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语文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作文(当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作文片段)

当语文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作文(当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作文片段)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4-02-28 06:53:32
当语文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作文(当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作文片段)

当语文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作文【一】

上课了,老师捧着试卷走进了教室,对我们说:“期中试卷已经批好了。”我听了,心里紧张极了,心“突突”地跳着。教室里静得出奇,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也能听见。我想:“这次能考好吗?能考几分呢?回去又要皮带炒肉丝了……”一连串的问题总是从我脑中闪出来。我心里像开水一样在翻滚。我坐也坐不住了,真想从教师那里把我的试卷夺过来,看看到底错在了哪里?

过了一会儿,老师开始报90分以上同学的名字。我耐心地等待着,希望能报到我的名字。马上快要报完了,还是没有我的名字。这下我可急了。试卷被教师报完了,教师又说:“90分以上的一共是12个。”没报到我的名字,顿时我就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心里十分难过。

老师把试卷发下来后,我一看试卷原来是88、5分,心想:我怎么会考了这么一点儿呢?我恨不得找一个地洞钻进去大哭一场。坐在我旁边的同学伸长脖子向前张望。有的同学在窃窃私语,交头接耳;有的同学则向别人询问这,询问那;还有的同学愁眉苦脸地望着自己的试卷。我又低下头看了看那鲜红的分数,真恨自己没有好好检查。

就在这时老师调整了一下喉咙,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同学们,这次期中是对你们半个学期的总结,如果这次考得不理想,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加倍努力,总之,你们要记住一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听了老师的一番话,我感慨万千。

当语文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作文【二】

“叮叮叮!”令人盼望的下课铃终于响了!我迅速把试卷交了上去,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了下来。今天又是数学单元测验,不,是期中数学测验。想到令人可怕的语文期中测验又要来临,我不免打了个冷战。

一个星期后……

星期三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了。我心想:这次考试会怎样呢?多半是“8”字开头。但又转念一想:这次考题不是很难,说不定还真能上个90呢!正想着,语文老师面无表情地说:“上课!”“起立!”“坐下。”我坐下来,心脏疯狂地跳动着,因为老师已经在报告成绩了:“王思瑞,82分;李云飞,85分……”我心里盘算着,英语100分,数学99,一定要把语文得到第一名,那我就是综合全班第一啦!哈哈!

老师“报告”完了成绩,手中拿着几份试卷盯着我们,严肃的面孔透露着几丝不可捉摸的神色。“现在发不及格的人的试卷。”完了!我还没有试卷!得到全班第一的希望有百分之99不可能实现了!我沮丧地想,心里似乎有一股热浪在翻滚。“剩下来的.人,有几个没有试卷?”我慢吞吞地站了起来,和其他几个人一起说:“我们没有试卷!”

老师的脸从冬天一下子变成了春天,声调也提高了八度:“祝贺你们,你们获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绩!”我欣喜若狂,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高兴,拿着试卷蹦蹦跳跳地回到位置上。我梦想着:爸爸妈妈肯定高兴得不得了,会不会在同事面前炫耀呢?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感觉一切事物都特别美好。天空很蓝,草地很绿,雪很洁白……

我轻盈地走着,暗暗地想,我以后都要考个好成绩,这不仅能给我带来荣誉,还能带来快乐。

当语文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作文【三】

今天,又是发试卷的日子。徐小凤的心情格外爽。因为每次讲试卷时,老师都会拿她的试卷讲题。是叫她学习那么好呢?

“这次大家考得不错,只有几位同学考得不理想。”老师“扫描”了一下教室,“下面开始读名发卷。”

徐小凤看到大多数同学都是“紧张领卷,欢跃而归”。因此,她越来越有信心:"那么多同学考得好,那么我不也十拿九稳?”

没想到整整一节课也没有提过她的名字。徐小凤急了,恨不得一下子钻进试卷堆里,把自己的卷子扒出来。下课了,老师临走撂下几个字:“徐小凤!到我办公室里来一趟!!!!”

徐小凤带着一脸疑惑,站到了老师面前。只见老师一下子把试卷扔到她面前:“小凤啊,小凤。你……你……你自己看看你的试卷!!!”

徐小凤弯下腰,拾起了她的试卷。一个鲜红的“74分”跳入了她的眼睛。再往下看,几串联起来的大叉叉搅的她心烦意乱。

老师接下来的训斥,她一个字也没听进去。浮现在脑海中的是朋友的嘲笑、父母的斥诉、还有外人的`指指点点……

她无精打采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气恼与后悔一下子从到了头顶。此时此刻的她看什么都不顺眼:看到小河“哗哗”的唱歌,她觉得是在嘲笑她;看见树上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也像是在笑话他:“堂堂副班长,考了74!!—-—”

回到家,她偷偷拿出试卷,仔细改错,发现大多数都是由粗心引起的错误,如被魔笔抹去了的数忘记写上,做递等式时抄错数……

也许,徐小凤的妈妈没有发现,从那天起,她的学习更加认真。

她胜利了。

在她拿到试卷时,脸上露出胜利者的微笑。

胜利是属于她的。

当语文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作文【四】

去年夏季的一天,我和妈妈去菜场买菜,买好菜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片乌云向我们的头顶上飞快地飘来,它像快要“哭”了似的。

一路上,我们既没带伞,也没带雨披。骤然间,天空像炸了似的,雷电巨闪,紧接着只听“轰隆隆”几声巨大的雷响,天就像天要塌下来似的,这时,我的心一阵狂跳,像兔子似的急蹦乱跳,瞬间,豆大的雨点伴随着雷响掷地有声,过了两三分钟,闪电像一盏大电灯“啪”的一声在我的眼前再次爆炸开了,只见路上的行人纷纷跑进就近的商店里躲避,而我呢,却傻乎乎地急忙拉住妈妈去树底下躲避,妈妈赶紧对我说:”儿子,我们不能去树下躲雷雨,因为那里容易遭受雷击,很危险的。”我听了妈妈的话,也赶紧到路边的店铺里,就在这时候劈天盖地的雷声再次打响,我连忙捂住耳朵,防止耳朵受伤。过了一会儿,雨点小了些,我和妈妈又出发了,眼看就要到家门口时,老天跟我们作对似的,一片片乌云再次欺负到我们的头上,用下起了雨,就在下大雨的一瞬间,我们跨进了家门,山崩地裂的雷声接连打响着,外面已成狂风暴雨。此时我的心终于踏实下来了,我走到阳台上,一边观察狂风暴雨,一边思量起和妈妈经历的'避雨的过程——原来这里面蕴含着这么多的知识,它使我初步懂得和掌握了雷雨的特点,以及如何躲避雷雨的科学知识。

又一个夏季已经来临,又到了雷雨的多发季节,曾经的亲身经历,成了我难忘的一刻。

当语文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作文【五】

先说第一大题,是选择题,考的是所谓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来便是教人闻风丧胆的天下第一题,考拼音,多少英雄好汉折戟与此,老师尝云:“第一题皆送分题也。”果然送分,不过是送给出卷老师。“小弟出来乍到,小小意思,不成敬意。”“老兄太客气了,且看下一题。”考生一看,大呼后悔,该在第一题上磨蹭几分钟,好做心理准备。第二题乃字形,其畸形程度毫不逊于第一题,A,B,C,D俨然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不做DNA鉴定,鬼才知道谁真谁假,“对了,我会用语感。”纯正的普通话,字正腔圆,一两题做完,才知道出卷者的意图就是为了让你明白语文同英语的差别。罢了罢了,再看第三题,第三题一惯来讲是修改病句,读一遍,怎么四个都对,不可能,一定有错的,深入读几遍,咦?不好,好象四个都是错的。生离别了好久,挥泪斩了三个,由天吧!爬出了前三题的幽暗昏惑,只有第四题才绽放出一点人性的光辉,排序或文学常识。排序体现能力,考“标”;文学常识展现知识素养,考“本”。让真正喜欢文学懂文学的人找回了一丝自信。

前三题说是考基础,但试问又有多少文学大家做这种题目能做全对呢?恐怕很少,因为他们所着的文学大作里也会有一些错字,病句。难道就说他们基础不行根基不稳?同样的句子,放在名着里便是名句,放在语文试卷里则是病句,这只怕会让热爱文学的人心寒。名人讲演,其间难免会有一些字音错误,若是被耳尖又极富责任心的优秀学子听到,少不得会大呼错了错了,随即跳将起来纠正发音,维护真理,不言而喻,下面便是“献身”了。

着实滑稽,想想也没什么意思,真理是少数人发现的,但却掌握在多数人手上。即便是真理,也未必不会成为谬误,所谓通假字,其实许多也就是古人写的错别字而已,只是由于众人都将错就错,错别字也就被办了证,成了我们现在拼要记的东西了。

原本所谓的事实与真理,也会被轻易打倒,有据可查的“据”也会变得子虚乌有,《现代汉语大辞典》常常修订,不就是在干这事么?比如“空穴来风”一词,原意为:有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的产生,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同样一个成语,到了后来的修订版中,引申意却正好相反,比喻消息和传说的产生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管中窥豹,由此可见一斑。

再说阅读,近些年高考阅读题分值在攀高的'趋势,分值走高,文章也愈见水平,可出的题却愈发玄乎了。常常题目一出,让人摸不着头脑,瞪圆双眼,绞尽脑汁,也没发现题目是在说文章的。总有这么几道题,问某个字用得好不好,请说理由。答曰:不好。但凡见这两个字,评卷老师便会翻翻白眼,坦然而诚恳地吐出两个字:白痴。随即一个交叉的符号落于纸间,尘埃落定。那就说“好”,但具体好在哪里,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对于这样的情况,有一个通用的法子——打擦边球,既然是打擦边球,自然是球做得越大,越容易擦边,于是乎一篇阅读做下来,好似写了一篇六百字文章,答案终究是简单的,长篇大论,多是废话,有用的只有寥寥数字而已,这还要看评卷老师爽不爽帮你找到它。还有的题问作者为何要发出这样的感叹,不用看,答案中定然会有与国仇家恨、作者背景相关的文字,其实欣赏文学作品考虑作者背景这没错,但却万不可陷入这个胡同里,并不是所有的作品写出来的时候,作者都想到了国家和社会,也许只是一时触景生情发出的喟叹,具体是什么情感,恐怕连作者本人也未必知道,因为文章是感性的。而现在出的阅读题,明明是作者的闲情文字,却硬要和劳什子国仇家恨扯上关系,好像作者每一次动笔之前都要在心中默念三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并为黎民苍生祈祷求福一般。

着实教人恼火,怪不得有传言说韩寒写按自己文章出的阅读题却考不及格,张爱玲国文不过,真是讽刺。现今有许多阅读题出的与文意相去甚远,高考乃人生之重大关口,如此出题,岂不怕招人唾骂。

最后说说,作文分值很高,这是对的。文学的最终表现形式就是写文章。既是写文章,除去题目,其余便不该再做限定。单纯的考生总是一味的信“评分标准”,却忽视了“评分细则”,这种错误与混淆“原则”和“原则上”的所产生的后果是一样的。只要与万恶的社会、丑陋的政府接上火,任你思想再深刻,文采再斐然,也是徒然。于是乎,众多考生避开交锋,纷纷拥上高楼,怀古伤今,你拽了李白的一条胳膊,我扯了苏轼的一条腿,屈原投江投了又投,韩愈胯下钻了又钻。任题千遍,我意不变,以不变应万变,写作文,就得讲究个无招胜有招。怪不得,我一朋友说,他在初三抄了一个排比句式,以后每次作文都能博得个波浪线,拿个高分。基本上是:“人生就像一个五味瓶,装着酸甜苦辣咸”云云。

有人说,高考写作文,就像是“戴着镣铐跳舞”,笔者认为形容的十分贴切,可搞不明白的是国家教育部门为什么要给学生戴上镣铐,无论从政治上还是文学教育上来说,我以为都是弊大于利。

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说一只青蛙被放入一个瓶子里,扣上带了孔的盖子,青蛙刚开始还会努力撞击瓶盖,意图跳出去,可反复跳了许多次后,发现没用,时候久了,将盖子打开,青蛙便再也不会跳出去了。同样,长时间的“戴着镣铐”,受着拘束与压迫的人,也终究会失去创造力与斗志。

中学语文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培养文学悟性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同时也为将来走文学之路的热爱文学的学生打基础,因此尤为重要。而现今的语文教育模式与原意却大相径庭,适得其反,这终归不是大多数人想要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