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与家人相聚作文(我是怎么和家人相处的作文)

人生第一次与家人相聚作文(我是怎么和家人相处的作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4-03-23 08:55:54
人生第一次与家人相聚作文(我是怎么和家人相处的作文)

人生第一次与家人相聚作文【一】

我的家就是一个平凡的三口之家,妈妈就是一名小学教师,爸爸就是一名研究所的研究员。

爸爸就是一家之主,家里的大事都就是它负责,平时最忙的也就是他。经常为了一个科研项目跑来跑去,有的时候半个月都不回家。有时回家很晚,很早又起床走了,然而所以我基本上跟爸爸连面都见不上。我也经常埋怨爸爸,他常常忙得把答应我的事忘了,忙到我生病了也不回来看看,忙到给他打个电话只说一两句话就挂了。

忙总归于忙,爸爸平时还就是很关心我的,每次出差回来都要给我买一些手工艺品或者其他我需要的学习用具。每到一个地方都要买一份地图,告诉我当地的一些风土人情,一些美丽的景色。

爸爸最关心的还就是我的学习,一个科研项目忙完了,爸爸已经精疲力竭,然而但总就是抽空问问我在班里考试考的怎样样,做了多少题,英语学了多少,如果明白我学习上有困难,不管有多累也要帮我解决了,自己再休息。爸爸爱唱歌,在我和妈妈劳累一天以后,让爸爸用那五音不全的嗓子唱上几曲,都会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然而一天的疲惫全消除了。

妈妈,我们家的后勤部长。她每一天下班,都要到菜市场挑最新鲜的菜为我们做一顿丰盛的晚餐。除此之外,妈妈还要负责家务,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的整洁有序。有了一个好的环境,对我们但就是很有好处的。另外她还要关心我们的健康。

每一天晚上,她还要为患有腰腿病的爸爸按摩。然而白天,她得在学校教课,晚上回家还有这么多事要管,她这一天可真够累的。累虽然累,但妈妈还就是个性关心我的学习,一心期望我长大了能够有出息,所以我努力的学习也就就是对妈妈最大的回报。

我呢,就是全家的开心果,不仅仅平时经常逗他们开心,我优异的学习成绩也令他们开心,我的懂事也令他们开心,我明白他们为我付出了太多,所以呀,我不能惹他们生气,我很少令他们失望。

在我看来呀,我们这一家三口可谓就是绝配。我们的生活平凡而又紧张,紧张而又开心。爸爸妈妈平常爱跟我开玩笑说我不就是亲生的,说我的亲生父母有钱有势,然而问我愿不愿意和他们一齐过。我说不愿意,因为我明白我爱这个平凡的家,这个幸福的家!

人生第一次与家人相聚作文【二】

忙碌中的驿站,风雨中的港湾。我的家也就是这样一个和睦与温暖的地方。

我爱我的家,也真想好好儿夸夸它。为啥?就为那别具一格的固定节目“新闻讨论30分”!

傍晚7:30分,当我和爸爸妈妈看完“新闻联播”节目后,讨论大会正式开始了。从7:30到8:00我们都会针对新闻中播放的大事儿亮观点,摆看法,提推荐。短短的30分钟里我们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因此,无论您谈“美伊战”还就是“非典病”,我都能滔滔不绝的来上一段儿。此刻,同学们都夸我就是“新闻小灵通”呢!

光谈还不够,我还买了一个漂亮的'笔记本,然而和爸爸妈妈一齐整理出了“世界大事风云录”。把每一天听到、看到的世界或国家的大事全都分门别类的记在“风云录”上。翻开扉页,“和平展望”、“环保之行”、“身边点滴”等板块一一映入眼帘。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大事也许早已被人们渐渐忘却,可我家的“风云录”上却永远能留下这些事情的始末足迹,成为历史的见证。

一周结束,我和爸爸妈妈还要举行一个“总结会”,然而把大家所记下的新闻做一个回顾,并分析小结出这些新闻的利与弊等等。然后我们会选出其中得意之作寄给报社的叔叔阿姨,肯请他们的指点和帮忙。

细细想来,“新闻讨论30分”真好,它构成了一个小小的平台,使我们全家都在进步,自觉地关心着家乡,关注着祖国,关注着世界!在这一过程中,家庭成员之间进行语言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家也变的更加和睦幸福了。

感谢“新闻讨论30分”,感谢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家!

人生第一次与家人相聚作文【三】

我们家就像一个五颜六色的调色盘,里边装着蓝色、红色、绿色还有橙色,然而这些美丽鲜艳的颜色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蓝色,你会想到什么?想到瓦蓝瓦蓝的天空?想到一望无际的大海?就是啊,我亲爱的奶奶就就是蓝色,她,有着像蓝天一样纯洁的心灵;她,有着像大海一样宽广的心胸,每一天早上,她总就是第一个起来,煮早餐、喂鸡、买菜……很多家务她都抢着做。

奶奶乐于助人,心胸宽广,做事从不斤斤计较,说到做到,我们常劝她不要做太多的活,让我们年轻人来做,可奶奶却说:“你们年轻人工作的工作,学习的学习,忙都忙但就是来,我这个闲太婆,不做事难道让你们来做不成,你们好好工作学习,我做点家务也就是很开心的。”听了这话,我更感到奶奶的伟大,用纯洁的蓝色来形容奶奶最恰当但就是了。

红色,一派热闹的景象,爸爸就就是红色。他乐观开朗,整天乐呵呵的,他很喜欢开玩笑,常把我们逗得捧腹大笑,有他在,家里准少不了“哈哈哈”的笑声,红色又让想起火。

火就是用来煮东西的,就是啊,爸爸煮的菜最好吃了,他但就是我们家的“金刀御厨”,煮的菜绝对能够和五星级饭店的菜相提并论,个性就是他的拿手好菜――红烧排骨,一股香喷喷的味道,吃一口,保证让你回味半天,有空来我家坐坐,让我爸爸给你露一手。

绿色,绿色就是那么清洁,那么温馨祥和,妈妈就是绿色,她但就是我们家最优秀的清洁工,家里的家具一尘不染,地板亮得能照出人影子来。这一切,全都就是妈妈勤劳的体现。妈妈很勤劳,对人又就是那么地无微不至,她对我们很关心,然而只要我们需要什么,她都会使我们得到,每当我有心事,她总会好好地开导我,帮忙我解决难题,妈妈就就是那洁净温馨的绿色。

橙色,象征着初升的太阳,充满着朝气。对,我就就是一个朝气蓬勃、乐观开朗的初中生,我很乐观、开朗,无论在哪里,只要有我在,自然不会少了我的笑声。在家里,我也十分调皮,再加上爸爸的“遗传因素”,我又成为了家里的小笑星,我喜欢橙色,还个性喜欢喝橙汁,酸酸的,甜甜的,像“鲜橙多”、“酷儿”、“鲜的每日吃C”等都就是我最喜欢的。所以说,我就是橙色。

我们家就是那么温暖,那么快乐,因为有了纯洁的蓝色,然而开朗的红色,洁净的绿色还有充满朝气的橙色。所以,我爱我家。

人生第一次与家人相聚作文【四】

暑假拜读了台湾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这本书是傅先生的讲义,被评为“最佳通识课程”,我读了以后觉得实至名归。书中从古至今,兼顾中西方的主要哲学家的主要观点,侧重于人生与文化,以哲学的思辨方法贯穿其间,引经据典,可读性很强,语言通俗。整日奔波于家庭、学校之间的我们,在假期里,借这本书静静地审视一番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一直以来,觉得人生就是一场现场直播,自己描绘的是自己的生活。殊不知,在不经意的生活中包含着如此多的哲学。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学哲学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傅佩荣先生认为幸福、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有工作可以做,有人可以关怀,有痛苦可以受。

首先,现在就业压力很大,相对于那些奔波于求职而不得的人,自己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爱自己的人,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有志同道合的同事,我内心感觉很幸福。

工作能激发活力,养老院将老人分为两组,一组每人负责照顾一盆花,另一组的老人什么事都不做,纯粹是休息养老。在身体状况相似的前提下,第一组老人比第二组老人,平均多活两年。由此可知,有工作可以做,哪怕是照顾一盆花,也会激发更强的生命力,活得更久。这个调查研究结果,让我深深体味“工作”的重要。

由此想到自己年迈的母亲,今年77岁,四年前,父亲因为身体多方面的疾病,失去了行走的能力,我很担心,年迈的母亲也会因为照顾父亲而病倒,但是,我发现,每次回家,母亲像以前一样,不断地告诉父亲家里的变化,给他一日三餐,体检显示:母亲的身体很健康。在父亲过完百日后,我把母亲接到了济南,我不忍心让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再为我做什么,我在心里说,让母亲好好休养。一日,小哥来电话称,小妹你的想法太奇怪了,千万别让母亲什么事都不做,母亲身体力行可以做的,都让母亲去做。如果她一旦发现自己什么也不能做,会加快母亲的衰老。果然,母亲第一次独自在院里遛弯回来,开不了门,站在门外怎么也打不开。虽然之前,我们已经演练过很多次,但还是过了很久才打开。母亲自言自语,说,哎,老了,连门也打不开。我听到了,母亲内心的失望。相对于父亲在世时,母亲在家一日三餐,洗洗涮涮,犹能自理。开学后,七点半,我和老公上班,孩子上学,家里几乎全天只有母亲一人,我得想办法让母亲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让她有点成就感。我就让母亲负责照顾家里的小鱼和花花草草,每天给他们喂食和浇水,自己操作按摩垫,不几天,母亲欣喜地告诉我,小鱼长大了,因为坚持按摩,自己的身体很舒服,在花园里遛弯时,看到了藤上挂着几个南瓜,哪里的石榴长得很好……

我想,母亲在这几年里,保持很好的食欲,身体依然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个和自己相濡以沫了一辈子的人需要自己,不管年轻时有多少次争吵,现在,他需要自己,这是支撑母亲的强大支柱。

其次,有痛苦可以受,一个人在受苦受难的时候,难免会怨天尤人,如果一时想不开,甚至可能自暴自弃,走上自的绝路。关键在于人生是不断改变的过程,人只要活着就会逐渐老去,在遇到苦难时,激发潜能面对考验,结果增加了自己的专长,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让我想起,上海信息技术学院的邬宪伟校长,他用一句话概括自己不到30岁破格评为教授,最终成为上海名师、全国名师、校长。“凡是能够成为专家或名师的都是在能力边缘的极限上工作后锻炼出来的”,他是因为自己的学生将自己逼到能力极限的边缘。所以,要把握受苦的机会,主动而积极地改变自我,让自己变得不一样,任何一种或大或小的痛苦,都提供了一次让自己提升转化的机会,提升转化的可以是身,可以是心,也可以是灵,生命会变得不一样。

我们不必奢望无灾无难的人生,却要在面临痛苦的挑战时,主动而积极地以改变自我,来展现生命的不同面貌。

人生第一次与家人相聚作文【五】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看见那么多学生仍然在平时午睡的时间里临阵磨枪,心情颇为复杂.自己也经历过高考,也是从那座独木桥上闯过来的,当时的想法依然清晰:似乎是非过此桥不可,除此再别无选择.但现在看来......(嘿嘿坏笑一下,至于我在想什么,猜猜好了.

曾做过5年老师.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是祖国教育战线上的一名逃兵.也曾经为当初的逃离很是窃喜过一番.

虽然做学生、做老师的日子渐渐远了,但留下的后遗症是:时常梦到,很多题目做不出来,白花花地空了一大片,时间到,铃声大作,即从梦中惊醒。后来再碰到这样的梦,就提醒自己:在做梦,在做梦,考不出好成绩无所谓,但依然莫名其妙地担心、害怕……

我不知道和我有着同样经历的人有多少,但决定从人民教师的队伍里向左转或向右转既而悄然离开的时候,我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充分的理由,那就是,尊严像粉笔一样一点点地消耗掉,那些飘落的白色粉尘,像是一场场雪,最初所认为的“意义”,在漫长的冬季里迷失。我发现我能教给学生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的那些东西日渐苍白,我已经不适合再站在这个讲台上了。

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特殊国情的国家,高考只是古代科举的翻版。“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却也是现实。教育年年在改革,高考年年在考,学生们年年在拼命,家长们年年暴跳如雷。看着校园外那么多比自己的小孩还急的家长,我总在想,多年以后我会不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会不会和自己的小孩一样在无休止的考试鏖战中夜夜惊魂。

没有请教过相关的权威人事,对于教育的状况略略地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吧!

西方的教育方式在于注重学生真实的素质培养,考试或测试的出发点是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他们会让学生亲身去经营农场,在做中学,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庄稼成熟的同时,学生也在速度更快地成长。而我们的教育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至于学生真正学到什么东西,有什么用等等,还是交给火星人去思考吧。在中国人的逻辑和判断里,考试能行=全部OK,全部OK的意思就是“完事大吉”。老师只管教,学生只管考,家长只管催,典型的横向三段论。三部分人达成的共识是:100分万岁。如果达不到这一目标,老师难做,学生伤心,家长难过。至于高考成绩更是事关重大,比GDP权威,仿佛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其实细细想来,做中国学生很简单,只要记忆力好就成。记住老师的教诲,家长的叮咛,主要是记住乘法口诀表、元素周期表等一系列表格及一大堆公式、定理、公理;饭前背首唐诗,便后记几个单词;把历史事件、历史年代写额头上,洗脸的时候也能看两眼;把吃菜看成是化学方程式配平,偏食不行。还有看《西游记》的时候记得总结一下唐僧那段紧箍咒的段落大意;看《机器猫》的时候要刻骨铭心地记住,康夫被大熊痛殴,就是考试不及格的后果。

在我教过的学生当中还真不乏喜欢考试、心理健康的奇人,这就另当别论啦!

王小波先生讲过:“我反对愚蠢,不是反对天生就笨的人,这种人只是极少数,而且这种人还盼着变聪明。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愚蠢里都含有假装和弄假成真的成分。”顺着他的话说,我更反对在自己假装愚蠢(或者真的就不大聪明的情况下,去逼迫别人一起愚蠢,最后弄假成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