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大美中国作文(我眼中的中国之美1000字)

我心中的大美中国作文(我眼中的中国之美1000字)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4-05-29 19:36:24
我心中的大美中国作文(我眼中的中国之美1000字)

我心中的大美中国作文【一】

她是我最要好的小伙伴,我很喜欢她,不只是因为她成绩优秀,十次八次一百;也不只是因为她口才了得,每次年级里的讲故事比赛的一等奖总是能“口”到擒来;也不只是因为她多才多艺,写字、画画在各级比赛中获奖不断,更是因为她十分关心同学,善于化解同学之间的小误会。

有一次上体育课,有个同学把杜羽彦弄哭了,班长看见了,就问杜羽彦怎么了。

杜羽彦哭泣着说:“她打我!”

于是班长又问那个同学为什么要打杜羽彦。

那个同学委屈地回答:“我只不过轻轻碰了她一下而已。”

班长安慰杜羽彦:“别哭了,我做一个超级搞笑的打人动作给你们看。”

只见班长板起小脸,瞪圆了双眼,高高举起一只手,我们被吓得连大气也不敢出。

只见班长猛一挥手——轻轻地打在自己的脸上。我们忍不住都笑了起来,杜羽彦的眼泪也早就干了。

可爱又善良的班长啊,我喜欢你!你是我学习的榜样,是我成长中的好伙伴。

我心中的大美中国作文【二】

我的家乡禹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从许由、许地、许县、许都到现在的许昌。现在的许昌还保留着许多历史遗迹,有春秋楼、文峰塔、霸陵桥……我最喜欢的是文峰塔。

文峰塔在许昌市博物馆内,塔高五十二米,共十三层,每层的角上都挂着漂亮的风铃,每当微风吹过,便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好听极了!

走近文峰塔,首先看见塔前有三座石碑,其中一座石碑清楚地记载着,此塔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再向前走,便是高高的塔基,塔基是用条砖砌成。登上台阶,步入塔内,迎面是一尊慈祥的“千手千眼观音”佛像,环顾四周,墙壁上还有许多画像。塔内建有多级台阶,通过台阶,便可登上塔顶。

据说,这座塔原名叫“文明寺塔”,是为了振兴文运所建。我今天参观了文峰塔,希望文昌神能给我带来文运。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禹州,这里还有更多美丽的风景,希望大家抽空来许昌参观!

我心中的大美中国作文【三】

中原腹地、嵩山脚下、颍河之滨有一自峰恋叠嶂、苍松翠柏、水光潋滟、碧波青天的山水桃源——白沙湖风景区。

白沙湖又称白沙水库,风景区位于禹州城西北60华里处,在登峰东南35公里处与我市交界的王村乡,是省会郑州、洛阳、许昌三市的重心地带,207国道从景区南大门通过。

湖区周围群山环抱,峰峦叠嶂、翠柏葱茂夜可闻苍松涛阵阵、朝可观日出嵩门,夕可拾平湖晚霞;远离都市喧闹,但闻“空山鸟语”;白沙湖水波粼粼、一碧万顷,如置身于梦幻,如迷离于仙境。

白沙湖历史景观密布,为思古都登台览胜,抚措叹今提供了好去处。站在东岭关,可遥想当年关云长横马立刀过五官崭六将时“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雄姿;置身于玉溪垂钓处,可临姜太公“愿者上钩”的钓法;叹幽者可身临鬼谷洞演泽鬼谷子出奇制胜的韬略;猎奇者可聆听“要外潭”、“鬼修城”、“黑龙潭”等处离奇传说。

神秘的白沙湖风景区不仅山青水秀,历史景观众多,而且人文景观处处可拾。“关帝庙”、“九龙庙”、“祖师庙”等佛道庙观可满足善男信们祈求平安之愿;景区周围数十里处古寨可让您领略当地风土乡情。

白沙湖水面浩荡,水质较好,湖畔经几年开发建设,已形成一个休闲度假区,建起各种旅游设施。湖中有游船,上有多种游乐项目。夏季到此可以游泳、垂钓,小住一宿也很惬意。


我心中的大美中国作文【四】

我的家乡在禹州市花石镇。 家乡的风光有许多,可我最喜欢家乡的生征生态园。那里不仅种了许多果树和植物,还建了一个大型的游乐园。

尤其到春天,那里鸟语花香,芬芳迷人,说着说着我就迫不及待地带你们走进家乡的生态园了。 生态园入口两旁的田地里种满了油菜花,一望无际,竞相怒放,像是争宠的小孩子,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又好似金浪滔滔的海洋,积蓄着能量,甚是迷人。 进入生态园,映入眼帘的是花的海洋。

首先看见的是桃园,里面的桃花缤纷遍地,一簇一簇的粉红。当我走进去像是走入了仙境一般,感觉自己也变成了桃花仙子,难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世外桃源? 梨园的梨花也不甘落后。每年三四月间,梨园仿佛是雪花的世界,到处都是白色的花瓣。那些花圣洁、美丽,让人流连忘返。 接着是草莓园。每年六七月份,树上就挂满了红红的草莓,像红色的`玛瑙一样,美丽极了,让人垂涎欲滴。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到采摘的快乐,还可以收获丰收的喜悦。 再往里便是葡萄园了。

每年八九月,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葡萄,有红的、绿的、紫的,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一样,漂亮极了,让人直流口水。里边还种了许多漂亮的植物,遍地都是绿油油的,满院子都是花香。 儿童乐园被包围在生态园的中央,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尽情的疯玩。我最喜欢攀爬到攀爬网的最高处。登高望远,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在我眼中,一排排房子,绿的禾苗,黄的、粉的、白的花……五颜六色,流光溢彩。

我喜欢这种田园风光,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安静。这就是我的家乡,我爱我的家乡——禹州市花石镇!

我心中的大美中国作文【五】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南缘的中心城市。地处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颍河自西至东横贯全境。紧邻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

郑石高速、永登高速公路交汇于此,禹登铁路、禹郸铁路、平禹铁路贯穿全境。距省会郑州70公里、新郑国际机场39公里。全市总面积1461平方千米,人口121万。城市规划区面积7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38万。禹州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民族之根,被誉为华夏第一都,素有“夏都、钧都、药都”之称。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发挥产业优势,禹州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2008年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中名列第68位,全国中小城市100强第78位。

禹州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民族之根。禹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洪荒初开,人类祖先便在这里繁衍生息。早在新、旧石器时代,就闪耀着华夏文明之光,为华夏文明的中心。早在原始社会末期,这里就是黄帝部落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后来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居住在今禹州市西北部和北部山区的具茨山。史书记载:“帝启之岁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宴诸侯于钧台,诸侯从”(《竹书记年》。颍河上游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禹州自古称华夏第一都,大禹治水的政事在禹州广为传颂,禹州也因大禹治水、禹让位于启而得名,北京世纪坛铜柱历史纪年即禹州为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都之地。大禹因治水有功曾在此受封“夏伯”。禹子启继位后,于钧台大宴天下诸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从此,华夏五千年文明从这片热土开始。自夏始,经商、西周、春秋战国,曾三次为夏韩古都;秦以降,至顺治十八年(1661年历时两千多年,均为京畿重地或一方一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秦汉为颍川郡,晋唐为阳翟,宋元明为钧州,清顺治年为禹州。

禹州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在原始社会末期,它是夏部族活动的\'中心区域,又是中国从原始社会走向奴隶制社会,形成国家概念的第一座首都。据《史记·夏本纪》载:禹在此受封为夏伯,夏者:帝禹封国号也。《郡国志》颍川郡条下载:阳翟禹所都。盖由禹始封于此为夏伯,禹的儿子启又于此创建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并大飨诸侯于钧台,举行开国典礼。帝相失国后,少康中兴,也由夏众灭浞,奉少康归于夏邑,诸侯始闻之,立为天子,而都于此。故在史籍中,早期多称禹州为夏邑。

禹州在春秋时,为郑之别都栎邑。战国初,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韩景侯虔在禹建都。史籍上自此称禹为阳翟。

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韩灭掉郑,遂迁都新郑。五年之后,在周烈王六年(公元前370年,韩复迁都阳翟。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使内史腾灭韩,虏韩王安,以其地置颍川郡,郡治首府设在阳翟。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项梁立韩公子成为韩王,仍置都于阳翟。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立故韩王信为韩王,置都阳翟。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徙韩王信于太原,复以韩国之地为颍川郡,郡治首府设在阳翟,领县二十(阳翟、昆阳、颍阳、定陵、长社、新汲、襄城、郾城、郏县、舞阳、颍阳、〓高、许昌、鄢陵、临颍、父城、成安、周承休、阳城、纶城。新莽时期,王莽复古****,在天凤年间(公元9——14年,将颍川改为左队郡。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改左队郡为颍川郡,治所仍置阳翟,领县十八。西晋时罢郡设阳翟县。东晋十六国时期,阳翟曾先后属前后赵、前后秦及前后燕。南北朝时期属魏。在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526年,分阳翟、阳城部分地区,在阳翟境内的“少康城”设县,称康城县,该县划归阳城郡领属。在东魏孝静帝兴和元年(539年,又划阳翟东部部分地区,在黄台村设县,并于阳翟,设置阳翟郡,领阳翟、黄台二县。

在金代伪齐刘豫统治时期,在阳翟县设颍川军。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改军为州,称颍顺州。阳翟县仍为其附郭。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因州有古“钧台”遗迹,改颍顺州为钧州。辖阳翟、新郑二县和一个郭店镇。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钧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撤销阳翟郡治。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划归襄城郡管辖。大业元年(605年,黄台县撤销。至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康城县也被废掉,恢复了原阳翟县的辖区。唐以后地方建制不再设郡,但阳翟县名一直被沿用。在金代伪齐刘豫统治时期,在阳翟县设颍川军。

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改军为州,称颍顺州。阳翟县仍为其附郭。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因州有古“钧台”遗迹,改颍顺州为钧州。辖阳翟、新郑二县和一个郭店镇。

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钧州改领阳翟、新郑、密县3县。明洪武初年,撤销阳翟县制并入钧州州治(沿用1700余年的阳翟县名,至此告终,仍辖密县、新郑二县。

州改领阳翟、新郑、密县3县。明洪武初年,撤销阳翟县制并入钧州州治(沿用1700余年的阳翟县名,至此告终,仍辖密县、新郑二县。

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年,为避神宗朱翊钧名讳,改钧州为禹州。闯王李自成曾一度将禹州改为均平府。

清初沿袭明制,清初仍改为禹州,属开封府,至雍正二年(1724升禹州为直隶州,十二年降为散州,乾隆六年(1741复隶属开封府。

民国时期改禹州为禹县。

中华民国1913年3月1日,禹州改为禹县,隶豫东道。1914年6月2日,改隶开封道。1932年9月27日,改属河南第一行政督察区。1946年河南又划成12个区,禹县属第一区。

另,1945年以后,共产党曾分别在禹县、郏县交界设禹郏县;在城北扒村一带设禹北县;在禹县、密县和新郑交界设密禹新中心县;1948年在许昌、禹县交界设许西县。存在时间较短,多未形成真正的建置和辖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仍设禹县,先后隶属河南省许昌专署和许昌市。

1988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禹县改为禹州市,为省直辖县级市,计划单列。

我心中的大美中国作文【六】

我的家乡位于禹州市苌庄乡柏村,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据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这里不但景美、人美,而且有一处名胜古迹。

我们的村子被群山环抱,很美。这里有一百多户人家,村里虽然不富裕,但是很平静,天蓝、草绿,空气新鲜。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就像生活在世外桃源。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但乡土气息浓郁,我很喜欢。

在村子的南边,有一座很大的墓,据说是五代时期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的墓。墓坐北朝南,高大的陵墓坐落高垄之上,紧接绵延的大龙山。墓上的柏树长得十分苍翠,墓旁有一座高大的石碑,上面有对刘知远及其陵墓的简介,墓高八米,周长60米,墓四周100米处均有一对残存的石狮,墓前有一正方形的石柱。听村里八九十岁的老人说,本来墓周围有东、西、南、北四大石门,墓前的道路两旁摆设有石雕:有石人、石狮、石虎、石羊、石猴等,用来象征帝王生前的仪卫,但现在遭到严重破坏。

它虽然1963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单位,但目睹一代帝王安息之地,如今变得如此凄惨,我心里很不平静。希望有关部门加以修复和保护,让我的家乡不仅有三国文化,还有帝王陵墓而名扬中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