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作文有多少题(今年高考作文有几个题目吗)

今年高考作文有多少题(今年高考作文有几个题目吗)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06-18 05:03:13
今年高考作文有多少题(今年高考作文有几个题目吗)

今年高考作文有多少题【一】

??考扩写题试题

小心,别撞着“扩写题”

【小引】2008年台湾省的“高考”(台湾省称“大学入学指定科目”国文考试中,要求扩写《史记项羽本记》中“鸿门宴”项庄舞剑的故事,要求考生根据原文,运用想象力加以渲染,将其扩写成一个故事。这是一道让人眼前一亮的高考题,扩写这种作文形式初次走进高考考场,足见扩写对作文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同时体现了高考试卷“稳中求变”的特点。那么,如果在2010年或今后国内高考试卷中我们也撞上这种“扩写题”,也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那么,什么是扩写呢?扩写就是一种“给材料作文”,是把中的一段文字,发挥想象扩展生成一篇内容充实、形象丰满的。我们以《长别离》为例,具体谈谈如何扩写。

【文题】请以《长别离》为题,扩写《孔雀东南飞》兰芝和仲卿殉情部分(22—31段),注意想象合理,注意细节,字数不少于800字。

点拨:首先要仔细阅读原文,梳理情节,确定中心。扩写的部分是《孔雀东南飞》中的高潮部分,即殉情部分,其主要内容是写成亲的那一天,傍晚时,仲卿赶来,兰芝、仲卿诀别,两人相约以抗争。夜里,兰芝投水而,仲卿上吊自。根据原文内容,我们扩写的重点是“诀别”部分,突出的主题是“忠于爱情”,至于其他次要的“成亲”、“殉情”部分可一笔带过,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其次,扩写要合理想象,不可失真。扩写时补充的内容要与原文内容一致,衔接要自然、流畅。比如,有一篇结尾设计成:兰芝和仲卿后在在天堂相遇,两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显然,这种结尾就是“天马行空,不加约束”的想象,不符合扩写的要求。另外,扩写要注意细节和环境描写,注重人物塑造,使具体、生动、感人。

【佳作示范①】

长别离

枝江一中 张黎

屋子是空落落的,心也是空落落的。

诺大的房间里,吹过几丝冷风,将兰芝的心吹得冰冷,破碎。门一阵轻微的响动,是母亲进来了。看着女儿如此伤心,母亲几次欲言又止,但想到太守的来信,于是轻轻地说:“女儿啊,太守的家人明日便会来迎娶你,还是快做嫁衣吧,不要让婚礼不像样子。”兰芝依旧不语,用手巾掩住嘴巴,眼泪如断线的珠子簌簌落下。母亲见状,摇摇头,叹了口气,又慢慢走出屋去。

半晌,兰芝闭了闭眼睛,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拿出精美的梳妆盒。毕竟大事已定,容不得她自作主张。明天,她将成为别人的新娘。

剪刀和尺缓缓游走在布料上,犹如游走在她心里一样。这一幕,似乎很熟悉。想起当日做衣时的情景,物没变,只是,心已不同。每一剪,每一线,都重重地刺进她心里。在剪断最后一根线时,她的心,也似乎被剪断了,鲜喷涌而出,染红了眼前的嫁衣。打开房门,红日欲沉,心中被压抑的委屈一齐涌上心头。她再也控制不住,失声痛哭。这悲声,竟也使得这阳光也支离破碎。

远方,传来马的哀鸣,像是某个人心碎绝望的呐喊。蹑手蹑脚地出门,正看见仲卿牵着马,一动不动地望着她。相同的眼神,只是,仲卿的眼中,有着难以掩藏的愤怒。兰芝目光如水,走过去,轻轻拍了拍马鞍,叹了声气:“自你离开后,事情的发展果然不是我所能左右的,我的母亲和哥哥逼我嫁给了别人,你回来还有什么希望呢?”仲卿冷冷道:”那就恭喜你高迁啊,我这磐石可稳立千年,而蒲苇,不过是一时坚韧罢了。就让你一天天变得尊贵起来,而我独自走向黄泉路吧。”兰芝听罢,手因为激动而蜷曲起来,指甲嵌入皮肤。她的眼里隐隐有了泪光:“想不到你竟会说出这样的话,你要记得,黄泉路,我们一起走!”风放肆地吹着,却吹不干悲伤的泪水;寒冷狂傲地汹涌着,却冷却不了两手相握散发的热度。

仲卿回到家,母亲还在房内劳作。他悲从中来:“母亲,外面天冷了,院中的兰花也结满了白霜。儿将不久于世,不能再陪伴您左右。希望您如南山之石一样长寿,身体永远健康硬朗。”焦母听毕,泪如雨下:“你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又身兼重职,千万不要为一个妇人寻短见。人人贵贱不同,又怎能算你薄情?邻家的女子贤惠美丽,娘这就为你说媒娶她进门,好不好?好不好?”仲卿苦笑:“儿已无福消受。”拜了两拜,便转身回房。而那个不好的打算,也已在他心中扎下根,但回头望望母亲的房间,他的心,又仿佛被重重揪了一下:自己若离去,母亲又有谁相伴?

兰芝不知道这一天是如何过去的,她只知道,庞大的迎亲队伍,喧鸣的锣鼓,都丝毫激不起心中的涟漪。她知道,自那晚一别,她的心,早已去。周围升腾起飘渺的青烟,忙碌一天的人们都三三两两地安歇了。

这样宁静的夜让人昏昏欲睡。青庐内,兰芝独醒。突然,她起身,向皖河走去。

皖河边,蒲草正随风摆动着,像是凄美的舞蹈。“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她一步一步,向河心走去,轻盈的纱裙在水中轻柔地飘动。像是鲜,扩散在水面,染红了黑夜。

庭前树下,仲卿徘徊着,当听到兰芝的讯,他竟然流不出一滴泪水。常说,大悲无泪,现在自己才明白这种感受。仰起头,树枝上悬着的白绫泛着刺眼的光。风吹过,吹动了树梢,却吹不动树下的磐石。也许只有离别,我们才会再次相见吧。仲卿想着。他的身体如同败落的枯叶,孤独地在风中颤抖。

有一种遇见,注定别离;有一种别离,是为了永远相守。

【点评】本文扩写流畅自然,想象丰富,真实的再现了一副“长别离”的场景。其中,恰如其分的环境描写,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很好地反映了主题。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渲染了一幕幕真实的场景,对人物形象有一种很好的衬托作用。结构清晰,结尾处富含哲理,耐人寻味,升华了的主旨。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

【佳作示范②】

长别离

枝江一中 廖文婷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题记

正值仲春,蒲公英在风中哭泣,就像是被离弃的约定,宛若柳絮般飘荡在空中,遗失了回家的方向。

“刚才贵府来人说明日就来迎娶你了,快做嫁衣,别让婚事搞砸了!”母亲的呵斥清晰有力,一字一句都要我承担。我无奈进了房间。摆在桌子上的那红布和线团,是如此的耀眼,扎得我眼睛生疼。沉默,沉默,房间里冷得没有一丝温暖。多想此刻他能够陪在身旁,给我依靠,给我力量。可,我们都一样。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射进屋内,斑斑点点,是不是我们的感情也会如此——支离破碎。我的手指冰凉地蜷在掌心,指骨关节捏得泛白。无力去触摸这所谓的“嫁妆”,热闹是别人的,我什么也没有。想到这,委屈化成泪水簌簌落下,浸湿了鲜艳的布料,殷红了我白皙的手巾。“快点做衣服,别磨磨蹭蹭的!”房外母亲的又一阵怒斥。我拭去泪痕,应了母亲一声。随后拿着剪刀开始裁布……

暮色四合,微醺的太阳光斜斜拉长了垂在身后的黑影。光影缱绻。夕阳,皎月垂悬天际,各据一方。看着自己手中的罗衫和满屋的红灯,我叹息了一声,走到窗前,看到一片绿色被黑色天空映得深沉,没有朝气,没有绿意。

次日清晨,一声马蹄划破了宁静。早已听惯了这蹄声,他来了。床上鞋,我飞奔出去。雾霭朦胧,烟迷我的眼。隐隐约约看见了亭下的他,依旧风度翩翩,只是多了些沧桑。我停住了脚步,彼此眼神交汇的瞬间,默契,代替了永恒。我哭诉着我的苦衷,可你却说我背弃誓言。天若有情,亦我为伤感。你的背影湮灭在雾中,“让我独自去上黄泉吧”,这声音还留在耳边,回响出巨大的声波,扩散开来。古道上你的足迹坚决而有力。好,生与共,相濡以沫。

晨曦的微光渐渐扩大,照耀着世界万物,那片绿色的希望又重新迸发出新的'生命力,肆无忌惮地生长,蔓延……

此刻,我的脑海里充斥着他回家后的画面:他拜见他的母亲,他如此恭敬的祝福她,举手投足之间满是怜爱与不舍的目光。他的无可奈何,他的难以启齿,他的母亲的泪花及他的牵挂,终究敌不过现实。

窗外阳光跳跃在树叶间,绿意浓浓。红红的鞭炮,红红的盖头,红红的花轿,红红的嫁衣。这一片红似乎要淹没这绿。我上了花轿,家人的笑靥与我竟是这般不相符——眼角噙着泪,浸湿睫毛。

热闹的一天过去了。我换下嫁衣,取下头饰。来到了池边,月光静静地泻在这片池面上,澄净透明。泪水划过脸庞的刹那,我的身体触到了冰冷的池水。一片涟漪后,恢复了平静。

我不孤单,因为在天国很快就会与他再度相见。

长别离,浓情意,与君共相存。

【点评】以第一人称来写,将兰芝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形象的刻画了出来,真挚感人。语言优美,穿插着许多环境描写,刻画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与性格特点。结尾寓意深刻,感人肺腑。

【延伸训练】请将南唐诗人赵诗秀的《约客》扩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注意想象合理,突出人物形象。

约客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佳作示范】

约客

枝江一中 邓园园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清)赵师秀《约客》

淅淅沥沥淅淅……淅淅沥沥的雨点声叩开了黄梅时节的大门。雨季来了。

飘飘洒洒,飞飞扬扬的雨丝从天空飘落。带着春天羞涩的笑容,轻轻拂过嫩绿的枝芽,朦胧在雾一般的空气中。

雨点飘落在池塘里,漾起了一圈小小的涟漪,惊扰了青草丛中做着美梦的青蛙,清脆的哇鸣声此起彼伏,似乎在欢庆这夏雨的到来。

他立在窗前,唇边的涟漪渐渐荡漾,心跟着这清新的空气醉了。

静静的雨,静静的黄昏,沉醉于静静的心中。

突然,一阵轻快的脚步声在青石板路上响起,打乱了这黄昏的宁静。他心头一颤,莫非,他来了?听着,脚步声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原来,是个过客。

静静的雨,静静的黄昏,不再宁静的,是心。

他慢慢走回桌旁,倚着桌子坐下。桌上的棋盘摆放得整整齐齐,似乎也在等待着知音的来临。

夜张着黑翼飞来,张牙舞爪的黑暗笼罩了他,夜风夹杂着的清冷慢慢渗入屋内,一点一点吞噬着……

于是他点了一盏灯,在这如豆的灯下坐着,抽一本书出来,看了一阵,难以入眠。再抽一本,看两页,仍旧放回了原位。灯花越结越大了。他信手拈起一颗棋子,在桌上轻轻敲着,一团灯花应声而落,烛光也随之一颤,他的影子碎在里面。

雨,依旧安静;夜,依旧凝重;破碎的,是心。

他仿佛定格在了桌前,似乎是执拗的等待,又或许是落寞的无望。他的背影,始终不颤抖一下,像是坚守于长夜的孤灯。就这么安静、这么平静地与烛光消融在微凉的春夜里。但那背影,却依然灼热,热切地盼望,是盼望友人的到来,还是准备将执拗的背影弯曲,不再等待,不再因等待而寂寞?

风和雨合鸣在孤寂微凉的夜里,一种等待以孤独和忧伤的平和姿态伫立在风和雨的合鸣里,却还是被风雨渐渐朦胧,融为一体。那背影,似乎有了依靠,有了安慰,有了寄托。

窗外,雨静静,夜深深。

屋内,那灯仍然不寐。

【点评】这篇的成功之处,就是注重细节描写,起到了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比如,开篇“淅淅沥沥的雨点声叩开了黄梅时节的大门。雨季来了。”用白描的语言描写细雨,奠定了全文“凄清”、“孤寂”的感情基调。还如行文之中“他信手拈起一颗棋子,在桌上轻轻敲着,一团灯花应声而落,烛光也随之一颤,他的影子碎在里面。”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刻画了一个“打棋”时的情景,栩栩如生,让人如见其人。

今年高考作文有多少题【二】

凡哥姓陈,是我初中时的班主任,叫我们语文。他曾是一名武警,任教几十年的时光并没有抹去他身上耀眼的光芒。虽然他已经退伍了很长时间,但他却习惯留着光头的造型。于是,在我们第一次见到找个笑嘻嘻的老头时,“小光头”这个外号便诞生了。在这个称号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凡哥似乎对这个称呼不太满意,于是我们就改成了他自己提议的“凡哥”称号,大家都觉得这个称号高端、大气、上档次。经常会听到同楼层其他班人说凡哥在学校不管事,其实我们也曾为此抱怨过他,因为我们班少了很多福利。但事实上,其他班的班主任却会叫比自己年龄大不了多少的“糟老头”一声“凡哥”。

初中三年的时间真的太短了,前一大半的时间都被我们用来玩了,只剩下后一小半的时间用来学习,最后留下一点点时间回忆。我们给凡哥带来了很多很多的麻烦,他却自始至终毫无怨言的帮我们解决麻烦、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然而,我们等到了最后一刻也没有说出感谢。

体育中考来临之际,在面临人生首次体育大考,我们有的只是焦虑。凡哥为我们做了很多。在倒计时日子里的每个早晨和傍晚,他都会陪我们一起跑那距离不长的路程。几乎每次,他都会因为体力不支而停下,而我们那幼稚的、无礼的心却只想着嘲笑他、嫌弃他。直到某次不经意间,我们才知道凡哥不是体力不支,而是他之前在武警部队时脚受过伤,根本就不能做剧烈的运动。我们这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愚蠢、多么无知,竟不知道凡哥的良苦用心。我们实在难以想象他在我们见不到的地方会多么的疼痛。

又想起中考前的最后一节课。凡哥沙哑着嗓子上完了最后一节课。我们都不知道这竟是最后一节课,但我们都明白这是最后一天。凡哥瞒住我们放假的通知,我们此刻却深知他的想法,他是想让我们永远留在这最后一节课上。下课铃声打响时,他说:“我到哪再去找这样好的学生?我到哪再去遇上你们这群可爱的孩子?”最终,我们还是散伙了。

我们陪着凡哥仔细的把教室里都整理了一遍,最后只剩下了凡哥。他轻轻地抹掉了讲台上的灰尘,然后环顾四周,静静地看着我们毕业晚会留下的黑板报,最后红着眼眶走出了教室。

突然,他急匆匆的奔到楼梯口的阳台处,用他那还未好一些的嗓音叫住了已走向远处的我们:“你们永远都是我的好丫头、好儿子,好好努力,别让我失望!”

亲爱的凡哥,您知道吗?在这短暂的三年时光里,我们从内心把你当做父亲一样看待,虽然这之间有太多的矛盾,也请您原谅,那都是我们的无心之过。我们不想再有别人说您老了的时候,您还要笑着说:“没关系,我是光头,看不见白头发”;更不愿你在为了与自己不相干的人而忍着疼痛做榜样;也不愿您在不相干的人与您告别后,还要为他们担心。无论怎样,您都是最棒的!您是我最敬重的“父亲”,我们都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今年高考作文有多少题【三】

??红楼梦》的伟大有多少泡沫议论文

在中国,恐怕连目不识丁的文盲,也能一知半解地听闻《红楼梦》是本奇书。至于稍识三两个字的国民,自然更会知晓《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古典名著,并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据重要地位。再读点书,没人不知道在本国古往今来的作家之中排名论序,曹雪芹先生倘若是亚军,那么冠军位置铁定空缺无人。换言之,《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犹如泰斗,凭你学者专家,抑或百姓平民,若有只言片语的只弹不赞,便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亵渎,那些红学家们的痛心疾首状恐怕立时三刻就能令你无地自容。

《红楼梦》究竟有多伟大?有例为证,譬如人家托翁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巨著甚多,流传其广,尤其是《战争与和平》,连诸多文学大师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一干人等皆推崇备至,万千读者更是顶礼膜拜,怎不见出来个“托学会”抑或是“战学会”?偏偏本国之中,一部残缺之作竟有数百年的研究,其评点、评论、题咏、索隐、考证的范围之广,人员之众,绝对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单是这一条,可见它的伟大之处莫说当世谁可比肩,就是后世也可断言无人望其项背。

《红楼梦》的伟大之处林林总总,难以一言以蔽之,其中之一便是开篇即埋下草蛇灰线,暗示了最终诸人的结局。从主角到配角,无一遗漏,可见曹公心思之细密,的确令人叹为观止。然则流传后世的版本中,痛失了三分之一以上的部分。作为文学作品而言,凭你有多优秀伟大,也该遵循“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原则,然一部数百年前的残缺之作却被奉若神明,冠绝天下,甚至到了“连一个标点符号也改动不得”的.地步,其伟大程度难免有若干泡沫之嫌。

一部作品最最重要的便是大结局,盖因或有作者开头尚能字字珠玑,句句锦绣,写到后来不免才思枯竭,虎头蛇尾,当不起一部好作品之说;或有作者开头言语钝涩,写到后来反倒愈来愈流畅通达,不失为一部传世佳作。是否功亏一篑或者扭转乾坤全在结局的安排和功力,失去结局,犹似一个正常的健康人失去了下半身,完全不能行走站立,纵然有十分伟大,此时也去了三分。你几时见过一个残疾运动员再优秀,再能创造奇迹,因而成绩便能超过一个同样优秀的健康运动员?此乃客观事实决定,并非人力所能改变。

红迷常振振有辞,《红楼梦》缺失又如何?维纳斯断臂,残缺之美可不是依旧闻名天下,无人能及?此语实是大谬不然。维纳斯是一件活生生的艺术品,眉目分明,形象具体,美丑妍媸令人一目了然。《红楼梦》却完全不同此类,其抽象性注定了“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它的缺失之憾与维纳斯的残缺之美绝无可比性。故而,以此强辩,徒增笑柄。

《红楼梦》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文学史上分量颇重。独此一句,便可见泡沫。且不谈中西文化的差异,单是谐音人名这一节,洋人就不知所云,何谈理解,欣赏乃至推崇?曹公固然是功力已臻化境的语言大师,他又岂能一应周全到举世上下人人能读?莫说洋人,就是本国之内的同胞,若属少数民族不谙汉语,恐怕也是如对天书。换言之,一部不能在全世界普及的名著岂能妄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诚然,曹公将汉文学博大精深和美妙绝伦的魅力发挥到极至,可惜只能由汉语读者孤芳自赏,《红楼梦》虽伟大,局限性也可见一斑。与其鼓吹这部连完整译本尚空缺的奇书乃世界名著,不如放下妄自尊大的心态,潜移默化宣扬汉文化,直至洋人都十之八九成为汉语通,谁还敢质疑《红楼梦》并非世界名著?

《红楼梦》的伟大也在于曹公的创造力独步天下,这一点迄今无人敢比。此话当真有过满之嫌。李太白一代诗仙,尚因珠玉在前,不敢题诗,然后效仿崔氏作出“凤凰台上凤凰游”的名句。曹公的功力尚未达仙境,哪里就能才思泉涌到面面俱到的程度?譬如黛玉葬花,甄士隐顿悟后的“什么好什么了”的好了歌,在全书中虽属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然细究之后,原来这些是人家冯梦龙三言里早已用过的桥段。其余细节不胜枚举。曹公借鉴引用他人的创意原也无可厚非,只是一味撇清,堆砌盛赞他的伟大,泡沫不免又多了几分。

本国风俗,习惯造神。N年前,国际歌里分明写道: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我们却偏偏大唱“人民的大救星”。造神的结果是举国上下走火入魔,大伤元气若干年。将《红楼梦》的伟大渲染到登峰造极,一览山小无异于造神,其结果同样有人重蹈覆辙。譬如刘心武先生。昔日的“刘心武”三字是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他的作品甚至被翻译成十种以上的文字出版发表。如今刘先生沉迷于红学研究,迹近走火入魔。先是丢掉自己的金字招牌,然后时不时语不惊人不休地俨然以红学家自居高谈阔论,虽屡遭正宗专家的驳斥,却依然孜孜不倦。本国就此少了一个优秀的一流作家,却多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三流红学家,也不知是《红楼梦》的伟大遗留出的泡沫,还是泡沫堆砌出了伟大。

还原历史真相,研究科学真理,为了这两样一味使出钩深索隐的态度,倒也算是严谨可爱。然一部文学作品,再多的假语存,再多的真事隐,终逃不了虚构的环节。用钻牛角尖的较真精神去研究这点虚构,自然是无穷无尽没完没了,继而派别丛生,你方唱罢我登场,接着各执一词,研究成果滚滚来。譬如起初是研究作品本身,结论可得出“连一个标点也改动不得”,再开始研究曹雪芹本人,莫说曹氏的六亲九族,只怕连与曹家沾边的阿猫阿狗也有来龙去脉。如此研究,最终既不能在官方的史书上添记一笔,也不能出来个某某原理造福后代,只不过在《红楼梦》的伟大上堆砌一层又一层的泡沫,留给国人闭门欣赏罢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