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作文)

作文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作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11-09 10:44:03
作文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作文)

作文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一】

(一)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以感染幼儿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是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的。其中,道德文化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此同时对幼儿的道德教育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历史上不缺乏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典故,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等。尊老爱幼、明礼诚信等传统道德观念一直以来都是被中华民族视作人生价值观的标准,加强对幼儿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可以为幼儿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加强深厚师生感情的培养

当今,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因此,每个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加以无微不至的照顾,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些在家中当惯了“皇帝”与“公主”的孩子们大多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继而缺乏集体观念和群体意识。所以,幼儿教师应该同家长一样,注重与幼儿之间的情感培养。在教师眼里,每个孩子应该都是单纯可爱的。每天陪在孩子身边,本就可以拥有许多与孩子亲近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发自内心地关心幼儿的生活与学习,用自己的行为、语言来感化孩子。孩子们是最单纯的,相互关心并非难事。当孩子体会到教师的关心,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来回应教师。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若要对幼儿的不良品德进行有效矫正,教师就需要对其共同特点予以充分重视,与此同时还要与幼儿的个体差异相结合,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总之,教师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所以,教师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充分了解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学习状况以及性格,做出细致的分析以便于采取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到对幼儿的分层教育。

(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相互配合

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并寻求家长的配合。在家长接送孩子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促使家长充分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之能够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典范。与此同时,还要适当劝解家长不要对孩子过于溺爱。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协助家长为孩子构建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五)加强幼儿自尊心及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自尊心以及集体荣誉感的培养能够有效帮助幼儿克服自身缺点,并成为他们努力上进的动力。重视幼儿自尊心的培养来帮助其克服自身缺点的主要原因在于通过自尊心让幼儿形成对自我的重视,否则一味地批评与指责有时候会起到反作用,使幼儿渐渐产生“破罐破摔”的态度或其他对立情感。集体荣誉感培养是为了让幼儿意识到自己对于一个集体存在的意义,重视自己的同时自然会不断地去完善自己。

总之,幼儿们的学前教育需要家长、教师以及幼教机构的共同努力,形成密切的配合,从而为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文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二】

星期天上午,我和妈妈顶着火辣辣的阳光去图书馆,到了图书馆门口,我像往日一样直接走向漫画书区急切地翻找起来。哈哈哈!正巧,找到了我的最爱——《爆笑校园》。我不紧不慢地抽出它,从容地坐到地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当我看得十分入迷的时候,妈妈走过来板着脸说:“看这些漫画还不如看点课外名著,既有趣又有收获,一举两得。”话音刚落,妈妈便夺去了我的`漫画书,“给”,妈妈说道,便递了一本《三国演义》过来。这时,我觉得我就像一匹饿狼,刚想要吃一头肥美的羊,却被换成一只无味的鸡,心里真不是滋味。想象完后,我只好坐在地上假装看起《三国演义》来,其实我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表面上翻着《三国演义》,实际上脑海里想的全是《爆笑校园》里面的精彩片段,想着想着,我就感觉无聊透顶了,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拉着妈妈回家了。

回到家,我的第一件事——拿着漫画,一屁股坐到床上看起来。这时,妈妈又要求我不能看漫画,“我偏要看。”我倔强地说。妈妈一手夺去了我宝贵的漫画书,哼!我说:“不看就不看!我玩电脑去,你奈我何!”打开电脑,我准备输入密码,嘿,389……OK!我按下确认键,呃……密码不对!肯定是妈妈改了,虽然我想知道,但是有心而无力呀!

就这样,我一直坚持到了晚上,吃完晚饭,我开始有点手痒,忍不住找书看,找了找,只找到了一本《三国演义》,啊!这本书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嗯,肯定是妈妈瞒着我偷偷买了放在这里的,我再翻翻想看看是否还有其它的书,可是一无所获。看来,我只好凑合着看《三国演义》了,翻开书,一页,两页,没啥意思,可是越看越有趣,越看越精彩!我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后面的情节,诸葛亮神机妙算,一代枭雄曹操,关羽征战四方,连战连胜……不知不觉地已经到了九点了,妈妈命令我去睡觉,我只好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到了原来的地方,我倒在床上,可是已经睡不着了,脑海中仍浮现出《三国演义》里面的剧情,嘴里还念念有词着……当我睡着的时候,还梦到了《三国演义》里的片段呢。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渐渐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

作文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三】

在《习惯的养成与改变》这本书中,作者王晓春老师认真的解释了习惯这个概念。所谓真实的习惯,是指“诚于衷而形于外”的表里如一的习惯,是指非常稳定的、几乎自动化的、无须假以思索的习惯。这种习惯,不大可能完全是靠权威要求和外部训练形成的。它往往是“培养”“养成”“生成”“预设”等各种因素互动、整合,最后形成的一个结果。它是化合物,或者换个说法,它是一种人的遗传信息与早期教育、学校训练共频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学校的行为训练恰好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教育倾向发生了共频共振,那就能够形成教师希望得到的习惯,反之就不能。你的训练不能引起学生灵魂深处的共鸣,他就只好在表面行为上顺从,或者干脆就反抗。

读到这里,我心中升起了一丝释然。以前总是觉得自己的教育很可悲,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被要求要每天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这个要求一直持续到了高中,甚至大学。按理说一个要求持续了这么长时间,总能形成学生的习惯了,但是总有一部分学生会忘了做作业,甚至总有一部分学生拒绝做作业。而手机这么一个他们接触不久的事物却轻而易举地让他们养成了每天给手机充电的习惯。甚至这个习惯有可能会持续终身。

从前的我不明所以,现在弄清楚了习惯是怎么养成的,我才弄清楚其中的关键。要求学生每天做作业并不一定能与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教育倾向发生共频共振。反之,只会有极少数的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做这件事情,所以想要让自觉按时完成作业变成一种习惯简直是难上加难。而手机内或者说互联网上信息量极其庞大,其中总有信息能轻易引起学生灵魂深处的共鸣,所以,使用手机就能非常轻易地变成他们的'习惯。

所以,做为教师的我们,该干什么干什么,但要放弃幻想。尽管去创定和执行适当的规则,但不要打着“培养习惯”的旗号,也不要幻想这些东西一定能内化为学生的真实习惯。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很好;不能,我们也不必焦虑,因为这并不是我们所能完全掌控的。我们不要患上“习惯培养强迫症”,徒然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失败连连。我们的任务只是积极提供各种情境帮助和指导学生成长。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好的习惯,至于他们能形成哪些具体的习惯,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