受些什么。

山地冒着缕缕青烟,犁铧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卸了架的牛儿悠闲地啃着青草;村民靠着埂子坐下,卷上一卷旱烟,按下打火机的开关,旱烟便迅猛地燃烧开来,吐着烟雾的农民凝视着逞亮的铧口,似乎在沉思什么。

看到这一切,恍惚回到了人类的最初。这是多么自然多么和谐多么美丽的一幅画啊 !可这又暗示着什么?

傍晚,做完功课后,又来到那条山道,继续我未散完的步。

鸟儿已经归巢,他们聚集在一切,唱着动人的旋律,舞动着优美的身姿,庆贺这一天的丰收。村民们唱着山歌,赶着牛群向家的方向走去。看到这些,早晨的疑问又再次浮现在脑海。在高科技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出现这种现象是可悲?可喜?还是可贺?可悲,人类的发展总要以牺牲某种原始美为代价。

“ 叽叽叽......”“蛐蛐蛐......”小昆虫们的歌声唤来了黑夜,月亮已爬上梢头,清冷而明亮。缀着点点繁星的夜空悠远而深邃,很美!

我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用收获的喜悦结束了一天的散步。

辽宁中考2018语文作文【八】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