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的母校为题的高中作文1000字(写给母校的作文800字高中作文)

以我的母校为题的高中作文1000字(写给母校的作文800字高中作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2-05-20 04:48:39
以我的母校为题的高中作文1000字(写给母校的作文800字高中作文)

以我的母校为题的高中作文1000字【一】

我的奶奶是一个留着齐耳的短发,中等身材,看起来胖乎乎的和蔼可亲的老人,也是个既严厉又让人敬佩的人,她很乐于助人,善解人意,奶奶的笑容很慈祥。她特别疼爱我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总是能感受奶奶那浓浓的爱意。

每当我放学回家的时候,都能看见奶奶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远远的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我的肚子就不由自主地咕噜咕噜的叫了起来,奶奶端着那美味的菜肴,亲切地对我说:“肯定肚子饿了吧,快去洗手来吃饭吧。”“多吃点!还有要多吃青菜!”“呵呵!还是奶奶最了解我了。”我拿起碗筷,‘狼吞虎咽’吃了起来,还是奶奶做的菜最好吃了。

有时我受委屈的时候,或者是给爸爸批评上完‘行政课’的时候,她就会拉上我的手,摸着我的头把我带进她的房间,给我分析为什么会给爸爸批评,给我说做人的道理,让我知道要及时改正错误。还有弟弟妹妹伤心时她会给予适当的安慰与鼓励,会带他们出去散步、逗乐,让他们忘记委屈。她的这些做法让伤心、哭泣的我们多了一份力量。

当然,在和蔼的背后还有严厉,奶奶是一个很有原则性的人,该玩就玩的痛快、该学就要认真的学习。当我们犯错误、做错事的时候,她也会惩罚我们,而且还会骂我们,我知道她是为了我们的将来着想,有时骂得不是很好听但是我都是听着,心里想着:“她是我的奶奶,我要尊重她!”所以,要是不想听到那些话,就得做好每一件事,努力达到最好,呵呵!

奶奶也很会处理人际关系,在家楼下的花园里,往往可以看到奶奶和她的一些老朋友在聊天,有时候还会送礼物或者到他们家里去坐坐,喝喝茶。奶奶还很愿意帮助别人,记得有一次在公园里,有一个小男孩和家人走散了,奶奶知道了就带着他们去找,最后终于在一个花丛下找到了,小男孩的家人很感谢奶奶,还特地到家里做客呢!

奶奶她是我的精神支柱是我的生活引导者,不管在生活还是学习中,她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奶奶对我的关怀我永远不会忘却,我会好好地珍惜奶奶对我的疼爱,我会好好孝敬她,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奶奶苦心的付出!

感谢您,我亲爱的奶奶!

以我的母校为题的高中作文1000字【二】

从小看古装剧或者是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能听见别人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亦或者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样的话,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也就理解了其中的含义。

《论语》也就是从这个时候,慢慢进入我的世界的。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从初中开始正式学习《论语》中的部分章节内容的,然而,在中国大地上,我们从小就被耳濡目染,即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学习中,都能深深地感受到《论语》带来的影响。几千年来,中国的朝代更迭,历史的车轮也不断滚动,唯一不变的是孔子通过《论语》等经典著作注入到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中的精髓内容,因此,可以说《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并且它的影响力远不止在中国大地上,而是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是传统意义上的“圣人”。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有众多的孔子学院,人们追求他的聪明智慧,诚孝礼义,而《论语》记录了孔丘言行的一本书,自然是风靡的。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刻印象。。

孔子一生奉行、传扬儒家学说。宋朝宰相赵普曾说过“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由此,《论语》在封建王朝上的地位鲜明的表现出来。的确,《论语》里的伦理道德政治,若是好好钻研,定是增长心胸抱负的,而熟读《论语》,哪怕是乡野妇人,也会有陶冶脾性的作用。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欲施做答,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施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用好心坏心来说,要防止好心办坏事,就要慎施。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所以我专门去买这本书。

自汉代以来,便有不少人注解《论语》。它与《孝经》是汉初学习者必读之书,是汉人启蒙书的.一种。汉朝人所注释的《论语》,基本上全部亡佚,今日所残存的,以郑玄注为较多,因为敦煌和日本发现了一些唐写本的残卷。估计十存六七;其他各家,在何晏(190—249年)《论语集解》以后,就多半只存于《论语集解》中。《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就是用的何晏《集解》,宋人邢昺的《疏》。至于何晏、邢昺前后还有不少专注《论语》的书,可以参看清人朱彝尊,《清史稿》有传)《经义考》,纪盷等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及唐陆德明。《新唐书》对他的生卒年并没有明确记载,此由《册府元龟》卷九十七推而估计之)《经典释文序录》和吴检师的《疏证》。

不过《论语》里也有些与现代社会观点不相符的言论,比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哈哈,孔子也不是十足十的“圣人”古人在封建思想日益催眠下,对女子的偏见,哪怕是圣人也没办法避免。

可是《论语》里的见解,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对我都有一定的影响。它教会我遇事处变不惊,它教会我学习要每日复习,它教会我孝敬师长与父母、尊老爱幼,它更加教会我,和平大气,心胸广阔。

每当读起《论语》,都会在字里行间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人生,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读完《论语》之后,脑子里都是中国伦理道德和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但整篇文章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关于学习方面的论述。孔子很重视学习态度,强调要终身“好学不厌”,提倡“不耻下问”的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当然不会都是强于自己的人。只要有“善者”,就要“从之”,对于“不善者”要引以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点。这里指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像我们工作时间短的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学习首先要勤奋,其次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有个著名的成功公式:“勤奋努力+正确方法+讲究效率=成功”。其中把勤奋看成是首要因素,说明要取得任何方面的成功,都必须具备勤奋精神。勤奋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方法,就是要勤学、勤记、勤思,“温故而知新”。相辅相成。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和才干,就必须认真读书和思考,两者不可废,要养成经常思考问题和总结自己的习惯。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形成自己有理有据的判断,那就是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定期对自己所感所悟进行梳理和提炼,不断温故旧学、收获新知。能“悟”,才能有所提高,才能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得“悟”就会豁然开朗,对新问题有新的办法,而不是束手无策。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勤学善悟,学以致用。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意思是指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现代人一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得到他人的尊重,但为什么自己付出了什么,却很少去思考。有的人唯我至上,目空一切,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有的人出口就脏话粗话,不管他人接受不接受。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自己心中没有了别人,就难得到别人的尊重,特别是生活中诸多不如意的人,忧患多于欢乐的人,更不容易做到自尊自爱,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真心赞扬他人,真心对待他人,真心接受他人的好意,要以德抱怨,以直抱怨,用论语精神指导我们的行为。爱人犹如爱己,敬人犹如敬己。

每个人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承认现实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陷的态度。在处世之道中,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隐含着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在我们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前提。社会是一所大的学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真正胜任本职工作,就要多听、多看、多思、谨言慎行,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结合别人的间接才会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孔子所言的“修以安百姓”那样的一种高尚的信仰、情怀和社会坦荡,作为我们一个普通人的认识没有能力顾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始于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好份内的事,那么整个集体就是一个和谐的集体,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这就要求我们以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

《论语》一书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具有极大继承价值,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真可谓是“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使我印象很深刻: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细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过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同一山体的花岗岩石砌的,台阶不服气的对佛像提出了抗议:我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领导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了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心中常常自觉不自觉的与他人凡事做比较时,其前提就是自己是否有可比性,比较方法是否有科学和理性。通过比较应该是发现差距而产生压力和动力,因有了鉴便于定位和确定目标,其目标应是催人向上,奋发有为,这样比起来我想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常言道,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将眼光放长远些,你才会收获更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的对待得与失。

读《论语》,让我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实生活中的理性道德。总之,《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作为两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们今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的许多思想是当代人的精神和楷模,要做到“古为今用”。我们今天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特别是在我们努力创造和谐社会的今天,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显得尤为重要。

我如何能不感谢它。

那些透露这诚孝礼义的话语,严苛的教导,如同幼年时心下种下的种子,终于,在日日浇灌的教诲中发芽,长高,长大,枝繁叶茂,亭亭如盖,华木成泱。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但是在匆匆忙忙而且周而复始的生活、工作节奏中,我们有多少时间,多少空间让我来关注自己的内心呢?我们所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个社会角色,被遮蔽的往往是我们心灵的声音。梦想不在与有多远大,只要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每一步,跟随自己的内心行走就好。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那忙碌的生活节奏下,我们应该在让自己灵魂保持在路上,去思考我们最初的梦想还在不在?

读《论语》我感受到的,是战乱纷争、诸侯并起下一颗平和普华的心;我感受到的,是乡村草堂上的桃李满天下的欣慰成就。孔丘一生收入门下弟子三千人,可他,教化的,又岂止是这三千人!

平生读《论语》值矣!

以我的母校为题的高中作文1000字【三】

笑笑,快来我找不到针线了。”唉,奶奶又忘记针线放在哪里了。自从她得了糖尿病以后,眼睛看不见了,记性也不好了,啥事都要想个好半天。“您怎么又不记得了?”她笑着说。“人老了不中用了,啥也不记得了……”奶奶絮絮叨叨。

我到处翻着,突然在奶奶的小盒子里找到一张黑白相片,上面是笑的灿烂的三人一个女孩和两个男孩。我拿着相片跑去好奇地问奶奶:“这是谁呀?”奶奶接过相片眯起眼仔细端详着:“呵呵,这是你姑姑爸爸和你伯伯呢。”还没等我接过话,奶奶便道,“你看看你姑姑小时候多俊啊,你可不知道,她泼辣的很呢!别人家的大孩子欺负你爸和你大伯,你姑是绝不会放过他们的,可凶得很呢!”说完奶奶自己幸福的笑了,但又轻轻叹了口气,“哎,可是这里面最累的,就是你姑姑了呀!”

我傻乎乎的问道:“那我爸呢?”奶奶的脸由阴转晴:“你爸呀,他可聪明了,小时候可讨人喜欢了,还记得当时那个乡长想让你爸当干儿子,你爸逗他玩,让他背着转了三圈,买了一堆零食,还弄到了乡长的大金表玩了三天,结果人家乡长最后还是没当成人干爹,你爸一句谁让你愿意啊,逗你的你也信就打发了,你是不知道那个时候乡长整张脸都变色了。那时候你爸才五岁,传出去,乡里人都说他聪明呢!”奶奶说到这里脸上开出了花,仿佛她描述的就是她六十多年以来最出色的作品,“你爸是咱乡里第一个大学生,为了考大学啊,你爸天天躲在被窝里拿着手电筒看书,就是因为这样你爸才戴上了眼镜,哎,那时候家里苦啊,哪有东西给他补充营养。”奶奶想起爸爸受的苦,眼睛里泛起了泪光,我连连安慰道:“没事没事,现在不都挺好的吗?”奶奶才破涕为笑:“是啊,你爸爸你爸爸也算熬出头了,我也就放心了。”她咽了咽哭的冲动,抹去了眼泪,唉,我的奶奶她是如此的记挂着自己的儿女啊!

我不敢问大伯的事儿,因为他虽已去世三年,但他的一直是奶奶的痛,一提他来起奶奶便会泪如泉涌。这个时候奶奶呆呆望着相片上一脸灿烂笑容的大伯,缓缓伸出苍老的手,在相片上大伯的脸上摩挲着,沙哑地抽泣道:“辉呀,这个里面就苦了你呀,小时候你就聪明,让你和兄弟姊妹们是担草,他们都老老实实的担着草回来了,就你把石头放在箩筐上,在外面铺上草,轻轻松松就回来了,你呀,聪明反被聪明误啊,辉啊……”奶奶盯着相片,抽泣着,像是聊天一样,拿着讲了良久。

奶奶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她会忘记菜里有没有放盐,她会忘了天寒要多穿一件衣服,她会忘了有几节台阶而踩空,她会忘了吃药的时间……

她会忘记很多,她会被时间慢慢的夺去一切,拥有的也会越来越少,直到亡,但她不会忘记一切有关于儿女的记忆,她视之为珍宝,这段记忆刻在了她的骨子里。的确,时间能改变很多,但对于母爱,它无能为力,因为母亲会用生命来捍卫她们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

以我的母校为题的高中作文1000字【四】

奶奶终于去作眼科手术了,

奶奶走的时候,我还在学校,错过了送她。我很想她,想她那双眼睛,我知道,我从来没有这样认真的想过。

小时候,我长得又白又胖,奶奶总戏称我为“小胖藕”,每当我赖在她身上不下来时,奶奶总是睁大眼睛,吓唬我,说要把我扔到河里喂鱼。可能是因为她说得次数太多了,而并未真的扔过我,也可能是我渐渐懂事了,每当她再说时,我总会调皮地说:“你舍得吗?”我笑了,奶奶也笑了。奶奶笑的样子好美,尤其是那双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好似一汪会笑的水。每次望着奶奶,奶奶的眼睛里全是我,而且是两个。

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从我很小的时候就把我托付给了奶奶,于是我从小就在奶奶家、在奶奶身边长大。奶奶看着我走路,看着我吃东西,看着我玩耍,奶奶说,我是她的开心果,有我在她的眼前,她就格外开心。奶奶特别怕看不见我,一不见我就会慌作一团,到处去找。于是有人到奶奶家玩,问我住在那儿,我就会淘气地说,我住在奶奶的眼睛里。

后来我长大了,可从奶奶的眼睛里看到的,依旧是两个小小的我,我不明白:我已经长高了,怎么在奶奶的眼睛里永远那么小?

踏入初中的校门,我就开始住校了,一周只能回一次家,这可熬苦了我,我总想家,想奶奶,想奶奶的气息,想奶奶烧的菜,还有奶奶那双闪光的眼睛。每次回家,奶奶都会给我做好饭菜,然后到门口眺望,等我归来。而每次又总是不等我吃完饭就给我拿出积攒了一周的零食。奶奶说,看我像馋猫似地吃东西,是既高兴又心疼啊!或许是周六的饭菜太香了,零食又太丰盛了,我深深地感受到:在奶奶的眼睛里,我永远都长不大,不论走到哪里,我永远都是奶奶的“小胖藕”。

有一次,奶奶提水扭了腰,说自己老了时,我才发现奶奶真的老了,她为生活含辛茹苦的操劳,使那原本好看的眼睛已失去了神采。奶奶经常用手擦眼睛,我问奶奶你为什么经常流泪啊?奶奶总是笑笑,说是迎风眼。奶奶看东西越来越模糊了,有一次竟然差一点被绊倒。我搀着奶奶,劝她到医院去看看眼睛,奶奶又笑了,说省几个钱你好好念书吧,等我真的看不见了,你就搀着我走。我听了,心里竟然凉凉的。

奶奶是在爸爸的极力劝说下才去医院的。

我期望奶奶的手术能够成功。当她回来的时候,我会让她看到:孙女的眼睛里也有两个奶奶,两个装在我心里的奶奶。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