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47例(高考作文素材必背60篇)

高考作文素材47例(高考作文素材必背60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11-18 06:00:01
高考作文素材47例(高考作文素材必背60篇)

高考作文素材47例【一】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经常出现的位置是:标题.开头.结尾

(2)文章第二段:如果第一段列举生活的种种现象.就可能在第二段出现论点。

(3)文章中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就是论点。

(4)文章有分论点出现.没有中心论点.要把分论点进行整合.自己概括中心论点。但这种情况在中考中很少出现。

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指代什么内容?

我们可以用四步“解题技巧”来进行解题:首先在原文中找到这个词语.然后联系上下文寻找所指代的内容.这类题基本都在这个词语的前面而不远处出现.回答一般可以直接摘抄原文.有时也需针对题干进行概括、删改等加工。

例子:“霍金是一个神话.残疾人和科学巨人两种身份特征在他身上合为一体.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这样的功绩和一个高度残疾的人联系在一起.确实能给人极大的震撼。”这段话中加点的“这样的功绩”指代什么?

答:“这样的功绩”指代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

3.指出下列语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道理论证:通过引用X的话,充分有力证明Y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举例论证:通过举X的例子,具体有力的证明Y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3)比喻论证:把X比作Y.证明Z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通过X与Y对比,鲜明、有力的证明Z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例子:

如“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表演者.但是.一位真正优秀的演员.不是仅仅依靠外表的华丽取悦观众.而是凭借内心世界的真诚、丰富来赢得更多的掌声。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这段话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答:(1)比喻论证。作者把人生比做舞台.论证了诚实是可贵这个论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2)道理论证。引用傅雷先生的话.有力地论证了诚实的可贵这个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4.说说某段或几段的论证过程怎样?

(1)先(正反两方面)举出**事例或者道理论据.然后得出什么结论(或证明什么观点)分――总

(2)首先提出什么观点.接着用**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或者道理论据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或说明了**的道理)总――――分――总

这一题型的答题技巧.(1)要点出文段的论点是什么.(2)要答出论据是什么(3)用好连接词。(4).答案要准确.简练.通顺。

5.下面句子(或语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常见的作用:引出下(全)文.总结前(全)文.承上启下

(2)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1)作为文章的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2)引出论点或论题。(3)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开头段的作用的答题技巧:

(1)通过写***事例(引用).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

(2)通过引用名人趣事(典故.传说..寓言)提出**论点(或引出**论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把**事例(名言)作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来证明文章的**论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6.前后两段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先看这两断与前面的段落之间有没有照应的关系.如果没有。再看这两段之间有没有先后关系.比如时间上.逻辑上等.分析后即可作答。

两种答法技巧:(1)不能。因为这几段和第*段的**几句是一一对应关系。

(2)不能。因为这几段存在着逻辑顺序或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或不符合人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习惯.)

7.根据文章.给文段补写一个恰当的论据。

首先要认真读文段.明确文段的论点是什么.然后在看题干要求你补充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在搜索你平时积累的论据是否符合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并且注意与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同时注意关联词语的运用.从而补写出恰当的事实论据或则道理论据。

8.文段中用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事实:典型事例、史实、统计数字;

道理:一般都是经过验证的真理、、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

答法技巧:用了***论据.证明了***论点。

9.:本文的结构怎样?(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1)、并列式。平列中心论点的几个方面.往往有分论点。

2)、递进式。层层深入、步步发展;起承转合、环环相扣。(注意顺序条理)

3)、对比式。正反对比。

4)、综合式。

10.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答题技巧:(1)不能。(2)这个词文中的意思是***.(3)删除后的意思是***.(4)这样表达不严谨.语言不严密.使论证缺少说服力。

议论文的语言:

1)严密性;2)“但”、“固然”、“诚然”等提示语;3)词语的感情色彩;4)语气、句式(设问、反问、祈使、肯否定陈述.排比、双重否定等)

11.结合生活阅历和自身实际评价作者观点.或谈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

此类题目形式虽然开放.但是从根本上来看.考题一般紧扣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因此.只要我们找到文章的论点并紧扣其解题就能拿到一半分数.再按题目要求.结合自身或社会现实展开论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言之成理.就能将此类题目的分数全部拿下。

答题技巧:(1)论点。(2)结合文段阐述论点的由来。(3)联系实际(用上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4)发出号召。

高考作文素材47例【二】

启示二:例后说理讲方法,巧妙运用出华章。(一旦学会分析说理,我们也能写出深刻的文章)

课堂练习:(8分钟)

论点——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

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由此看来,奋斗可以冲破“埋没”的压力。

参考1——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所建树?是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是因为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由此看来,奋斗可以冲破“埋没”的压力。

参考2——试想,倘若他们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在不利的情况下,丧失奋斗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又怎能不被“埋没”?又怎能有所建树呢?倘若他们没有不甘人后的坚定信念和必胜决心,丧失了千里之志,又怎么会迎来奋蹄腾飞的日子?好在他们在被“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由此看来,奋斗可以冲破“埋没”的压力。

课堂小结:(2分钟)

写议论文时,如果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举例后缺乏必要的分析,这种“单纯举例、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高考作文素材47例【三】

启示一:单纯举例显浮浅,以理服人才深刻。(要在论点与论据之间要搭建一座桥梁)

下面我们来试试?在下文段论据后添加议论说理的语句,使论据能够很好地证明观点。

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魄;林肯一生只成功过3次,但失败过35次,面对磨难,他坚强以对,终于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受人敬仰。由此看来,磨难能铸就成功。(录自《磨难能铸就成功》)

交流: 学生A 学生B 学生C

很不错!只是显得有些凌乱,有些浮浅,有些苍白,一起来看看老师提供的例文。

例文展示:(分两组齐读,一组读黑体字,一组读红体字,看看怎样分析说理。)

例1 :有时候,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魄。那是因为,磨难没有使他屈服命运的压打,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使他生命意志得到了历炼,生命潜能得到了发掘,生命的激情得到了张扬!林肯一生只成功过3次,但失败过35次,面对磨难,他坚强以对,终于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受人敬仰。那是因为,磨难使他更懂得不在磨难中沉沦就在磨难中奋争,懂得坚强的直面人生,奋勇拼搏,越挫越勇!历经磨难的人生使我们坚强,磨难也以它的冷峻和无情使强者的生命获得价值与升华。由此看来,磨难能铸就成功。(一例一析)

1、优点:不但揭示了人物在磨难中做出非凡成就的原因,而且增强了说理的力度,使结句的论点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如果用上三个例子就更是气势充沛。

2、注意点:(1用上导引词“之所以、是因为、为什么”等,不但能引领思维,更可以使说理层次分明。(2可以一例一析,也可以几例合析。

3、可命名为:由果推因法

那么,刚才哪一组运用这样的方法?很棒!思路正确,有探究能力。

例2:请同学默读以下文字,看看是怎样分析说理的。

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魄。假如他屈服于命运的打压,斗志泯灭,生命意志得不到历炼,生命潜能得不到发掘,生命的激情得不到张扬,又怎能谱出人类的心灵之歌?林肯一生只成功过3次,但失败过35次,面对磨难,他坚强以对,终于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受人敬仰。假如历经磨难的他仍然不能勇敢的直面人生,奋勇拼搏,越挫越勇,永不言弃,又怎能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受人敬仰呢?历经磨难的人生使我们坚强,磨难也以它的冷峻和无情使强者的生命获得价值与升华。由此看来,磨难能铸就成功。(一例一析)

1、优点:从事例反面的角度进行假设,正反映衬,采用反问句,语势极为强劲,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令人信服地推出了“磨难能铸就成功。”的结论,使说理更加完全、充分。如果有三例三析构成排比反问句式,就更有气势。

2、注意点:(1)引导词“如果”“譬如” “倘若”“试想”“试问”等,多问几个“如果不这样,会怎么样”“为什么”能使论证更深入。(2)正例反推,反例正推,可以一例一析,也可以几例合析。

3、可命名为:假设推理法

那么,刚才哪一组运用这样的方法?真厉害!学会福尔摩斯常用的假设推理法。

高考作文素材47例【四】

我来练练1:

论点:顽强的意志,才可能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论据:贝多芬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20多年的岁月,都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但是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与病魔做斗争,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试问,是什么使贝多芬走向了成功?是惊人的意志,是不屈的奋斗精神!试想,如果贝多芬在困境中缺少了“扼住命运的咽喉”的顽强的意志,如果他轻易的向病魔屈服,他还能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显然,答案是否定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遇到逆境时,就只能随波逐流。所以我敢肯定的说,只有有了顽强的意志,才可能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我来练练2:

论点: 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

三国时的马谡,镇守街亭,他把20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被依军法身首异处。它像一面警世钟,时刻在警醒世人:一定要虚心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千万不要自以为是。

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那是为什么呢?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它像一面警世钟,时刻在警醒世人:一定要虚心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波兰有句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以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高考作文素材47例【五】

我想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会就例说理,学会分析论证。

如上例“ABC有创新精神”与“我们必须要有创新精神”之间有什么关联呢?因为读者至少会问:创新精神有什么意义?我们为什么需要创新精神呢?所以,在这里,你就有必要在你的“举例”与要证明的“观点”之间搭建起一条说理的桥梁,也就是变“单纯的举例”为“就例说理”。如此“论”了之后,才能达到“证”的目的。所以,让学生学会“论”的技巧,即写好“析例语段”,是提高学生议论文说理能力的关键所在。

要让他对例子“议”出个所以然,来为论点服务,我想有效的做法是引导他仔细分析例子的内容,找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展开相应的议论。这样,就把抽象的“说理分析”化解为学生对熟知语段的解读分析了。如此,学生就会感到有话可说,有理可说了。久而久之,学生的分析能力也就培养起来了。

议论文说理的技巧很多:有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辩证分析法、引申分析法、意义分析法、归谬法、求同析理法等,我们今天的探究仅仅是一点粗浅的探索。如果因而就能改变“学生拙于说理”的现状,则肯定会有很多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议论文如何就例说理

教学难点:探讨例后说理的艺术,提高议论文说理能力

教学过程:

导课:(5分钟)

今天上一节议论文写作指导课,老师从你们的议论文写作中发现什么问题较严重呢?

来看下面一段文字: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录自《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

这位同学的这段议论文字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弊端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1、优点:观点明确,论据丰富

2、缺点:单纯举例,不讲道理 (戴帽穿鞋式)

3、弊端:论据孤立,观点无援(即论点与论据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给它加上一段文字看看: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贫困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

这段议论文字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弊端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1、优点:观点明确,论据丰富,例后有分析议论。

2、缺点:(1)、议论浮浅,没有揭示论据的内涵。

(2)、议论不严密。既然贫穷就是财富,那就意味着越穷越好吗?显然不对!

3、弊端:苍白,理没有说透,没有说服力,论据依然不能充分证明论点。

请注意:这就是不讲道理的片段,这就是浮浅苍白的议论说理,而这样写作文通常是不合格的!

高考作文评审组做过这样的评价:

高考通常有这样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却没有将观点和材料粘合成为一体,即通篇作文没有一点道理的论述,没有自己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即使有也显得肤浅苍白,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拙于说理。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49分以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