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对学生的意义作文(学校在社会的作用作文)

学校对学生的意义作文(学校在社会的作用作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08-06 21:25:26
学校对学生的意义作文(学校在社会的作用作文)

学校对学生的意义作文【一】

我为什么要学游泳呢?因为我爸、我妈都不会游泳,所以才把我送去学游泳,仅仅3天就学会了。

我身穿粉色的游泳衣,显得格外漂亮。走过浸脚池,我看到了一片清澈的水。这就是“徐州游泳池”,我就在这里游泳。

到了游泳池边上,我像一只不会游泳的鸭子,哆哆嗦嗦地不敢下水。当我听到旁边的人说,水只有1米25深,我都1米4了,难道还怕它?我这才松了一口气。

我下了水,感觉凉丝丝的,于是,我又上了“岸”,围着游泳池跑了一圈。直到出了汗,我才敢下去。

开始,我就只能在水里瞎扑腾,一不小心滑了一下,啊!不好,我沉进了水底,我马上跳了起来。而且歪打正着学会了闷水,我高兴地叫着:“我没有呛着!我学会闷水了!”妈妈在旁边为我欢呼。我学会了闷水,那下一步呢?对,学漂!

我深吸了一口气,把头闷下去,然后四肢伸直,像一快木头似的漂在水上。当我站起来的时候,我一看,啊!我漂了3米,这是我会游泳的第二步。

后来,我加上手脚的配合,学会了换气。Look!我学会了游泳!

 

学校对学生的意义作文【二】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口号。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

出席会议的113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名代表建议将大会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中国代表团积极参与了上述宣言的起草工作,并在会上提出了经周恩来总理审定的中国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同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建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确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要求联合国机构和世界各国政府、团体在每年6月5日前后举行保护环境、反对公害的各类活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在这一天发表有关世界环境状况的年度报告。

学校对学生的意义作文【三】

去年,我到石油宾馆玩,看到哥哥姐姐们在游泳池里比赛、打水、扔球时,心里羡慕极了。

今年暑假,我去学游泳,刚下水时,我想:这水真晃啊!会不会漂到深水区去呀!

正在这时,王教练走过来对我说:“学游泳,要注意将呼吸、划臂和腿部动作配合起来,腿部动作占整个游泳动作的百分之七十。有时甚至会喝上几口水,是每个初学游泳的人都难免的。只要胆大,刻苦练习,很快就能学会。”我按照教练的要求去做,一个一个的动作认真练习。第一天回家,我感到筋疲力尽,倒在床上,累极了,像个伤兵一样,连饭都不想吃。

我虽然很累,但第二天,仍然坚持到游泳场训练。十几天下来,我已经完全掌握了自由泳的基本要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现在,我已经能游十多米远了。

学校对学生的意义作文【四】

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标志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3] 。出席会议的国家有113个,共1300多名代表。除了政府代表团外,还有民间的科学家、学者参加。会议讨论了当代世界的环境问题,制定了对策和措施。会前,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莫里斯·夫·斯特朗委托58个国家的152位科学界和知识界的知名人士组成了一个大型委员会,由雷内·杜博斯博士任专家顾问小组的组长,为大会起草了一份非正式报告——《只有一个地球》。这次会议提出了响遍世界的环境保护口号:只有一个地球!会议经过12天的讨论交流后,形成并公布了著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Declaration of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Human Environment,简称《人类环境宣言》和具有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共同努力。

《人类环境宣言》提出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引导和鼓励全世界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人类环境宣言》规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权利和义务;呼吁“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而保护和改善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和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和后代而努力”。会议提出建议将这次大会的开幕日这一天作为“世界环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建议,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让世界各国人民永远纪念它。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要在每年的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2005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许多国家、团体和人民群众在“世界环境日”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宣传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同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世界环境状况年度报告书,并采取实际步骤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世界环境日,象征着全世界人类环境向更美好的阶段发展,标志着世界各国政府积极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做出的贡献。它正确地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1973年1月,联合国大会根据人类环境会议的决议,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设立环境规划理事会(GCEP和环境基金。环境规划署是常设机构,负责处理联合国在环境方面的日常事务,并作为国际环境活动中心,促进和协调联合国内外的环境保护工作。

学校对学生的意义作文【五】

在西安的第一天晚上,我买了一张《华商报》来看今日的新闻,突然,一则新闻吸引了我的注意。

这是一则关于生命的新闻。华山上午的时候,一名清洁工人在西峰悬崖上清洁。突然,绳索的纲扣爆裂,清洁工人掉下了山。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只手稳稳地把清洁工人拉了上悬崖。据了解,这男子姓张,37岁。因为他自己认为活不下去了,而想轻生,突然听见有人喊救命,就挺身而出,把清洁工人救了上来。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说,自己要从头开始,过去的经历只会影响到现在,经历,无论悲喜,对有些人来说痛苦,对有些人来说是财富!何必让自己的经历把现在甚至未来都变得痛苦呢?

生命真的没有一点意义吗?不,这个过程是会有挫折的,我们应该积极向上,不要被小挫折给难倒,如果过程没有黑暗,光明也不会被衬托出来。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充分利用生命,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学校对学生的意义作文【六】

认识“萧条之境”与“繁盛之境”主要由“思想”和“行为”的关系进行判定。

思想是一个人行为的向导,你的思想是好是坏,就决定了的为人处事的是好是坏,也就决定了你即将处于的境地如何。有些人,肚子里一腔坏水,思想龌蹉,只会想方设法的损人利己,无疑,在这样的思想的指引下,做出的事只能是于他人而言的坏事。试想一下,有谁会拥护一个做尽坏事来伤害他人的人呢?诚然,答案是没有一个人。此时,这样的人就会处于“萧条之境”。我们所说的萧条之境是指一个思想与世人格格不入,被他人厌倦抨击,行为被他人斥责的境遇。这种萧条不单单是思想上的,还是行为上的,而当一个人长期处于“萧条之境”时,他于社会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就变成渣滓,变成不可回收的垃圾。故而处于“萧条之境”的人,活着也与亡无异。

而与其相对的是,有些人因为做好事,因为为他人服务,而不幸地离开了人世。这些伟大的人仍旧是“活着的”。他们都处于“繁盛之境”,他们将自己的伟大精神与宝贵行为广为推广。在不可计数的人身上、在世界各个角落中,我们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感觉到他们的存在。雷锋,英年早逝,离开我们数年,却仍旧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因此,他们虽然逝去却仍旧活着。

你是想背负黑名的苟且生活而使自己处于“萧条之境”,还是勇于奉献,法官发热,使自己千古不逝,处于“繁盛之境”呢?选择于你,这就是你要思考的活着的意义的关键问题。

活着不是为了用他人的亡而换取的,活着不是用金钱来堆砌暗黑的城池的;活着往往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活着,尽管一己去,也要救起更多的人,活着往往是为了给予,而不是索取。

活着的意义,你想好了吗?

学校对学生的意义作文【七】

去年夏天,爸爸带我到黄冈河教我学游泳。

那天当我们来到黄冈河畔,看到了许多人正在河里游泳,我羡慕极了,巴不得马上就会游泳。当爸爸把救生圈放在水里,让我钻到圈里学游泳时,我的心就怕了。在水里,爸爸示范地教我怎样用脚尖打水,用手划水。我就这样由爸爸托着身子在水里学“游泳”了。可身子总要沉下去,一不小心还得喝上几口闷水,呛得我很难受。经过几次这样的练习后,我开始放开救生圈学游泳了,但一不小心还会呛上水。爸爸见状,只叫我用脚使劲打水,用手划水,可就不过来帮我。有一次我支持不住了,连喝了几囗水,幸亏我爸爸快速用手扶住我的下巴,才不会沉下去。学游泳真难,我真想不学了。见我畏难了,爸爸总是说:“学任何事物,要知难而上,才能进步。”从此,一放学我便坚持到河里学游泳,学会了要怎样让手脚去协调身子在水里的变化,慢慢地从能游几尺几丈到能游到很远的水面去。这也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象学游泳一样,不单自己要有信心不怕困难,而且要掌握好技巧,才能容易学会,才能做到熟能生巧。我心想,长大了我要成为体育健儿,在将来的奥运会上夺得金牌,为国争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