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写景作文汇总10篇(以校园为主题的作文景色描写)

关于校园写景作文汇总10篇(以校园为主题的作文景色描写)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11-10 02:16:52
关于校园写景作文汇总10篇(以校园为主题的作文景色描写)

关于校园写景作文汇总10篇【一】

如今的社会迅速发展,但人的精神文明却并不如此。华君武爷爷用绝妙的画笔勾勒出了一幅极具讽刺性的漫画——《假文盲》。

我看了这幅画后,颇有感触:画上有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瑟瑟发抖地站在旁边,看着四个大汉站在“母子上车处”。这几位大汉都识字,可为什么还会站在“母子上车处”呢?因为,他们是“假文盲”,有文化,却又是“文盲”,已经忘记了文明,道德。

失去了文明,失去了道德,站在画中的那四个“假文盲”,只不过是几具没有灵魂的空壳罢了。现实生活中,“假文盲”不一样比比皆是吗?广场上的标语写得清清楚楚,“请勿随地吐痰!”可还是有人熟视无睹;草坪前立着广告牌“请勿践踏草坪!”仍有人心安理得地走进草坪;电影院的墙壁上贴着“请勿吸烟”但依然有人抽着烟“腾云驾雾”……

中国,是个文明的泱泱大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作为一名中国人,怎么能给自己的祖国抹黑呢?

新加坡是个通用英语的国度,但公共场所的警示标语,如“请勿吸烟”,都是用中文书写。这是为什么呢?他们回答说,因为有这些不文明习惯的游客基本上是大陆游客。如果这时,你仍然要当“假文盲”,试问,祖国形象何在?

“假文盲”不应该存在,它的存在只会给社会添几分混乱。“人”,一撇一捺,包含着许许多多:文化要与文明相融;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团结……

只要我们时刻记住文明,用行动表达文明,“假文盲”总会被遗忘的。希望漫画中的“假文盲”们能找回他们丢失的东西,让妇女站在“母子上车处”。

关于校园写景作文汇总10篇【二】

神秘的青海,青海湖是镶嵌在青藏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发出耀眼的令人沉醉的光芒,在这广阔的大地上使人眼前为之一亮。

走在环湖路上,远远看去,青海湖清澈透明,夕阳照在湖面上,反射出缕缕金光,生机平添,一俟黄昏,人迹萧然。路边金黄的油菜花田,还有少许游人驻足拍照,闪着金光的湖水与夕阳染黄的天空融为一体,美的让人出现幻觉,时而如流水,时而如蓝天……青海湖仿佛是纯洁的天使,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净化着这已被污染的世界。湖的四周,四座大山仿佛天然的屏障,将青海湖紧紧地拥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是茫茫的千里草原,几匹马在悠闲地吃草,时间仿佛静止一般,空气清新扑鼻,还带着淡淡的青草的香味,这一刻,你会忘掉所有的压力与不快,把一切烦恼都抛在脑后,你感到的,只有惬意和舒适。

在湖边漫步,泥土仿佛都被赋予了纯净的气息,在这里仰望天空,敞开胸怀,呼吸着青海湖独有的味道,感受那种淡雅的美,烟波连天的湖面平滑如镜。但是不一会儿天上的乌云开始翻滚,湖水也暴躁起来,卷起的波涛猛烈地拍打着岸边坚硬的岩石,激起高高的浪花。一滴水溅入口中,是那样的苦涩,与看到的青海湖判若水火,仿佛诉说着千年的痛楚,是那千年前湖边的白骨,换得如此玲珑剔透的纯净。风浪来得快去得也快,乌云过后的青海湖,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湖边静静伫立的牦牛,洁白的牛毛与背上酒红的坐骑相映衬。那牦牛背后的巨大岩石,写着“青海湖”三个火红的大字。

蹲下细细观察湖水,如此的蔚蓝又晶莹剔透,加上那苦涩的味道,思绪仿佛被拉回千年前,文成公主远嫁给松赞干布,随身带着唐王赐给她的明月镜,拿出来可看到家乡景色。一次又望着它念起家乡,不禁泪如泉涌,又突然想到自己的使命,于是将明月镜扔了出去,而明月镜就变成了现在所见的青海湖。

青海湖之爱,不仅在那纯洁美丽的景色,也在于它那绵长的历史。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关于校园写景作文汇总10篇【三】

读《目送》有感

目送,以目光相送。“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是龙应台在送别自己儿子之后留下的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似乎在亲情里,父母永远都在扮演着默默付出的角色,只有父母在感叹时间的易逝,害怕子女的离去。而子女,只会留下一个背影,好像是在告诉父母,不用送。可是,怎么会不送呢,人生几十载,为人父母最遗憾的事情不就是不能陪自己的子女走到最后吗?时间匆匆,自己永远都是要先走的那位,所以只能拼命的追逐着子女的背影。

龙应台在这本散文集里,写了许多她的心情故事,但是,在每一篇里似乎都有些对时光流逝的不舍。每当龙应台写到自己母亲的时候,我会感到十分唏嘘,时间真是个爱抓弄人的东西。

龙的母亲是个爱美的女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是打扮得体而且十分要强的女人。但是到了老年,时间将她的记忆都抹去了,她变得需要人照顾,变得邋遢,变得谁都认不清了,只是会一直嚷着要回家的老太太。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迟暮的人都是这样的,但是当人老了的时候,总会忘记一些事情,总是会看到那些与自己同辈的人走了,总是会看着年轻一辈而想起当年自己是如何如何。可是,却回不去了。属于自己的那个年代早已走远,在这个年代里,自己好像就是个旁观者,无所谓自己的健康,也无所谓自己的想法,什么都想着,自己老了,也该为自己的子孙着想了,于是,整天整天的想着为子孙祝福,而没有想到子孙最担心的还是自己。人老了,太多情感好似都可以忽略,但是唯独自己为子女的那份情,不会随时间消逝。感叹时间,是否也要赞美,亲情的伟大,又或者说是父母的伟大呢?

书中的一篇写龙母亲的,最令我感慨——《回家》。为了母亲,子女们陪母亲会她的家乡看看,可是母亲却总嚷着要回家,可是这里就是他们最初的家啊,母亲却忘了。“她走近墙边,抬头看照片,从左到右一张一张的看过去。半响,回过头来看着我,眼里说不出是悲伤还是空洞。”这是母亲在回到家乡时的一个场景,也许母亲想起了一些过往,不知是悲伤还是空洞。我想,应该是空洞多一些吧,想起了自己的一些往事,可是却不知如何面对,都把这些事忘记了那么久了,久到似乎并不是自己的回忆,所以眼里只有空洞,不知是该悲伤时间的伤害,还是该高兴自己想起了以前的事情。空洞的,无奈的看着自己的女儿,也许想询问更多,却不知如何开口,不知为什么原因,也不知在那个自己辉煌的年代里,女儿是否也陪她一起走过。在回台湾的路上,母亲在深夜的火车上又再一次的说要回家,可是这一次做儿女的都知道,母亲想回的家,不是一个明确地址,也不是一个邮差可以找到的地方,而是一段时间,母亲想回到那段时间里,在那里,母亲还是个貌美的女孩,也许还在羞答答的想着自己的梦中情人;也许是在某个新年,母亲还在为团圆饭而忙东忙西,而外面,自己的子女还是想豆丁那么大,吵着嚷着要发鞭炮,要吃饺子。“妈妈是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还有特别能启发的的一篇文章是《花树》。也特别喜欢龙应台自己的翻译的爱默生的《紫杜鹃》。“吾来看汝,汝自开落,缘起同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原来两个人或者两种事物之间,都是可以有联系的。你没有看到这朵花,你就不知道它的美,当你发现它美的时候,花的美就展现了出来,因此花和你都一同明白了花的美,你越看这朵花就越觉得它美,这就是因为花知道你觉得它美,所以它就越是在摆弄姿态,这怎么能说花无心呢?世间万物皆有心,当你开始发现了解它时,你才会看到它的心,它的好。因此,人与人之间亦是如此。你若能看到这个人,感受到这个人,你怎么能说他没有心,只有当他对你有心之时,你才会感受到

他的心。

有时候心情就如同一篇篇散文,不会有什么中心思想,但都是自己想说想做的以及口中难以言喻的。这些都是我看这本散文集的心情。

关于校园写景作文汇总10篇【四】

龙应台 文章目送读后感 600字

1'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这是写在书的封底的话,也是我看这本书的初衷。

不喜欢离别,更不用说目送,无论是送与被。总觉得亲友离别很难过,这个送别的形式更让人伤感。所以我远行是很少让人来送的,我害怕在我的一个转身会看到落泪的双眸;我也很少去送别人,我恐惧自己那种无奈的不舍。但龙应台让我对目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龙应台已经年过半百,她的阅历要多过我很多。作为一个母亲,她在机场送儿子去美国做交换生。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查;她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其实这位母亲一直在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也没有。

这让我想到我的母亲,在我年少离家求学的时候,她是否也期待我远去的背影能回头看她;她是否会在我坐的汽车启动的时候追过来,和我能多呆一会。但是我却和龙应台的儿子一样,弃母亲的感受不顾,做着一切我该做的并且理所当然的事情。

一次去机场送我母亲,我也是看着她排着长队去安检。我就这么看着看着,希望她能一切顺利,身上的化妆水不要因此被拦截。等她结束以后,微笑的回望了我一眼,仿佛是告诉我都OK了,我走了。原来目送中的一个回望会让一个人心安。

龙应台在经历父亲的去世时,是个雨天。她没有想到可以站的那么近,距离火葬场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里。她撩开雨失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他们父女的这一别,只有在下辈子才能再续前缘了。

这又让我想到我的父辈们,我现在所经历的目送,都是很简单的凝望。虽然掺杂着不舍和无奈,至少我们都知道归期,至少我们可以聚首,至少这都不是最后一次的目送。其实这也算是一种幸福吧。

看着龙应台的一次次目送,想着自己的一次次目送。突然发现,自己对父母有着如此之多的亏欠,只有珍惜才不枉他们对我们的一次次目送... ...

2.

龙应台女士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喜欢他叙事的方式、很细密的用语、以及文章中缜密的心思,读它的书总让我有无限的想法,总让我灵魂在心灵深处摆汤,一面读著书,也一面思考,是否有哪里和我的生活中相同? 所以这次选了很喜欢的龙应台的作品—目送,为我的阅读主题。

时光,是停留还是不停留?记忆,是长得是短的?一条河里的水,是心的旧的?每一片繁花似锦,轮回过几次?

一开始觉得要批判这本书实在很难,母子的亲情哪有批判的馀地? 後来,当我在一次的仔细阅读,很惊讶的发现,这一次的阅读是一个很大的收获,以前的这本书,在心中是惊不起多大的波澜的,而现在,读完这本书,种种思绪却纷纷如潮水涌入。上了大学之後,离乡背景之後,对於一切的观感都变了,对父母的爱也不再认为是理所当然,很珍惜回家的时光,

对於父母,总觉得对他们亏欠许多。

其实这本书中常常说的是父母对子女离去的叹息,可是,子女也和不是如此感叹?因为有自己的命运,不得不离开家乡,离开父母,我们身为子女也是如此失落,常常在夜半人生尽绝时,默默的流下思乡的眼泪,每一次回家,都觉得父母为何以如此衰老?为何父母也是如此的渐渐离去? 总是为了不让他们担心,让他们觉得自己过得很好,游子在它乡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总是在告别时微笑的说再见,在上车时独自在心中流泪。

想讨论的第一点,这本书可能是叙述著父母的情感,以她有个倔强的青春期孩子做对比,却总忘了,世上多少孩子,有多少人是如此的目送父母亲的离去,对於孩子,那更是痛苦,又有多少人曾如此公开的表明孩子的想法? 我知道有一些书有类似的想法,但是通常被归类为心理教育用途去了。相信有许多人和我一样,每次回家,最不忍心去面对的是父母又更白了的头发,而父亲因为工作产生了无尽皱纹的双手,每一次回去总是担心,是否他已渐渐垂下的肩膀也洩漏了她的苍老。

每一次返家总是仔细的为他涂上层层的护手霜,因为平常的他总觉得,手已经有了厚厚的皮涂上去也是没用,所以我只是默默的希望,至少在我回家的时候,他辛劳的双手可以不因冻伤龟裂,其实我一直明白,我们常常在目送著他人远去,可最不舍的也是自己的家人,子女总是知道父母对目送自己的背影感到不舍,父母却总是不知道,目送著他们渐渐老去的子女,心中也有著不少於父母的不舍,子女离乡了,总会有回来的一天,而父母老去了呢? 却是再也换不回的了,所以既然名为目送,龙应台女士想必也曾经目送著自己的父母目送自己离去,是否,是否这种感觉已经随著年龄增长而渐渐消失了?

3.

感人至深的背影

-------读龙应台的散文集《目送》有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的散文集《目送》。这是一本适合感情细腻丰富的人阅读的好书。

《目送》收录的七十三篇散文,写了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老去,儿子的成长单飞,朋友亲人的离散牵挂,兄弟的重逢携手……整个暑假,我花了大量时间,终于读完了所有的七十三篇,书未读完时已被深深感动。

同名篇《目送》,给我的感受最深。这篇文章分成两个段落,第一段作为母亲,龙应台叙述了儿子华安从第一天上小学起到中学、直至出国上大学十多年间的几个感人片段,她一次次目送孩子的背影离去,一次次目送他成长。第二段,龙应台作为女儿,追忆自己成长的岁月中,与父亲的一次次别离:总是目送父亲的背影渐行渐远,直到有一天,在殡仪馆熊熊炉火里永远地消逝……所以她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由此,我想到自己。当我第一次踏进小学的校门时,也曾一次次回头注视父母离去的背影;当爸爸或者妈妈出差离家时,我也曾趴在窗口,目送他们的背影消失在小区的拐角。当我第一次离开父母远赴甘肃黄羊川,参加南京电视台的那次拍摄活动时;当我迈入南外大门,

参加人生第一次入学时,我也都能感到背后目送我的那两双热切的眼神……

对于13岁的我来说,人生才刚刚起步,还不能完全体会龙应台“目送”中饱含的深意;但是我想,那些路我一定会走,那些目送背影的瞬间我一定也都会经历。只是我希望以后,自己也能有龙应台的那颗感动的心,那支感恩的笔。

4.

读《目送》有感

《目送》是一本记录龙应台生活点滴的散文。在这本书中,她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了自己做为一个母亲在对待日益成长的孩子时所遭遇的困惑和小小的失落;记录了自己做为一个女儿在面对日益苍老的父母时耐心温柔的守候;记录了自己做为一个采访者所悉心付出的那份亲切;记录了她做为一个敏感细腻的女人在面朝大海耳闻杜鹃时感受到的那份凄楚和伤痛。 翻开这本《目送》,竟然能让我从头到尾都保持眼睛酸楚的感觉——仿佛一个饱满欲滴的石榴果,轻轻挤一挤,眼泪就要往下掉了。

《目送》,七十三篇散文,文字抚过了父母、子女的亲情,知己好友的友情……用那最细腻柔软的笔触,写尽了幽微处最动人心弦的那种种感觉。读起来,便连呼吸,也充满了共鸣的激动。

在面对孩子时,优雅知性的她,和所有平凡的母亲一样,困惑而挫败。不同的是,她聪明和懂得控制的头脑,使得她在面对孩子的独立和疏远时,懂得用压抑自我的方法去尊重他们做为一个独立的人所理应拥有的自由和尊重。而她的骄傲和锐气,在汹涌的母爱面前,也只能委屈地选择让步。《母亲节》,原本以为会是一个温暖感人的故事,没想到透过安德烈寄来的一封电邮,让人在一篇既凸显了母亲的琐碎,又记录了母亲的无奈的幽默小文中,读到她心底深处那份无从说起的寂寞。

放下书,闭上眼睛,在苦涩的眼泪中,更多的领悟到生与那一瞬间的界限。无法忍受,却需要面对的是:到底什么才是最宝贵的?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关于校园写景作文汇总10篇【五】

在那美丽的青海省,有一片举世闻名的青海湖,那儿有我无限的遐想和无限的幻想。如今,我终于来到了这里,我们刚到时还阴雨绵绵,不一会就雨过天晴,更让我看到了两个不一样的青海湖。映入眼帘的是无边无际、清澈见底的湖水,天是那么的蓝,云是那么的白,像一团团的棉花糖,在天空中自由的游荡,真想伸手抓一把,品尝一下味道。湖水是那么的宁静,悄无声息地从我身边走过,可我却没有感觉到她在流动;湖水是那么的绿,从远处眺望那湖水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向远处眺望,水天之间,一片白茫茫的,天空雾蒙蒙的。远处山脉连绵不断。湖面上许多不知名的水鸟在自由的翱翔。湖边金黄色的油菜花在微风中向我们招手,欢迎我们远道而来的客人。天蓝、云白、水绿、花黄……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我简直要陶醉了!赶紧打开相机,用镜头记录这些美景,让它们永远记得我的心中!留下美好的记忆和无限的遐想。

青海湖美得让我陶醉,让我流连忘返。

关于校园写景作文汇总10篇【六】

美丽的青藏高原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远近闻名的青海湖。去青海湖的路上,车窗外风景如画。放眼望去,肥沃的草原上,成群结队的牛羊畅快地嬉戏着、奔跑着……突然,一种明亮的色彩跳入我的眼帘,啊,青海湖!泛着绿意的天边,青海湖如同一块仙女不小心遗失的翡翠般纯澈,湖天一色,真可谓是“天连水尾水连天”哪!妈妈说,这是一个七彩湖,会随着天空的颜色变幻色彩。青海湖真有这么奇特吗?我将信将疑。

一下车,我就急切地冲到湖边。啊,湖水碧蓝碧蓝的,平静得如同一面镜子。再走近一点,湖水又变成靛青靛青的了。青海湖仿佛是一位千变万化的魔术师,远远一望,它偷偷地变成天蓝色,走近一瞧,它又悄悄地变成了青色的。真了不起!我脱下鞋子,向湖中飞奔而去。可还没跑出一米远,就赶紧退了回来,对妈妈抱怨道:“这水怎么这么冷啊?”妈妈捂着嘴巴,笑着说:“这湖水很冷,连游泳冠军都难以抵挡这极低的水温呢!”

不一会儿,天空变得灰蒙蒙的。从室内透过窗户,我远远地眺望着美丽的青海湖。这时,奇迹出现了!神力无边的魔术师一挥手,青海湖变成了灰色,仿佛整个湖都被浸染在乌云里一样,天地间顿时失去了光彩。当太阳再次现身大地,霞光普照时,真正的七彩湖出现了!青海湖如同“变色龙”,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黄澄澄的,一会儿紫莹莹的……仿佛把我带进了神奇的童话世界。湖里好像有个淘气的小孩,画画时,一不留神把颜料打翻了,无意间把青海湖变得如此绚丽多彩。

多么奇特的青海湖!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