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作文最奇葩题目(印象深刻的奇葩作文题)

今年作文最奇葩题目(印象深刻的奇葩作文题)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4-01-14 13:13:55
今年作文最奇葩题目(印象深刻的奇葩作文题)

今年作文最奇葩题目【一】

惊叹着别人的美丽,就像赞美面包的包装。耀眼夺目的皮囊下,是否有发霉的面包,便鲜为人知了。

我的记忆里有这样的一个片段:某个寒冷的一天,街上行人裹着厚衣,匆匆离去。肌肤触碰空气,都要哆嗦一下。然而迎面走来的美女,让我愕然一怔。似乎是不怕冷,穿着短裤薄衣,一副轻松自如的样子。

是为了鹤立鸡群?

她虽然美丽,却冻人,看得我只想替她打寒颤。为了美丽,却付出了身体代价,究竟值不值?

我不敢说我见过外表最美丽的女孩——谁知道那究竟是不是虚伪的包装。但我记忆中,有一幕,依旧记忆犹新。

她不是出水芙蓉,也不是艳丽玫瑰。像每个女孩一样扎着马尾,不高挑,也不瘦弱,是千万颗星星中的一颗,毫不起眼。

记得是下午,我半蹲着有些倦意。耳边环绕着如苍蝇般的嘈杂,听累了,便垂下头,下巴抵着手背,无意中扭过头。她在角落中沉默不语,盯着远方,像是发呆,又像观察着什么,眸子泛着光,炯炯有神。像是察觉到我视线停留在她脸庞的炙热,她也转头,四目相对。我一愣,眨了眨眼。她微微一笑,嘴角扬起一个完美的弧度。那一瞬间,我从她的眼睛里看到北斗七星在熠熠生辉。也是那一个瞬间,我想把眼前的一幕画下来。尽管她穿着土气校装,尽管发型有些凌乱,我却仿佛看见了天使。

今年作文最奇葩题目【二】

有的人崇拜歌手,因为他们有一副好嗓子;有的人崇拜画家,因为他们的作品栩栩如生,让人赏心悦目;有的人喜欢运动员,因为他们为国争光。而我崇拜的对象却是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平凡而朴实的清洁工。

以前我总觉得清洁工干的活脏兮兮的,所以我看不起清洁工,但是这次我却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事情还要回到不久前的那天……

那是一个寒假的清晨,东方刚出现了一点鱼肚白,街道上一个人影都没有,没有嘈杂的说话声,没有喧闹的汽车声,静悄悄的,街道上偶尔有一辆汽车飞驰而过。我从美梦中醒来,忽然听到有“刷刷”的声音传过来,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这声音显得格外刺耳。走进窗户一看,原来是一个穿着橙色制服的清洁工在扫地,我伏在窗边看了很久,那位清洁工老人一直在弯着腰扫地。

早饭过后,我下楼去倒垃圾,看到那位清洁工老人还在扫地。走近一看,清洁工老人古铜色的脸上,爬满了细密的皱纹,那是辛勤的年轮;一头糙乱的头发,泛起一层层白霜,那是岁月的痕迹;两只蒲扇似的大手,长满了老茧,那是时间的印记。虽然这活又苦又累,但是清洁工老人的脸上却依旧挂着笑容,老人的笑容就像池塘里落进了一块石砖一样,涟漪四散。无情的岁月在老人脸上写下了沧桑,是谁在他糙乱的头发里偷走了那一抹黑色?是谁在他原本笔直的腰间撑了一张弓?看着老人的缕缕银发、佝偻的脊梁、沧桑的脸庞,我很惭愧。清洁工老人这么辛苦,天天起早贪黑,打扫我们的城市,让我们的城市变得一尘不染,而我却看不起他们,觉得他们脏兮兮的,我不应该这么做。虽然清洁工这个职业很不起眼,但是他们无私奉献,努力工作,让我们天天都身处于一个干净的环境中,难道不值得的尊敬吗?想到这儿,眼前这个清洁工老人瘦小的身影在我的脑海中忽然变得高大起来……

这就是我崇拜的人,一个起早贪黑、任劳任怨的人;一个不怕辛苦、平凡朴实的人;一个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创造整洁优美的环境的人。

今年作文最奇葩题目【三】

爸爸是我最崇拜的人。

无论天晴还是下雨,一个瘦小的身影总在大街上站着;无论小事情还是大事情,总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可别以为他是警察,他是警察管不了的事情就都由他管的“城市大管家”——城管。

一天,爸爸正在街边执勤——赶摊贩,他正在说服一位乱摆摊的老奶奶,可那位老奶奶对他很无奈地说:“年轻人,你就让我摆一会儿吧,让我赚到够我中午吃盒饭的钱我就走!”而我的爸爸听到她这样的答复,他转身走进边上的那家“华莱士”店里,打包了一份汉堡包,递给了那位老奶奶。那位老奶奶很难为情地看着他说:“这怎么行呢?年轻人,我真服你了!谢谢,谢谢……”然后,很不好意思地拿过汉堡包,赶紧收摊走人!边上的那些无证摊主看到了眼前发生的那一幕,实在不好意思再摆下去了,一个个知趣地收摊走人……

这件事是妈妈告诉我的。事后爸爸跟我说:其实那个老婆婆很可怜的,她的儿子出车祸了,现在她就一个人孤苦伶仃地生活着。而且老婆婆也不一定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赚到买盒饭的钱。既然我们有这个能力能帮到她,替她解决问题,那就现实一点,帮她解决一些我们能力所能及的问题。我相信这件事情发生在别的城管身边也会那样做的!

瞧瞧我的老爸,他不但心地善良,而且还很憨厚!他的做人原则是:吃亏是福!

一次我们坐火车回老家——江西。爸爸的座位旁来了一位没买到座位票的老奶奶和手里抱着她孙子的媳妇。爸爸看到这情景,就把座位让给了那位老奶奶让她先坐一会儿。可旁边有一位叔叔就提醒他说:“唉,兄弟,别让座了,你可不是短途旅行啊,这行程还远着呢!”可我老爸笑着答道:“没事,待会儿互相替换一下不就行了吗?”可是,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过去了,那位老奶奶一点动静都没有。这时,旁边的那位叔叔站起来对我爸笑了笑说道:“兄弟,你就先坐这儿歇歇吧!”这时我的老爸站的确实有些累了,也就就势坐下了。可那个老奶奶这时也起身了,对抱着她孙子的媳妇说“媳妇,你来坐这儿,这儿更舒服一些……”结果爸爸就这样“一站到底”了!过后,我问他:老爸,你这样做值吗?他却一点也不后悔地说:值得!最起码我的良心上过得去了……

今年作文最奇葩题目【四】

小时候,我最崇拜电视里的人。慢慢地,我开始崇拜身边优秀的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明白了我最崇拜的人是竟然是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相貌平凡,他留着一头黑黑的短发,弯弯浓浓的眉毛,一笑眯成一条缝的单眼皮的小眼睛,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树脂近视镜,有一张爱逗我哈哈笑的会说话的甜嘴巴,他一笑起来,嘴巴两边漏出了两个小酒窝,白皙的脸蛋上有总是扎我手的胡子,因为爸爸总喜欢用他的胡子来逗我开心。

老爸可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他优秀的表现可多了,一天一夜都说不完。我去爸爸班上玩的时候,无意中听到几位叔叔称呼爸爸’’申老师’’,因为其中的一个原因是老爸的书法在比赛中得过奖项,叔叔阿姨们都佩服我爸爸。

除了书法,在家做饭爸爸也是比较拿手的。爸爸做的可乐鸡翅特别美味,外香里嫩,再加点可乐,那就成了绝世美味,连厨艺精湛的妈妈都比不过他呢。

爸爸做事是那么的认真仔细,就连捏个泥人都是那么的惟妙惟肖。有一天,爸爸坐到我的学习桌旁,认真的看书,在我出去洗苹果的十多分钟时间里,爸爸正在聚精会神地捏着一个猪八戒。回到房间后,我一看,这个猪八戒胖嘟嘟的,耳朵垂直向下,已经盖住了眼睛。在我欣赏的惊叹不已之时,爸爸却一直摇头,好像一点也不满意这个猪八戒。这时,他又拿出了一些红色的泥和绿色的泥,揉了揉,不一会就做好了一瓣西瓜。然后再用黑色的泥做成西瓜籽粘在西瓜上,把西瓜放在猪八戒的手上,那形状简直让我拍手叫好,赞不绝口。

爸爸孝敬长辈,对工作认真负责,各方面都是令我学习的榜样,他是我最崇拜的人。

今年作文最奇葩题目【五】

在我的观影史上,最好的电影都是西方的,后来韩国的一些电影不错,越来越好看,但自从我1988年从美国留学归来,对中国电影的印象却是:还没有到能够看的程度。

回顾中国电影的历史,小时候看过些描写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的电影,比如《小兵张嘎》之类的(我们小学的一位长着娃娃脸的小女生还被选中在电影里出演一个群众演员——看小嘎子跟胖墩摔跤。到了文化革命,所有的电影都被禁掉,只剩下八个样板戏,全世界电影史上没有见过的奇观是:为了一个电影的评价和能否上映,中央政治局要开会定夺(以大庆王进喜为原型的《创业》。你能想象美国总统副总统开会定夺一部好莱坞电影能不能上映吗?那个时候大家完全没有电影可看难道不是必然的吗?

改革开放之后我去了美国,回来后看到中国有电影了,也不完全像教育宣传片了,有的竟然能在国际电影节得奖了。我把近年来的获奖电影分成两类,一类是浪漫主义的,一类是现实主义的,前一类如张艺谋的电影;后一类如贾樟柯的电影。这些电影不仅是可以看的,而且已经达到了电影艺术的巅峰。然而,不客气地说,属于商业电影范畴的各种类型片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像郭敬明韩寒的影片甚至都不是专业导演做的,只能说是蹒跚学步(有一次我碰到戴锦华,问她对《小时代》的评价,她老实不客气地对我说:你别跟我提这个,那根本就不是电影。所以我一直觉得,中国的类型片还没到能看的程度。

近年来最火爆的只有搞笑的喜剧片,票房动辄过亿的都是这类,中国观众对于宣传教育片的反弹以一种夸张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除了喜剧片,严肃一点的全都无法接受,没人看。记得《万箭穿心》上映前,营销忽发奇想,想让文化人来帮助宣传下,找了崔健和我去看片,看后想句宣传词。我看后觉得非常好,想的宣传词是:这是曹禺《雷雨》之后最好的一个悲剧。没想到被他们一口否定,原因是:只要在宣传语中出现“悲剧”二字,票房就完全没指望了。难道中国的观众已经完全受不了任何严肃和沉重的话题了?

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中,严肃主题的现实主义影片还是在艰难地发展着,我们看到比较成功的例子是《桃姐》,它只是描绘了一个普通的人际关系,一个男人跟他家保姆的故事,但是感人至深。看过《七月与安生》之后,我欣慰地感到:中国的写实主义电影也到了可以看的水准了,而且已经相当好看了。影片描写的是两个女孩的友情,她们爱上了同一个男人,以及后面发生的一系列冲突,悲欢离合。痛苦在折磨和考验着她们的友情,她们的友情命运如何?是中断还是延续?最终是个什么结局?影片从一开始就让人带着这个悬念,从头到尾,不能释怀。一个剧,怕就怕一切在意料之中,情理之外,而这部电影,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所有的情节让人觉得合理、合适、合乎人物关系的逻辑。就像沈从文有一次所说的,写小说的秘诀就在于“合适”,这是最见功力的地方。

我相信,中国的电影观众除了被宣传受教育和无厘头搞笑之外,也会慢慢成熟起来,而成熟起来的观众需要思考,需要感动,不仅需要被逗笑,还需要跟着剧情流泪,需要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中引起共鸣的作品。就像那些得奖影片可以被分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类一样,类型片中也有这样两类:在那些悬疑片、喜剧片中,其中的情节都是人一生也不会碰到的事,其中的人物也是人从来不会在现实中遇到的人,这就是浪漫主义的电影。而我相信,人们绝对需要现实主义的影片,需要看到那些自己可能经历到的事,自己在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人,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故事,看到那些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爱情、亲情和友情。在我看来,《七月与安生》就是这样一部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影片。

所以我想在这里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中国的电影真的能看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