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材料作文命题(初中材料作文真题)

初中材料作文命题(初中材料作文真题)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12-01 20:34:22
初中材料作文命题(初中材料作文真题)

初中材料作文命题【一】

我们知道环境描写在文章中可以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交代时代背景和渲染气氛等作用。如果学生写记叙文时,在文中恰当地加入一些环境描写来推动故事发展,或烘托人物的心情等,往往可以收到十分好的表达效果。如有一学生在作文《力量》中开头写道:

“冷飕飕的西北风像长了舌头,把这条繁忙的大道舔得光溜溜的。路旁的树在风中剧烈摇晃。过往车辆已经慢得不能再慢,仿佛随时都会被风吹走。行人很少,偶尔遇上个人就必定包裹得像婴儿一般严实。他‘夹’着一辆破自行车,逆着风艰难地行驶着,脸上像刀割一样难受。但他心里更难受:揣着的成绩单上,期中考试8门功课4门挂了红灯,想起父母那望子成龙的殷殷企盼……”

小作者通过对凛冽的寒风、随风摇晃的树木、缓慢行驶的车辆、稀少的行人等景物的细致地描写,着力渲染了冷清、凄凉的环境气氛,衬托出“我”痛苦、内疚、沉重、悲凉的心境,使伤感之情更加鲜明突出。

当然,学生在安排环境描写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文章的主旨,不能因景伤文。那些在文章中不能起到很好表现力的环境描写是坚决要舍弃的。

初中材料作文命题【二】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更远处,当枝上的绿叶换上橙黄,当我们举头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孩子们背上新书包踏进学校的大门,当心头涌上丝丝的惘怅和微痛,我们便知道:“又一个落叶纷飞的季节到了。”

我爱这个季节,爱它的绚烂,正是这种金灿灿的色彩,才让我觉得它有那种皇族的贵气。

我爱这个季节,爱它的凄凉,正是这种凄凉,才使得它更加的唯美。

我爱这个季节,爱它的富饶,正是这种富饶,才让我真切地了春华秋实的内涵。

秋,来到了农家小院,热情地同挂在树上的一串串金黄的'玉米打招呼,一颗颗饱满的玉米儿向人们展示了秋天独有的姿色,屋檐下,秋吻得辣椒的脸火红火红的,像一挂挂点燃的鞭炮、在这金风送爽的十月,树叶虽然凋零了,但在生命赛道的临近终点线时,它们还不遗余力地描绘着金秋大自然的画卷、为人们留下了最后一幅“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画卷,这便是落叶纷飞的季节带给我们的启示。

秋天走在铺滿落叶林间小道上,脚下响起柔软而又轻微的沙沙声,心中不由得一酸:“绿叶”,这就是你短暂的一生吗?秋天的最后一片叶子终于凋零,从空中缓缓地飘落,如同一只黄蝴蝶在空中跳起了美曼的舞蹈。我不由得轻轻用手将它托举起来,刹那间,我仿佛听到它在低语:“孩子别伤心,人总有生老病,更何况我们树叶呢?况且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是否曾经努力过,成功过,辉煌过。”

秋来到果园,打开她的化妆盒,将苹果擦得透红,把橘子画得金黄,把葡萄涂得紫紫的………秋推出了这一切,惬意会心地笑了。秋把丰硕的果实留在人间,把象征美好的祝愿也留在了人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秋总是用大量的事实和言传身教的方法,让人明白这一道理。

落叶纷飞的季节使我陶醉,我愿做这个季节的一片落叶。

初中材料作文命题【三】

写记叙文要有真情实感,说实话,写真事,抒真情。唯有真情方能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唯有真情,才能使文章有灵魂,使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作文心理学认为,情感的触发点往往与作者在特定时间内的特定环境中的特定情绪息息相关。只有把这种“睡着的情绪唤醒起来了”(日本作家小泉八云语),才能真正激起人物的内心情感波动。有一篇考场作文《我需要母爱》,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小作者流露了真情,勇于自我剖析,且写出了独特的情感体验。作者从自己放学回家写起,当听到母亲遭车祸的噩耗,跌跌撞撞赶到医院时,母亲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望着母亲头发散乱、满脸污垢地躺在急救室里,作者内心的情感似泻闸的洪水奔流而出:

“妈妈,你就这样走了,我和爸爸怎么办?我只是一个孩子,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你难道真的忍心就这样永远离我而去吗?我需要你对我的爱,哪怕是一天、一小时、一分钟、一秒钟都可以啊!妈妈,我的好妈妈……妈妈,你生前事事关心我、照顾我,而我却只顾自己玩耍,从未关心过你、孝敬过你,我真是太自私太吝啬了……妈妈,如果来世你能再做我的妈妈,我会加倍珍惜你对我的付出的每一点爱,请让我来世再报答你吧,我那善良而又美丽的好妈妈……”

这一句句或内疚或自责的话语,句句饱含真情,句句感人肺腑,倾诉着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催人泪下。

要想拨动情感的触发点,作者必须要将真实的自己融入到叙事中去,真正做到“以我手写我心”。在叙述的过程中,努力使自己或是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回归到事件发生之时。这种情感是真实可感的,不是虚拟编造的。在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人物的内心情感的起伏,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头脑中获得的体验等都要符合生活逻辑。这就要求学生要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很有道理的。拨动情感的触发点,学生就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素材积累,尽量选择那些自己对学校、社会有体验的材料来写作文。类似的经历会激发人的情感的触发点的。我现在所教的学生曾于前年中秋节参加军训活动,第一次有了与家人分别的经历。本学期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他们十分有感触。结果在随笔中很多同学都情真意切地写出了由于分离而思念亲人的真实感受。

要想拨动情感的触发点,作者还要善于抓住读者的心理。因为写作就是在和读者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学生如果认识到了这一点,就会在叙事中想方设法巧设情节、渲染细节、刻画人物心理等。而不至于将叙事仅作为自己个人的无序的、随意地表达。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