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的母亲为题的作文七年级(以母亲为题半命题的作文)

以我的母亲为题的作文七年级(以母亲为题半命题的作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4-03-06 23:18:47
以我的母亲为题的作文七年级(以母亲为题半命题的作文)

以我的母亲为题的作文七年级【一】

我的童年是在上世纪的山区度过的,那时大米属于稀缺资源,红薯是一种主要粮食,红薯饭几乎是每天果腹的唯一。但我一直就没有吃腻,几十年过去了,对红薯饭这种吃法仍情有独钟。因为母亲喜欢。

母亲不但喜欢吃,也喜欢做,而且做得特别仔细和别有味道。其实母亲半辈子生活在山区乡下,很多时候几乎就只有红薯吃,红薯就是做饭的主要原料,但母亲做红薯饭很讲究和仔细:先把红薯冼净削皮,再在手上切成大小几乎均匀的丁块。仔细就在这切块上,每一块的大小需合适煮熟后能一口吃下,又刚好在米饭熟的时间内每一块和同一块内外同样熟透。然后是煮的方法,并不是马马虎虎米和红薯一起下锅。多少米适合放多少红薯,母亲自有她的;何时才放红薯下锅也有她的讲究。总之母亲做出来的红薯饭香甜、柔软、清爽、上口,百吃不厌。

我自读书从军后就很少吃过红薯饭了,母亲也在那一年进县城生活,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米越来越充足,红薯不仅在城市,在乡村都倒是稀缺粮食了。母亲对红薯饭的喜爱,如果说之前是社会形势和经济状况逼迫而来,那进城后的喜爱却是出于情感和真心。记得母亲到广西我的小家来生活的那些年,只要在市场上看到有红薯,总会买些回来,隔三差五地做顿红薯饭吃。而且总会在做好后打电话告诉我:今天煮的是红薯饭。而我也会在这时推掉所有的应酬,那怕是大餐,准时下班回家吃母亲做的红薯饭。

有人说《舌尖上的中国Ⅱ》讲述的是情感,每一款美食背后都是一个情深意长的情感故事,或者一种醇厚绵香的情感寄托。确实我们饮食习惯和爱好都烙印了我们成长的经历和情感的熏陶,我们特别钟情的每一种味道或者某一道菜品,无不暗喻我们的情感经历,或寓示我们深刻的感情选项。正如家里的一道特色小菜、出自母亲之手的一种风味,自我们降生就陪伴、培养、滋润着我们的精神和肉体、情感和人生,这就是我所说的“母亲的味道”。我们的味蕾上历来就沉淀着母亲的味道。

今年春节,从老家带回一大罐家乡的腐乳,家乡方言称之为“猫鱼”,我一直没打开吃。不是不喜欢、不省得吃,而是单从形状看,就让我感觉不是我熟悉和喜爱的样子和味道---母亲的味道。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不做太多的酱菜的`,但有三样菜:猫鱼、豆豉、卜辣椒(也叫白辣椒)家里总不会缺,母亲不管有多忙,或找原料有多难,都要想方设法做一些。母亲做豆豉是不走“发酶”这一步的,所以做出来的豆豉金灿灿中点缀些许红艳,味醇色润,香且不酸、软却不粘。而母亲做的猫鱼更是一绝,几乎成了当时当地的品牌和名吃,记得小时候看到家乡那些乡亲那家接待住队干部时,必会到我家要些母亲做的猫鱼放在餐桌中央。更有父亲的同事来家吃饭,首先问的就是是否有我家的猫鱼。有时还赶巧正好没了,去邻居家要点应付,总能感觉出客人的失望。他们会说比不上前次吃的鲜爽。确实母亲做的猫鱼色、香、味、形都赏心悦目,干爽、清冽,糯而不腻、辣而不烈,醇香醒神、回味无穷。我自上大学后就很少吃到母亲做的猫鱼了,到部队,以及结婚把自己的家安置在远离母亲的异乡后,就更少尝到母亲做的猫鱼。但每次回老家休假,母亲必会准备一小罐亲手制的让我带回来,于是这点特殊的味道就成了我每餐奢侈的享受。

后来,同样是母亲来广西我的小家小住的那些日子,母亲也曾做过猫鱼,用玻璃瓶子装,每次只做一两罐。母亲说这边天气不同、豆腐品质也不同,不好存放,只能做一点吃一点,这样才能有那样的鲜味。或许这也算是母亲的味道里的智慧吧。然而我却被这种味道、这样的智慧,溺爱了味觉、骄惯了味蕾。在随后的日子里,对这种味道的爱护、怀念和回忆,就成了我固执的口味。

如今母亲已离开我们,餐桌上再也见不到母亲做的红薯饭、猫鱼和豆豉等等,母亲的味道只是脑海深处的幸福和祝愿了。明天就是母亲节,或许可以到市场上去找寻一些原料,试着自己动手回味母亲的味道。

以我的母亲为题的作文七年级【二】

母亲出生于一个偏远的农村家庭。外祖父是个生意人,常年在外做点小买卖,赚来的钱都用来买土地,给家里置办织布机。外祖母性情温和、待人诚恳、热情大方。她每天在家纺花织布,为他人订做衣裳。母亲是家中的老大,下面有几个弟弟,因为家庭的因素,她没有机会去学堂,整天就跟着外祖母,做些针线活,或者照看弟弟们。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母亲大约十五岁时,外祖父因病去世了。之后不久,土改来了。由于家里比别人多一些田地,经济好一些,便被划分成地主成份。据母亲说,那时家里来了好多人,到处乱翻、乱挖,说他们家里藏了好多钱财,结果什么也没找到。最后,家里稍值钱的东西都被人拿走了,剩下的就一台织布机和一口破皮箱,作为丧夫之痛的外祖母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可为了自己的儿女,她坚强地活着,常常教育孩子们要勤劳,凡事都要小心谨慎。

后来母亲长大了,到了出嫁的年龄。母亲出嫁时,刚好19岁。可家里一贫如洗,无钱置办嫁妆,摆设酒席,只请了一个算命先生,看了一个干净的日子(农村常用的黄道吉日),作为结婚日。母亲出嫁的那天,没有花轿,也没有迎亲队伍。唯有的嫁奁就是外祖母亲手给我母亲缝制的两套粗布衣裳,一口破皮箱(这口箱子至今还存放在母亲的房间里),出门时,母女俩在堂前紧紧的拥在一起,哭得甚是伤心。

母亲结婚后,第三天就分了家。父亲在一个偏僻的山村小学当民办教师,很少回家帮助母亲劳动。母亲一共生育了八个子女,其中两个女儿因病夭折。我有一个大我五岁的姐姐,因为要在家里挣工分,13岁就开始参加生产队劳动,每天能帮助母亲多挣几个工分(一个成年人每天计十分,未成年每天计七分)。所以,我姐姐失去了上学的机会。我稍大些后,能听懂一些道理。母亲就常常讲一些她经历的人和事,以此来激励我们要热爱劳动,好好学习,为家庭争光。我也常常帮助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每逢放学回家,或者上山砍柴,或者下地割猪草。因为爱劳动,常常得到母亲的夸奖。但有时也天真、顽皮,不免给家里惹来一些麻烦事。

我从小就喜欢看故事书、连环画。可家境贫寒,父母根本没办法给我零花钱。一段时间镇上在收购药材。我看见村上有人上山采药拿去街上卖后赚了钱。我心动了。一天放学回家,我也扛上锄头,背着背篓去山上到处寻找。结果,在邻村一户人家麦地的土坎边发现了一片绿油油的何首乌叶。我高兴极了,抡着锄头就挖。也许是上天的恩赐,让我获得了一点意外收入。我把药材洗干净、晒干后,便卖到了街上药材收购站,得到了三十多块钱。给自己增添了一些喜欢的书籍,剩下的就交给了母亲。母亲很高兴,问我这药材在哪里挖的。我说在山上挖的,以后还要去挖,给家里挣钱。

事隔几天后,一日,我放学回家,见母亲满脸愁容,似乎在流泪。母亲见到我,非常生气,她的手在我头上挥了一下,像是要打我,然后又轻轻的在我头上拍了一下,叫着我的乳名:“新强—— 你怎么去挖烂人家的土坎,踩坏人家的麦苗,刚刚人家跑到家门口来大吵大闹......你爹妈的脸都让你丢尽了。”母亲抹去眼边的`泪珠,“你犯错了,现在该怎么办,你自己想法子去!“

我扑通一声跪在母亲面前,哭了:“妈——”我忏悔,我不该欺骗母亲,我不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有损别人的事。

以我的母亲为题的作文七年级【三】

她人长得挺秀气,水汪汪的大眼睛下面有一颗樱桃似的小嘴。可是她有些泼辣。唉,我和她“隔河相对”可能要尝尝“河东狮吼”的`滋味了。

我俩之间有条“边境线”谁要胆敢“越界”,就要吃不了兜着走。天长日久,我两谁也不想在这“军事对峙”的地方待下去。

一次数学课,我遇到一道题不会,便问四周的同学,哪知同学们都不知道。无奈,我只得问她,没想到她竟“不识抬举”,几乎连题都不看,还说:“我这种‘笨人’怎么做得出‘天才’都不会的题呢?”哼,她嘴上这么说,但我看见她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写了一大片,我知道她在欺骗并嘲笑我。我真想“军事打击”,可是如果她拿出“女铁沙掌”,再一招“排山倒海”,紧结着一招“双龙出洞”,足已把我打得“半”,所以我不敢“越境”。

人不可能方方面面都是令人讨厌的,她也有优点,就是画画得好;她画技高超,画景的惟妙惟肖,画人的栩栩如生,……每次看她得画时,我们都是“身在画上瞧,心在画中游。”你说她的画技是不是“神仙画画(出神入化)”呢?

有的同桌是我的学习搭档,有的同桌是我的好朋友,这位“冤家同桌”将永远留在我心里。她就是XXX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