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爱与奉献的作文(二年级下册以爱为主题的作文)

二年级爱与奉献的作文(二年级下册以爱为主题的作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11-08 08:27:31
二年级爱与奉献的作文(二年级下册以爱为主题的作文)

二年级爱与奉献的作文【一】

也许你很关爱,呵护我,但你并不会与我沟通,使你我反目。——题记

当我来到这个世界,你们就对我奉献了你们一切的爱,用你们全部的爱来爱我、疼我,仿佛这个世界就是我的;你们可以每夜守候在我的身边,为我讲述那一个有一个动听的故事,来哄我入眠;你们可以浪费你们宝贵的时间,来陪一个无知孩童玩耍,做游戏,不管她是多么的幼稚,你们依旧笑脸相迎;你们可以在一个个黑夜,陪伴着一个恐惧黑暗的小孩,将她搂入怀中。

而随着我年龄的增长,你们的态度渐渐地变了,你们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希望我成才,你们将原来陪我玩耍的时间逐渐转变成陪我学习的时间;你们将原来的耐心细致,转变成一句句严厉的训斥。我曾经以为你们不爱我了,但不是那样,你们依旧深深地爱着我,只是将爱换了一种方式,但你并不知这种方式到底好不好!

我就像那一株小苗,只有多多浇水施肥,才可以快快成长。你们以为狂风暴雨可以赐给我更多的水分,殊不知,它早已击毁了我细嫩的腰;你们以为肥料施多了就能赶快成长,殊不知,过多的肥料,早已烧坏了我的根。

你们都是好意,但如果你们与我沟通,你们就会知道我渴望的是和风细雨,因为那样可以渗透进我的身体里;如果你们与我沟通,你们就会知道我渴望的是一点一点施肥,因为那样我才能全部的接受;否则,狂风中会有我桀骜不驯的身影,肥料会燃烧起我心中的怒火。你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枉然,只能白费工夫。

你们常对我说长在岩石下面和长在乱石之中的小草,它们是多么的不易,但你们要知道,我不是岩石下面的小草,我不需要像它一样辛苦,我也不想像他那么辛苦,你们想让我向他学习,体验世间的疾苦,好努力奋斗,你殊不知,那种疾苦,我早就到了,我又我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计划,如果你们与我沟通,那你们就会明白,我又多么崇高的'理想与抱负。

一切的一切,皆因你们没有和我沟通,爸爸妈妈,我深知你们对我的爱有多深,但请你们尝试着去了解我,与我沟通,让爱换一种方式。

二年级爱与奉献的作文【二】

当月亮爬上树梢,太阳早与地平线相拥。我在黑暗中寻找一颗最亮的星,那是一颗将爱和责任融于一体的星,因此,独具光亮。

什么是爱?爱是一种默默无闻的付出,爱是与责任交织在一起无声的诺言,爱是一直对你呵护备至却不求回报。对于爱的理解,我只能说,只有在经历无数风雨,还能默默陪伴在你的身边的那个人,才是值得你用尽一切去爱的人。因为只有足够的爱,才能担起那份巨石般的责任。

什么是责任?责任是巍峨的大山,一直矗立在远方。责任是树干,用尽所有的力量将岁月的重担挑起。责任是将爱紧紧锁在心中,一直任劳任怨的呵护着它。

爱是一种奉献,也是一种索取。父母对我们的爱,就如同春风拂过大地,是轻柔的。而我们对于父母的爱,那便是一味的索取,那是一块巨石,无情的压在父母的肩头。试问,这样的爱怎能划上等号呢?若是爱与责任背道而驰,那么,这样的爱就只能是如同昙花一现,无论这份爱有多炽热,也只是留在回忆的一份温存。因为,爱与责任并肩而行,走在一条阳光洒满的阳光大道上。

看着父母逐渐消瘦的身影,我们是否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真的爱父母了吗?还是我们在用所谓的爱来掩饰自己的虚伪和逃避。你注意过父母头发已经开始有岁月的痕迹了吗?你是否关心过他们过得快乐吗?你真的爱父母,对父母担起责任了吗?

没有责任感的爱就像池塘里的浮萍,没有根,随时可能漂移。那么,我们对父母的爱,是不是就像那早已经漂移的浮萍呢?或许你还记得,儿时那双牵着你走路的大手,还在记忆的大海中一直未曾淹没。但是你还记得有多久没去好好的拉着那双大手了,你知道那双昔日的大手已经开始变得如枯草般的无力了吗?

父母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岁月里将我们抚养长大,我们吮吸着母亲用液凝结的乳汁,我们在父亲的背上找到踏实的家。我们在父母的肩膀下渐渐长大。父母给予我们无穷无尽的爱,但是,我们呢?我们拿着父母的爱,然后远走他乡,开始不再和他们欢笑同语。这就是对父母的报答吗?这就是爱的责任吗?

儿时的记忆虽然已经渐渐随着年轻的增长变得模糊,但是,父母的爱却一直在,从未因为时间的存在而褪去丝毫的色彩。因为五彩缤纷的爱,所以我们的成长一直充满阳光。我们对父母微不足道的关心,也只是我们为自己的良心所编织的遮羞布。

懂得责任,便是懂得爱。因为爱一直存在,所以责任一直未远走。父母对我们那份无私的爱,对我们默默无闻的付出,我们怎能偿还?这份爱是如此沉重,巨石般的责任,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爱和父母对我的关怀相比,如同空中的一粒尘埃,如此微不足道。

父母是我们一辈子都无法报答的恩人。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将父母的爱当做理所当然的义务,时刻心中记挂着他们,不要让他们为我们担心。父母的额头上,已经被无情的岁月刻上道道痕迹,那是时间在告诉我们,我们的父母已经老了。是时候我们将自己的爱和责任汇聚成一股热流,替父母温暖身躯。让父母知道,您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

二年级爱与奉献的作文【三】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爱迪生

一次失败,只是证明我们成功的决心还够坚强。——博维

一个羞赧的失败比一个骄傲的成功还要高贵。——纪伯伦

青年时的失败要比壮年时的胜利,老年时的成功更令人满意。——迪斯雷里

二年级爱与奉献的作文【四】

这是《爱与自由》的作者孙瑞雪老师很欣赏的一段诗,同时她也将诗句中的“爱”和“自由”作为她这本幼儿教育演讲录的书名。作为一名教育教领域的工作者以及一位三岁幼儿的妈妈,我非常庆幸在这时读了这本书,它让我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告诉我不仅仅要爱孩子,更要学会如何爱孩子。书中有太多太多让我感动的语句,也有很多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重要的职责是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建立起稳定的安全感和自信,让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远远重要于知识的传授。

孙瑞雪老师是一位蒙特梭利教育(蒙氏教育)的倡导者,所以书中处处都体现了蒙氏教育理念。许多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会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我们会不经意见扮演了“上帝”,孩子的“上帝”。其实看似弱小的幼儿,他们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们增加什么新内容,只需要给他们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蒙特梭利说过:“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如果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都应该了解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在实际的生活和活动过程中让他们的“精神胚胎”(敏感期)的内在规律自然发展,他们一定会成为人才的。的确,零到6岁甚至到12岁,儿童都处在很弱小的状态,必须有成人来帮助他成长,但并不是成人自以为是的“灌输”,而是需要条件准备,儿童自己会吸收。儿童内在有一个自然、有序的发展过程,它只需要我们提供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书中还举了许多生动的例子,让我们成人会“爱”孩子而不是“教”孩子。在整本书中没有看到具体的教法和技巧,更多的是用饱含激情的话语让我们体会到蒙氏教育的核心——对孩子的爱和尊重。

书中提到在《早期教育与天才》的书中提到一个观念: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这里提到的兴趣是孩子天生就有的,而且孩子的个别差异决定了他们每个人会对不同的事物感兴趣,但是我们现在的一些教育却与之相违背:画画全班都画,数数字集体来数......人们有很多东西必须是共有的,比如知识、道德,这是有理由的。但共同的东西不能共同的时间来教,即使孩子开始能用,那也是小学以后的事了。幼儿园(3-6岁的儿童还不能很快的将感觉点转向成人招引过去的注意点,这个能力是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的,我们的《幼儿园教育实施纲要(试行)》上也提出要保护孩子的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每个幼儿生来就是独特的,有个性的人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是独一无二的,思维状态也是很独特的,如果每一个儿童能带着自己独特的思维看待周围的世界将来也一定会是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这样我们的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发展每个人自身的潜力。

现在的社会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幼儿、幼儿家长、幼儿教师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这样的“三独”现状也带来了许多转变,作为教育者,我们的传统儿童观也要向心生代儿童观转变,现在的儿童交友面广,接受新事物的的能力方面都比较强,所以我们这一代的老师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的.个性培养,不要过多抑制他们的而是要发展它们。这需要我们老师平时的观察,在细节上鼓励孩子发展他们的兴趣。

在《爱与自由》这本书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真正的“爱”!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各方面发展都会比较出彩,比如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程度小、独立性强、思想开阔、自信、记忆力好、解决问题能力强,同时孩子快乐无比!许多家长会有错觉:父母越爱孩子,孩子就越依恋她(他),但在作者看来是,父母越爱孩子,孩子也就越不过分依恋父母。因为很多经验告诉孩子,父母只是短暂离开,那种持久的爱的行为使孩子自己知道父母不管在哪里,爱是稳定不变的!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态度不能起伏太频繁——爱他们的时候会表现出特别爱,情绪低落时候又会对孩子冷漠态度,这样在孩子心理上会造成一定的压力,他们会怀疑父母是否是一直关爱自己的,这样会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对他的成长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书中第十三章节——自由与纪律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不仅仅是对未来教学理念的启示,更是对我自身的发展也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作者赞成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摸清事物的规律,才能去认识、认知,这就是充分发展潜能的自由!当然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建立在一定的“纪律”的基础上的。然而,在蒙氏教育理念里:纪律必须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的。因为人是自己的主人,当你是自己的主人的时候,当你自动遵循某种生活准则的时候,那你就有了自我控制能力了,人的这种自我控制能力称之为纪律。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理解的守纪律,就是听老师话,很安静地坐在那里,其实不然。事实上,儿童是非常愿意遵守规则的,他们常常在游戏中主动的约定一些规则并且很好的遵守它,像是游戏规则、卫生规则、交通规则等,但这些规则是和儿童发展和谐的,是儿童在生活中、在与同伴游戏中自己建立的,是和幼儿的内在需求没有冲突的。这样的规则基本上都符合量少、严谨、科学的要,这样儿童才乐意去自觉遵守并感到快乐!蒙特梭利说,我们必须避免抑制孩子的自发活动,显然这是指在行为上给孩子自由。孩子们有了自由就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了兴趣就能反复的做那件事,因为长久的专注,儿童就会逐渐感知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并顺应这种规律,最早的纪律就形成了。

专注是思维活动,专注可以产生智慧。智慧需要有自由的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更需要行动的自由。人的行动越多的运用智慧,人的内心就能保持内心的平静。现在的人越来越表现出浮躁的心态,可能也是因为从小生活在强制的约束之下的结果吧!儿童和成人还不一样,把自由给成人,成人有可能就睡大觉,什么都懒得做,或者他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放纵了自己,另外,成人可能什么都不做,“懒散”多舒服!当然以上这些都是儿童时期被扭曲了的成人。但儿童生下后有一种自然的法则,就是不断地、不停止地发展生命,儿童没有一秒会放弃这种发展,因为内在的力量在驱动着他感知周围的一切(学习),所以活动中的幼儿是最正常的幼儿!而回头看看我们自己,小时候很多的是在成人的强制下长大的,长到成人可能都不曾做过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而且更多的情况是这样,习惯性的接受任务、指令,如果不给分配任务就觉得无所事事。在蒙特梭利看来这是不可想象的,这是儿童期没有获得过自由,凡事都不敢去超越某个范围,无形中的禁忌使人不敢去思考,事实上我们许多人可贵的创造力就是被这些所谓的规矩、规则给抹了。

《爱与自由》整本书直观、感性的体现着蒙特梭利教育观和理念,但不是人人都赞同这样一种教育观念,不过在《爱与自由》这本书中让我了解到了为么现在社会上会存在一些奇怪的现象,我仿佛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根源。许多人的行为都是在年幼的时候形成的,然后逐渐影响到整个成长过程。零到六岁的儿童对新事物新知识的吸收性是成人无法想象的,他们在这几年里学到的东西可能是将来一生都没办法赶上的,而我们成人能做的不是一味的灌输,而是在了解这个规律后,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成长,发挥出他们的潜能!好书总是要不停地、反复地研读,这本书我肯定会再次翻开,或许在我工作实践后会有另一番新的体悟!

二年级爱与奉献的作文【五】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每当听到这首歌,我的脑海中便会浮现出那个情景。

四川大地震刚过不久的时候,人们都发出号召,动员大家捐钱捐物。而那一幕却使我深深地感到奉献真美。那是在电视上看到的一段录像:地震发生两天后的晚上,某电视台在街头组织募捐。这时,一个吸人眼球的身影出现了,那是一名残疾的乞丐者,他的双脚已不成形了。只看他蹒跚地走过来,从口袋中拿出一沓皱皱的人民币,这些人民币都是一角、两角的。因为手脚不灵便,所以工作人员把募捐箱拿到他面前,他面带欣慰的笑容把钱放进箱中……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这个残疾人刚走开,紧接在后面的是一个看起来不像大老板的男人。他拉开薄薄的皮包,把里面仅有的几百块钱通通投进箱中,我分明见到他的.皮包已见底了。这时,一个工作人员问了他一句,先生,你把钱都捐了,怎么回家啊?那个男人只是笑着答道:“就走回家,这还有助锻炼身体。”多么轻松快乐的回答啊,他宁愿自己步行几公里,甚至更远的路程回家,也要把钱捐出去。因为他明白,灾区人民的痛苦比他步行回家还要重得多。相比,我们有个温暖的家和亲人在等这我们,而灾区的人民却失去了家园和亲人。

一段短短的录像,却记录着两个平凡人奉献自己爱心的一举一动。他们为别人的奉献之心是多么的伟大。

如果问我奉献是什么味道,我会说,是甜蜜的;如果问我奉献是什么形状,我会说,是心形的;如果问我奉献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我会说,是温暖的。

没有奉献,世界将成为空白一片;有了奉献,世界将成为美好的的人间。

奉献虽然摸不着,但它依然是最美的。

二年级爱与奉献的作文【六】

早上,温暖的阳光洒在阳台上,洒在我的书桌上。那里摆放着一盆茶花,包装地很精美。是我专门为妈妈挑选的红颜色的,只希望妈妈的心情天天如花怒放,兴高采烈。心里老盼着妈妈明白我的一片心意,主动收下这束花。说真的,我是一个很少与妈妈沟通的孩子,好想与妈妈敞开心扉,说知心话。

我早看到了女儿小书桌上的那朵红茶花,十分喜欢有时,我猜想:是不是女儿专门买来送给我的?可我不能妄加猜,万一不是我的,我这个作妈妈的可不好交待呀!还是过些时间再说吧。

妈妈,我明明看见了我桌上的花,为什么不拿?过几天,花儿枯萎了,一切都晚了。妈妈,一定要拿起那朵花,不然我的心都要碎了。上天保佑。

这几天女儿很孝敬我。常常虚寒问暖,给我端茶捶背。我可真幸福呀!可是我总觉得女儿有些害羞,不大爱说话,常常独自一个人闷闷不乐,在想什么呢?作妈妈的可真不希望恧儿这样。哎!

妈妈,一天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我桌上的花仍一动不动地摆着。妈妈,请您一定要读懂女儿的心。拿起它吧,拿起它吧!我和您之间就差这一步了。我也不明白,“我爱您”这几个字始终说不出口。

奇怪了,女儿桌上的花都一天了,还是没动静。我真猜不着女儿要干什么?都怪我平时与她交流少了,亲情都疏远了。我想这花一定有什么特殊意义,我还是收下它吧!找个机会与女儿谈谈。我想这花一定是上天给予我的一次机会。想信自己,拿着它不会有错的。我也不知哪里来的这股勇气。

于是,我走到阳台的书桌上。上面有一张“全家福”,我女儿就站在中间,他的笑容甜蜜蜜的。看着看着,我有一种十分亲切的感觉。想象一家人和睦相处多好呀!我又底下头,小心翼翼拿起这朵花,突然之间,感觉它芳香四溢。当我抬起头,看见女儿正站在门口,他笑了,不,他还是哭了,是喜极而泣吧。忽然发觉自己的脸湿湿的。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这花是。

今天,我特别高兴,因为妈妈打开了我心灵上的大锁。我的“爱”终于被妈妈体谅,我也更加了解了妈妈。相信我对妈妈的爱永不失价值,永远,珍重,妈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