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元宵的片段作文(元宵节做元宵的作文400字)

关于做元宵的片段作文(元宵节做元宵的作文400字)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12-08 19:21:11
关于做元宵的片段作文(元宵节做元宵的作文400字)

关于做元宵的片段作文【一】

有到了正月十五,我国最热闹的`节日之一元宵节,那一天我们一家过得其乐融融。

元宵节有个习俗就是吃汤圆,寓意着让每家团团圆圆,今晚奶奶“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重要任务交给我来执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因此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想起以前奶奶教我煮汤圆的经验:先将糯米粉用开水调和成皮,注意水不可以太多,多了会过稀;也不能过少,少了没粘性。然后取一块皮在手掌中搓成圆形,再用手指在上面按一个窝,把芝麻捣碎做馅,放在里面“包”好。放馅时一定不可以太贪心,否则会把皮的“肚子”给撑破的。终于包好后,可以下锅了。我又按照奶奶说的煮汤圆的四个诀窍:“开水下锅,慢水煮,点冷水,勤换水”于是便将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元宵放进水里。没多久,可以起锅了,掀开盖子,只见一个个雪白的汤圆漂浮在水上,彼此紧贴着,好像一粒粒大珍珠,看得我直流口水,将它们舀到碗里,闻着那香喷喷的味道,忍不住先咬了一口,真好吃啊,又香又糯。我刚把汤圆端上桌,大家就狼吞虎咽的吃开了。大家高兴地吃完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奶奶还给我打了一个九十五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汤圆,觉得特别好吃,心里特别开心。盼望着明年元宵节时再做更好吃的汤圆给大家品尝。

关于做元宵的片段作文【二】

老师让我们回去制作一个风车。

一回家,我就忙起来了。首先,我选了一张正方形的绿色卡纸。接着,将正方形对角折成四个三角形,再沿着折痕将三角形剪开一半。最后将每个三角形的一角贴在正方形的中心点上。哈哈!我的风车就做好了。

我得意洋洋地拿着过去给妈妈看。妈妈一看就哈哈大笑:“这是什么风车呀?都不会转。”是呀!我的这个风车只能看,不能转,怎么办呢?

“让我来帮你吧!”妈妈说道。耶!救星来了!妈妈拿来一根铁丝,一头穿过风车还打了个弯,另一头绑在一根筷子上。我用力吹了一口气,风车艰难地动了下。爸爸看到了,笑我们俩做的是转不快的老年风车。只见爸爸随手拿起一支笔芯,剪了一小段,把铁丝穿过笔芯后再绑在筷子上。我又吹了一口气,风车立马飞快地转动起来。我的风车终于大功告成了!

我举着风车,从厨房跑到阳台,再从阳台跑回厨房。我不停地跑,风车不停地转,爸爸和妈妈也在不停地笑。我觉得我幸福极了!

关于做元宵的片段作文【三】

做汤圆要分四步:第一步是磨好汤圆馅,第二步是和面团,第三步是包汤圆,第四步是把包好的汤圆煮熟,这样热乎乎的汤圆就做成了。

首先,我们把芝麻洗净、晾干,然后,我和妈妈把研磨机拿出来了,其次,把芝麻放进研磨机里磨,等到磨成粉末时再取出来;第二步就是要和好面团,先准备一碗温水和一大盆糯米粉,和的时候一定要水和糯米粉的比例,不能多也不能少,如果水多了一定要加点粉,如果粉干了,就要多加点水,还要多揉几下,直到有弹性为止,要开始做下一步了,把磨好的芝麻馅和揉好的面团拿出来,开始包汤圆了,把揉好的面团拉成一个个小团,再把小团用十指挤压成圆的窝,向里面加入调制好的芝麻陷,小心翼翼的用四个指头轻捏封口,再用双掌轻轻光圆,一个个小汤圆制成了。我跟着妈妈边学边做,开始速度挺慢的,做了一会儿,熟能生巧,速度越来越快。妈妈一口气做了十来个,我也不甘示弱,慢慢的,我追上了妈妈;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煮汤圆,煮汤圆要开水下锅,否则汤圆会互相粘在一起,用大火煮到水在沸腾时,汤圆第一次浮在水面,再加上少许凉水倒进锅内,到第二次水煮到沸腾,同样的方法煮三次,直到汤圆圆润透亮,又香又甜的汤圆完全熟透了。

我今晚吃了很多很多汤圆,还是自己亲手做的汤圆回味无穷啊!

关于做元宵的片段作文【四】

风筝起源于古代,距现代约有1700年的历史了。从原来一成不变的风筝到现在演变成了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风筝。风筝原叫纸鸢,大多数都用于通风报信。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制作风筝。大家都知道买的风筝都是色彩斑斓的。比如:漂亮的美人鱼,可爱的蝴蝶……我们玩得可高兴了。可我们一开始动手做风筝,就可谓是困难重重,有的人愁眉苦脸的,像被霜打的茄子,着急地挠挠头。

可是,老师的任务像一句圣旨,我们不得不乖乖地领命。说干就干,我们先准备好材料:宣纸、胶水、竹条、颜料、绳子。材料准备好,我们正式开始做风筝。第一步:用绳子把竹条固定住。第二步:把绳子绕竹条的十字架围着,再把绳子系上。第三步,用胶水把宣纸粘在纸条上。最后用颜料在风筝上写几个字,风筝就做好了。

自己做的风筝虽然没有买来的好看,但是自己动手做的,能感受到做风筝的乐趣,希望它能飞上高高的天空,自由自在地翱翔。

关于做元宵的片段作文【五】

有时劳动是一种乐趣,它包含着你的心和汗水,不管怎样在你的眼中都很完美。

昨天—元宵节的晚上,已经被“关”进学校的我正在想念着家中无人陪伴的家人,望着一支支烟花在空中绽放,内心有点悲乐,可我万万没有想到,进了教室,老师和同学们早已准备了一个活动---包汤圆。我兴奋极了,悲伤早已烟消云散,在学校过节我还是第一次呢,主要是要和同学们一起包汤圆,真是一个特别的节日。我看着老师在摆好的两排桌子上铺好了保鲜纸,心里已经做好了准备,老师把材料摆在桌上并把我们分成了四人一组,就这样,我们开始做起来。我拿起一块面团和同学分好了工,可又想到大家都没有做过,做出来多半会奇形怪状,一下子又有点紧张,刚拿起面后,手中的面便散成了几块,我又用力搓了搓,还是不成形,我怀疑是水少了,便用手捧来了一些水,但搓得不太用力,还是散开了,我们被弄得素手无策,这时老师来到我们身边,她指了指面团,并将它用力在手中捏紧放开,又捏紧再放开,她告诉我们应该多捏面团它就会被捏软,在老师的指点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第一关—“搓面团”。把面团搓好了还需要把它搓成条形,从上往下均匀的掐下需要大小的面团,就可以包馅了,包馅最难的就在于要将馅完整地包在里面不漏出来。我们早就挽起袖子,高兴地揉起面团来,大家把面压成向下凹的“凹盘”,再将不同心馅塞进去,再用周围的面把汤圆封好,就大事完成了,最后,将它揉成圆形即可。在做第二步时,我们组的赵兴贝因把馅包多了,又包得太快,并没把馅完全包在里面,露在外面把洁白的汤圆上添上了些黑点,难看极了,下水后又会漏馅出来,于是我们把另一个面团上的面加在了露出的馅上,看起来好多了。在我们组的互相努力、帮助下,终于只剩下四块面团了,此时,望着一旁圆美的23个汤圆,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虽然手感觉有点痛,但心里无比快乐。我们努力地做好了最后4个,比起前面做的我觉得它们更“可爱”了。我们组我自己认为是最优秀的,从头到尾我们都很认真,同时,大家也很快乐。

老师叫我们把做好的汤圆纷纷放进了锅里,几分钟后,汤圆新鲜出炉,大家一起笑着,边吃边说着,感觉就象在月光下与家人幸福的团聚……

所以,有时劳动是快乐的,特别是特别的劳动是最快乐的,即使做出的汤圆大小不一、颜色、外表难看、漏馅等等,但我们还是觉得那是一种快乐的享受,那比什么都美好,汤圆又象征着团团圆圆,代表着我和老师、同学的心永不分离。

关于做元宵的片段作文【六】

元宵节这天,我起的很早,因为我要学习包汤圆。

我先拿出汤圆粉,把汤圆粉倒进小盆里,再放一些热水,把汤圆粉搅拌均匀,然后用手大力地揉捏汤圆粉,揉呀揉,捏呀捏,我的手都酸疼了才捏揉好;接着在汤圆面团中揪出一个小面团,放在手掌上搓圆,用大拇指在中间按一个小窝;然后把芝麻,花生和糖做的馅放进窝里,再包起来;我因为把馅放得太多,馅都露出来了,我再轻轻地把馅拿走一些,再把面皮补上;妈妈说:你真粗心,包汤圆时馅不能放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的话馅会流出来,太少的话就没味道。我觉得妈妈说得有道理。第一个汤圆做出来了,胖敦敦的,我看了笑起来。又开始包第二个汤圆。这次有了,我把汤圆面团搓成一个圆形,再按个窝,把芝麻,花生和糖放进窝里,这次放的馅不多不少,刚好合适。我用均匀的力把汤圆粘好搓圆。这个汤圆比上一个漂亮多了。我又抓了一小块汤圆面团做起来,真是熟能生巧,反复几次,我终于学会了包汤圆。

汤圆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把汤圆放进烧沸的锅里煮。妈妈说:汤圆浮上水面来就熟了。我心里一直想,做汤圆并不是一件小事,认真做才能做得成功。过了几分钟后,汤圆熟了,全部浮出水面。我舀了两碗给爸爸妈妈吃,我也舀了半碗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吃着自己包的汤圆,感觉比外面买的还要好吃,心里也美滋滋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