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的100字小作文(选择为题作文100字)

抉择的100字小作文(选择为题作文100字)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11-14 11:34:34
抉择的100字小作文(选择为题作文100字)

抉择的100字小作文【一】

抉择有大也有小,有些职业的抉择可以一夕致富,也可以一瞬间倾家荡产,从颠峰跌到谷底﹔而学生的抉择可以让分数“起回生”,或惨不忍睹,回家吃竹笋炒肉丝,不断苦苦求饶,不断保证自己不会考这么低的分数。正确的抉择可以到天堂,错误的抉择却只能下地狱,天堂和地狱只有一线之隔,那条线正是我们的“抉择”是否正确恰当。

每次月考前,都有两条路要选择,一条是认真读书,另一条则是吃喝玩乐,但两条选择的结果却是天堂与地狱,迥然不同!认真读书的结果是获得了好成绩,那就会到达快乐的人间天堂﹔吃喝玩乐的结果则是考不好,回家还被骂得狗淋头,那就会到达痛苦的人间地狱。但到地狱的路上会有一段很快乐、轻松的路程。简单来说,一条是先苦后乐,另一条则是先乐后苦,但是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先吃喝玩乐那条路,最后结果是——下地狱,那滋味真是苦不堪言!

这次考试的时候,我的同学约我去另一位同学家庆祝生日,那两位同学平时都和我很要好,是去?还是不去?在我心中真是天人交战!虽然我知道去了就会考不好“但是月考前放松一下也不错呀!”我心中的恶魔这样对我说。“不要去啦!如果考得好,改天就可以狂欢啦!”我心中的天使这样对我讲。“听起来,天使说的比较好!”我心里的裁判对我这么说。我毅然决然选择了不去,但又有一点“背叛朋友”的感觉,但是天使的那句——“改天就可以狂欢啦!”多多少少坚定了我不去的信心。我钻回书堆里,继续埋头苦读。

考试成绩出炉了,我的成绩考得不错,而那两位同学则搥胸顿足,一直后悔那天出去玩乐,而忽略了考试的重要性,但也无力回天、回天乏术了!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

选择不同的路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结果总是有好有坏。选对了,上天堂,快乐似神仙﹔选错了,下地狱,万劫不复!对的选择可以从谷底到天顶,错的选择却从天顶跌入谷底。因此,在面对抉择的时候,要仔细斟酌、考虑,才不至于“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抉择的100字小作文【二】

得注定就是好事吗?失就应该感到悲伤吗?

人生在世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得失也是必然的。这就要看你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得与失。在于得失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你是否能够理解透彻。

一个公司要招聘员工,公司给前来应聘的人员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博物馆着火了,火势很大,你只能带一件文物你会抢救哪件?很都应聘者的回答是最有价值的那一件,最大的那一件,最精致的那一件等等。答案五花八门,主考官都不满意。一个年轻人的回答让主考官大为赞赏,他的回答是:我会抢救最靠门的那一件。这是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答案啊!是啊,博物馆中的珍品哪件不是价值连城的呢!与其花大把时间去选择,最后还有可能挽救不了任何一件珍品甚至使自己丟了生还机会,还不如选择最有可能挽救下来的那一件。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面对得失的抉择时,要理智的做出正确的选择才不会因为自己的犹豫而造成更大的损失。最好的并不是最美的,只有那些伸手可及的才是最真的。

我们身边有很多真实的例子。比如医院里产妇生产时,婴儿和母亲都有生命危险时,医生不能够同时抢救两条生命的情况下医生会毅然决然的选择放弃其中的一条生命。也许听起来是有些难以接受,但是如果医生不放弃一个人那会导致两人都丢了性命。得失之间就是如此,不失就注定失大于得,失了就会发现自己也有所收获。

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成长中的得与失。心态好了,就会发现自己自直是在得,失的越来越少了。

抉择的100字小作文【三】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是美术,我们吃完课间餐,排好队来到了美术教室门口。教室门锁着,也没看到金老师。过来一会,上课铃响了,可是金老师还是没有出现。这下大家急了,有几位同学赶紧去找老师;有几位同学四下找门钥匙;有的同学抱怨着、猜测着;更多的同学三三两两地聊着天、唱着歌……场面失去了控制。

又过了一会,去找老师的同学没找着回来了,引发了抱怨同学的新一轮大肆抱怨,幸好找钥匙的同学发现了教室钥匙。开了门,路队长让我们自己画自己想画的东西。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门外还没聊够,很多的同学坐下后还在依旧讲话。而我也突然想起和小唐在教室外一直讨论的那个问题的答案,看看周围很吵,也情不自禁地跑过去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

如果把老师不在这种突发情况当作是对我们每个人纪律性的考验,那么我在这场考验中完败!因为路队长让我们自己画画,我却没有把它当作课堂指令来要求自己。这好比一个士兵在要求冲锋的时候选择了撤退。虽然这样的抉择在事后分析来看明显是错误的,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实际上是对个人品行的考验和挑战。谁能保证把钓到的鲈鱼放回去呢?

那么如何在这样的抉择面前不迷茫呢?东汉杨震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而选择却金,元初许衡以“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而选择不食,这些古人不正是以“君子慎独”要求自己。我们现在读《论语》、学国学,不仅仅是为了增加见识,更是为了养性修身,避免在抉择时做出小人的行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