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理变化的作文500字(描写心理活动的优秀作文500字)

写心理变化的作文500字(描写心理活动的优秀作文500字)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4-05-30 17:32:28
写心理变化的作文500字(描写心理活动的优秀作文500字)

写心理变化的作文500字【一】

在教育孩子中,我们经常遇见这样的困惑,时常听家长抱怨,李老师,某某学生现在孩子的情绪很不稳定,经常和我们家长发脾气,怎么办呢?在学校有的学生很不听话,经常和老师顶着干。作为老师也非常的苦恼。

最近我读了桑标的《儿童心理学》,在读到第七章情绪发展这一章,我很有收获。这一章节,主要讲了情绪是个体对外部和内部事物的主观体验,是儿童早期适应生存、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心理工具,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组织作用。本章先介绍了儿童情绪评定的三种方法,即生理测量、表情测量和主观体验测量;再分别从情绪能力的三个主要方面,即情绪表达、情绪调节,对儿童情绪发展作了介绍。

在儿童情绪评定中,生理测量,也就是人处在某种情绪状态下,可以表现出许多生理反应,这些生理变化可以作为情绪的客观指标,如心率的变化,呼吸的变化,皮肤电阻的变化等等。行为测量主要集中在对儿童面部表情以及言语表情的分析上。儿童处于高兴、悲伤、愤怒和其它情绪状态时,眉毛、眼睛和嘴部肌肉都会产生细微的运动变化,儿童的声音也是情绪指标,有的老师习惯为学生贴标签,对学生产生刻板印象,好学生一好百好,坏学生本性难移;有的老师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对孩子提出了不恰当的过高或过低的要求;有的老师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会尊重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如此等等,都会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对孩子带来危害。在今后的学生的管理中,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面部表情来判断学生的情绪,从而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当孩子脸上不满与抵触情绪时,我们要尊重孩子,让孩子发表对学校和老师的看法。如果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孩子,就要合理利用孩子争胜好强的心理,因势利导,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提高孩子认识自己缺点的能力。

情绪的评定方法还有主观体验测量法,即评定儿童对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解释。主观体验测量运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似的情绪体验,要求被试报告其直接感受的经验(如:“告诉我,上个星期你是怎样感到高兴的?”)或是要求儿童完成命名,匹配或表现情绪(如:“告诉我图片上这个人感觉怎么样?”“请你指出谁感到伤心。”)

通过对些内容的学习,让我知道了如何看待孩子们的情绪问题,并懂得了如何处理这类的问题。如当孩子情绪暴躁时,我们可以让孩子学会共情,从老师的角度思考一下问题。教孩子学会了尊重老师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有想法,不能从此之后噤气噤声,因此,教给孩子一些提意见的策略和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

写心理变化的作文500字【二】

暑假期间翻阅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对于心理学,特别是教师和儿童的心理特征得到一定的了解。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本书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范围和意义,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认知和社会发展与教育,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不同类型的学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中的心理学原理,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定。在大致浏览这些内容后,我觉得受益颇多,暂且写下其中几点感受。

首先一点,我从感性上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而不是我以前所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比如说处理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怎样从个性中提炼出共性,又怎样在对共性的总结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还有怎样实现学生学习的最优化,怎样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让其对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厌烦;还有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此等等。在书中介绍到了很多不同时代的著名学者的观点,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读了这些,我才逐渐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备受重视,被广泛研究的学科。

第二,不光是理论,书中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于教学的实践活动有很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书中举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见惯的事其实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比如应该怎样让小学生克服坐不住的问题,还有怎样不动声色的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又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读了教育心理学后,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渐渐明白起来,真的感慨颇多。

第三,教育心理学提供的不只是一个研究结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研究方法,指导你怎样利用这些看起来书面化的大理论,把他们真正变为指导你教学的利剑。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都有值得你特别去关注的地方,而每个学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让你总结规律,更好的认识教学。教育心理学所提供的这些科学的研究法我认为不管今后是否从事教育事业都是让人从中受益良多的。原来一直不明白所谓量表是什么东西,现在才开始懂得原来心理学是这样一门精密的科学,要求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从数据中了解人内心的世界。

第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习心理为核心,对学习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学习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如果,将来我能够有幸从事教育事业,一定好好应用了解到的心理学知识,做一个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写心理变化的作文500字【三】

在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学前心理学》,它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是陈帼眉老师主编,全书供13章,其中三、五、六和十三章,有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程学超编写,第十一十二,有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邹晓燕编写,其余各章,有北京师范大学陈帼眉编写。我从这本学前心理学的学习上汲取了许多东西。在未接触心理学之前,我对她敬畏和景仰有加。虽然,现在的我也只是为了考试,但是,我它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不管在教育我在教的孩子上,还是对教育幼儿方面让我学到了很多。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心里发生发展有关规律的科学,幼教工作者只有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特别是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活动规律。才能使自己“快速”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呢?学前心理学这一学科,本书将帮助我们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以及如何运用于教学实践。如,它阐述学前儿童发展过程;;围绕“学前儿童心里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注意到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等,简述学前心理学的学科发展;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学前儿童注意发展,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它是一种心理状态,特别是小班的小朋友我们平常也会说我们班某某幼儿的注意真是差,总是在抱怨怎么会这样那样的,我学了这章后我知道了3—6岁的幼儿儿童的注意发展的特征仍然主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有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底,稳定性差而且依赖成人的组织与引导,注意的选择有赖于知识经验好认真水平。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非浅,掌握了许多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我一定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写心理变化的作文500字【四】

一提到害羞,大家想到的都是阳光下女子微红的笑脸,是纯情无暇的象征。可是今天我所想说的可非这般柔情。闲时我翻阅了津巴多的《害羞心理学》,本书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的重点是理解与害羞相关的内容;第二部分的重点是怎样解决害羞所带来的问题。

读完以后,我觉得该书的优点是简言意骇的,中间穿插了许多让自己受益的研究调查和一些实验调查设计内容等,让自己真正了解到心理学真的就在自己身边,用一件很小的事就能验证自己的理论设想。

除了从惯常的套路,还会从个体与社会集体这两个角度来立意,其中让我最欣赏的是:它让我们明白害羞不仅是个人的事同时也是这个“害羞的”社会所导致的。

在生活中害羞是具有普遍性的,害羞者的人格特质通常会包括:内向(沉默)、脸红、紧张、畏惧胆小、困窘、以及自我意识强等。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阿诺德。巴斯等将自我意识分为公众的自我意识和私下的自我意识,他认为,公众的自我意识表现在关心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反映;而私下的自我意识是对自身的关注。

人人都会害羞,在自我意识研究的基础之上,保罗。皮尔克尼斯的研究将害羞者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公众害羞型和私下害羞型。公众害羞者常常会因为笨拙的表现和社交中不能恰当的回答问题而感到焦虑;而私下的害羞者相比自己的主观不适应感和害怕他人发现自己需求的恐惧感。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两种不同的类型的人,会产生一样的情感情绪体验吗?我认为,公众的害羞者,主要害怕的是人际交往,因此他们容易产生焦虑;而私下害羞者主要是自我的矛盾,因此他们容易产生抑郁自卑的情怀。

这种的自我认知是否合理均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为什么人们会害羞,精神分析理论认为,过度的自我、自恋、孤独感和极度胆怯引起了害羞。在人际模式方面,我认为是由于害羞者的这些人格特质,害羞者会发出“走开,我需要你的!”双重信息,在这种信息的影响下,他们会在人际交往模式中,更加变得脸红、紧张,甚至更加沉默,因此,他们宁愿选择孤立与逃避这种人际交往场景,也不愿意承担被拒绝的风险,这样他们的人际会变得越来越差,更糟糕的是长此以往,他们会陷入人际交往的恶性循环,以至于被社会所淘汰。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作者主要探讨了具体帮助人们克服害羞的方法,个人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提高自尊自信融入集体,甚至学会帮助集体中其他人改变克服害羞,再到“治疗”整个害羞的社会。想要摆脱害羞就要将心理障碍从根拔起从个人做起从细微做起。

摆脱害羞请做最完美的自己!

写心理变化的作文500字【五】

我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内心波澜起伏。它使我认识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或许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赞扬的话、一个微笑的眼神,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上学期我所带的是二年级,由于孩子年龄小,学生习惯差,上课不认真听讲,影响课堂效率。我经常对他们进行大声批评,严厉训斥。几个星期下来,结果令我很失望。学期中我上了一节公开课,全校老师都来听课。上课铃响了,学生坐得端端正正,我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了。可是过了没几分钟,教室里就有窃窃私语声,还有几个好动的学生开始做小动作了,我心里有点不满。“老师,蔺俊祥折纸飞机。”……突然一阵告状声打断了我的思路。面对此情此景,我真是怒从中生,真想训斥他几句,但理智告诉我:别发火,发火是教师无能的表现。在片刻的冷静后,我决定抓住这一契机对“捣蛋者”进行教育。我走到蔺俊祥跟前,拿起纸飞机,面带笑容地说:“同学们看,蔺俊祥的纸飞机折的真好,一定是未来的发明家。可是能在语文课堂上折吗?”同学们齐声说:“不能。”“那么同学们,你们愿意把勤奋好学、积极举手发言的一面你想展示给老师们看吗?”听了我的话,同学们一下子放松了绷紧的神经,很快就有一部分同学马上坐得端端正正了。我扫视全班,同学们都为我一脸的笑容而露出又惊又喜的神色。接下来,我又表扬了几个上课认真听讲、读书好、积极发言的同学,树立了榜样。这时,不用老师的提醒另外的一部分同学也都坐得笔直笔直的了。随后,我利用讲课的空隙,开始观察几位“重点生”的表情,我发现蔺俊祥和我目光对视的一瞬间,赶快避开,甚至把头伏在桌子上,脸上露出羞愧笑容。此时我则微笑着向他点头,似乎暗示他你已经改正错误了,还是一个好孩子,老师原谅你了。另外的几个调皮学生在与我眼睛对视的一刹那也都有后悔之意,我同样都报以肯定的微笑。

这时我的脑海瞬间闪现出《班主任工作纵横》中的论断“如果班主任能像古希腊‘含笑的哲学家’得谟克利特那样,以微笑迎人,不用语言训人,那他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始终面带微笑与他们深情地交谈,正面指出了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危害性,不但自己学不到知识,还影响其他同学,更是影响了整个班级的荣誉。希望他们以此次为戒,不要再有类似情况出现。入情入理的微笑教育,得体适时的表扬鼓励,收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一个月、两个月、一个学期过去了,我们班的学生变自觉了,上课认真听讲的多了,积极发言的多了……

此外,微笑和表扬还能增添学生的勇气和力量。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说:“那道题目的答案我本来是记得的,可被老师冷不防的一喊,站起来时就全忘了。”所以,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要以“微笑”来期待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学生站起来时心理上就不会太紧张了。如果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微笑着对他说:“别紧张,你一定能回答的。”学生在你的鼓励下往往会“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终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老师们,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坏学生、后进生都会变成好学生!

写心理变化的作文500字【六】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的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影响着人们对事物或活动的态度。当某人对某事物或活动感兴趣时,他就会以极大的热情去关注这个事物或活动,并力求去参与这种活动,希望能得到情绪上的满足。

通过读《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学》一书,知道了智力落后儿童与正常儿童想比较,在兴趣上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写心理变化的作文500字【七】

写给教师的心理学这本书从心理学的多个角度来给教师正确的知道,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心理学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战争,要猜对对方的作战心里,用兵策略,见招拆招,小到日常与人交往,能够理解对方的想法,才能实现无障碍的交流。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就是要明白学生的心思,顺利的指引学生的学习生活。我对本书的第十章:满足学生的需求:动机,比较感兴趣。我们每一个人想要做一件事情都是需要动机的。

去逛街,想要买漂亮的衣服,潜在的动机就是想让自己更美丽。努力学习,想考上好的学校,内在的动机是提升自己的价值,希望自己有一个更美好的前程,等等。如果给予了最佳条件,最好的动机,学生的潜能能将得到挖掘。当然,每个人做事情的动机是不同的,老师所给学生设定的动机,不一定能够适合每一个学生。

书中有一个很好的比喻:森林中有很多不同的树木,对其中一棵树来讲是最佳的条件,可能对其他树来说并不是,比如:柳树需要靠近水源,而橡树则需要远离水源。有的树喜阴,另外一些数目向阳。一些树木喜欢这种类型的土壤,另外一些树木喜欢其他类型的土壤。有些树木是落叶树,需要进行休眠,而其他是常青树。对每一颗树来说,适宜的环境平衡是一定量的水,阳光,空气,空间和温度的混合。动机是一样的:尽管动机内有很多核心条件,但对每一个个体来说就是要达到基本的平衡。

因此,动机是确保每一个个体都能挖掘其潜能的最佳条件。

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尽管学生的学习动机各不相同,但我们可以给学生设定一个共同的学习动机。如:在英语课堂上,我会用小印章作为学生这一节课认真学习的动机,学生的英语课本上都会有一个印张表,每节课将要结束时,我都会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盖章,这些小印章能够体现学生的个人成就,每个人都有成为成功者的动机。这个动机是适用于所有学生的。但是遇到不同的学习任务,总会有个别同学的动机不那么明显,这个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设定不同的动机,促进学生学习的。

写心理变化的作文500字【八】

男人实施暴力、、不忠、人的消息此起彼伏,人们往往从道德的层面去指责、批判这些行为和人,《扭曲的心理—为何男人憎恨女人》这本书会让我们跳出道德层面上的评判和指责,更多地了解男性心理、理解男性心理、了解这些男人为什么成为这样的男人,从而更好地保护好自己。

《扭曲的心理—为何男人憎恨女人》作者亚当·朱克思,英国心理学家。亚当·朱克思的主要工作是治疗那些对女性有暴力、虐待倾向的男性。他亲眼看到男姓暴力的受害者,也看到了暴力所造成的种种伤害。

作者自述,开始写作这本书,源于某一刻,当时,他发现自己心中竟然存着一股强烈的感觉----对女性的憎恶,其强烈程度胜过弗洛伊德所谓的“正常的蔑视”。由于这个发现,他感到震惊和恐惧。同时,他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现,许多男性心中也怀有类似的憎恶感。

作者希望他的理论能帮助女人了解男人,并且过着更有成就感、更独立的生活,不用再看男人的脸色行事。男人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好地了解、理解、接受自己,有助于克服人性上的弱点,成为更优秀更幸福的男人。

从某个程度讲,现实生活中对男人的很多不理解都可以在书中找到其产生的根源:他们为什么如此的强势,与他们的沟通为什么有这样的难,他们为什么无法与人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他们为什么会反复无常,他们为什么会使用暴力及其他不良行为等等。

作者说“这是一本能让世界震惊的书”。全书读下来,内心颇感震惊和恐惧,对男性强大的憎女心理有一种绝望感和无力感;同时,也会对男人多一分怜惜和理解,深切感受到男性成长中的不易、痛苦和无可奈何,有些事情也不是他们自己可以控制的。

此书读来甚是不易,对读者的专注力、理解力、思考力要求得比较高;仅“导论”就需要多次阅读和深入理解。全书内容以心理学观点为主讨论轴,呈现出大量的案例、心理学不同派别的理论、心理学术语、女性主义者的多种观点等,作者以相对客观、理性、全面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比较和分析,或支持或反对某些理论和观点,并不断说明和强化自己的观察、观点和结论。

要求更高的是,读这本书,需要读者全程保持心态的开放和坦诚。

2

全书开篇第一句就令人震惊:“每个男人都憎恶女人吗?我的中心论点是:男人的确如此。”

全书内容围绕这个论点而展开。作者反复强调:憎女心理是男性性格中一个潜抑极深的部分。男性对女性的憎恶是个无所不在的现象,具有深层的心理源头,这一源头是人在初期身体发展与情感发展中都具有的。憎女心理潜藏在每个男性的体内,被特殊环境触发时就会表现出来。支配和控制女性是憎女心理最明确可见的外在表现。

作者从婴儿出生开始讲起,阐述憎女心理的起源与本质:男女性别认定的形成、憎女心理在男孩成长时的演变、恋母情节的深远影响、婴儿心目中的好妈妈和坏妈妈、婴儿的不安全感和强烈的控制欲等。这本书亦是作者试图解决自身问题---恋母情结问题的记录。

这本书以心理动力学的观点解释女人为何会受到男人压迫,讨论的重点是男性的表现行为,男性为何希望形成并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同时也阐述了女性受虐心理、女性对自身压迫的产生根源等。

作者根据他的临床,得出这样的结论:男人其实在很多时候都觉得无能、没安全感。一个人的成长可以说是自恋欲一再遭受打击的历程。

3

关于男女关系、男女之爱、男人之爱,作者亦有深刻阐述。

作者写到:

男人小时候学到的是:男人不应该企求亲密,企求亲密的男人是不坚强、脆弱、神经质的。问题是,这些观念与人类的基本欲求背道而驰。

男人只要发觉关系开始变得亲密(不限于男女关系),不太容易维持下去的时候,就很有可能退却。

男人抗拒女人的爱意的根源是对自身破动冲动的焦虑。女人的爱意可能会令男人觉得可怕,也是造成男性中止感情、变得冷漠的原因。男人表面上对女人的感情反应冷淡,其实是潜意识焦虑所致。

暴力行为只是男性各种虐待行为中最明确可见的一个极端,其目的在于建立、维持男性的支配地位,不管在有形的机构中或是无形的人际关系中都是这样。

强暴是暴力行为,其主要动机之一就是发泄暴力。不管受害者是否受到任何损伤,施虐欲是每个强暴者都有的一个主要动机。强暴的潜意识目标之一就是消灭对象。

作者认为,女人比较容易受影响、比较不坚强,可她们的韧性却比男人强很多。女人的较强韧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是因为别无选择。

4

作者的很多观点和结论,读来让人不免感到绝望,却又不得不承认,作者的\'观点和结论是有一定道理的。

依作者的观点,男人憎女心理的成因几乎是不可以改变的,是男人出生后各方面不知不觉的塑造。要想改变一些状况,需要个体的努力和克制,而首要前提是,男人能够认识到问题所在、接受问题、又肯于改变。但是,作者自己对此都没有太大的信心。

作者在工作中观察到大量对女性有暴力和虐待行为男性的所作所为,对男性心理有着深刻了解。他说,男性不仅对自己的行为意图全然无知,更严重的是对行为本身视若无睹。男人极少下决心面对自身判断好坏的标准,也很少会为了愈合裂痕而坦然面对痛苦、郁闷、恐惧与憎恶。男人为了逃避两人关系中的真相,会表现出扭曲事实(或觉察不到事实)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几乎是无限的。

作者认为,除非男人肯面对男女关系中的情感源头与心理源头,要不然这种剧变绝对不可能发生。男性有权力,他可以决定自己要改变哪些部分。除非男人能勇于面对自己潜意识中对女人所持的态度与感觉,要不然他们永远都不会交出女性主义人士认为女人应得的权力。

5

说到底,都是心理上的问题。很多男人,表面上强大和强势,内心深处却充满了不安全感、焦虑感、无能感;很多男人,表面上的强大、冲动、控制、支配、暴力等都只是为了掩饰他们内心的不足,只是为了心理上的转移和发泄,只是为了逃避。

他们内心的脆弱和焦虑,完全可以理解,但这绝不是他们可以控制和支配女人的理由;人们更不会接受和原谅他们的某些行为。无论如何,任何人都没有权力虐待别人、侵犯别人、殴打别人。“冲动出现是一回事,要不要化为行动是另一回事。”他们更没有理由把责任推给受害者。受害者若有能力,还会等着受害吗?

书中所述有些残酷,但依然要心存美好,相信改变的力量。毕竟,我们是人,有局限更有突破和成长。恰如书中所说“人类最惊人的特质就是能够突破周围环境的限制与自身的生物特性,不断学习进步。”

或许,我们不会一下子接受书中的观念,会挣扎抗拒。不妨让我们换个思路:如果作者的观点和结论是有道理、是对的呢?基于这个基础,我们应该如何坦诚地面对自己、真诚地面对我们的他(她)呢?为了让自己、爱人、社会变得更好,我们又应该做出哪些改变呢?

书名:扭曲的心理---为何男人憎恨女人

作者:(英)亚当·朱克思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1997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