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作文中学原题(历年中学教资作文例题)

教资作文中学原题(历年中学教资作文例题)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11-11 07:53:44
教资作文中学原题(历年中学教资作文例题)

教资作文中学原题【一】

窦老师直接揭示课题,之后板书课题,边写边说着“糟、糕”应注意什么,并让学生在练习纸上补充完整课题,看来重视写字指导,当堂练写的新课标宗旨大江南北都已刮起。接下来窦老师让学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前面是故事,结尾是感悟,用双竖线给文章分段。

教资作文中学原题【二】

“教育是技艺,更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用我们的热情和生命去拥”。这是作者对教育的感悟,正因为有了如此深刻的感悟,所以在他的笔端我们才闻到了一幅教育革命的新气息。

教育是技艺。教育需要教师开动脑子,有充分的预设,有随时准备问题的生成,从而以问题为纽带,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始终关注教与学的过程,把结果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拓宽学术视野,有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适应新的教育,实现综合教育;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为他们日后的继续学习,独立处理问题提供保证等等,这些新的理念让人耳目一新,对我们教学具有很高的理论指导价值。

教育是哲学。读罢全文,我们仿佛重新认识了许多教育哲学家。孔子“天命之谓命,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儒家教育思想;朱熹“博学之,审问之,明辩之,慎思之,笃行之”的五步学习法;陶行知的“知行合一”的“践行模式”;柏拉图的“善的教育”;涂尔干的“纯粹的惟理教育”,还有诸如洛克的形式主义教育、培根的经院主义教育、斯宾塞和赫尔巴特的实质主义教育观、卢梭主张“以天性为师”以及存在主义、人本主义的一些教育思想。由此看来,此书是古今中外哲学教育巨篇的浓缩版。

教育是艺术,是诗篇。在这里我们也安康难道了作者极高的艺术修养和深湛的文学功底以及对学科透彻的分析。科学教育的“探究与合作”;数学教育的“生活与开放”;文科教育的“感悟、理解和表达”美育的“境界、感受和体验”等等,书中,作者列举了很多例子,丝丝入扣地阐述,让人受益匪浅。

教育是思想。作者在文中谈得最多的仍是素质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通过现状分析作者深深体会到: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体系。他呼吁重新审视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三个面向”精神和“四有”素质的人才。

教资作文中学原题【三】

准确把握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恰倒好处地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三者的关系,这都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本领。现在的教师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照本宣科的教书匠,必须要有自己对教育的独特的理解,有完善先进的教育理念做指导,并籍此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因此教师的终身学习成为必然。

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教师,首先要有先进的理论作为思想指导。教育行为的发生离不开教育思想的作用。现在,伴随着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这一时期,我们教师所要面对的难题和矛盾会很多。如何在应试和素质教育间寻求平衡点,如何正确判断新生的理论方法,又如何在教育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重……一个教师如果能形成一定的教育理念,那么在处理师生关系、处理教学策略与学习的学习策略等方面上就会有自己的特点,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地方造就了出了一批批出色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当今的教师要有自己的灵魂,要具有自己的智慧,这样才能在教育领域发挥自己的长处,大展拳脚。

其次,在提高专业理论的同时,不忘全面发展自己的知识能力,接触新的事物。我们提倡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生出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一名教师,面对着一个班的学生,是否有能力一一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正确快速地解答呢?现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也加速了知识的传播和更新。在网络面前,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变得微不足道,作为教师,想要在课堂上自如地对待学生的质疑,平等地与学生对话交流,那就少不了要更多更快地进行自我知识的更新,活到老,学到老。

教资作文中学原题【四】

我们传统的教育一直以教材为本组织教育教学,一切从教材出发,习题、考试都离不开课本中的内容。而课程改革以来,变动最大的就有我们的教材。课本中鲜艳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多了起来,乏味俗套的问题少了许多。教材的编写不光是给学生以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道德以及价值观的渗透和学习方法的掌握。这些新理念的实施离不开我们教师。

1、研读教材

现在的教材依据学生的情感知识需要进行编写,贴近了学生的心灵,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有许多的问题和困惑,在独自阅读课本时也有难以逾越的困难。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不能因为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就将这些难题和问题忽略,相反,它们正是我们在研读教材时需要密切注意和着力最重的地方。一个教师,能否在拿到教材后发现这些难点,是熟悉和掌握教材的基础。当然,我们对这些问题的重视根本的目标不是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

同时,新教材中人文化的东西逐渐增多,一篇看似简单的课文背后,可能蕴涵的情感、态度极为丰富,想让学生能感悟这些情感,那么教师首先就需要具备从字里行间体悟情感、价值的能力。这也是现在教师所要有的研读教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2、组织教学

如同工程师的建设图纸,医生的医治计划一样,在深入研读教材后,走进课堂前,每一位教师都会在心里对一堂课给出自己的设计。书中提到了一位中学教师,他在对美国科学教育代表团的代表开课时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而学生也非常积极地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真可谓是天衣无缝。这样的一节课在我们大部分的教师心中绝对是一节无可挑剔的好课,但对于美国代表来说却是一节充满了问号的'怪课:学生的问题去了什么地方?学生既然会回答所有的问题,那还要上课做什么?

传统的教学中,我们都将教学设计建立在帮助学生记忆知识技能和解决难题上,如果一堂课下来,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知识、记忆知识,都能没有问题了,那么这堂课也就成功了。所以我们的教育发生了一种怪现象,当一位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问一年级的小朋友时,他们能回答出22种不同的答案;而用同样的问题去问大学生时,他们却不知如何作答,最后才在老师的点名下说出了一个答案。难道大学生还不如小朋友吗?不是,关键在于,经过长时间的学校学习和训练,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标准答案,习惯了每个问题都只有一个答案了。书中,作者把这种教育叫做:去问题教育。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没有问题也就没有了创造,创造力也因此受到了限制。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明确一堂课以后学生得到些什么。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最终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进行发现、思考、合作,让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能使学生产生更多的对未知知识的探求。

3、走出教材

课程改革以来,提倡走出教材、走出课堂的呼声越来越高。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其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但现在的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惊人,信息量巨大,不用说是教材,就是权威的科学用书也有道不尽的地方。我们的学生最终还是要进入到社会中的,对于信息的掌握自然是越多越新越好。现在很多的教师都将目光放到了教材以外,课堂信息量大了起来,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在跳出教材上需要有一个度,如果喧宾夺主、不分主次,那么就算信息再多,也只能是学生脑中的“过眼云烟”,不能生成连贯的知识体系,更不能激起学生的探求。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尺度,要让丰富的信息充实教材而不是割裂和主导教材。

教资作文中学原题【五】

书中提到,智育和美育是不可分隔的统一体。科学(智育)与艺术(美育)从总体上是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虽说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思维方式和创作过程,二者相互渗透,这也是学习科学知识和进行审美教育相结合的最基本条件。《圆的认识》一课,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那么,圆到底美在哪里,我们又该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种美呢?课堂上,一位老师问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与正方形、长方形等直线图形相比,圆美在哪里?”(圆是曲线围成的。)“椭圆也是曲线围成的,与其他曲线图形相比,圆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圆很完整,所有半径都相,而且不管怎么对折都是对称的。)“圆的半径处处相等,这与圆的美又有什么相关联系吗?”(所有半径相等,使得圆有一种特殊性,就是无限对称的和谐结构。)“一个图形的对称性越多,图形越完美。”

这一系列的问题,看起来是在不停地追问圆为什么是最美的图形,但这个过程却是在引导学生揭示圆的本质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圆成为了最美的平面图形。至此,以对称美为中心,以数学为载体,以生活为研究对象,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获取、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美的体验,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美感,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科学、理性的探索。

教资作文中学原题【六】

这篇文章很长,合适的切入点至关重要,巧妙的设计不仅体现老师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更彰显其教学智慧。窦老师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拉出作者的感悟直指中心(父爱的伟大,母爱的温柔),然后落在了作者的表现手法上(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短短几分钟,快刀斩乱麻,干净利落地避免了繁琐分析,跳出了长文短教的贯见模式,教学目标初见端倪落在语言描写上。

又一次默读,这次要求用波浪线和直线画出母亲、父亲的话,至于什么线画谁的话,学生自己决定。这样的设计,这是第一次听到,看到,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没有标准答案,但谁说的都有道理,都有自己的理解、思考、感悟在里面。语言不仅仅是用来朗读、积累的,它最本质的是用来表达人的内心世界,体现人的思维变化的。这一设计的确是匠心独运。

教资作文中学原题【七】

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有些教师还十分注重开课和结束时师生问候。如“初次见面,请同学们多多关照。”学生们也会有礼貌地对答。又如上课结束时,有的老师说:“请同学们好好休息。”,学生随即说:“请老师好好休息。”这是多么融洽的师生关系啊!老师站在学生的前面是位“循循善诱的指导者”,站在学生的后面是位“和蔼可亲的组织者”,站在学生旁边是位“全神贯注的欣赏者”,站在学生中间就是位“亲密无间的学习伙伴”。我们不能居高临下地看学生,而是蹲下来再看学生。只有蹲下来看学生,才能走近学生,才能尊重学生的地位,才能发现学生长大了,才能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从而为学生创建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育新理念》一书,让我看到了课程的重要性、教师的重要性、研究的重要性。也让我觉得我们的问题与困惑是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的。只要认真学习,不断反思,找出问题所在,我们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一定会越来越融洽,越来越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新理念》这本书在我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还会给我们不少的启迪。我将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让“孩子喜欢怎样的教育”这一问题,贯穿于我的工作中,成为我不懈努力进行解答的目标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