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个人修养的作文(青年提高个人修养作文)

谈个人修养的作文(青年提高个人修养作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08-11 05:15:38
谈个人修养的作文(青年提高个人修养作文)

谈个人修养的作文【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一个甜蜜的微笑,一种执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融会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拨动人心的音符。 我认为,谦让是最大的美德。有些人认为只是表面上谈谈……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一个甜蜜的微笑,一种执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融会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拨动人心的音符。

我认为,谦让是最大的美德。有些人认为只是表面上谈谈“纸上谈兵”,实际也不用去做的,但他们错了,生活中你不一定就要做大事,而小事却置之不理,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你都能做,如上车先让老人先上,看见老人要让座……

谦让这个词语对人们即陌生又熟悉,早在很多年以前,我们的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学会谦让,随着时间的流失,在我们的记忆里谦让这个词已渐渐淡忘了……记得有一次,我站在104路车上,人很多,座位都做满了人。到了宛平南路这一站时,上来了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还带着一位年幼的小孙子,居然没有人让座。那位老奶奶领着孙子从车门口一直走到车尾,可满车的人却毫不在乎,视若无睹。坐着的人心安理得,连正眼都不去瞧一下他们。没有几个人像我这样看着这一老一少。每次到一个站点,都会播放“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您……”我想,这是在浪费电。我听了几百遍了,想必经常做车的人听了不止100遍,而今天,满座的人,面对他们却不加理睬。

最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哈尔滨市一家企业公开招聘人员,一位前来应聘的女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相当不错,就因为她多次主动给别人让座,被招聘单位说成是“缺乏竞争意识”而拒绝聘用。我认为,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让座只是我们应尽的一种义务。现在,人们都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很重,谁也不愿意吃个亏——正如让座这个简单的动作。此刻的让座已成了那变质的面包,像个足球似的被人们踢来踢去。

我们大家在学校里也会有一些事发生。但同学与同学之间,也是应该要互相谦让的,我们要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人与人之间也将变得更加美好。

前进的路已经为我们铺好,下一步,就是要我们顽强的走下去,事在人为,我们首先就是要具备中学生的美德,具备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没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别让陋习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别让陋习陪伴你度过最美好的人生!让我们的校园从此绽放美丽,让我们的社会迸发出文明的火花,让我们拥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结伴同行!

谈个人修养的作文【二】

道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脊梁,品行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此可见育人的工作是何等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我认为无论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还是家庭美德,最基本是要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因为它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为此坚持以人为本摆在首位,不管将来你们长大了从事任何职业,首先要学会做人,具体做法如下:

一、注重传统美德的修养

修养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修炼出来的一种良好的道德规范,它来自道德深处,又表现在人们的一举一动之中。好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来自日积月累和滴水穿石的恒心。有着好修养的人,会是你的良师益友,是你人生的知己和引路人。经常大人责备小孩“这孩子一点规矩也不懂。”我们认真思考一下会发现不少情况下,小孩是无辜的,责任在大人。因为小孩子并不知道规矩的实质内容。孩子的思想成长形成期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小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你给什么模型浇铸出来的就是什么形状,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你要他圆就圆,要他扁就扁。因此要注重传统美德的教育、行为规范及规矩内容实质性教育,坐有坐像、站有站像、举止文明、待人接物、敬老爱亲、知恩图报、勤俭节约等等中华民族传承下来传统美德要在我们青少年儿童身上不断发扬光大,而且要从娃娃抓起。

我外甥女杨柳秋子在上福州实验小学五年级。她在《夸我的'外婆》文章中这样写道:记得我上幼儿园小小班时,幼儿园每周一上午各班要派代表上台发言,外婆帮我写好了发言稿,我平生第一次上台讲话:“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小小(2班小朋友名叫杨柳秋子。今天,我给大家讲一句:“不可对人冷冰冰,一点笑容最可爱。”这句话告诉我们小朋友要礼貌待人。谢谢大家!”我的话音刚落,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因此外婆的教诲,我一直牢记在心里,懂得讲文明懂礼貌,多次评为“三好学生”。外婆还给我讲了《书圣王羲之》的故事,激发我从小立志要好好学习。我学习书法五年了多次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大奖,还为社区写春联刊登在《福州日报》、《涌泉乡音报》上……由此可见注重传统美德教育,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乃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二、注重良好习惯的修养

良好习惯包括:⑴学习习惯: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讲话、不做小动作、做作业要认真书写,独立完成做学习的主人。⑵生活习惯:按时起床睡觉、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培养自我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整理书包、叠被、穿衣袜、洗手绢等等。⑶卫生习惯:注意自我用眼的卫生、控制看电视、养成个人卫生习惯,注意保持个人住处卫生整洁的习惯,注重要保持公共场所卫生的习惯等等。⑷劳动习惯:爱动手劳作的习惯,不要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劳而获,从小要学会勤快,利已也利人。

谈个人修养的作文【三】

听完三位主持人唐瑶、范金虎、杨卫和刚步入人生另一个阶段的程路涵,及梁先生和其他各位对于修养问题更多更深的思考,结合思考题,我也来讲讲自己对于修养和与修养相关一些问题的看法。

首先,讲讲发愿。我觉得发愿即是一种主动思考的过程,是摆脱动物机械性以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提升人的生活品质的行为。所以发愿的前提必须是你认识到有些事是需要我们去努力才可以达成,而不是说得过且过,但也需认识到努力后也不一定能够达成所愿,即如先生之前说讲“在过程中努力,在结果上随缘”之义,而“在过程中努力”的动力则是内心的发愿。但梁老先生提到的发愿应该不是说这会我发愿我能中100万,过一会我发愿自己成为世界名人。他所指的发愿应该是建立在人类向上精神和对真理的肯定之上的,而且发愿若能有真爱、大爱,我们也就能在此过程中收获真爱与分享幸福,若发愿只是为了个人妄念的满足,那我们在此过程中就易陷入疯魔之中,甚至万劫不复,所以我认为发愿不论关乎自己还是关乎别人,都需要真诚,需要突破我执和妄念。

那我们为什么要发愿?难道只有处于痛苦中,为离苦得乐我们才需要发愿吗?就如程路涵所讲,当我们由一个焦虑混乱的环境进入到相对安逸舒适的环境中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动不了了,没有需要发愿的理由,因为那样就很好,那样就已满足。其实这也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发愿,只是因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身心跋涉后我们的身体需要好好休息,又正如她所说,或许等她自己享受够了,就会需要新的突破。所以我们应毫不怀疑地相信生命生生不息的内在本质,相信人类向上不愿堕落不愿陷于机械性的心。

再讲讲忏悔,说到忏悔,只模糊地了解到在基督教中,“人生来是带有罪的——原罪”所以基督教徒们需要忏悔与救赎,借以洗去心灵上的种种罪恶,以求在新天地的永生长存。而对于我自身而言,觉得忏悔则是接纳自己,活出真我的第一步。因人有向上之心,故希望日日新,月月新,也正因为如此,也常落于与他人比较,追求完美之中,故悔常有,且常常是悔后又悔。所以忏悔的可贵在于悔后能忏,能原谅并接纳并不完美的自己,且身心合一地去向上行动。之前我一直认为人是可以修得完美,即达到圆满的境地的,但某次刘畅师姐的一席话,却让我懂得人不能达到完美,其大意“人总会有瑕疵,我们做的不是要把瑕疵消灭掉,而是需正视并接纳它的存在”,后来黄芊师姐站在医学的角度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大意是“正由于人的不完美,才会有阴阳,才会有生命的循环往复,不然的话纯阳则是神,纯阴则是魂”,而人就是在纯阳和纯阴之中修炼着,尝尽人世的辛酸苦辣与悲欢离合,最后走向从容与淡定,直至让生命那活泼、流畅而又有实体的光环照亮这真实的世界。

忏悔总是眼泪淌过后的平静与安然,而不是豪言壮语,更不是卑微、自责与痛苦。忏悔就是接受昨日种种的不好,而抛弃一切地投入到当下,认真地生活;忏悔就是允许人生有遗憾的存在,但此刻就尽情地让生命静静地流淌,没有滞涩,没有痛苦,没有急切;忏悔就是用自己内心的真爱去融化自己的冰园,然后用越来越强大的真爱去融化他人的冰园;忏悔就是诚然地接纳自己,让自己身心合一地毫不畏惧地向前踏步。

此外,程路涵还讲到了“弱弱地真”。其实这也是我在读书会和大家一起学习,特别是在梁老师的言行身教影响下总结出的人生该有的境界——第一人要学会主动地生活,勇敢地活出真实的自己,第二人要懂得把这种主动的机会让给他人,主动地选择被动,以帮助他人主动勇敢地生活。其实梁先生之前也多次提到内心真正强大的人往往表现得比较弱,而这种人的弱不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真,更多的是因为心中充满真爱,愿对方能够在主动的角色中体验到主动勇敢生活时的快乐,体验到生命在敞开大门,肆意流淌时的酣畅淋漓。主动地选择被动,同时又全然地信任,这应该就是一种悲悯众生的大情怀吧。

最后,再讲讲修养,当今社会我们强调修养,或许更多的确实是一种没有底线的忍让和自我割舍,以求赢得他人的认可或暂时局势的平静,而直到最后发现自己忍受不了了则开始大肆抱怨,甚至拳头相向。梁先生说得很对,“修养不是一味往后退往后缩,要有底线,要挺然”。真正的修养应该是一种主动地被动与全然地信任,它充满最慈悲的爱与关怀,绝没有怯弱与自我割舍。

讲得有点多,也有点杂,若有不当之处,愿各位同仁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谈个人修养的作文【四】

虽然“修养”二字,由来已久,但人类对于修养的追求从未停滞。古人说:“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切、磋、琢、磨”都是加工产品的工艺,“修”就是“锻炼”,引申为研究学习问题,增长才干的过程;“涵养熏陶”是指受到一种思想、品行、习惯的长期濡染而趋同化,“养”就是“提高”。

读完朱光潜先生的《谈修养》一书,更增加了我对朱光潜先生的瞻仰之情,大师就是大师,人虽然已然远去,但大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像先生讲的“这是一本小册子,我知道,像浮云,片时出现,片时消失。但是我希望它在这片时间能借助读者晶莹心灵,如同浮云借晶莹的潭水一般,呈现一片灿烂的光影。精神不灭,这影响尽管微细,也可以蔓延无穷”。

这本书由先生写的二十篇“谈心式”散文组成。从青年人立志、抵抗力、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关系处理、价值观、处世、交友、读书甚至做人应该具有的冷静、美感、如何看待性爱等个人主观特质分门别类写起。娓娓道来,析理深入,从先生自身实践经验说起,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说服力,读后感同身受,很受启发。

先生在第一谈:一番语重心长的话——给现代中国青年一文中说道,现在青年人,有了职业就困于职业,正当的工作消磨了二三分光阴,人事的应付消磨了七八分光阴;他们所学的原来就不很坚实,能力不够,自然做不出什么真正的事业来;时间和环境有不容许他们继续研究,不久他们原来的那一点浅薄的学问也就逐渐荒疏,终生只在忙“糊口”。先生以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实际经验和独特视角去分析了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毕业以后的成长状态,“有管做官,无官教书”的定论和分析,虽然适合那个时代,和当下的社会环境相比有点不同,但工作中缺乏进取的研究学问的精神现状,却与现在的大学生实际如出一辙,令我深感敬佩,这些鞭辟入里的分析,句句入我心扉。我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跨入社会、接触社会时间不长,但通过我的所见所闻,确如先生分析,大量的时间用在人事和工作上。像我有一同学高中学的理科,大学学物理学,毕业以后从事的是乡镇政府的计生工作,与其聊天问之以前所学,只是淡淡一笑,几乎不沾边,时间长了大学原来所学几乎耗之殆尽。这种只为了升学,只为了成绩的教育体制,在先生的文字里有所体现,我们当下的实际情况比先生所处的时代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先生的文章中多次提问,“教育的功用究竟在哪里?”、“这种生活有何意义?”、“前途岂不是很暗淡?”这一系列问题穿插在说理分析当中,充满了焦虑和担忧,但在文后还是提出了希望和解决的办法“但是我相信,如果你们没有彻底的觉悟,不拿出强毅的意志力,不下艰苦卓绝的功夫,不做脚踏实际的准备,你们是不成问题地仍走上这条路”。这里先生用了一种反问,否定式的语言提出,青年同志应该有自省意识、意志力,下苦功夫努力克服,这与孔子的“吾日三省悟身”的道理一致。先生说世间事难就难在人们不知道或是不能够转一个念头,或是转了念头而没有力量坚持到底。幸福的世界里绝对没有愚蠢者、怯弱者和懒惰者的地位。你要合理的生存,你就要有觉悟、有决心、有奋斗的精神和能力。”这些话是在说理,但又像一位长者的谆谆教诲,显得十分生动,醍醐灌顶,深受启发。

“烦闷大半起于理想与事实的冲突”,先生在“谈立志”篇中对理想现实之间的冲突,给予了鞭辟入里的解释和分析,“人所以可贵,就在他不像猪豚,被饲而肥,他能够不安于污浊的环境,拿力量去改变它。”每当读到这样的句子,我总是反复诵读,觉的概括其中的道路就像珍珠一般,显得晶莹剔透,倍感珍惜。

先生对实现理想也给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三次主义诠释:“此时,次身,此地”。第一,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当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第二,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第三,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活在当下,不妄之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把眼前想做、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大家满意,理想总会在充实的过程之后实现。

在这本书中,像如此的道理还有很多。“生命就是一种奋斗。不能奋斗,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能奋斗,则世间很少不能征服的困难。”这样的语句对于青年人来说是很有帮助的。读来觉得神清气爽,不知觉中提高了觉悟,促发了你对生活本身、现状的思考,我想这样的好书我的多读读,用心去思考、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挑起肩上的重担,用无悔二字来书写美好、崭新的青春!

谈个人修养的作文【五】

1.①我的脚印弄脏了地板。②我对女工的劳动故作视而不见。

2.第①段中“修养’’的含义指有文化或有学识。

第⑥段中“修养”的含义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

3.示例一:“悄悄推开’’这一细节,写出了送水工怕影响图书馆安静的氛围,推门时小心翼翼的样子,十分传神,突出了送水工对他人的尊重,体现了他的修养。

示例二:“推…‘伸”“看”“缩”这些动词生动细致地写出了送水工想进门又怕弄脏地板的心理,表现了他的修养,也为下文他脚套塑料袋进门的举动作铺垫。(意对即可)

4.示例:这个大哥真是个有心人啊!那么多读书人都没有想到会弄脏地板,而他一个送水工却能这么细心.能想到在脚上套上塑料袋,真难得呀!(意对即可)

谈个人修养的作文【六】

行远,必先修其近;登高,必先修其低。近不修,无以行远路;低不修,无以登高山。

修养是指一个人的品质,道德、气质,对生命的领悟等,经过锻炼和培养达到的水平。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仅有志气,而且能拼搏,不仅热爱事业,而且热爱生活积极上进,不仅有着高尚的道德和情趣,丰富的阅历,而且有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斗开拓的精神。有修养的人,一定是有爱心且知识渊博的人。一定是爱学习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自己的修养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的人。品德包含在修养之内,身不修则德不立,君子不可以不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身,外正其容。

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可见,真正的品德是一个人思想和行为的全部。 良好的修养乃是人在其神经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播种一个思想,你会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道德,一个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修养学,并非简单的道德修养学,而是在道德修养学基础上的审美修养学。孔子以“贫而乐”、“仁者无忧”、“乐而忘忧”的悦乐情怀去成就“仁”的德行,因而具有了超越道德的审美的性质。这种建立在道德修养基础上的人生境界是一种独特的、内在的、个人的审美体验,是一种具备大众性和可观性的精神创造。人生境界不一定通过艺术形象再现出来,但它远远高于艺术境界,用悦乐的情怀和审美的体验去成就个人道德,去实现个人修养与个人理想的境界,这就是孔子美学的精华和魅力所在。

苏拭有言:“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碎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是的,以修养对待修养,还不是真正的修养、以修养对待无修养才是真正的修养。 在生活中,从未遭人毁谤的人恐怕并不大多。面对毁谤如何办呢?清人申涵光在《荆园进语》中所言:“何以止谤,曰无辩,辩愈力,则谤者愈巧。”或许能够给予我们某种启示。

修养,不是说不会发脾气,而是说不会轻易发脾气。不会发脾气的人不一定是有修养的人,动不动就发脾气的人,则是缺乏修养的人。 修养之所以重要,其中一点,是因为良好的修养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人际关系中的紧张与摩擦。难道非要把生命耗费在人际摩擦中吗?

一个在人生中欲有所成的人,必得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 一个在人生中欲有所成的人,必得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 谈到个人修养,我就想起培根在《论美》这篇文章中指出,形体之美胜于容颜之美,而气质之美是最高境界的美,而人的这种气质跟一个人的修养分不开的。所以,古人特别讲究修身,觉得修身是一切成功的基点。但是,现在社会里,修养被许多人忽视。

一个在人生中欲有所成的人,必得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

有文化气息的人,在谈吐举止之间,自然地流露出一种高雅,一种文质彬彬的感觉。古人形容一个世代文人之家为书香门第,事实上,门是绝不可能透露出书香之气的,即使在屋里堆再多的书。真正能透出书香,能够让人一眼,一交谈就感受到那种浓浓的书香气息的是人,只有人才能在那种举首投足之间就闪现出修养这两个字。当然,修养也包括了举止,仪态,谈吐等。但文化气息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