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作文一直是语文的难点(五年级下册语文经常考哪些作文)

五年级作文一直是语文的难点(五年级下册语文经常考哪些作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12-13 23:57:09
五年级作文一直是语文的难点(五年级下册语文经常考哪些作文)

五年级作文一直是语文的难点【一】

1、重点词语的语境义。重点词语包括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成语和指示代词。不管是词语还是成语,要回答的都是在本文语境下的基本含义。考生要查找上下文相关信息字样,结合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答出比喻义、引申义或深刻义。一般来说代词“这”的答案肯定到前面去找,“那”或者“其”的答案要参看前后句子的具体语境来作答。

2、重要句子的语境义。重要句子包括难句、修辞句、过渡句、呼应句、哲理句、总结性语句。难句答题时需结合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分成“由表及里的语境义”、“语言表达的表现点”、“思想层面的深刻义”、“作者言外之意的潜台词”等几个层面来答。修辞句要关注修辞的比喻和对比(衬托),解释比喻的本体、喻体和相似点,以及该比喻句蕴涵的思想感情,考生可再答上“生动、形象使读者容易理解,增强了感染力,能引起共鸣。”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或是承上或是启下,或是承上启下,主要是为了诠释前面的内容或者结构上的照应。过渡句都是前呼后应,一般找到应句后还要答出呼应的作用,尤其是佐证的具体内容。哲理句包括两种,一种是引用名人名言佐证自己观点或引出问题,考生要答出作者引用的目的;一种是作者自己写出来的,这往往是文章的中心和闪光点,考生要认真体味,领会其内涵。

3、题目的作用或含义,以此为题的妙处。考生一般只要答出文章主要描写对象,也可能是线索,或答出具体特征就基本到位了。但有时必须答出题目的深刻义、象征义,才有望得满分。

4、整体感悟。整体感悟就是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过程,是咀嚼总结性语句、整体把握文意的基本方法。黄老师建议考生拿到一篇文章时,先读题目和首、尾段,弄清楚作者在说什么,然后对照文章(段)后的考题再读每段的首、尾句,即抓总结性语句,弄清每段的内容。

5、主观开放题,主观开放题有“谈对文中某个观点的看法”、“仿照例句”、“写思想教育意义读后感”、“谈写做特色借鉴”、“扩写”等。考生答此类题,不管是同意还是反对都必须写出充足的理由,字数不能太少,可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答案丰满。

五年级作文一直是语文的难点【二】

“王晨晨,请你把我刚才的'话复述一遍。”语文老师气呼呼地说。我缓缓地站起来,用乞求的目光看着老师:“啊?”

“上课不认真听讲……”我难堪地垂下头。

回到家,我关上房门,不管作业有没有做,倒头就睡。

第二天早上,在妈妈的催促下,我迷迷糊糊地穿上衣服,梳洗完后,拎上书包就往学校赶。“王老师好!”一路上,同学们都向我打招呼。就在我纳闷时,校长走了过来:“王老师,看看都几点了,学生都等着你上课呢!”啊?什么,我是王老师?我充满了疑惑:“我是老师?”“对呀,王老师,你该不会睡糊涂了吧!”

我拿着一叠试卷面带笑容地走进教室:“现在我分发期中试卷,最高分,小明,92……小东,这次你又是倒数第一,你该加把劲了。这次,不及格的同学又是一大片。大家可要加油啊!”“我们也想考好点啊!”同学们也一脸忧愁。唉!不及格的同学这么多,怎么办呢?好希望他们能迎头赶上。

“晨晨,还不睡觉呀?”妈妈走了过来心疼地问。“嗯,妈,这些作业快改完了。不用管我了,你先去睡吧。”看着这些字迹潦草、乱七八糟的作业,我也犯愁了。该怎么改呢?横竖都看不懂,唉!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闹钟声把我吵醒了。噢,是一场梦!不过,做老师的表面上看起来威风八面,让学生干什么,学生就得干什么。其实呀,老师背后苦恼着呢!

五年级作文一直是语文的难点【三】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每当皎洁的月光洒向这个城市的时候。我静静地躺在床上,凝视着路灯透过窗帘微弱的光,眼睛里充满了期待地等候着什么。就在这样的夜晚,一阵悠扬的钢琴声响起。“叮叮咚咚”的声音溜进我的耳朵里,回荡在脑海里,十分的悦耳、动听。我满足地闭上双眼,享受着此刻的美好,微微扬起嘴角。是的.,这就是我每天夜晚都在等待的。每天晚上我都尽量在十点半前上床睡觉,大概十点多的时候,对面那栋楼就会传来钢琴练习曲的声音。

我准时上床睡觉休息,为的就是能够独自一人欣赏这美妙的音乐。琴声传来的时间很短,我正沉浸在优美钢琴声中时,琴声忽然停止了,销声匿迹,即便我希望能多加欣赏一下这动人的声乐。之后我就更加珍惜夜晚听琴声的时间。我喜欢对面楼层传来的钢琴声,虽然这些曲子我都叫不出名儿来,但我听得出这些都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乐曲。这琴声十分清脆,有时弹得十分流畅,有时会有弹错键有杂音,不过,我依然陶醉其中,丝毫不影响我的心情。好似一场没有舞台的音乐会,又像一个小小的生灵仰望着庞大的神殿一般。我和乐声和那个弹琴的人融为一体:每当你行云流水的琴声响起时,我想你今天一定过得很开心;而当你的琴声如锯床腿一般,我就会想你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想着、猜着,如梦一般。

其实我一直想问你,你是谁?我一直想问你,你能不能多弹一会琴?我一直想问你,你希望不希望有一个小观众能听你弹琴?我一直想问你,你是否会一直弹下去?我更想问你,“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你想不想有一个像钟子期一样的知音能够听你弹琴。

奇怪的是,你现在再也没弹过琴了,难道你是因为我没有听完你的琴声就睡觉而生气了吗?

五年级作文一直是语文的难点【四】

这学期我新转到一所学校上学,教我语文的班主任老师姓李,今年五十多岁了,中等个,头上像下过雪似的`,上面白,下面黑,同学们都亲切地喊他李老师。然而,我却背地里喊他“老虎老师。因为,自从进到这个班,我就没见李老师笑过,整天板着个脸,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看上去凶巴巴的,就像老虎出来巡山一样。我感觉他走到哪里,哪里的空气温度都会下降。

有一天早读,该英语班长带领我们读英语,我进班时英语班长还没到,班里同学正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笑,整个教室里闹哄哄的。突然,就在一刹那,仿佛是谁把音量关掉了一样,教室里突然安静了。我一抬头,发现李老师正站在教室门口,顿时感觉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原来是“老虎又来巡山了。

你别看李老师外表凶巴巴的,其实他对我们可好了。李老师平时上课讲话很斯文,也很有趣,只有我们犯错时才会严厉地批评,大声地斥责,一幅恨铁不成钢的表情。《长歌行》里说得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知道老师这是关心我们,只有爱之深,才能责之切。

你瞧,正在绘声绘色讲述《猎人海力布》的李老师突然走下讲台,悄无声息地走到一个学生跟前,教室里刹那间安静下来。那位学生一抬头,正好撞见李老师严厉的目光,吓得直打哆嗦,原来他上课不听讲,低头看小说被老师发现了。只见李老师一只手在他头顶高高举起,又轻轻落下,最后摸摸他的耳朵,问:“你知道错了吗?那个同学连连点头:“知道错了,知道错了!李老师这才转过身继续讲课。这看似严厉,却很简单的动作,包含着李老师对我们的关爱。

这就是我的“老虎老师,一个让我既怕又爱的李老师。

五年级作文一直是语文的难点【五】

老师那镶嵌在脸上的“葡萄珠子特别“吓人,那高挺的马尾看上去十分精神,她有时候开心得像个孩子,有时候严肃得像个法官,有时候凶猛得像只老虎,有时候温柔得像只小鸟。同学们既喜欢她,又尊敬她。

平等对待学生,这是老师最大的特点吧。不管是谁犯了错,她会公平公正处理。成绩好的,犯了错误,该批评的绝不客气;成绩差的,有了进步,该表扬的绝不会吝啬。在我看来,老师是一名律师。

老师对每位同学都充满关爱。班上有个同学学习很吃力,识字困难。课间,时常都能看见老师与那个同学交流的画面,老师和颜悦色地指着字,耐心地教同学认字,多么和蔼可亲的老师呀!在黄老师的'耐心帮助下,这位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

老师时时处处为我们着想。在课堂上她不会让大家过度劳累,什么事总能站在我们的角度着想。每次体育老师外出,miss huang代课时,只要是天晴,她会带着我们到操场上运动,锻炼身体,总是告诉我们:“身体是最重要的,只有身体好了,学习才能跟上。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

前不久,有一天晚上,因为出去吃饭,我回家晚了,把习作打成电子稿发给老师时,已经十点过了。老师见了,给我发了一大串文字:晚上十点前就应该睡觉了,不要因为学习而影响了休息,今天如果因为什么事情耽误了时间,没有完成作业,可以跟我发条消息,明天补上就行了。毕竟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这让我很开心,因为我有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师。

很高兴有缘成为miss huang的学生,以后我也会更加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五年级作文一直是语文的难点【六】

众所周知,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词性是指词的语法特性,包括词的词法功能和句法功能。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特性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根据词的语法功能,词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词,一类是虚词。实词是指能充当句子成分,具有一定的词汇意义的词。虚词是指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能帮助实词造句,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的词。根据各类词不同的词法功能,实词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虚词可分为介词、连词、助词等。语法学中的词类分析法是西学东渐后,中国现当代语言学家借用西方语法学的研究成果来解剖汉语,研究汉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文检测,高中。它就如数形探索中的坐标,化学变化中元素周期律,生物学研究中的细胞分析法、基因探究法一样,是我们学习汉语,研究汉语,解读汉语的一个突破口,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遗憾的是受高考语文科重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的考查,轻对语法术语概念的考查的影响,中考很少考甚而至于不考词类的相关知识,以致于初中语文教师很少讲解有关词类的基本知识。如果讲,都是浮光掠影泛泛而谈,讲得不全,讲得不透,以致学生进入高中后,对词类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给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基础性的障碍,羁绊了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那么在初中词类教学的基础上,高中语文词类教学的重难点是什么呢?

一是词的概念的界定。绝大多数刚跨入普高大门的学生,都搞不清楚字、词、语素、词组这几个语法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因此,教师有必要澄清这几个概念的关系。其中,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汉字是汉民族的文字,它是汉民族用来记录本民族语言的书写符号,是汉民族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从书写形状看,汉字是方块形文字;从造字的来源看,它是表意体系的文字。论文检测,高中。汉字都有一定的形体,都有相应的读音,但不一定有意义,如“孑、蜘、朦、葡”等字,就只有形体和读音,但没有意义。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词的备用单位。任何一个语素都是形、音、义三者的结合。“风、云、雷、电、山、河、湖、水”等都有形、音、义,可以称得上语素;“孓、蛛、胧、萄”等只有形、音而无义,就只能称为“字”而非“语素”。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称为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称为合成词。“猪、牛、羊、马、金、木”等字都有形、音、义,它们都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一个单音节单纯词。“孑孓、蜘蛛、朦胧、葡萄”等尽管有两个读音,两个形体,但组合起来才有一个意义,因而只能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一个双音节的单纯词。同理,“俄罗斯、歇斯底里,布宣诺斯艾利斯”等,尽管有几个字,但只能算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一个多音节的单纯词。而“土地、教室、板凳、法律”等就是由两个字、两个语素构成的双音节的合成词,“对台戏、对流层,对外贸易,对抗性矛盾”,则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字(或者说是语素)构成的多音节的合成词。词组又称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的,没有句调的一组词。“黄叶、坐好、三次、所想”等就不是词而是词组。词一旦形成,其形、音、义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其句法功能和词法功能不会轻易改变;而词组是词与词的临时组合,具有可变性,多样性。

二、词类的划分,词性的确定。很多刚跨入高中大门的学生,一看见“风”就说它是名词,一看见“把”就说它是介词,一看见“流”就说它是动词。其实这些看法都是孤立的,片面的,不准确的。词类的划分,词性的确定,首先要根据词所承载的意义加以判别。如果一个词没有词汇意义,那它一般情况下就属虚词;如果有词汇意义来,我们就可根据其意义判断其词性。如“流”这个词,在“流”、“流汗”、“流鼻涕”中,“流”是指液体移动,那它就是一个动词;而在“洪流、急流、中流、开源节流”等词组中,它是指江河的流水,显然是一个名词。“风”这个词,在“寒风、暖风、热风”等词组中,它是指“由气压不均而产生的流动的空气”,显然是个名词;在“风干、晒干风净”等词语中,它的意思是“借风力吹”,显然是一个动词;在“风言、风语、风闻”等词中,它的意思是“传说的,没有确切根据的”,因而是一个形容词。可见词的意义不同,相应的,其词性就有可能不同。其次,词类的划分要根据词的词法功能来加以判断。论文检测,高中。如动词,它具有如下两个显著的语法特征,一是动词前能够加副词,但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很、非常”等的修饰。二是动词经常作谓语或谓语的中心语,多数能带宾语。与之相区别的是形容词,它也有两大语法特征,一是大部分形容词都能受程度副词“很、非常”等的修饰,二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据此我们就很容易划清“深刻、深入”的词类了。我们可以说他的发言很“深刻”,但不能说他的.发言很“深入”;我们能说“深入”敌后,“深入”人心,但不能说“深刻”敌后,“深刻”人心。据此我们就可以判断:“深刻”是形容词,而“深入”是动词了。再如叹词,它是表示感叹、呼唤或应答的词,具有极强的独立性,一般不同别的词语发生结构关系,常作感叹语或句子,是其显著的词法功能。而与之相区别的是,语气词是放在句末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的词,它总是附着在句末或句中停顿处,永不独立。据此,我们就很容易判断出下列语句中“啊”字的词性了。

①荷叶啊(语气词),是青蛙的摇篮。

②啊(叹词),我们的祖国多美啊(语气词)!

由此可见,根据词的词法功能,我们很容易确定近义词、同音词的词性。再次,词类的划分要根据其句法功能,根据其在句中的位置来确定。如“在”这个词,它在如下三句中的句法功能不同,其词性就不同。

①他在家。

②他在家学习。

③他在学习。

第一句中“在”充当句子的谓语,故为动词。第二句中“在”与“家”组成介词短语表处所,故为介词。第三句中表时间状态,修饰“学习”,作状语,故为副词。再如“把”这个词:

①他把住车把不放

②他把两把扇子都弄坏了。

第一句中的第一个“把”字充当“他”的谓语,意为“握”的意思,显然是一个动词。第二个“把”是指器具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作“把住”的宾语,为名词。第二句中“他”为主语,“弄”为谓语,“坏”为补语,“把两把扇子”这一介词短语作状语。其中第一个“把”为介词,第二个“把”为量词。由此可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的位置不同,充当的句子成分不同,其词性往往就不同。

总之,在词类的划分、词性的确定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灌输三大理念。一是不能孤立地判断词性,认定一个词就只有一种词性,一定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多角度,多侧面地全面把握一个词的多种词性。如“花”这一个词语,在下属语句中,词性就不同。

①梨花开了。“花”,指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名词。

②文艺之花绚烂夺目。花:比喻事业的精华,名词

③她是一朵交际花。花:比喻年轻漂亮的女子,名词。

④他喂了一只大花猫。花:颜色或种类错杂的,形容词

⑤别在我面前耍花招了。花:用来迷惑人的不真实的,形容词

⑥该花的花,该省的省,一定不要浪费。花:用,耗费,动词。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一看见“花”就孤立地说它是一个名词,它除了作名词外,还可以作动词、形容词。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一个词词性的发展演变。如“朝”本为一个会意字,甲骨文象日出草从中而月亮还没有下去的形状,本义是“早晨”。论文检测,高中。“朝闻道,夕可矣”“朝不虑夕”“朝令夕改”“朝辞白帝彩云间”等中的“朝”都是解释为“早上、早晨”,为一名词。论文检测,高中。后因人臣每天早晨要拜见君主,所以引申为“朝见”,成为一动词,如“盛服将朝”(《左传·宣公二年》。现又由“朝”的“朝见”义,引申为“向着”,“对着”的意思,虚化为一个介词,介绍动作的方位或趋向,如“朝前,朝后,朝着共产主义社会迈进”。三是要有词类活用的理念。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其通常的词法功能、句法功能的语法现象。如“端正”,本为一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但我们经常说“端正态度”。此处的“端正”一词就属词类活用,由一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使态度端正”的意思。又如“悲伤”,本为一表心理活动的动词,是指伤心难过,但在“悲伤着你的悲伤”一句中,就发生了词类活用。前一个“悲伤”为动词的为动用法,解释为“为……而悲伤”;后一个“悲伤”由一个动词活用为一名词,指悲伤的事情。由此可见,社会在发展、语言在发展、词所承载的意义在发展,其词法功能、句法功能就相应地发生变化,我们切不可用静止的眼光来审视词性,而要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词性变化。

三、重视文言文中的词类分析教学。和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语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古代汉语多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多双音节词。有时古汉语是两单音节词连用,而现代汉语中这两个连用的单音节词,恰好变成了一个双音节词。初学文言的学生往往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解释,结果就歪曲了原意。如“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句中的“形成”,本为两单音节词连用,“形,形势;成,形成、产生”。这两个连用的单音节词发展到现在恰好成为了一个双音节词,其义为“通过发展变化而成为具有某种特点的事物,或出现某种情形或局面”。又如“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地方”为两单音节词,地:土地;方:方圆。现代汉语中“地方”为一双音节词,意为,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再如“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中“因为”本为两单音节词,因,于是;为、写、创作。现代汉语中“因为”合用恰好变为一双音节词,是表原因的一连词。可见利用词类分析法,我们能更深入、更准确地解读古汉语。二是现代汉语词类活用少,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多。我们只有运用词类分析法,才能更透彻,更精细地理解古汉语的词义。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中,“事”本指“事情、事件”,为一名词;在该句中,“之”这一代词充当其宾语,“事”就由一名词变为了动词,解释为“侍奉、侍候”。兄,本义为“兄长”为名词;但它放在谓语“事”的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作状语,其解释就变为“以对待兄长的礼仪”。又如“惧有伏焉”(《曹刿论战》)中“伏”字,本义为“埋伏”,是一动词。但在该句中“伏”用在“有”这一谓语动词后面,充当宾语,其词性就发生变化,为一名词,应解释为“伏兵”了。再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忘讽齐王纳谏》)中的“美”,本义为“美丽好看,与丑相对”,是一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但在该句中“我”充当“美”的宾语,“美”就由形容词演变为动词。联系上下文,“美”就只能解释为“以——为美”,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见利用词类分析法,我们才能把文言中的词类活用解释得更精细、更准确。三是与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语有独特的兼词现象。兼词是指古汉语里用一个字兼有两个字的读音或意义的词,如“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中的“诸”就是“之”和“于”(“于”古音wū)的合音,“之”是代词,指搬运的土石;“于”是介词,释为“在、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中“焉”用在动词后,相当于“于之”,“于”是介词,解释“从”,“之”是代词,指代积土而成的山。其它如“子曰:‘盍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盍”为“何不”二词的合音,义为“为什么不”。成语“居心叵测”中“叵”相当于“不可”,义为“不可以”。要读懂文言文,首先就要我们准确地解释翻译好文言语句,为此我们就要充分地利用词类分析法,以此来帮助我们解读古代汉语。

像生物学的研究要从研究细胞、基因入手一样,研究汉语也应从词类分析入手来解析相应的语法现象。在高中阶段的词类教学中我们应引入探究式学习方式,因为词类的划分,标准不一,归类不一,不同的语言学家有不同的看法。如实词的划分,黄伯荣和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就把副词、叹词归为实词,并把表语气的词作为一个独立的词类单列出来,称为语气词。而刘燕、邱学东等人主编的《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资料包》则将副词、叹词归入虚词,把表语气的词归入助词,称为语气助词。论文检测,高中。此外,按一般语法学观点,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对词类的划分也不一致。如代词,现代汉语法学家将其归入实词,而古代汉语语法学家将其归入虚词。副词,古代汉语语法专家一致把它归入虚词;而现代汉语语法学家对其归类就有争议,有的把它归入实词,有的把它归入虚词,争论不休。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尽可能地去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进行比较斟酌,这样就更能加深学生对词的语法功能的认识。其次我们应重视“讲、练、评”三者的结合。对刚跨入高中大门的学生来说,词的词法功能、句法功能、词类活用、词的归类等知识都是相当抽象的,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只有先剖析一些典型的语法现象,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去探究,然后让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加以巩固,对学生的分析解答作出客观、公正、有理的评价,才能提高学生的词类分析能力。在教学的时间安排上,教师可以把词类教学作为初高中衔接教学的内容之一,在学生一跨入高中大门就集中讲授,然后在以后各年级的教学中加以巩固。也可以把词类教学的相关内容,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分割在各年级各单元之中加以讲授。总之词类分析法是我们解读语言的一把利剑,一种烛照语言内部的微观结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必须熟练地加以掌握。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刘燕、邱学东等《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资料包》北京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王朝忠、王文学《常用汉字形义演释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