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作文(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作文)

生活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作文(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作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12-11 08:24:55
生活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作文(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作文)

生活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作文【一】

于是,我在想:某种程度上苟且也是一种无奈的智慧,如“此间乐、不思蜀也”者得以偷生。偷生与轻生一样都需要莫大的勇气,然而偷生更加艰难,因为你要忍受所处环境的恶劣以及无情他人的指摘。但是有什么比活下去还有意义的事呢?不妨有:“故人大半黑头,老子何妨白发生。”这样的态度笑对生活,虽然这样的心态近似于鲁大先生所说的精神胜利法。但是苟且与蝇营狗苟本质上是不同的,因为后者彻底的沦陷了达到无耻的地步,与蝇狗为伍,已非人类!是人有时就难免会做出苟且之事,只看你的分寸是否拿捏得正确。

对于有志趣的人苟且二字是必经的过程,如顾炎武先生诗中写的那样“流离三十年,苟且图保暖。”如曹雪芹“举家食粥酒常赊”那样的生活。他们因理想而苟且,这样的人很伟大!从某一种角度上来讲苟且也是一种“成熟”,这种“成熟”的苟且与前者所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披着虚伪的外衣,如当下的文化普遍的媚俗性,所谓的“接地气”!这种苟且会换得一时的成功而不长久。但是又反思在这个以人际关系为生存基准的年代,苟且无可厚非,况且: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因为在你活着有些时候苟且是生活一种必须。但是人生有很多的.苟且可以不必去做,那就是超越你自己底线的事情。曾有人这样说过:我的底线就是没有底线。这样的人要么是彻头彻尾的无赖,要么就是孤独的君王。也许这种人被赞许也许被唾弃,唾弃的是一种嘴脸,赞许的是一种成功。

高晓松曾说过: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是在这里我要问一句没有苟且哪来的诗何远方呢?尤其是在这个诗歌没落的年代!暂且不说诗歌,那么小说呢?毕竟这已经不是诗者幸运的年代了!如果你不学会合理的为生活做出妥协何来的安稳的心呢?结果是到头来一事无成。人生只留下“匆匆”两个苍白无力的字!

要么在沉默中爆发,要么在沉默中亡!然而有时沉默也是一种苟且,就看你是否有勇气打破这种枷锁。道理是互通的,不拘泥一种形式,穷则思变,杜绝苟且需要资本,那你就必须在苟且这条河中趟过,在你回首之时便会笑的无愧。最后写给自己几个字:看清别人,不如审视自己。

生活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作文【二】

楼下,有一处树草绿地。草地边,一片巍峨的翠山。放学之后我喜欢在四楼观察它们。置身在那些和善与静默的植物之间,心里的紧张烦恼可以完全得以释放。

楼下那铺在地表的草地,带给了整个校园一场诗的馈赠。夜静了,草地边那几盏古雅的灯泛着黄晕的光,也晕染了围在一旁的绿松。这样铜黄与松绿交相辉映,好似造成了一种视觉的交响乐。一株株的翠草紧贴在地面,但又不像是扎根在土地中的。草地有一处是绿色,有一处是岩黄,像黄藓一般。此处的灌木丛与草地相结合,宛如一章美妙的乐谱。在草地旁,学校安置了两把公园式长椅。课间或放学时,就会有三两个同学,勾手搭背朝长椅走去,坐在那里,或嬉戏,或耍闹,或谈笑。这样的动静结合,自有一种校园的独特风光。

草地的上面,便是一片巍峨的翠山。山底,是土黄色的,净是沙土,无一丝生命之绿。可越往上看,越看得有趣。几乎山腰以上布满了翠绿,布满了生机。从未去过山上的我,对这一方天地充满了期望,也觉得很是神秘。山脚的几户人家,有一种城中城的感觉,他们“占山为王”,打造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山是绿的,墙是红的,屋顶的瓦是白的,粉红的门帘旁贴着那灿烂的春联,宛如童话中的地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不开心时还可以吼几声。树林中,有一处更让我不可思议的地方——寺庙。碧瓦飞甍的大殿在树林中只露出了它的顶端,它的后面似乎还跟着类似于清真寺的白墙红瓦的庙宇。也许,在我偶然发现这座寺庙时,寺中的和尚与方丈正在打坐念经,就那样避开了城市的喧嚣。山顶上的一座小亭子,又为这座山添了一笔诗意。我羡慕着那居住于袅袅青烟中,被万林环绕着的隐客。每当“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诵起时,我便联想到了他们。沉沉的暮色中,明月升起时,晚风吹林际,我便猜着隐客们必是静静坐着,看远方绿松翠柳,也定是“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般美好。

就这样,站在属于自己的四楼楼道,我一遍遍遥想距我近在咫尺的北坡。脑海里不由得冒出“诗与远方”这样的词语。在我的认识里,“远方”是一种美好的存在,是梦境的期盼,是一位在水一方的“伊人”,是一切美好的事物。那么,这方天地是我的“诗与远方”吗?它与我不足五百米的距离,但却仿佛是真与梦的临界点,“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那近在咫尺的远方,我却从未曾亲临感受过。不知道当我在那山中树林里听着木鱼与懵懂的念经语,耳边回响着鸟儿婉转的鸣声,是否会有一种美妙感受?现实的我面对每天繁重的学习任务,能做的就是在心里一遍一遍地描绘它,想念它,思量它,然后,做一个孤独的守望者。

我多么想走向那诗意的.远方……

生活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作文【三】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一被提出就引发了无数人的思考,去寻找生活的诗和远方成为无数人立志的目标。可为什么要寻找生活的诗和远方呢?为了更好的生活。生活不只有当下的动荡不安,去寻找诗和远方,发现生活的美好,才能使人生更富有意义,使生活不沦为“活着”。

当然,寻找生活的诗和远方有个重要的前提是“安身”。只有活着,才有好好生活的资本。怎样得以安身呢?我以为它不止步于苟全性命,它更要求我们有家国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在身处茅草屋难以维持生活的情况下依旧忧国忧民,即使难以安身也心系祖国。诚然,我们未处在从前那战火飞扬的时代,但那份厚重的家国情怀应该永存于心。

有了生存的资本,就应该去寻找生活的诗与远方了。生活的诗与远方让人能苦中作乐,让人能在漫漫人生路上寻一方静谧的湖,将生活的苟且沉入湖底。只是寻找的旅途需要我们打破常规的枷锁,冲破禁锢的牢笼。乐观造就着卓绝,勇敢成就非凡,这是人生中不变的真理。霍金说过“在我21岁时,我的期望值变成了零。自那以后,一切都变成了额外津贴”。在世人眼中,遭受了莫大不幸的霍金放宽心态,乐观的面对生活的苟且,造就了他的卓绝。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患有脑瘫却立志成为网络作家的刘晓琳,被渐冻症折磨却转而致力于绘画与慈善的汪玉婷,他们用乐观这把钥匙,打开常规的枷锁。而鲁迅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在困境中,勇敢是冲破牢笼的力量。平昌冬奥会上,滑雪选手伊丽莎白本是一名业余的滑雪爱好者,但她在面对难关与旁人的阻拦下勇敢前进,她的勇气成就了她的非凡。他们向我们证明,要乐观、勇敢,才能寻找到生活中的诗。寻找远方,是无数人心之所向,但它要求我们放远眼光。代表着成功的马云说:“人若把自己框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容易限制了自己的思维和格局”。随着时代的发展,放远眼光越来越成为必需,放远眼光,展望未来,才能看到生活的远方。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去寻找生活的诗和远方吧,不只为了活着,更为了活出生命的意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