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作文李家山(我的家乡营山县作文)

我的家乡作文李家山(我的家乡营山县作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12-02 11:48:00
我的家乡作文李家山(我的家乡营山县作文)

我的家乡作文李家山【一】

别误会,这里不是说杭州西湖,而是进贤县西湖村李家。

西湖李家,是李豆罗市长的家乡。乘了两个小时的汽车,终于到了李家祠堂。在陇西堂台阶上,李市长放炮竹迎接大家,并和大家亲切的握手,拍照。并举着条幅集体合影留念。

进了陇西堂,跟着导游参观。导游说:“陇西是县名,在甘肃,为什么叫陇西堂呢?因为李氏家族是从陇西迁过来的。李市长是第98代。当时李氏中一人来到进贤,做买卖,被村民留下来了。陇西堂里摆了牌子,写着村规——八不准、村歌等等。村歌由于是女声唱法,导游只好模仿着唱了一段,也很好听。在大广场种著名贵的月季,栽着小睡莲。广场上一共刻着6本石头书,也记着西湖村村规、地图等等。还有本书没刻字,留给后人雕刻。跟着导游,我们到村里走了一转。村头石头筑的门要么刻画,要么书法题字,要么是三字经。有一个观望台,总共三层,平台是四层。放眼望去,黑黑的瓦,白白的墙,红红的石路,一切都是那么古朴。转了一圈,咱们也饿了,去吃饭了。走了几百米的路,到了一家农家饭馆,做好位子就开饭。有正宗的土鸡、海带、豆腐、茄子,多么美味!吃完饭,自由活动一会儿。我到湖边沙滩上扔石头、捡贝壳、要是穿了凉鞋,就可以玩水了!

集合后,我发现有电瓶车。电瓶车有什么坐的,走路一样行。电瓶车还没开,我就跑出老远,那意思是在说:电瓶车有什么坐的,我走路还快。在田边路上,有一个栏杆拦住了路。导游让我们绕过去,说这是防止牛出来破坏的。不一会儿,农博馆到了。里面展示了锄、镰、斧、磨、碾子等等很多农具。还有水车(脚踏)!在楼上,有两件镇馆之宝。一个是尖底瓦罐,哦?什么?别问我这个干什么用,因为世人都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的,是个谜。另一个是直径1米多将近2米的木桶。这个木桶,除了底,其他都是“铁板一块”,也就是说,它是用一棵粗将近两米的树做成的。这棵树,要长多少年啊!

参观完了,回南昌了。走了几百米,我好累,但还是不屑坐电瓶车。走到田边那里,我几乎累垮了,本来不屑坐车,变成渴望坐车。啊,看到前面的“围牛栏”了!快到了!我使出剩下的力气,努力跑过去,绕过“围牛栏”,奔向汽车。一上车,我几乎瘫在座位上。车开了,回家了。

西湖李家风景真好,是个度假胜地!

我的家乡作文李家山【二】

我的家乡在永昌,家乡的一年四季有不同的特点。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像江南那样美丽的风景,但是在我的眼里,家乡的景色永远是美丽的。

我的家乡四季变化分明,我敢说,它那一年四季不断变化的景色,会让你流连忘返。

春分一到,树木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小河里冰融化了,小鸟在天空欢快的叫着,给村庄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在村庄附近的麦田水沟边,尤其不被人注意的小草那么绿,那么嫩,绿的人心醉。

夏阳高照,遍地绿意浓浓,白杨树上的绿叶绿油油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小河的水清澈见底,偶尔还能看到小鱼游来游去。在村庄的后面是整片绿色的农作物,远远望去一片没有边际的绿色地毯,尤其雨过天晴后,绿波荡漾,万物生辉,显的生机勃勃,富有活力。

家乡的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更是农民伯伯收获的季节。家乡的田野是整片整片的胡萝卜,还夹杂着金黄的麦田,勤劳的人们开始充实他们的收入,于是,繁忙的开着机器,辛勤的劳动着。秋风送爽,秋叶飘落,潇潇的.落下,更让我感到收获的喜悦,有着多么不易的辛劳。

冬天的家乡换上了朴素的淡装,尤其下雪的时候。雪像柳絮一样,也想鹅毛一样飘落下来,美极了。雪停了,村庄的屋顶上,白杨树上,村庄的各个角落到处都覆盖着一层雪,这是一幅让人陶醉的雪景。

家乡的山是青的,水是绿的,天是蓝的,空气也是格外的清鲜。这就是我的家乡,一年四季单纯而朴素,也是富有大西北四季变幻分明的可爱家乡。

我的家乡作文李家山【三】

在我的家乡石门山镇,有一条长长的河叫崄河,家乡的人们都喝着这条河里的水,它也是我们家乡的“母亲河”。我爱这一条河,是因为它一年四季都有美丽的景色,而且这一条小河从来没有干涸过。

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小河两岸的树木都长出了新的嫩芽;小草也从土里钻了出来;小花开了,五颜六色的,很美丽;小河里的冰雪融化了,唱起了欢快的歌儿。

夏天的时候,小河里的水清澈见底,我和小伙伴们在小河边泼水玩。小河里的芦苇长得更茂盛了,小鸭子们在芦苇丛里钻来钻去,好像在捉迷藏。在水草丛中,小鱼儿和小蝌蚪们游来游去的,好像在进行比赛。小鸟在河面上飞来飞去,唧唧地叫着,好像在说:“这条小河真是太美丽了!”小河里还有横行霸道的螃蟹,还有“吹胡子瞪眼”的大龙虾。夏天的小河真是热闹啊!

秋天的时候,树上的叶子有的被秋风扫进了小河,有的还在半空中飘舞,像一只只偏偏起舞的小蝴蝶,有的叶子落在了水里,像一只只小船正在行驶,不知会飘到什么地方。我也在河岸边捡了一片叶子,把它放在了小河里,让它载着我的梦想驶向远方。

冬天来了,小河周围特别安静。河面上结了厚厚的冰,冰面像镜子一样洁白透明,小伙伴们有的在冰面上打雪仗,有的在冰面上滑冰玩,玩得可开心了!

虽然崄河比不上蓝蓝的大海,比不上奔腾不息的长江,但是它在我的心里是最美丽的!我爱家乡的崄河。

我的家乡作文李家山【四】

当早晨第一缕阳光照射着大地,人们就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妇女们早早的就来到了小溪旁洗衣服、洗米,还时不时的`聊几句家常;小孩子们都背上书包高高兴兴的踏上了上学的路上;而老人们则坐在家门口,听听收音机,拉拉二胡,一大帮老人聚集在一起,真的有聊不完的话题。当我听到老人们吟诵“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之类的句子,目光就会情不自禁的转向窗外的柳树,垂柳迎着春风摆动,那动作婀娜多姿,真像一个在翩翩起舞的少女,漂亮极了。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每逢夏天,就会有不少的孩子在水中嬉戏,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又向岸边,那欢笑声飘荡在河面上。而我就常常往河面放几只小纸船,或是马蹄莲,让它顺着小溪流向远方……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大都市的繁华,却又别具一格的风味,我爱我这美妙和谐的家乡!

我的家乡作文李家山【五】

这哥们姓何,名树强,比我大几岁,小时候伙伴们都称他强哥,现在也是。强哥生性快乐,记忆力特强,是个乡村兽医,他没有文化,全靠师傅口传心授记下了许多医猪医牛的方和中草药。因为这门技术,强哥常常进山采药,大山中农家的牲畜一旦生了病,必然要请强哥去诊治,所以,他和大山中的许多人家都熟得很。

我们一行三人,登上大安坝北面那座五六百米的高山,虽然没有精疲力竭,可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我和强哥都已年过花甲,还能够比较轻松地翻越这座壁立大山,自我感觉身体状况良好。从大山顶上下去,还要在原始森林里走几华里路,出了森林才是我们的目的地。

行走在森林里,首先让你感觉了大山的静谧,除了偶尔听见虫鸣鸟叫,再就是沟壑处的山泉时有时无地传来淙淙的流水声,天籁之音如此自然而协调,让人感觉好像就是弹奏一曲无题的轻音乐。倘若走累了,便可随处就坐,地上的石头、树叶都是十分干净,没有一粒尘埃。更让人惬意的还是森林中的空气,大口呼吸,醒脑提神,精神倍增,人世间的一切烦恼便可在此时消失殆尽,仿佛就有远离尘世,融合大山的感觉。

我们来到滕家山。大集体时期,这里是一个生产队,二十来户人家,现在是一个村民组。虽然生产队与村民组的范围没有改变,可是两者概念截然不同,前者是集体所有制,后者是个体制。

滕家山,顾名思义,就是一座山,是一座百里大山中的一小段。大山中人烟稀少,二十来户人家的村民组,占据着大约两平方公里的地盘,相当于一个自然村的面积。视野当中的滕家山,似乎都是林木,极少看到耕地。村民的房屋也多建在林木旁边,显得十分幽静。用山清水秀来形容这里的环境,有点山过清而水不足的感觉,这里的水都是从大山中流出的,绝对没有污染源的山泉水。村民用山泉水煮饭、熬茶,清香可口;村民用山泉水洗衣,历来不用洗衣剂,据说,经过森林中厚厚的树叶过滤的山泉水,去污效果很好。

我们在滕家山的地盘上走过三塆两埂,沿途看见几栋没人居住的房屋,有一栋的柱头已经歪斜,檐口椽子开始糟朽,瓦片掉落一地,屋前的坝子杂草丛生,俨然就是“门前蒿草半人深”的景象,不由得让人唏嘘。大山里木材多,村民修建房子,无论梁柱、板材,都是精选最好的木料,而且修得很漂亮。若是处在城市或者郊区,这么漂亮的木架房,少说也值四五十万,而在大山里,没人管理,眼看着被雨水淋坏了真是太可惜!

又看见一处森林的出口围了根铁丝,我问强哥这是怎么回事?他说是村民为了防范野猪出来践踏庄稼,在野猪经常出入的地方围上一根铁丝,再接通照明电源,野猪出来撞上了就路一条。听他这么一说,我心中一激灵,倒抽一口凉气,暗自庆幸刚才没有伸手触摸这根铁丝,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又觉得这个防范措施虽然奏效,但是很不安全,假如被人撞上了,多危险!看来,大山里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急需补课。

滕家山地处深山,虽然与交通较便利的大安坝相隔不过五六华里,但是因为大山阻隔,使这里显得十分闭塞和偏僻,所幸都安装了照明电路,还有天锅电视和通讯基站,村民们就依靠这两样现代化设施,了解大山外边的信息,与大山外边的世界沟通。

我们去拜望一位叫王坤海的村民,隔老远就听见看家狗的几声狂吠,打破了大山的宁静。当我们走到距离王坤海门前的坝子还有百多米时,三条狗龇牙咧嘴地扑过来,我有点担心应付不了狗们的多面进攻,便和同行的侄子迅速从旁边菜园的围栏上抽出两根木棍作为防御武器,准备抵抗狗们的袭击。其时,强哥却是大不以为然,对狗们的举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只是放开嗓门喊:

“王坤海!在家没,我过来喝杯茶!”

王坤海的老伴拉开门,探出半边身子应了一句:“在家的!我说是哪个?是何医生哦……”

话还没说完,三条狗立即停止了进攻,刚刚还在争先恐后的狂吠也戛然而止。

这时,强哥回过头来,笑嘻嘻地对我说:“大山人家的看家狗凶得很,不怕打,咬人不顾命,但只要你隔老远喊它的主人,有人出门答应了,它绝不会咬人,如果没有主人答应,那你就活该倒霉!”

我们上了坝子,狗们一改之前穷凶极恶的形象,轻轻地摇着尾巴,向我们示好。这情景让人看了感动,不仅是主人对看家狗训练有素,更有感于狗们的忠于职守和分辨敌友的能力,只要主人和外来人打招呼,狗们就认定不是盗贼,对来者不闻不问,若是主人没有打招呼,或者主人没在家,狗们绝对让你招架不住,或许就会付出的代价。假如真的来了盗贼,想要对付三条狗十分不容易,即便能够应付狗们的进攻,也很难保证不会暴露目标。俗话说: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可是,从古到今,就有一些人类不够义气,肆意宰食朋友,甚至挂羊头卖狗肉,千方百计烹狗赚钱,以致演绎出许多狗肉的花样吃法来,这大概就是做朋友的悲哀吧!

走进王坤海家的坝子,一幅热闹丰足的画面映入眼帘:除了那三条看家狗,牛栏里有五头黄牛,猪圈里有两头大肥猪,房前屋后五六桶正在“朝王”的蜜蜂嗡嗡飞穿;坝子里两张晒垫堆满了金灿灿的稻谷,屋檐下杉木横梁上密密匝匝地吊着黄橙橙的玉米棒子……。

我为这家富足的村民啧啧称道,心里盘算,就眼前看到的牲畜和粮食,估计价值少说也有六七万。又听王坤海老伴说,还有两只大黑狗看着十多只山羊在山上放牧。两个老人竟然这么富足,真让人出乎意料,更让人真心羡慕,不光是他们的财富,更是这个环境,这个让都市人梦寐以求的青山绿水、一尘不染的自然生态环境。

我们在屋檐下就坐,王坤海左手拿着三个碗,右手提着一把全身漆黑的沙锅茶壶从屋里走出来,他让我们各自拿了碗,顺手就给我们倒茶,茶汤刚从茶壶的细咀里流出来,顿时清香漫逸,沁人心脾。再细看那茶汤颜色,金灿灿犹如液体黄金般在碗里荡漾,使人感觉喝了太可惜,不如就在碗里观赏更让人欣喜。不过,养眼解不了渴,视觉效果再好也不能补充当前的身体需要,因为翻大山,汗水流得太多,累了,渴了,补充水分是当前的头等大事。我一口气把这“液体黄金”喝进胃里,心里感觉一阵前所未有的畅快和满足,片刻之后,觉得神清气爽,爬山的劳顿也渐渐消失。

好茶!好茶!我连声称赞。这般绝品好茶,还是在四十年前到大山里动员儿童入学时喝过了。在六十年的'漫长岁月里就只喝过两次,尽管如此,已经感到非常满足了,说不定都市里就有上千万同胞一辈子都没有喝过这样的好茶呢!

我十分贪婪地又倒上一碗“液体黄金”,慢慢地细品,一边品,一边问这是什么茶?这么好喝。王坤海告诉我们:那是大山里一棵据说是好几百年或者就有千把年的老鹰茶(白茶),这老鹰茶要用文火慢慢熬慢慢炖,熬出来的茶汤才香,用急火煮出来的味道差,而且颜色也不好看。我不懂茶道,但从他的话语中,好像悟出了一点关于茶的道道来了。

几个人一边喝茶,一边漫无边际地拉家常说闲话,话题转到滕家山现在的境况时,王坤海慢条斯理地裹了一根叶子烟,点燃,猛吸一口,烟雾从鼻孔和嘴巴里慢慢吐出来,然后用夹杂烟雾含混不清的语音惋惜地说:

“原先二十来家人的生产队,现在只有五家人的房子里住了人,其余的全是空房空屋,鬼都打得人。老的过世了,年轻的进城打工,孩子也带走了,有几家搬进了县城,有几家搬到大安坝公路边。我们五家人总共八个老人在家,你看,现在收水稻,几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只好轮换着互相帮忙,今天收你家的,明天收我家的,三个女的就负责煮饭,还要晒谷子、喂几家人的猪。再过几年我们就没力气做庄稼啦!一旦我们这几个老的离开了人间,滕家山就是一座空山,没有人啦!”

正说话间,王坤海衣袋理的手机响了,他摸出手机,揉揉眼睛,很认真地看着屏幕,头也没抬就喊老伴:

“过来,老幺打电话来了!”老伴急忙丢下手中的活儿,快步走过来,站在王坤海背后,双眼盯住手机,就像看到儿子一样开心地微笑着,王坤海按了手机免提。

“喂,老爸,您身体好吗?妈身体好吗?庄稼收完没有……?告诉您个好消息:公务员已经录取了,要到村里任村官。”王坤海立刻神色严峻,对着手机大声吼叫:

“村官?你读一火深圳大学,还是名牌,只考了个村官,大老远去当个村官,还不如回家当个村支书!”

那边儿子也是没有好声气,回应过来:“这村官是公务员,不是过去村支书的概念,是正式的国家干部!”

王坤海表情一下松弛了,那张被太阳晒成古铜色的瘦脸向两边扩张着,嘿嘿地笑了,神情非常得意,眼角的皱纹朝两边放射着,就像小学生画的太阳光。

……

我们告别了主人打道回府,王坤海起身送我们,一直送到森林边,一条看家狗跟在他身后摇着尾巴。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诚如王坤海所说,再过几年,这几个老的过世了,滕家山是不是一座没有人烟的空山?诸如滕家山的情况比比皆是,人们都搬迁到城镇里了,山区处处空山不见人,那时的农村该是一个什么景象?是农场,牧场,还是林场……

我的家乡作文李家山【六】

西湖李家位于南昌进贤县前坊镇,青岚湖的东畔,早就听说西湖李家风光秀美,田园气息浓郁,今年二月,当我看了央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之《西湖李家—不忘本原》之后,更是心向往之。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金秋时节的一个周末,我和阿龙兴致勃勃地从南昌城区踏上了去西湖李家的路程,路上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奔波,汽车终于驶入了村庄。虽然是周末,但村子比较宁静,并没有电视节目上提及的那般热闹非凡,而对于我却不觉什么遗憾,因为一年之中村庄热闹的日子不过几天,此时恬静的村庄更能反映乡村的'真实面貌。

此时此刻,远离了都市的喧嚣,就让我们尽情享受古村的这份闲适吧!但见高高的马头墙相互对峙着,显示出徽派建筑所独有的气派。村中多树,到处郁郁苍苍的:高大的柿子树上结满了柿子,绿中泛黄,看来不久就要熟透了;冷不防一抬头,一棵高过马头墙的板栗树正高高地俯视着你.一个个黄色的板栗夹在绿叶当中显得格外耀眼;村头还有一株参天古树高丈余,历经百年沧桑依旧枝繁叶茂,遮天蔽日。

一转弯,忽见前面一株桂树后有一处老屋,门前高悬着两个大红灯笼,门上贴着一副,“赤县陇西泰圣地,青岚湖畔农夫家”。虽然从没来过,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记起来了,此处曾在有关西湖李家的纪录片中出现过,没想到我们竟一下走进了老市长李豆罗的老宅里。原来以前担任过我们南昌市市长的李豆罗正是西湖李家人,卸任后他重返家乡,甘做普通农民,自号“青岚农夫”,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老豆儿”。正是在他的努力与带动下,西湖李家逐步朝着生态旅游迈进,方方面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近前细瞧,老屋看来有些年头了,墙壁有些脱落,门上倒扣着箩筐,墙上挂着李豆罗夫妻及全家的合影,老屋看上去简单朴实,却令人倍感温馨。出来再细看门上的那幅对联的下联“赤县陇西泰圣地”,这恐怕要从西湖李家六百年前建村开始说起。

据《李氏宗谱》记载,明朝时,年少的李胜炯跟随父母躲避战乱,迁徙南下,途中父亲不幸去世,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流落到青岚湖边。李胜炯靠着一根扁担,肩挑背扛,走街串巷做起了小生意,赡养老母度日。当地的胡姓大户人家看他勤劳善良,就招他做了上门女婿,按照传统习俗,入赘新郎要归宗改姓,成为胡氏后人。多年以后,贤惠仁义的妻子见丈夫念念不忘李氏先祖,终于说服了娘家长辈,和改回李姓的丈夫带着儿女来到青岚湖边开荒建房,繁衍生息。建立了西湖李家。《李氏宗谱》里告诫后世子孙不忘本原、思乡念祖的祖训也一直传承至今,经过李家后人不断的寻根溯源,终于在甘肃省定西县找到了答案,比对族谱后确认了他们是陇西李氏的分支。甘肃的陇西李氏正是唐太宗三子李恪的后裔,再向上则可追溯到李氏先祖、道家创始人老子。

“水有源,木有本,不溯其流则失其源,不序其谱则昧其祖”,西湖李家的村民们时刻不忘本原,村中不但建了“陇西堂”,而且在一座座古宅高大的门楣上,刻着历史上有关李氏名人的画像及介绍,不断提醒着后人秉承光大先人的美德。

为了更好地保护好老宅,大部分村民们已经搬出了老屋,住进了外围的新村里,因此偌大的老宅区显得有些空空荡荡的,但细看还是有人活动的痕迹。比如一户大门虽然紧锁,但我们看见了晾衣绳上晾晒的衣服以及院子里堆成一团的芝麻杆。还有一处老宅内一位老人正躺在靠椅上闭目养神,我们生怕惊动了他老人家,于是轻手轻脚地走过;在门楣面上刻着“瑞气盈庭”四个大字的院里,一对老人夫妇正在摘菜,那位正朝着我们的老妇人善意地对我们笑了笑,在这淳朴而亲切的笑意里,我们忽然感觉与西湖李家之间的距离一下拉近了不少。

巷子之间,台阶之上都十分干净,却不见一人清扫,足见村民的自觉程度了。然而与城里不同,落叶是不用扫的,落叶生于土,而最终归于土,叶落就让它安安静静地归根,这寄托着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也恰好秉承了李家先祖老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

我甚至疑心李家的狗也沾了老子先人的一点灵气,只见一只土狗懒洋洋地趴在自家门口,见了陌生人靠近一不慌二不吠,只是淡定地看上你一两眼,然后依旧迷上眼睛懒懒地晒着太阳。如果换在别的地方或许早就紧张地盯着你,甚至对你狂吠不已了。

如果在村子里转悠久了你觉得有点腻,那就到田野里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吧!瞧,伴随着“嘎嘎嘎”的欢快叫声,湖里的鸭子成群结队地游上堤岸,奔向湖边的一个小水塘;一只美丽的白鹭却是独行侠,正独自飞过绿色的田野。转眼到了秋天,大部分白鹭已陆陆续续迁往南方了,可这位独行侠却对此地是如此眷恋,李村有的是水塘、稻田、湖泊,白鹭不愁找不到食物吃。

现在已临近收获季节,但见田野间浸透着李家村民辛勤汗水的稻谷,沉甸甸的一片连着一片,或绿或黄,或黄绿相间,仿佛是一张张铺在大地上的神奇地毯,把秋日的田园装扮得如此富丽堂皇,怎不令人为之心醉。

游兴正浓时,我们忽然感觉肚子有点饿了,一看时间已快到晌午了。环顾四周,附近并没有类似农家乐之类的饭庄,经过打听才知道西面的乌岗山上才有饭店,步行到那需要二十多分钟。一路山行,两旁树木郁郁苍苍,凉意袭人,俨然一派幽深的山林景象。

到达饭庄时,望对面眺望,发现那儿有一片辽阔的水域,我们惊喜地走近一看,原来竟是一条一望无际的湖泊,碧波荡漾,岸边还有一片金色沙滩,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正是有名的青岚湖。

青岚湖位于鄱阳湖流域,为鄱阳湖众多卫星湖之一,有关青岚湖名字的来历民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历史上有唐人“树里岚湖一片明”的诗句,以此取名青岚湖;一种是湖区四周多为山林, 岚为山中云雾似蒸气,故得名为青岚湖。这条湖畔与西湖李家的历史息息相关,六百年前李家的先祖李胜炯正是和家人来到青岚湖边开荒建房,繁衍生息,最终建立了村庄,因青岚湖在村庄西面,因此称为西湖李家。现在村庄每逢端午节时举办的赛龙舟活动正是青岚湖上举行的,此时澎湃的湖水不断拍打着岸边,我仿佛看见了龙舟上的选手们扬起船桨,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后生们一个个生龙活虎,积极奋进,也可以说是对先人最好的告慰。

设在青岚湖畔的饭庄并不多,只有两三家,里里外外都干干净净的,游客们吃的也是村民们自耕自

种的农家菜,很是爽口。在离村子三四里地的乌岗山上设饭庄,既解决了游客的吃饭问题,又保持了古村的原始风貌,以前西湖李家曾获得过“江西省乡村旅游示范点”、“江西省省级生态村”等荣誉称号,果然是名至实归。

从乌岗山下来,我们来到戏台前的广场上准备乘车回去,内心是如此不舍。如果不是亲临,谁能想到在距离繁花都市仅一百多里的地方,竟有这么一处宁静祥和而又饱含诗情画意的桃源乐土。真的要好好感谢包括李豆罗老市长在内的所有不忘本原的西湖李家人,他们在秉承发扬先人美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好家乡的同时,也让我们都市人得以远离喧嚣,亲近田园,在此找到一份心灵的归宿。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