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必备素材100例(中考作文必备素材大全简短)

中考作文必备素材100例(中考作文必备素材大全简短)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12-25 02:43:36
中考作文必备素材100例(中考作文必备素材大全简短)

中考作文必备素材100例【一】

1.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

3.考查论据的类型及作用。

4.辨别论证方法.论证方式.或论证角度。

5.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探究品析。

6.根据文意从自己阅读和生活积累中列举事实论据.或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

中考作文必备素材100例【二】

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任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中考作文必备素材100例【三】

??确的书信格式及范文中考作文素材

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最害怕的就是作文了吧?那么,你需要积累一些可用的作文素材!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作文素材,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正确的书信格式及范文中考作文素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1、称呼: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

2、正文: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近好!”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快!”。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不可直接接下文。否则,就会违反构段意义单一的要求,变成多义段了。

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启始语。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近来身体是否安康?”“近来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类。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接下来便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即写信人要说的话。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

3、结尾。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祝福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祝福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一般对长辈都说一些“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之类的祝福语,而对同学则说一些“学习进步”“天天快乐”之类的话。

祝福语的格式是:在正文写完之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祝你”、“敬祝”,再另起一行顶格写上“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等,后面都不要用标点符号。

如果不用以上祝福语,也可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结尾。“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4、署名和日期。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如果是写给的亲属,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您的孙子、您的侄子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写给老师则要写上“您的学生”,空一格写上自己的.姓名。日期只要写在署名下边即可。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行书写未尽事宜。

(例文)

小溪姐姐:

你好!

现在已经到了冬季,咱们的家乡又变成了银色的世界。加拿大那里的气候怎么样?也很冷吗?听妈妈说,你下个月就要回国了,到时请你一定到我家来,好吗?

我还在绘画班学习呢。前几天,我的一幅画在“中美少年儿童环境美术书法摄影比赛”中得了一块银牌,为学校争了光。颁奖会上,校长亲手把银牌挂在我的脖子上,别提我多高兴了。

我每天都要拉小提琴,老师说我还行,有进步。我现在已对小提琴入了迷,我决心成为一名合格的小提琴手。

以上说的是我的成绩。我还有些不足之处,比如说英语,我的口语总是不好。如果你下个月能回来,好好教教我那该多好啊!好了,就谈到这吧。盼你早点回来。

此致

敬礼

你的表弟:张钊

20xx年11月29日

中考作文必备素材100例【四】

每每站在窗前,目光总会定格在山脚下的小村庄。参差的树木、错落的房屋和那袅袅的炊烟,像极了我那隔山隔水的家。冥冥中,似有“喔喔”的鸡叫声、“汪汪”的犬吠声传来,一股甜蜜的亲情便会慢慢遍及全身。

珍惜所拥有的亲情,所以我不愿回家。

并不是嫌家的偏僻和简陋,只是不忍那匆匆的重逢与别离。回家了,老爸黑瘦的脸上露出了欢喜,妈妈的头上又多了几丝白发。妈用粗糙温暖的手拍拍我的头,又摸摸我的脸:“瘦了!”便会有过节时丰盛的饭菜端上漆皮剥落的大饭桌。那熟悉的一切啊,给我满眼的泪水。走时,背起满满的行囊,再望一眼妈妈。妈妈,此后相见又是在梦中。泪向外涌,却使劲睁大眼睛,笑。妈也笑。爸总是送我到车站。匆忙中竟忘记再看老爸一眼,再回首,老爸那灰色的身影已越来越远。啊,我那善良的双亲啊!那浓于水的亲情啊!

珍惜所拥有的亲情,所以我不想回家。

不是不向往家的温暖和安逸,只因不忍接过那放到我手里的一叠叠汗钱。勤劳能干的父母用这些钱,本可以过上像邻家那样殷实富足的好日子啊!

珍惜所拥有的亲情,所以我不敢回家。

只因不再手捧奖状,一脸兴奋。我实在不愿意看到父母因我的平庸而黯淡的双眼,虽然只是那么短暂的一瞬,可我会脸红到耳根。

小时侯,亲情是父母温暖的怀抱;现在啊,亲情是想回家而不能的渴望,是—份深长的牵挂,是心灵永远的归宿。

亲情到底是什么?亲情是一种永远剪不掉的思念,永远抽不去的`牵挂,永远替代不了的关爱,永远忘不了的根。

中考作文必备素材100例【五】

人生中最悲哀的地方就是自己的东西,往往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有的人为了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往往会忽略自身本应该珍惜的一切。我认为在我们的一生当中最值得珍惜的有两件东西,一件是时间,一件是亲情。这两者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任何人也不可能剥夺走的。但也许是来得太轻易了,所以它们往往会被我们所忽略。

在我国古代就有许多描述时间飞快流逝的语句和成语。比如说一寸光阴一寸金,比如说白驹过隙等等。人的一生只有几十年的生命,这几十年的时间就是人的一辈子。我们个人可以选择如何度过这一辈子,有可能你选择的是虚度一生,你也可能选择的是努力拼搏。你的一生该如何度过?决定权最终还是在你的手中。纵观古今中外,那些在历史书上被书写的人物,都是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他们每天都会做出详细的安排,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他们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做出了许多辉煌的事情,以至于被后世所铭记。这些人的一生也许是短暂的,但是他们的影响却是永恒的。可是还有更多的人不懂得珍惜时间,他们只会贪图时间给他们带来的享受。这些人更多的还是会选择虚度一生,或者是享受一时的快感。可是等到人到中年需要他们肩负责任的时候,却突然发现自己没有什么能力,因为他们在学习的最佳时间里选择了虚度,选择了玩耍,今后陪伴他们的只能是永恒无尽的黑暗。

亲情是人世间最伟大的一种情感,不论在何时何地,父母都是我们最好的避风港,是我们最坚实的臂膀。这种来自于父母的爱是与生俱来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剥夺的。可是我们往往会忽略父母的感受,等到我们成年以后就会忽视父母。现在的时代已经有许许多多的空巢老人,老人们在情感上的空缺是难以弥补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自己父母年迈不能走动或者是去世之后才会懂得去照顾父母。对于父母来说,他们最珍惜的就是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也许我们没事的时候和他们谈谈话,喝喝茶就能够让他们开心许久。所以说珍惜父母还在的时间吧,不要等到父母走了之后才会突然发现自己居然很长时间没有和父母聊聊天了。在我们的一生当中,我们最珍惜的东西往往就是那些来的最容易的东西,不要因为来的轻易就不珍惜,否则我们将后悔一生。

中考作文必备素材100例【六】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经常出现的位置是:标题.开头.结尾

(2)文章第二段:如果第一段列举生活的种种现象.就可能在第二段出现论点。

(3)文章中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就是论点。

(4)文章有分论点出现.没有中心论点.要把分论点进行整合.自己概括中心论点。但这种情况在中考中很少出现。

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指代什么内容?

我们可以用四步“解题技巧”来进行解题:首先在原文中找到这个词语.然后联系上下文寻找所指代的内容.这类题基本都在这个词语的前面而不远处出现.回答一般可以直接摘抄原文.有时也需针对题干进行概括、删改等加工。

例子:“霍金是一个神话.残疾人和科学巨人两种身份特征在他身上合为一体.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这样的功绩和一个高度残疾的人联系在一起.确实能给人极大的震撼。”这段话中加点的“这样的功绩”指代什么?

答:“这样的功绩”指代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

3.指出下列语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道理论证:通过引用X的话,充分有力证明Y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举例论证:通过举X的例子,具体有力的证明Y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3)比喻论证:把X比作Y.证明Z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通过X与Y对比,鲜明、有力的证明Z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例子:

如“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表演者.但是.一位真正优秀的演员.不是仅仅依靠外表的华丽取悦观众.而是凭借内心世界的真诚、丰富来赢得更多的掌声。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这段话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答:(1)比喻论证。作者把人生比做舞台.论证了诚实是可贵这个论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2)道理论证。引用傅雷先生的话.有力地论证了诚实的可贵这个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4.说说某段或几段的论证过程怎样?

(1)先(正反两方面)举出**事例或者道理论据.然后得出什么结论(或证明什么观点)分――总

(2)首先提出什么观点.接着用**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或者道理论据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或说明了**的道理)总――――分――总

这一题型的答题技巧.(1)要点出文段的论点是什么.(2)要答出论据是什么(3)用好连接词。(4).答案要准确.简练.通顺。

5.下面句子(或语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常见的作用:引出下(全)文.总结前(全)文.承上启下

(2)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1)作为文章的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2)引出论点或论题。(3)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开头段的作用的答题技巧:

(1)通过写***事例(引用).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

(2)通过引用名人趣事(典故.传说..寓言)提出**论点(或引出**论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把**事例(名言)作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来证明文章的**论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6.前后两段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先看这两断与前面的段落之间有没有照应的关系.如果没有。再看这两段之间有没有先后关系.比如时间上.逻辑上等.分析后即可作答。

两种答法技巧:(1)不能。因为这几段和第*段的**几句是一一对应关系。

(2)不能。因为这几段存在着逻辑顺序或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或不符合人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习惯.)

7.根据文章.给文段补写一个恰当的论据。

首先要认真读文段.明确文段的论点是什么.然后在看题干要求你补充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在搜索你平时积累的论据是否符合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并且注意与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同时注意关联词语的运用.从而补写出恰当的事实论据或则道理论据。

8.文段中用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事实:典型事例、史实、统计数字;

道理:一般都是经过验证的真理、、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

答法技巧:用了***论据.证明了***论点。

9.:本文的结构怎样?(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1)、并列式。平列中心论点的几个方面.往往有分论点。

2)、递进式。层层深入、步步发展;起承转合、环环相扣。(注意顺序条理)

3)、对比式。正反对比。

4)、综合式。

10.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答题技巧:(1)不能。(2)这个词文中的意思是***.(3)删除后的意思是***.(4)这样表达不严谨.语言不严密.使论证缺少说服力。

议论文的语言:

1)严密性;2)“但”、“固然”、“诚然”等提示语;3)词语的感情色彩;4)语气、句式(设问、反问、祈使、肯否定陈述.排比、双重否定等)

11.结合生活阅历和自身实际评价作者观点.或谈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

此类题目形式虽然开放.但是从根本上来看.考题一般紧扣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因此.只要我们找到文章的论点并紧扣其解题就能拿到一半分数.再按题目要求.结合自身或社会现实展开论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言之成理.就能将此类题目的分数全部拿下。

答题技巧:(1)论点。(2)结合文段阐述论点的由来。(3)联系实际(用上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4)发出号召。

中考作文必备素材100例【七】

“烦了,别吵了、我听不见,真烦人!”这些差不多天天都是我说的话,因为爸爸妈妈他们的唠叨,也因为周围其他的响声打扰了我的思考,真希望我不喜欢的事物全都消失才好。

一天清晨,我睁开还想睡觉的双眼,发现窗外那太阳还是那样的红,但外面却是格外得安静。我打开“轰轰”作响的窗户,几只小鸟在天空中边飞边鸣,但人却都不见了。我为了确定这不是梦,先使劲地刷了一下我的脸,脸上顿时火辣辣的。然后,我再跑到客厅,还是没看到人影子。我又惊又喜地跳了起来,大喊:“终于!解放啦!”

我先是来到了一家电玩店,从前台柜子里拿了五百个币,然后开始了游戏之行:拳皇、摩托车、跳舞机、抓娃娃机……都出现在了我的眼前。玩了一个上午后,我想去必胜客吃顿美味大餐,可是进去后才发现,什么服务员、厨师、端菜员都没了,我开始想念那些真心帮助我却被我嫌弃的人了。我又转念一想:“好不容易有这个机会,一定要珍惜,不能放弃。”于是我又来到了超市,拿了几包自热火锅回了家。吃完后我准备看电视时,发现根本没电没网,这时我想起了那些辛苦工作的发电人员,我却嫌网速太慢。我又想坐公交车去电玩店时,却发现没有人开公交车了,我原来还嫌司机开得太慢。我只好待在家里等待今晚过去。慢慢地……慢慢地……太阳渐渐地下山了,而我头上却流下了发冷的汗。我小心翼翼地走到了我的卧室,突然一声响把我吓了一跳,我跑了起来,跳上床用被子把自己蒙起来,等待黑夜过去。响声却一直未停,我壮起胆子想出去看看,但是因为害怕又缩了回去。我开始想念自己的家人,想念帮助过我的人,我感到非常孤单,我希望大家都回来。慢慢地……我勇敢地钻了出来,但眼前突然一亮,我闭上了眼……

再睁开眼时,我依然在床上,太阳还是那样红,吵闹的声音回来了。我非常高兴,高兴只剩我一个人的事只是梦,我感恩大家给我的帮助,我不应该抱怨别人的辛苦劳动和对我的关心帮助,因为大家的相互付出和帮助才有了我现在美好的生活。

我们都应该珍惜当前拥有的,不要等到失去后才知道拥有的可贵。

中考作文必备素材100例【八】

那么,记叙文如何“兴波”呢?

一、悬念法。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通俗地说,它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谜面,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课文《一碗阳春面》就是范例。文章开篇,写大年三十深夜十二点,母子三人来到北海亭面馆吃面。这么晚了才来,而且是合吃一碗,这一情节足以引起读者的好奇。接下来写一年后他们二吃阳春面,作者仍然没有揭开谜底。再写一年后他们三吃阳春面,时间、地点、人物依旧,阳春面变成了两碗,这又是为什么?读者的好奇心被作者撩拨得按捺不住时,小说恰倒好处地通过母子三人对话交代了他们所遭受的厄运。但作者还嫌悬念设置得不够充分,往下是写母子三人十年没有来吃面,由此设下了新的悬念:他们为什么没有来?他们的命运怎样了?直到篇末,读者紧悬的一颗心才放下,为主人公战胜厄运而欢欣。由于悬念扣人心弦,全文显得曲折有致。

二、误会法。就是借助人物之间的各种误会造成一定的矛盾冲突,从而铺排情节。如《红楼梦》中写到贾宝玉从父亲那里回来了,此事是吉是凶,黛玉放心不下,便来看望宝玉。这时刚巧宝钗已在宝玉的院里了。黛玉扣门,院里的晴雯以为来的是丫鬟,又因与碧痕拌了嘴,心里正有火气,加上宝钗来访心中更是不快,于是有人敲门便不加理会。黛玉再敲门,晴雯索性拒绝:“凭你是谁,二爷吩咐了,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黛玉被拒之门外,自然对宝玉产生了误会。接着,她又在墙角边见到宝玉送宝钗出门,更是越发气恼,越发悲戚。这样,直接牵制并引发出下文黛玉以残花自况、荷锄葬花和桃花坡上宝黛二人见面和解的情节,同时引起了读者的心理期待,蠡测宝黛的爱情纠葛和黛玉的命运归宿。

三、巧合法。一部《三国演义》、一部《水浒传》,究竟写了多少巧合,那是难以数清的。正是这个原因,“无巧不成书”几乎成了过去说书人的口头禅。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要想引人入胜,设置巧合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技法。如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安排了许多巧合。篇首写林教头巧遇李小二,为下文写李小二知恩图报埋下伏笔。后写李小二巧遇陆虞侯,牵出林冲上街买刀欲复仇的情节。再写草料场巧遇大风雪。正是风大雪紧,林冲才出门沽酒御寒,途中见到了山神庙;正是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是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大石头顶住庙门,从而偷听到了仇人的谈话,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忍无可忍,愤而敌,实现了性格上的质的飞跃。整篇课文,连设巧合,环环相扣,推动着情节的不断发展,给读者带来无穷的艺术魅力。

四、抑扬法。这是组织篇章造就转折、形成波澜的又一重要技法。可以是先抑后扬,也可以是先扬后抑。如课文《琐忆》就是先抑后扬。作者回忆鲁迅开始使用了抑笔,说鲁迅“多疑”“世故”“脾气大”“不容易接近”等等。文章往下的回忆,则逐一解除了先前的这种误解,推翻了听到的别人的议论。原来,鲁迅对青年平易近人,亲切热情,从不使用教训口吻;而对那些攀附阔老的奴才、伪装的道学者等,那确实是很有“脾气”、也很爱“骂人”的。这样,文章前后“抑扬”的呼应,形成了覆盖全文的波澜,增强了表达效果。

五、虚实法。正面直接地写叫实写,侧面间接地写叫虚写。虚写为实写服务。文章要以实带虚,虚中见实,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又一个波澜。如《藤野先生》主要叙述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但开头三小节作者不直接去写,而是奇峰突起。作者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刻画了清国留学生“逛公园、学跳舞”的思想腐朽、不学无术的丑恶现象。鲁迅对东京的失望,实际上是对中国人的麻木而痛心,从侧面表露了作者不甘同流合污、不与之为伍的爱国之情。又如《荷花淀》,实写水生嫂和水生的对话,虚写水生他们报名参加“地区队”;实写荷花淀几个青年妇女翻身跳下水的紧张场景,虚写参军的战士们紧张迎敌的表现。这样,以实显虚,以虚映实;青年妇女的战斗生活得到生动描写,而青年男子的战斗作用也由此表现得富于情趣。

六、相错法。“相错成文,则语势矫健”,就是说写文章要相错成文,才能力避平板、单调。在记叙时,时而顺序,指明事件发展方向;时而插叙,交代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关系,使文章有进有退,有起有落,有逆有转,变幻多姿,活泼有致。如课文《第二次》,首节倒叙,概述苏教授在招生考试中发现一件奇怪的事:陈伊领初试时十分优异,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接下来五节文字补叙这件奇怪的事情。而第13节作者运用插叙,叙述苏教授从陈壹玲的弟弟口中了解到他姐姐由于抢险救灾、整夜不眠而影响了嗓子的真相。这里的插叙与前面的倒叙、补叙结合起来,在结构上形成摇曳多姿的势态。

七、张弛法。“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叙述故事情节,如果有张有弛,就不致显得急促或平淡无奇。如《荷花淀》,前面部分写水乡、风景异常恬静美好,给人一种和平的感觉,这是弛。接着作者转过笔锋,描写水上一场激烈的游击战,使浓烈的战争气氛弥漫其间,这是张。又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开头写春节过后北京王府京大街的特种药品商店的热闹景象,这是弛;接着写突然传来平陆县委的求援电话,这是张;再接下去补叙事情的发生,这又是弛。一张一弛,文章就有波澜了。

八、离合法。清人唐彪在《谱》中说:“世间文字,断无句句看题、句句不看题之理,其法在于离合相生。”又说:“离合相生者,谓将与题近,忽然扬开;将与题远,又复掉转回顾是也。”对于记叙文来说,就是在处理场面和情节的过程中,不必处处扣主旨,而应采取“若即若离”的方式灵活安排,掀起文章波澜,避免单调呆板。如季羡林的《马缨花》,文章用了几乎一半的篇幅回忆过去所住的大院,对这个院子的人事沧桑、古迹遗存等等描写得十分具体细微,初读起来会以为这是回忆往昔居室的文章。但是,就在作者尽情勾画出院子的黑暗、生活的孤寂之后,笔锋一转,文章中闪现出“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主人公马缨花登上了文章的中心位置。往后就写马缨花的“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正是这马缨花的“影”与“光”的对比中,“带给我无穷无尽的力量”。至此,文章完成了对马缨花进行了全面地描绘和赞美。原来,前面部分正是写出马缨花的“影”。如果不表现“影”的广阔社会背景,没有“影”的对照,,就不能衬出“光”。影中的马缨花值得留念,光中的马缨花则更可爱。这不正是“离合相生”吗?

九、蓄放法。这种手法的运用,主要是在组织篇章的过程中,有意将文章的主旨或感情潜藏起来,积情蓄势,就像水库蓄水一样;行文到适当的时候,积蓄到一定程度,突然间将隐含于文中的主旨或感情爆发出来,如水库之开闸放水。如毕淑敏的《儿子的创意》,作者以特有的清新、细腻的文笔,给我们叙述了“儿子”参加一个宗教博物馆建筑创意征文比赛的故事。通篇的构思十分精巧高明。儿子一心一意要拿金牌,妈妈气急败坏地阻止非难。儿子严肃认真,把参加课外活动看成是培养自己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妈妈则千方百计地引导孩子重视课本。多么尖锐的现实矛盾!然而,在文章的最后,当儿子拿到金牌,妈妈问他为什么想得金牌到日本去时,儿子的回答却是“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啊”。原来儿子的“一心一意”“严肃认真”竟是为了一台游戏机!这里,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蓄放”的手法。如果说全文的母子之争是一种“积情蓄势”,那么结尾的陡然一转,则是开闸放水。

记叙文在“尺水”中“兴波”的方法当然不止以上几种,而且一篇文章中往往也不止用到一种方法。但是我们既要避免平铺直叙,又不能故弄玄虚,否则,过犹不及,甚至会弄巧成拙。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