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分离时不舍的作文(朋友离别不舍作文)

朋友分离时不舍的作文(朋友离别不舍作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2-10-17 21:42:24
朋友分离时不舍的作文(朋友离别不舍作文)

朋友分离时不舍的作文【一】

??不欺吾,以时为标

孰可否之?诚然,在当下物欲纵横的时代,时间何其不是最诚挚之物,又何其不是令我们最珍惜之物呢?所谓时间之标准何在?其在于其可以真挚的评价你的功名成就,见证你的努力。

漫过历史的长河,一睹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古迹,都江堰,曾被老子称之为“上善若水”,而今竟成为人类智慧的结晶。犹记当年,李冰大耗人力物力,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人们对其百般埋怨,对其一味的否定。然而,经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磨练,都江堰却成就中华古今五千年中的一大奇迹。而今,仍旧生机盎然,涵养天府之国的子民。与此同时,那曾被一致认可的郑国渠,早以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历史遗迹了。

正因为时间的磨练,让都江堰在众多历史古迹之中脱颖而出;正因为时间的考验,见证了李冰父子的良苦用心;正因为时间的考证......

谈论至此,脑海当中不由浮现出那一对富有文艺的情侣。曾记否,当年世人一味的称赞萧军的文学成就极高,跨之至极。而对萧红所写的《呼兰河传》评价极低,并不怎么看好萧红的文学成就。当岁月的年轮蹒跚而去,在岁月之中不断考验,人们渐渐认识到萧红所著《呼兰河传》却是如此之佳作,反而,认为萧红之文学成就远高于萧军之文学成就。在时间的面前一切堪称平等。在时间的流转之中,定将见证成王败寇,在时间的洪流当中,王者终将胜出,何其不然!

然而,纵观古今之人,又有多少之人在岁月流逝之中,在岁月见证之下,又是那么的不堪一击。西楚霸王项羽为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投江自缢,一切功名成就化为乌有;诗人海子在现实生活之中,诚可谓是不堪一击,卧轨自,断送了大好前程。此类之人不胜枚举也。

因而,在时间面前,其终将不会以慌欺于吾,其可见证时间一切错、对、成、败,何其不然也!

朋友分离时不舍的作文【二】

自从踏入社会,自从离开那个像温室的学校,我今天才渐渐地明白了很多,渐渐明白了时间是个怎么样的东西,我不知道自己何时像个很准时的闹钟,每天都在提醒着哪个时间该做哪些事情,已经不再过着学校那种把事情一拖再拖的生活,我至少会很守时的每天上下着班,我也会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明天该做哪些事情,或者说该有哪些事情是必须做的。

我曾经无数次的幻想自己明天之后会怎么样,也努力的过着今天的生活,我也想自己今天过完后,也许明天会过得更好,甚至我的生活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仿佛想象就是种自我安慰,生活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那个时候我就在思考“我们会有多少个明天呢?”就像以前很多人传闻2012年是世界末日一样,如果那是真的,今天的我们会思考明天那个时候的.到来,我们会有哪些遗憾呢?我们是否会去好好的过着今天的生活呢?我们有多少个明天还能让我们去浪费,时间是否又允许我们去把今天明天一起浪费完了去等待后天?我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不能总想着明天,明天再努力,可是明天的明天,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来挽回今天呢?时间在不断地流逝,青春在不断地远去,我们还有多少个明天呢?明天过后,我们是否有些事情还没做完,甚至还来不及去做;我们是否还会去懊悔今天的日子就这样随着日出日落就没了?我不想做个每天都活在悔恨当中的人,我更加的不会把今天给浪费掉,而去想着明天,我更加的不想去告诉自己还有明天,因为我自己都回答不上还有多少个明天,我更加的不敢去跟时间开玩笑,所以我就会每天踏踏实实的做着自己的事情,在有空闲之余我更喜欢去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喜欢做些别人逼迫我做的事情,因为我一直都相信这么一句话:从不担心我努力了不优秀,只怕比我优秀的人比我更加的努力,那将是最难过的,甚至会看着别人的脸色去做事、做人……处在这种危机和脸色中按我宁愿选择努力点,也不宁愿别人那样对待自己!!!

难道真的是当我走过世间的繁华与喧嚣,阅尽世事,才会真的明白一切吗?我永远不相信,现在我只要相信人生没有多少个明天!

朋友分离时不舍的作文【三】

毕业季,每一人必经的时刻,那时候要挥别过去满满的回忆,去面对一切的未知,去感受新的事物。当你停下来的时候所有的回忆的都溢出来,那时候嘴角上扬就是对过去最好的回馈。

当最后一缕秋风散落了一地的落叶,那些已在校园里羽翼丰满的学长学姐们,都整装向更广阔的天空飞去。或许,社会这个广阔无边的天空,才能让这群鸟儿自由飞翔,施展他们的才华吧!

看着喷水池下那一个个西装革履的意气风发的学长和那一个个淡装浓抹的年轻靓丽的学姐,我不禁内心感慨万千,也不禁遐想连篇。

我觉得,或许,他们有的人正憧憬着踏出校园的种种快乐,至少他们不必受到学校规章制度的限制;又或许,他们也在惆怅着社会的黑暗,唯恐自己不能在社会立足;或许,他们希望自己快点毕业,因为毕业了,就可以参加工作,缓解家里的经济负担,忘掉这里的一切不快;又或许,他们不愿离别,可能这里还有他们心爱的人,还有他们美好的回忆……

百态人生,人生百态。不管毕业时的人儿,是有多么的惆怅,多么的愉悦,多么的茫然。但是时光的火车即将把他们载到了站,不管他们是多么的不愿意,多么的忧愁,他们也必定收拾好自己的行李下车。

不知自己三年后,怀着怎样的心情来拍毕业照,但是我也必定会微笑,会像他们一样高呼:“我们毕业了”。然后把我们的毕业帽抛向空中,寓意自己即将解放。也许,那时的自己可以练就一幅淡定的心态,可以从容不迫呢!

一阵秋风扫过,飞蝶般的树叶似哗啦啦的飘落。我知道,又是一年毕业季了!又要开始告别了,又要踏上新的开始了。那就祝君前路遇知己。

朋友分离时不舍的作文【四】

如果说饺子是中国文化一部分,一点也不夸张。作为传统做中国食品,一家人自己吃,它象征着团圆。用来招持客人,它表示尊重和热情。

一个外国人到中国,如果没有吃中国的饺子,那回去之后大概会被人笑话白去了一趟中国。传统地说,饺子是用面皮把馅包襄起来煮的食品。在过去,饺子主要做为节日食品特别是除夕之夜,饺子更是家家必吃的食品。在中国的习俗中,饺子从做馅、包的形状、到吃的过程,都有很多讲究。 先谈做饺子吧。饺子馅有荤有素,一般是荤素搭配。先把肉类,蔬菜类和各种佐料配好后,(按照人的多方放放在案板上用刀把肉剁细。剁细时,刀和案板撞击,发出有刀的“嘭嘭”声,由于用刀的'大小在变化,所以发出的节奏也变化,像优美的乐曲,传到左邻右舍。剁馅的时间越长,说明包的饺子就多,像征着日子红火富有。

馅做好了,包饺子时,大多数都是包成弯月形。这种形状包制时,把圆圆的面皮摆在手心里,舀一勺馅放在正中心,然后在面皮边缘弄上一点,两头对折后,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洽半圆形边缘捏制而成。馅子包好,该煮饺子了,接一点水在锅里。饺子多,水就多,饺子少,水就少。等锅里的水煮热后,把饺子依次放进去。之后、用勺子在锅底搅动一下,以防饺子粘在锅底。在煮的过程中,一般要分三次么锅里完冷水。吃饺子啦!吃时蘸一点事先准备好的蘸水,一口咬下去,肉里合有一点点的油和蘸水的汁儿一下子就溅出来了。味逆真是好极了:蘸水里的酸、咸淡刚好合适,油而不腻、鲜色鲜美。吃完后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每年除夕,饺子是必吃的食品。无论在外工作、学习,还是什么,人们都要赶回家里团聚。一家人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在轻松的节日气氛中,其乐融融—这就是家的味道,

朋友分离时不舍的作文【五】

栀子飘香,又逢一年毕业时,在这一淡淡的,涩涩的季节里,我将我心中仅存的记忆通过初夏这一沁人的晨风,转化成了这一季节里纯纯的素香,幽幽的,幽幽的。淡淡的栀子花香,满空弥漫着属于这一季特有的离绪。花香夹杂着心绪,通过初夏这一微微的晨风,使我将曾经的记忆重新拾起,在脑海中浮现着一个个属于我们的故事。

我的夕阳,你的容颜,谁的三分之一年!都说每个人,每一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忧伤的,而在这三分之一年的时间里,幸好有你们的陪伴,我在你们这一小小的太阳里收获着晴天与微笑。此去经年,回首曾经走过的青春岁月,我们奋斗过,我们彷徨过,最后我们也微笑过。伴随着一季又一季的栀子花开,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毕业分离,今天在这一6月,栀子飘香的夜晚,我将心中深埋的记忆通过这一纸流水白话转化成了这一书跳动的字符,书写着你我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

“男儿有泪不轻弹!”至今还记得你对我的毕业赠言,一句简短的鼓励,一个祝福的眼神,你的容颜,你的笑靥早已伴随着你这一开朗的性格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心房,很遗憾没有机会对你说一声祝福,匆匆忙忙的我们早已步入了属于各自的初中,从此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一份小小的遗憾,而我只记得那一年的花开的是如此的羞涩。

“250元。”还记得那天,伴随着铃声的结束,我们三年的书籍被贱卖时的情景,三年的时光,三年的压力,每一天每一刻我们无不带着这一绷紧的神经早起晚睡的拿起这一卷卷令人厌恶的书籍,现在看着它成我们中午饭桌上的酒钱时,此时的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坦然,管它志愿还是高复,管他成绩或好或坏,此时此刻都已经与我无关,今天的我只记得此刻的花开的是如此的纯真。

再多的不舍,再多的离别,明天的我们还是要背起行囊回到那一片我们曾经长大的故土去开创属于我们的事业。各奔东西,不知何时才能相集,我只记得那晚你喝的烂醉,天真的我们总认为社会中的友情是经不起时间与困难的考验的,所以在离别的最后一刻我们学会了珍惜,今晚我只记得周围的花开的是如此的忧伤!

朋友分离时不舍的作文【六】

坐在桌前,随意的打字,让心情自然舒卷,随意流淌我的茫然。

我不能解释我现在为什么如此的空虚无助,空虚到乏力,无助到麻木。我的心像是悬在半空的迷雾,迷迷蒙蒙,又轻无一物。随风游荡,但绝不是悠游自在,而是心无根基,无处安顿。我要迷失了自己了吗?我的生活,究竟该怎样安排。我焦灼着想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但是没有,我的四周只有虚无,什么都没有。只有哒哒的打字声,和周围的高声喧闹。

即将毕业的我的学生解颖媛送我一盆不知名的花,我把它摆在办公桌的正前方。白地儿黑纹的小巧瓷盆里是几只长满厚实圆叶的花枝。叶子大约有二十多片,肥肥的绿色,油油的光泽,翠玉般,煞是可爱。它静静的伏在花盆里,不开花,不炫耀什么,也不争抢什么,只是默默的贡献自己的生命原色,给这个世界,给这个略带忧郁的失意人。

“不用多浇水,几天一次,不干就行,很好养。”她宽慰似的叮嘱我,知道老师粗枝大叶,娇弱的花,是养不活的。临走,给我留下一封信。

信封是淡黄色的,小小的正方形。上面写着几个小连笔字:送给孟老师。信封没有粘封,而是仔细剪了一条缝,折入的。拆开,里面是折叠船型的一张信纸,正反面都是小小的字,密密麻麻的。我仔细的展平,铺在桌子上。全文如下——

给我敬爱的语文老师,孟老师

首先,对您说一声谢谢。感谢您四年来对我的教导和指引,让我学到了一些真正有用的东西。说实话,我认为您是我最值得珍重的老师。或许你并未感觉到,我这不是奉承,只是说心里话,这些话是真诚的。虽然有时您觉得我是会在文字中抒情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不是个善于语言表达的人。所以在这即将别离的时刻,我心中似是有千言万语,但终归落下一句“谢谢”。我会一直记者您,记着您的教导。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培养起多看书,多写作的情趣,丰富我的知识和精神。其实,说实话,我很愧疚,尤其在末了的时间里,我的语文学习也一般,而且实话实说,我可能也不会一直坚持着每天写,但我会尽可能的去写,或者将写的时间转入到多读中。总之,我会一直记着,在这个学校里,我与我的老师,我的同学一起坚持过,奋斗过,我的青春很有价值。您是一位注意,注重平培养学生内在精神品格,而非形式化的外在的,而是有内在精神特质的老师,也希望未来的日子,您能教出更多更好的学生,坚持属于您自己的品格。您是位合格的语文老师。我感谢上帝,在我思想初开的初中时光里,有您教我,教我真正做人内在思想的东西,我不管别人怎么看您,我只感谢您,感激您……

在信纸的最下角是她小小的大头贴,背景是几枝梅花,一行飞雁,和一个孤独的旅者的行影。我默默的盯着看,知道学生们将要走自己的路,诚如我在走自己的路一样。一段师生情谊,也就是匆匆人海中的短暂相遇,人生路上的短暂伴行。只是,不知道,这淡淡的伤感难道只是来自即将的别离?

孩子们陆续的送来了他们的离别赠言,一封封的小巧信件,我精心的收在一个大档案袋里。其中的每一封,我都仔细的品味。

吴婷婷这样说:这四年来,我想说的是,您是我至今,唯一一个带给我最真实,教给我最自我的一位老师。您让我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变得深刻。不得不说,您是一位独一无二的好老师,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想想以前,每当看到您叹息,又有些失望时,我心里也有些小波澜,或者说是愧疚。有时候想想觉得挺对不住您那么真心的付出……

国超这样说:孟,你给我亲切感,给我真实感。你讲的课文,现在历历在目,好。思想感情激烈碰撞,震撼我,烧灼我。你讲闻一多,你的声音里有伤怀的'颤音,无奈的悲愤,眼睛明亮如水,感染我。你讲应试教育,讲人生不只有一条路。告诉我们你的一些关心,点点滴滴。你的鼓励,你的教导,我都铭记在心。孟,你不只是我的语文老师,我想也更是语文课上的朋友,人生课堂的朋友……

还有尹延东,还有王振,还有吴秀荣……我一封封仔细的拆看,又仔细的装好,感受着真挚的情意,像摩挲着一颗颗滚烫的心。不知不觉早已放学,同事们都已回家,校园里一片寂静。空荡荡的办公室,只有我一个人,我的心似乎也空荡荡的了。窗外,天色幽冥。我坐在窗前,点燃一支烟。烟头在一片幽暗中明明灭灭,我的思绪也随着烟雾升腾弥漫开来。

我不像他们说的那样好,这个我确定。一个小小的语文老师并不能背起培养塑造人的思想精神的重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能这样去着眼我的工作,并不意味着,我不能向这个方向去靠拢。我讨厌一切不合理的虚假的但又道貌岸然的存在。教育不仅仅是社会化的过程,更是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一个没有自己的教育怎么能是成功的教育呢?所以,我不遗余力的向现行应试,甚至向不合理的体制猛烈抨击。我要让孩子们清楚他们的处境,放眼真实的认识这个社会,而不只是歌功颂德的完成奴化和教化。我们总是强调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创新型人才,但是我们的教育恰恰在扼这种创造性和创新性。因为我们在“蒙蔽”。我们用所谓的“教育”在一层又一层的“蒙蔽”学生本来清澈的双眸,本来透彻的性灵,本来敏锐的感受。我让他们读书,让他们写作,但不给他们指导。我要让他们说自己的话,想自己的事,发现这个世界真实的一面,而不是重复别人的话语。要说自己的话,说真实的话。你要从书中读出你自己,你的文字中要体现你自己。你就是你。只有这样,你才具备了成为有思想能特立独行的人的可能。真实的人,自由的人,解放的人,独立的人,有思想的人,当然也可能是最最清醒的痛苦的人。但是,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说,这样的人不恰恰是最为可贵的人吗?

我知道,我没有那么好。我是坚持过,同孩子们一起满含希望的同他们和自己的惰性做斗争。坚持再坚持,努力再努力。我和学生咬着牙,想从读书和日记中刨出我们的幸福和希望。但是,当我意识到,我的敌人绝不仅仅是惰性的时候,我的心开始凉了。学生太苦了,他们的时间太金贵了。当我认识到我根本无法把他们从题海中解救出来的时候,我几乎要放弃了。我努力过,我四年中几乎不布置语文作业,就是为了给他们点时间去读书,去写作。但是这点措施杯水车薪。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他们疲惫的奄奄一息,如何去享受读书写作的快乐呢。他们面对升学的压力,毫无例外的倾向于应试。有的学生当面质问我:你为什么不按应试的方式教我们?我们需要应试!

他的眼神是坚定的,是恳切的,语气甚至是祈求的。说真的,当时的我呆掉了,无言以对这个成绩较好的学生。我开始明白,我拯救不了他们,来自学校,社会,家长,学生的重重包围,简直万难冲破。慢慢的,读书不再强求了,日记不再检查了,一切的坚持开始处于一种放任状态。学生们悄悄的说“老师妥协了”。

能不妥协吗?我的孩子们。当你们本该快乐活泼的生活却要面对九门课程的时候;当你们被要求每门都高分的时候;当考题考不出你们的语文素养,还要这样考的时候;当你们除了功利毫不知意义而摇头晃脑昏昏沉沉的记硬背的时候;当一切的一切都成了强大的惯性的时候;当你们自由的时间成了奢侈的时候;当看课外书也被排斥在学习之外的时候;当大家都以错为对的时候,我能说些什么呢,能做些什么呢?

“人生不是一场,孩子们。人生有很多条路。”

“学习谋求的是幸福的人生。这个幸福的人生,既包括将来,也包括现在。你也要谋求现在的幸福。”

“阅读与写作,可以给你带来幸福感。”

“培养兴趣爱好,坚持这种兴趣爱好,这可能会成为你人生的立足点。”

……

说过好多这样的话。但是,在你们及家长的眼里,在学校社会的评价体系中,这些只不过是一个靠应试闯关成功的人的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无关痛痒的话吧。一切对应试的颠覆都是“叛徒”。所以,你们没有仔细思考,就投入了这场浩大的题海泅渡。挣扎的筋疲力尽。很多会停滞半途,带着一大堆非己的符号,投向另一个生活的领域,而晕头转向;也有很多会暂时成功,几年大学生涯面对的又是考研,考博,考工作,一切似乎又是原点。

我在想,是不是会有另外一种活法,一种幸福的学习生活?这样的压力究竟是人为造成的,还是社会的必须?有没有大大节省生命成本的教育形式来帮助你们走向成功呢?

当所有的这些还都是幻想的时候,我不得不兼顾两者——理想和现实。我不想让你们只会记忆而不会思考,更不想让你们只是他化而迷失了自己,但另一方面,我也不能拉你们出社会的洪流,乌托邦只存在于幻境,你们还是要面对不合理的残酷的竞争现实。

两者的兼顾是无奈的选择。往前看,这种无奈无边无际,我心里就很疼,很茫然。

烟灭了,四周一片黑暗。依稀辨别出眼前这盆花的轮廓,耳边似乎还是学生叽叽喳喳的话语。别离一时,可能是一世吧,在你们的人生旅途上,携手相行的这段时光,希望能留下些什么,哪怕很少,我亦满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