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选择的路作文题目(选择合适的路中考满分作文)

走好选择的路作文题目(选择合适的路中考满分作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4-04-27 00:05:21
走好选择的路作文题目(选择合适的路中考满分作文)

走好选择的路作文题目【一】

4月15日,中国第一代电视女导演、著名制片人,央视86版《西游记》导演、编剧杨洁女士因病去世,享年88岁。六小龄童发微博悼念。

说到杨洁导演,你可能比较陌生,但是说到她执导的一部作品,大概几乎人人都看过——那就是86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

要问中国四大名著,哪一个被播放的最多,那一定是86版《西游记》。每年寒暑假,电视上都会重播《西游记》,而我们也看得不厌其烦,它早已成为观众心目中公认的“神剧”。

《西游记》让大家记住了唐僧师徒四人,但是幕后的导演杨洁却鲜为人知。这就是幕后人员的命运,默默无闻,全心奉献。

杨洁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位资深导演,拍摄《西游记》前一直导演戏曲类节目,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名电视剧导演。

1980年代初的中国荧屏上,正热播《霍元甲》《上海滩》和《加里森敢队》等香港和国外电视连续剧,内地电视剧少得可怜。1978年,日本投拍了一部《西游记》电视剧,这部电视剧引起轩然大波,时任央视副台长的洪民生在1981年11月的文艺部会议上,决定分别部署两个人开拍两部电视剧。其一是要求王扶林开始筹拍《红楼梦》, 另一位便是杨洁,要求她担任《西游记》的总导演。

洪民生问杨洁:“要是让你把《西游记》拍成电视剧,你敢不敢接?”

杨洁当时很惊讶,因为她一直担任的是戏曲导演。但惊讶的同时她依然非常开心,因为这也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不过开心归开心,究竟应该怎么拍,她心里一点都没底。

六年磨一剑,不为名,不为利

从1982年开拍到1988年结束,《西游记》整整用了6年时间,剧组全体演职员用当年唐僧取经的精神和毅力完成了这部巨著的拍摄,真可谓是六年磨一剑。

电视剧毕竟与小说不同,如何把上百回的内容浓缩到几十个小时的电视剧中,是一个大问题。但杨洁与其他两位编剧取得了共识:忠于原著,慎于翻新。这也使得这部电视剧,汲取了原著的精华所在,不走样、不变味,成为我们乐于反复观赏的经典。

《西游记》大部分场景都是实景拍摄,杨洁在“游”字上做文章,想通过这个片子,将祖国的名山大川、古刹道观推介出去。6年的时间里,杨洁带领剧组人马几乎跑遍了国内各大风光景点,后来剧组还在泰国拍摄了《天竺收玉兔》《波生极乐天》等几集的外景,成为第一支到国外取景拍摄的内地电视剧组。

在拍摄技术和经费都比较匮乏的上世纪80年代,要拍摄一部魔幻题材的电视剧《西游记》可谓是天方夜谭。然而杨洁导演却克服了选景、选角、做特效、找资金等诸多难题,可谓是历经拍摄路上的“八十一难”,终将古典巨著经典呈现。

杨导在谈及拍摄特效时直言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演员在电视节目上飘不起来,拿风扇吹吧,也不像。后来到香港“取经”,才知道吊起来,就是后来的威亚。而谈到剧中特效“小扁人”,杨导也坦言,“有缺点,有粗糙的部分,达不到希望的部分。”

让人印象深刻的《西游记》片头音乐《云宫迅音》,也多亏杨洁才得以保留。这首片头曲集民乐、电子乐、打击乐和管弦乐于一体,合成器、古筝、琵琶、手鼓、吉他、贝司、女声吟唱齐上阵,给人以层峦叠嶂、气吞山河之感。

但当时,央视个别领导却对《西游记》音乐不满,说音乐里用了电声,风格与中国传统名著不符,没有时代感和地域感,《西游记》应该是民族的、中国的、传统的,为什么用电声?建议把作曲换掉。

当时剧组正在九华山拍戏,生性耿直的杨洁得知消息后大怒,当即口述了一封致央视领导的信,其中有这么一句:“如果艺术上要我负责,就请领导不要管怎么拍;如果不要我负责,我拍完片子全部交给领导,你们去做后期吧。”在杨洁的激烈反对下,此事最后不了了之,经典的“登登等登”也才能为我们所熟悉。

除了导演,杨洁还是《西游记》中多首歌曲的作词,《女儿情》便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为中国第一代女电视剧艺术家,杨洁对“颜值”要求很高,在选角上堪称首开“海选”先河。谈到她选演员的标准时,杨导说,“我要求的是美,不管童子也好,哪吒也好,我都要求漂亮,而且要贴合他这个人物。”

《西游记》拍了6年,演员是边拍边找的`。杨洁四处寻找合适的演员,只要符合人物形象,全都“不拘一格”悉数考虑在列。玉兔精的扮演者李玲玉是杨洁在《大众电视》上看到照片头像找来的;唐僧的第三位扮演者迟重瑞是是在楼梯口偶然碰到的;观音菩萨的扮演者左大玢是在湘剧院发现的……

感谢杨导的慧眼,让我们看到了一群惟妙惟肖的书中人,看到了一部最像西游记的《西游记》!

当有人问:为什么《西游记》能火30年呢?杨洁导演一针见地说:“因为我们是在搞艺术,我们没有为钱,没有为名,没有为利。”

86版《西游记》已经不单单只是一部剧这么简单了,它更是老一辈艺术家用心贡献出来的一个艺术品!

4月7日是杨洁导演88岁生日,没想到,刚过完生日不久,这位老人就因病,与世长辞。

就在十天之前,“猴哥”六小龄童还在微博上为杨洁导演庆祝88岁生日:“杨洁导演不仅是我的恩师,也是我的艺术老师,没有央视版电视剧《西游记》就没有今天的六小龄童,观众们也不可能看到我扮演的银屏美猴王。在拍戏过程中杨导严格要求、滴水不漏……感谢杨导把《除妖乌鸡国》重新拍摄,弥补了第一次拍摄时的遗憾。今天是杨洁导演88周岁生日,祝杨导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虽然人已经不在,但杨洁导演的《西游记》却作为一部经典永远地留了下来。杨导,一路走好!

走好选择的路作文题目【二】

杨澜说“决定你是什么,不是你拥有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人生路上最紧要的选择只有几次。选择不同,决定人生道路不同。正如航空航天科学家孙家栋说的那样:“人生没有选择,国家需要,我就去做。”这是孙家栋没有选择的选择带给我们人生最深刻的启示。人生是一场没有选择的旅行,“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事业的需要,他选择一生做工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发展之路,有人读书厉害……有人动手能力强,只要肯吃苦,技术工人倒很合适。”这是当代大国工匠顾秋亮的肺腑之言。顾秋亮的人生选择了做技艺高超的工人。43年钳工生涯,练就了能把误差降到小于1毫米的1/100的绝活。装配“蛟龙号”,实现0.2丝以下精密度;将要退休的他,又迎来了组装中国首个自主设计制造4500米载人潜水器的挑战。他放弃高新聘请,选择在热爱的钳工岗位上坚守。他认为,自己就是祖国需要的一颗螺丝钉。

祖国的需要,是我人生最大选择。在报考大学时,钱学森人生第一次选择,力排众议报考交大,决心建铁路报国。在交大校园里目睹日寇飞机狂轰乱炸,他随即作出第二次选择:改学航空工程,造出能打下日本飞机的飞机。学习中,他感到航空工程缺少理论指导。于是钱学森作出第三次选择:从事航空理论的研究。征得父亲的支持,他只身一人来到加州理工学院,敲开了后来他的导师冯·卡门教授的门。新中国刚成立,钱学森做出第四次选择:回国搞建设,把毕生精力贡献给祖国航天事业。1982年钱学森又作出第五次选择:再次回到学术理论研究当中。15年间,他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等诸多领域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前途命运跟祖国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的选择就凸显出英明和睿智,就能创造出人生的辉煌,将自我价值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民族的需要,鲁迅选择弃医从文。改变行业,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理性。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鲁迅毅然抛弃医学救国的`梦想。艰难地选择文学救国的道路。他在孤寂中呐喊,在冷遇中反思,他痛苦中探索,用匕首和投枪一样的笔英勇作战,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坚强旗手,唤醒民族觉醒,反抗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成为人民爱戴,敌人害怕的坚强战士。“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荐轩辕”,他矢志不渝践行了人生不悔的选择。

反观那些背信弃义的民族的败类,他们为自私可伶的一己之利,充当敌特走狗,选择出卖人民的利益,获取私利,最终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选择自信,收获勇气;选择磨砺,收获坚强;选择奉献,收获幸福。青年朋友们,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将自己融入民族发展的大业,人生才能创造出更大的辉煌,践行马克思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被他的重负所压倒……”

相关拓展阅读:

2016年高考到了最后的冲刺时间,对于作文一项,我们还没有出重围的机会呢?小编将提供各大套路,让你抓住阅卷人的心,话不多说,先给大家提供18招式。

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认识水平高、擅长理性思维的同学可选择议论文,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微型小说,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

2、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要精雕细刻,要出彩。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写好结尾和过渡段。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3、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宁停三分,不争一秒”,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写到一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最可怕的是文章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干着急。建议打草稿,防止“三边工程”(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要贯彻一种构思。一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走好选择的路作文题目【三】

考试在一片狼籍中过去了,同学们都向老师那奔去了,也许是想早点知道答案吧!看着他们,我带着一颗疲惫的心,走了……

走出教室,漫步来到校道,天就突然下起了让人酸溜溜的细雨。然而,再那隐隐约约之中,我却看见他们的影子,让我顿时感到脸有点湿,心有点痛!停住脚步,看见水中的倒影,我才知道自己流泪!或许是因为下雨的缘故,让我已分不清那些是雨水,那些是泪水了,只有湿的感觉。

走着走着,终于踏出了校门,来到车水马龙的街道上。看着一把把无颜六色的雨伞在眼里晃动,看着一个个匆忙的背影渐渐远去,看着自己呆呆地站在这儿,才知道其实自己好无助!

突然想起了Ms.Liu,她说我变了,变得沉默了!真是如此吗?这个学期我过的好模糊,似乎没有感觉了!

想想,每天,我只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学生,任务只要学习,仅此而已。在我心目中,一切一切都不属于我了,我也不需理会这一切!

Ms。Liu是对的,我沉默了,我对于这一切都已厌恶了,对于那种名誉的争夺已麻木了!但我选择了这一条路之后,才发现自己只是一味地在逃避,逃避了老师,朋友,成绩,逃避了一切我所畏惧的东西。我只是把学习当中逃避的借口,只是为了让自己内心感到心安理得而已!

这时,一条分叉路打断了我的思绪。看着两条异路,让我顿时感到一片迷茫,无法决择,正如我一路走来的艰难!

对!应该回头了,为了自己的未来去选择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毕竟人是要学会为自己的人生掌舵的!

想了一会儿,我便毅然选择了一条畅平的路,一条回家的路。于是,我向前迈进了一步,两步,三步……

走好选择的路作文题目【四】

??选择的路初一续写改写300字

秋季,我漫步在已经黄了叶的森林里,微风吹过,树叶纷纷扬扬的落下,像蝴蝶一样翻飞着,最终落在地上。我低着头,看着脚下吼厚厚的金黄色落叶掠过眼底,听着枯叶碎裂的清脆声响。阳光在并不茂盛的枯叶间透过,洒在我的脸上,洒进我的心里。

我停下来,在我面前有两条路,一条也铺着厚厚柔软的.落叶,不时飞过几只麻雀,另一条确是光秃秃的,地面上顽强的挺立着几棵枯草,荒凉却有着独特的美,似乎从未有人涉足。

我在路口张望了很久,选择了荒凉的一条,我并不知道它通向哪,它的尽头是否美丽。

就这样,我选择了我人生的道路,人迹罕至,幽寂美丽。

许多年以后,我在这条路上的某一处回头张望,想象着如果当初选择了另外一条路,那么风景是否将完全不一样?

无从知晓,我已走远,不可能原路返回去寻找那未选择的路。

走好选择的路作文题目【五】

公元2017年4月15日,中国第一代电视女导演、著名制片人,央视86版《西游记》导演、编剧杨洁女士因病去世,享年88岁。

相信看到这条新闻的人都不免大吃一惊,从小到大看了这么多年的《西游记》,没注意过导演名字的大有人在。

作为总导演,这个本应最受关注的人,却在《西游记》播出后至今都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谈论里。杨洁着实称得上是默默奉献的幕后功臣。

作为一部被反复回味反复提及的电视经典作品,86版《西游记》创下许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辉煌纪录,堪称一个时代的荣耀。

它是20世纪80年代唯一一部无审查、边拍边播的电视剧;

它是拍摄时间最长、拍摄外景最多的一部电视剧;

它是全国甚至全世界播放次数最多的电视剧。迄今已播放过两千多次,足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它是特效最多最土的一部电视剧。剧中所需特效最多,实现特效的办法却最土;

它是唯一一部两次获得金鹰奖的电视剧。播放到11集的时候获奖一次,全部25集播放完毕,又获奖一次……

只是,荣耀的背后,往往是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困难。

作为总导演,杨洁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丝毫不亚于《西游记》里的九九八十一难。

在开始《西游记》的拍摄之前,杨洁已经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位资深导演,主要从事戏曲类节目的导演工作,当时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名电视剧导演。

1980年代初的中国,荧屏上热播的都是《霍元甲》、《上海滩》和《加里森敢队》之类的香港和国外电视连续剧,内地电视剧几乎没有。

1978年,《西游记》电视剧率先由日本开拍,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时任央视副台长的洪民生在1981年11月的文艺部会议上决定,分别部署两个人开始拍两部电视剧。

其一是要求王扶林开始筹拍《红楼梦》, 另一位便是杨洁,要求她担任《西游记》的总导演。

洪民生问杨洁:“要是让你把《西游记》拍成电视剧,你敢不敢接?”

杨洁当时既惊讶又开心,毕竟这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不过兴奋的心情还得放一放,当时国内影视界,从来没有拍摄神话剧的先例,在拍摄技术和经费都比较匮乏的80年代,要拍摄《西游记》这样一部电视剧可谓是天方夜谭。究竟应该怎么拍,杨洁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1982年,明知这个任务艰巨异常,杨洁导演依然决定挑起这个重担,迎难而上。为了把《西游记》这部家喻户晓的名著搬上电视荧幕,杨洁克服了无数现在的导演想都不敢想的困难。

电视剧毕竟不同于小说,如何把上百回的内容浓缩到几十个小时的电视剧中,是一个大问题。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杨洁与其他两位编剧达成一个共识:忠于原著,慎于翻新。使得这部电视剧,汲取了原著的精华,不走样、不变味,成为我们乐于反复观赏的经典。

在选景方面,为了找到符合剧组要求的场景,杨洁导演带领团队,走遍了全国除西藏、青海、宁夏、湖北、台湾之外的26个省。

当时大多数地区都处在尚未开发的蛮荒状态,美景中也常常蕴含着危险。拍摄时,主创人员遇到危险简直就像家常便饭,杨导有次差点从山上跌入悬崖。

在选角方面,杨导更是费尽心思,可以说开了国内电视剧“海选”的先河。她选演员的标准不拘一格,无论是电影学院学生,还是京剧、平戏、黄梅戏、话剧演员,甚至同乘一列火车的乘客,只要符合剧中人物特点,全都吸纳进剧组。

在特效制作上,当时的技术程度和硬件设施相当落后。剧组只有一台老化的一寸摄像机,甚至现在已经被用烂的“威亚”,在当时全中国都没人听说过。

但是,这些困难在剧组的努力下都被“土办法”一一解决。

一架摄像机无法实现多机位拍摄,就抱着机器爬高上低、俯仰摸滚;

不会吊威亚,就自拉钢丝制作土“过江龙”;

无法用机器实现人物的放大缩小,就利用视觉的错觉原理,再一寸寸抠像…现在看来略有些过时的特效,当时可让无数观众大呼过瘾。

上面这些难题,杨洁还可以绞尽脑汁想各种方法补救,但“资金短缺”这样的问题呢?

86版《西游记》共有25集,可是拍到14集《大战红孩儿》时,遭遇了资金困难,央视不再提供资金,领导让她拍个结尾就好了。

央视不愿意有别的资金加入,影响到版权。杨洁就找央视领导多次谈判,甚至吵架,终于得到央视的松口说:你要是自己找到资金,我们就让你继续拍完《西游记》。

后来蜈蚣精扮演者李鸿昌找到了铁道部第11工程局注入300万资金,这才把戏拍完。

为了排好这部巨著,杨洁放弃了很多。

在挑选白骨精的演员时,杨洁想用当时号称上海第一旦的杨春霞,但怎么劝说对方都不答应。

后来在副导演的极力劝说下杨春霞才答应出演,不过开出条件——演完白骨精之后,她还要演女儿国国王。

杨洁不愿意让观众看到女儿国国王就是白骨精演的,但是开拍在即,又没有别的人选,杨洁只得先答应了她。

后来拍《趣经女儿国》,杨洁请了风格更适合的朱琳来扮演女儿国国王,把这个角色演绎的缠绵如水,十分经典。

为了最佳的艺术效果,杨洁牺牲了自己的人品,因为这次食言,杨春霞就跟她绝交了,从此两人不相见。

在这部剧的拍摄过程中,杨洁得罪的也不仅仅是朋友。

让人过耳难忘的《西游记》片头曲《云宫迅音》,集民乐、电子乐、打击乐和管弦乐于一体,合成器、古筝、琵琶、手鼓、吉他、贝司、女声吟唱齐上阵,给人以层峦叠嶂、气吞山河之感,现在饱受好评。

但是在当时,央视个别领导却对之十分不满,批判音乐里用了电声这种外国东西,风格与中国传统名著不符,打算撤掉作曲的许镜清。

当时剧组正在九华山拍戏,生性耿直的杨洁得知消息后大怒,当即口述了一封长信给领导说:“如果艺术上要我负责,就请领导不要管怎么拍;如果不要我负责,我拍完片子全部交给领导,你们去做后期吧。”

最终在杨洁的激烈反对下,此事最后不了了之,经典的“登登等登”也才能为我们所熟悉。

有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西游记》能火30年呢?杨洁导演一针见地指出:“因为我们是在搞艺术,我们没有为钱,没有为名,没有为利。”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