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杯中学生作文大赛(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官网)

中华杯中学生作文大赛(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官网)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12-01 07:19:23
中华杯中学生作文大赛(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官网)

中华杯中学生作文大赛【一】

选择“奋斗”作为这部史诗的主题,无疑是十分贴切的。

奋斗,是今日中国最嘹亮的号角,是写入中华民族文化基因里的密码。奋斗创造奇迹。新中国7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奋斗史。

史诗按照不同的奋斗阶段,分为4个篇章:《浴奋斗》映射出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烽火;《艰苦奋斗》描述新中国成立之初重建家园的激动、喜悦与艰难曲折;《团结奋斗》表现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奇迹般的飞速发展;《奋斗吧 中华儿女》则是从走进新时代至今,每个中国人胸中激情化成的深情呼唤4个篇章清晰完整地勾勒出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民族复兴之路。

短短120分钟,要描述漫长的近百年历史,每年只有1分钟多一点儿。难度可想而知。如何取舍?如何让大众对熟悉的历史、对国家的认知都能发生同频共振?主创团队经过了一次次构思、一次次修改,不断重新提炼。

其实,关于史诗从哪里开始,要不要表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史,团队曾有过争论。后来,主创们还是决定将时间线向前延伸。原因很简单不表现之前的奋斗历程,不能说明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不足以表现我们的初心从哪里来,也不足以说明为什么今天要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节目组从一大批歌曲里选出了近70首,并且只挑选人们最熟悉的那几句迅速串连。这些歌曲里,有很多是爷爷奶奶们喜欢的歌,爸爸妈妈唱的歌,唤起了几代观众共同的记忆比如第一篇章的《红色娘子军》《南泥湾》《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第二篇章的《东方红》《英雄赞歌》《我的祖国》,第三篇章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我和你》莫不如是。

第四篇章则以新创歌曲为主,如《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绿水青山》《赤子》《不忘初心》等,相信这些优美的旋律将成为新的经典,被广泛传唱。这次创作任务,是对中国音乐人的一次大考。而他们交出的是一份真诚的、全面体现音乐创作者专业水准的漂亮答卷。

歌声是奋斗者的心声,舞蹈是奋斗者的形象,视频是奋斗者的.足迹和背景。从第二篇章起,大量记录珍贵历史瞬间的视频影像,伴随着歌舞在大屏幕上一一呈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运动健儿获得第一块奥运金牌、南极科考站建立、香港和澳门回归、抗洪救灾、加入WTO、抗击非典、首次实现载人航天、第一条高铁通车、举办世博会、蛟龙号入海、雄安新区建设启动这些激动人心的画面,都是最值得骄傲的记忆,是所有中国人的光荣与梦想。

中华杯中学生作文大赛【二】

201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70华诞。如果要用一个词总结这70年的历史,那定是“奋斗”一词。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筚路蓝缕,艰苦卓绝,前赴后继,奋斗出一个崭新的中国,奋斗出一个美好的中国,奋斗出一个富强的中国,这是中华儿女奋斗的70年。如此波澜壮阔的历史,需要一部气势磅礴的史诗来描述,来书写,来扬颂。《奋斗吧,中华儿女!》正是这样一部作品。

整部作品在继承过往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以历时性叙述为主线的基础上,高度凝练且鲜明地提出了这一段历史的主旋律“奋斗”。《易经》开篇就写下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箴言,“奋斗”的精神刻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肌理。这台晚会用精湛的艺术,表现了当代中国的“奋斗”精神:为谁奋斗,如何奋斗?70年,数代人,一代有一代人的奋斗使命,一代有一代人的奋斗精神,因为有了父辈在列强炮火中的救亡图存的奋斗,才有我们今天自信的面向世界风云变幻的奋斗;因为有了父辈在改革开放一针一线,夜以继日的奋斗,才有我们今天乐观、豁达面向未来的奋斗。

历史上有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作品《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讲述新中国的奋斗道路。与前三部不同的是,《奋斗吧,中华儿女》从题目开始就把叙述的视角转换为主体诉说:在民族危亡之际的“浴奋斗”中,《起来,起来》是振聋发聩的呐喊;新中国成立时的“艰苦奋斗”中,《我们走在大路上》是披荆斩棘奔向前方的意气风发,《我为祖国献石油》是建设祖国天不怕,地不怕的壮志豪情;新世纪时“团结奋斗”中,《我和你》是向世界友好的邀请;新时期的奋斗历程,《我的.`绿水青山》是对家园的美好愿景。“我”和“我们”成了晚会的关键词。

我们是谁?我们是中华儿女,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也是这台晚会的主角,更是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创作者将新中国部分已成为一代人集体记忆的优秀剧目编入了作品,成为“我们”诉说自己故事的有机部分。经典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段《娘子军连歌》用“武装胜红妆”讲述了妇女解放,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五篇章的经典段落唱响了中华民族解放的赞歌,《我和你》悠扬的歌声里又出现了世界的“笑脸”。这些作品唤起了不同年龄段“我们”曾经一同“奋斗”的集体记忆,“我们”一起在《希望的田野上》耕种,一起在《春天的故事》里迎来了新时代。

由主体叙述切入,触及不同年龄段的“中华儿女”的集体记忆,使观众对这一奋斗历程有了“代入感”。

当听到《东方之珠》时,大家回想起国旗在香港升起的那一夜的百感交集;当参与汶川幸存者站在舞台上,我们想起了当时全国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节目触发了一个又一个的回忆,让“我们”重温那段经历,代入那段岁月的情感;让观众既有一种共同经历的亲切,又有一种全局纵览的了然。

忽然发现,原来80、90、00后的“我们”,共同经历了那么多的大事,“我们”就身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过程中,这个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中华儿女,这个历史的引领者是中国共产党。这让我油然而生一种崇高和伟大的敬意。

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华儿女奋斗了七十年,才让“中国”成为人民的归属,才使“中国”二字有了时代的份量,才将“中国”推向世界舞台的前方。

这样一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是集体创作的力量,代表的不是某一个艺术家的匠心独运,而是一个国家文艺的格局和整体实力。《奋斗吧,中华儿女》展现出的宏伟气魄、历史的眼光以及精炼的概括能力,让我们看到了国家文艺工作奋斗的足迹:既有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又有时代阐释的创新;既吸收借鉴了世界艺术创作优长之处,又立足自身,不忘初心。

有一句话是,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当看完《奋斗吧,中华儿女》,我想,历史是由奋斗者书写。正是因为中华儿女奋斗不息,新中国的70年的历史才如此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才有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前路漫漫,未来光明,中华儿女,我们的奋斗正未有穷期!

中华杯中学生作文大赛【三】

——访兰溪抗战老兵张廷佐爷爷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身忘保和平……。”耳边伴着“英雄赞歌”的雄壮旋律,我敲响了住在兰江之畔的兰溪抗战老兵张廷佐爷爷的家。

给我开门的是张爷爷的妻子——张芩老奶奶,一位91岁高龄的慈祥的老奶奶,我告诉奶奶我想采访一下张爷爷,听听他老人家的抗战事迹。张奶奶知道了我的来意后很是热情的牵着我的手,把我引进他们的家里。

很快张爷爷听到动静后也从房间里走了出来。没有错,眼前的这位爷爷,就是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兰溪抗战老兵——张廷佐爷爷。只见张爷爷鹤发童颜,神采奕奕,脸上始终挂着亲切的笑容,手里拿着放大镜和老花眼镜,头发和胡子都是雪白雪白的,特别是那山羊胡子蓄得很长很长,都快挂到胸了,除了有点耳背,张爷爷怎么看都不像是已经是96岁的老人。

张爷爷和张奶奶,带着我参观了他们的居室,然后叫我在客厅沙发坐下,两位老人在我面前的桌子上为我摆了许多好吃的,并一个劲的叫我拿来吃,然后两位老人也在我身边坐下,这个时候张爷爷开始给我讲起他如何参加抗战的亲身经历。

张廷佐爷爷,于1920年出生在兰溪的乡下。8岁开始念书,念到11岁,就碰上了“九一八事变”。之后,张爷爷去金华读初中,1935年考上金华中学。1938年,日本人轰炸金华火车站,学校为躲避日寇轰炸,保护孩子,搬迁好几地方。这个时候,胡宗南的国名党陆军第一军无线训练班在金华专员公署招生,张爷爷就第一个报名参加了。

这年的清明过后,张爷爷他们就从金华出发到南昌,尔后到九江,坐轮船到汉口,然后到郑州,转洛阳,经潼关,一直到陕西凤翔,在那里接受训练和学习。三个月后这支学员并入到陆军黄埔军校西安第七分校第15期通讯科,而张爷爷当年也就被分配到四总队七大队第七队通讯科的无线电组里。

1942年底,张爷爷被调到四川双流空军72电台做通讯员。张爷爷告诉我,当初投笔从戎考上军校,为的是能够上前线打日本鬼子,但没有想到却成为一名空军通讯员,这工作都是在战争的大后方,不可能拿着枪去打日本人,张爷爷他们的工作就是时刻关切天气变化,掌握当天天气的能见度、云高、气温、湿度,这些数据提供对战机的空中作战非常重要。

1945年9月1日,抗日战争马上就要胜利了。张爷爷认为战争结束了,可以回家了,这个时候的张爷爷已经整整8年没有回家过了。结果呢,张爷爷得到命令,把他调到北军南苑空军第十地区司令部,负责接收日军投降的弹药物资。抗战胜利了,日本人投降了。

如今张爷爷和张奶奶相濡以沫已经共同走过了68个春秋,他们的三个子女也早已儿孙满堂承欢膝下。张爷爷告诉我,让他觉得最欣慰的是自己的三个孩子都非常有出息,儿子是留美遗传学硕士,法学博士。自己当年参加抗战为的是保家卫国,今天和平年代,自己的孩子也在用不同的方式,为自己的国家的繁荣昌盛尽自己的一份力。

采访结束了,我依依不舍的离开张爷爷的家。走在路上,我想历史是不会忘记这些抗战老兵的,历史会永远记住他。,历史会告诉后人们,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刻,有这样一群中华好儿女,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祖国的和平,甘愿离开自己的家乡,离开自己的母亲,离开自己的亲人和孩子,远赴前线,抛头颅,洒热,用自己的生命为国家谱写了一曲青春赞歌。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中华杯中学生作文大赛【四】

我爱吃糖,甜蜜的,酸涩的,软糯的,坚硬的……对于我来说,最接近神的方法,就是把白糖倒在汤匙上一口含进去当暖意十足的甜味充斥在唇齿之间,就好似身着白衣的'仙女游荡在你的口腔之中。但是在老一辈的记忆里,他们的糖却是苦涩,而且当时的普通百姓是看不见这种白色糖晶的,他们眼中的糖,是浅褐色的糖渣这些就是直接从古巴进口进行粗加工的古巴糖。这些古巴原糖进行粗加工切割成了一颗颗的小硬糖,包上包装就可以上是出售,只要有粮票几分钱就可以买一大堆回去,那个时候的小朋友吃到古巴糖就觉得古巴很了不起,那么小的国家还能支持大中华,真是中国人命的好兄弟。正是吃着古巴来的糖,中国小朋友嘴里都传唱着《美丽的哈瓦那》(该曲1963年被编入中国小学生音乐教科书《小学生歌曲选》中

然而在爷爷的记忆里这些象征着美丽哈瓦那的糖一点也不美丽,这些糖在他心中的味道永远是苦大于甜,没有甜蜜的饱和感,只有在劳动和贫穷的苦涩里追求隐约的甜。回忆的滋味无形寥寥,但这古巴糖的滋味是实实在在。1960年古巴领袖格瓦拉率领经济代表团来到中国,从哪时起古巴原糖就走进了亿万中国人命的生活,然而那时候的中国也是内外交困,进口的原糖只有少部分加工成了白糖只有少数家庭条件较好的城市居民可以通过糖票获得一点白糖。那时的白糖就是节日宴桌上的一颗明钻,也是食品界的劳斯莱斯。

现在我国经济发展一日千里,在这个美好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哪里去找这古巴糖?50年代的天朝小学生嘴含一颗古巴糖,边学习边劳动,现在的小学生人手一根辣条,边打游戏边读书。所以在找当年的古巴糖可谓是天方夜谭。曾经的古巴糖似乎已经绝迹了,但是,偶然的一个机会,让我有幸尝到了这种糖。我看着这颗古巴糖仿佛回到了60年代那个凭票购物的困难岁月,当我把糖放入嘴中时,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糖的味道极苦和包含着好几种名贵药材的固体中药大补丸相当,这种苦既是生活的苦也是孤独的苦,却绝对不是劳动心酸的苦,劳动心酸的苦苦在嘴里甜在心中,当我实在受不了是时,我发现那抹苦涩之中的甜突然来临了。这种甜是那么的来之不易,这份甜好似暗夜丛林中透下的一某阳光,温暖却不夺目。这份苦中奋力挣扎出的甜仿佛让我看到了中国人命奋力抗日的艰辛岁月,却在坚定的信念下获得了甜美的胜利果实。这就是回忆的味道,人生的味道。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