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随笔100字作文(随笔日常琐事作文100字五年级)

小随笔100字作文(随笔日常琐事作文100字五年级)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4-06-09 13:13:23
小随笔100字作文(随笔日常琐事作文100字五年级)

小随笔100字作文【一】

中考结束了,我初中三年的生活也结束了!在这三年的生活中,有甜蜜也有苦涩!现在它结束了,不知道是应该感到快乐,还是伤心!

这几天都一直窝在家里,象一只慵懒的猫,原来应该认为本会快乐的时刻,却觉得无事可做!原来一直都渴望的时刻,现在却不知道要干些什么,原本充实的生活一下子空了,我到底失去了些什么?

在家里无聊的上网,翻动着QQ的图象,无意间看到倩给我的留言,心里默然的触动,我终于知道我失去了些什么,我失去了与朋友之间最平凡的快乐!倩在留言上写着:生活就是一场旅程,我们不是等待与你相遇,就是等待与你错过!

生活就是这样,永远想不到下一刻会是什么,我们现在是茫然的等待着相遇还是错过?我不知道!

突然想起小A说过的一句话:走曾经走过的路,唱曾经唱过的歌,爱曾经爱过的人,永不忘记

我们都要好好的,永远永远!

突然想起了王心凌的一首歌:世界一直去,回忆真美丽,我是想着你,一直想着你,你在我心底,变成了回忆,我会好好的!

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小随笔100字作文【二】

静静地听,默默地记,悄悄地幸福。

静谧像是液从身体各部分流回心脏。

雨挨着玻璃,滚滚滑落。

你听,是不是天空在哭泣。泪,滚烫。安静。被撕裂的天空,泪雨绵绵。心也安静了,痛也平息了。在每个下雨的日子里,头顶是暗的,远方是暗的,雾稀薄缠绵,这样的天气,心情也茫然了,泪也模糊了。

世界在玻璃外显得那么暧昧,模糊,隐隐约约。一条痕迹滑过,透明,随着秒针的舞动,时间在为它缠上一层水雾,蒙胧。再一条痕迹,透明,再蒙胧。像是生活中的我们重复着快乐,悲伤,重复着幸福,失落。

风吹的花香,雨落的心痛。

悲伤通过瞳孔放大,像指间这冰凉的液体,不停地落,滴滴淋湿整片……那美丽的心灵。

如果说下雨是天空在哭泣,那么潮湿又是谁的叹息?!

四种雨,四种方式倾听。

用心感受春雨,被淋湿是在夏雨,感伤的秋雨,还有白色雨的化身遗落在冬季。

为什么悲伤总是和雨交织在一起。无论白天黑夜,无论春夏秋冬。每当看见你们,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为什么,雨。你要选择悲伤,为什么不等待“幸福”?

寂静。划破夜空。

心在听,天空的哭泣。

累了,不代表放弃。

困了,将渐渐睡去……

小随笔100字作文【三】

爱,可以给予人全新的生命;爱,可以给予人阳光般的温暖;爱,可以给予人无限幸福和快乐。

这是讲述一个小木偶的故事——老木匠泽皮德把一块能哭会笑的木头雕成木偶,并把取得生命的小木偶当成儿子。老木匠卖掉上衣,供小木偶上学。可是小木偶一心贪玩,被骗多次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最后,他掉进一只大鲸鱼的腹中,意外与老木匠泽皮德相逢,经过这次历险,皮诺曹终于长大了,他变得诚实、勤劳、善良,成为了一个真真正正的男孩。

这个故事虽然大多只是讲述小木偶遇到挫折的过程,但是有那个读者可以想到这个故事蕴含着浓厚的爱。小木偶没有课本,老木匠泽皮德把自己的上衣换了一本书给小木偶,尽管自己受着寒冷,也要用的力量带给小木偶幸福,多么伟大的父爱啊。

小时候的我,最爱的就是妈妈,因为她时时刻刻都是守护、爱护着我,而爸爸却只是关心几句。随着我慢慢长大,也渐渐地谅解了爸爸。妈妈给的是温暖的爱,爸爸给的却是严厉的爱。

即使爸爸的工作很辛苦,对我的学习他一点也不会疏忽。当我进步时,没有夸奖我,却只有一句“下次再考好一些,争取属于自己的成绩”;如果我退步了,就会下达一道像是古时皇帝的“谕旨”;“下次一定要做好点!”然后就是啰嗦几句,但在这时,在他的话中,很多的都不是批评,而是关心、鼓励……

其实每个父亲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不是直接地表现出来,而是从心中默默地希望自己的儿女能懂事、健康、快乐……为了儿女的幸福,尽管工作再辛苦,也不会抱怨一句话。

珍惜你父亲对你的爱,人们常说,父爱如山。父亲就是你身后一座高大的山,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父亲总会用他高大的身躯为我们遮风挡雨。父亲其实很爱我们,只是他不会用语言来表达他对你们的爱。请大家体谅体谅“不负责任’的父亲吧!

小随笔100字作文【四】

商场里循环的音乐告诉你要过年了,学校的放假通知告诉你要过年了,各种广告大气的煽情牌也告诉你要过年了……年味就是这样随着春节的临近,越来越浓,好像一碗淡茶,在变成甜甜的清酒,最后又融入母亲的瓦罐里,变一碗浓汤。年味就是一种生活的快乐,是中国人崇拜的味儿。

年味,融在舌尖。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贴福字;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这是老一辈们的年,也就是“吃”年。中国人喜欢年糕,哈,现在手上还拿着一块。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满足好舌头,又有好彩头。

有句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饺子是中国人特有的食物,全家人其乐融融地包饺子,虽然我包的难看,自己都不想吃,但还是有感受到那种快乐,也许这便是年味吧!一锅饺子出炉,在我面前的瓷碗里,一个个可怜可爱的饺子冒着热气布满了眼镜又充满了心窝。我知道,妈妈又偷偷地把我包的那些都盛到她的碗里了,如果不是过年,这样的“吃”年味,这样的感动,怎么会有呢?

年味,贴在门上。

当你走进省实验高三教学楼,你不难发现,每个门上都贴着一副对联,红纸黑字,装饰以金色墨点;比喻对仗,寄托以深深期望。年味儿,贴在各家的门上。有人说福字是一种人们快乐幸福的符号,只要贴着自家人看着舒服,有暗示幸福的作用,怎样贴都是年味儿。

不是“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都包含着中国人对未来的希望,都给人以快乐的正能量。

年味,贯穿在人群中。

过年,即是团聚。我喜欢看到春运时人们忙碌的样子,嘴是哈着热气,脸上流着汗水,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与年货,脸上挂着笑,握紧的回家的车票……冯骥才是文化名人中最会过年的,他告诉人们,人情味是最深的年味,年,或许也就失去了意义。

“春节好”,“恭喜恭喜”以前以为这都是人们挂在嘴边的客套话,现在细细想来,这些话原来带着一种真心的祝愿的。爷爷奶奶盼过年,因为他们可以见到大半年没见的儿孙,虽然重逢时的笑脸布满了皱纹,但那种快乐,却如同新生儿一般纯真。

中国人崇拜生活,中国人崇拜年。现在的我们,只需要在家人热闹的谈天里,美滋滋地喝下年味儿十足的浓汤了……

小随笔100字作文【五】

年是门头上挂着的红灯笼;年是家家户户喜庆的春联;年是凌晨震耳欲聋的炮声;年是街头巷尾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年是一个个美丽的音符,深深地刻在我生命的旋律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个喜气洋洋的节日,充满了期待,年终于到来了,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爸爸一边帮妈妈打下手,一边招呼客人。

我们这儿从腊月二十三就忙起来了,我和爸爸去街上买芝麻糖和干草。爸爸告诉我说:“这天我们要祭灶王爷,老百姓买芝麻糖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在天庭汇报时多说好话。传说他下界察看民情时会挨家挨户做标记,这些干草是让他的马吃的,想让马增加体力,兼程而回。”我们这儿还有这个习俗,太有趣了。

回到家,爸爸说:“在大年三十儿晚上门口要放把门棍,初一下午就能拿走。把门棍有很大作用,要账者一律不准登门,防止鬼怪进来,能把财,防止自家的财宝经过门口流失,这样能过一个安稳年。”这下我又增长了不少知识。

我们大年初一凌晨3点就起来了,这也是我们家乡的习俗,起的越早越好,抢运气,这是一年大吉大利,平平安安的开始。早早地吃过早饭我们就去拜年了,回到家后,我们的口袋里收获了好多糖果。

第二天早上,梦里的我迷迷糊糊地听到外边有很多人在说话,我意识到年还没有拜完,家里来客人了,揉揉惺忪的睡眼,麻利的穿好衣服,叠好被子,收拾好了就赶紧出去给他们打招呼。我们这儿呀,初一是本家拜年的日子,初二初三初四是亲戚拜年的日子。

当然,过年嘛,自然少不了富有迷信色彩的讲究。初五不许用菜刀,剪子,所以,前一天就把菜切好了,把剪子用线缠好,免得忘记;初五不准喝稀饭,因为我们这边稀饭叫“糊涂”,认为喝了“糊涂后代会出糊涂人”;初五之前是不能倒垃圾和污水,老一辈都说“垃圾”和“污水”都是财,把财倒了接下来的生活会很贫穷的。听到这儿,是不是觉得习俗可多了?不得不说“活到老学到老”。

随着鞭炮声越来越淡,兜里的压岁钱越来越多,我知道年就这样很快的过去了,我又长了一岁,年是什么?年是亲人团聚的时节,也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就像春天来了,也带来了无尽的希望。

小随笔100字作文【六】

我的家乡在华亭,在我们家乡进入腊月门,传统节日一个连着一个,年味一天浓过一天,传统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也就更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了。

腊月初八这是华亭过年的前奏,这天要吃腊八粥,还要在腊八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腊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雀头”饺子用大肉作馅包成圆形雀头状,表示能消灭危害庄家的麻雀(据传说腊八这天见不到危害庄家的麻雀)。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传统的小年,又名辞灶,华亭人对过小年非常重视,这天早饭要吃搅团,有盼望团圆之意。街面上有售卖的用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相传送灶时给灶王爷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了。送灶的时间大约在傍晚,家家都要摆祭品,放鞭炮,意味着过年开始了。

腊月的日子长了翅膀,一飞而过。转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贴对联,挂红灯,张灯结彩。户户围着餐桌、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

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乡的人都有“迎喜神”的传统,吃过“拉魂面”之后,村里的人个个穿戴一新,喜笑颜开,牵着或赶着身上披挂了彩纸折叠的纸扇的牛羊骡马,浩浩荡荡的向预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进发。这是为了驱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没病没灾。

元宵节那天,大街小巷马社火、高芯子、车社火排成了长队、绵延不断,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又一次将过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点燃用玉米、荞面捏的灯盏,小孩挑着纸糊的灯笼尽情玩耍,灯光、月光、星光融为一体,相映成辉。

正月二十三日已是过年最后一个节日,这天华亭农村有“燎疳”的习俗。妇女们使出浑身解数提早用鸡蛋壳、五色纸糊好“疳娃娃”,男人们则割足枯蒿茅草为“燎疳”做准备。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谁的“小媳妇”、“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门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当第一堆疳草点燃,听到有人大喝“燎疳喽——”,家家户户便都点燃疳草,霎时间熊熊焰火映红了村子,照亮了天空。人们争抢着从火焰上一跃而过,以求燎去病灾,燎红日子。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