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卑转为开朗的人的作文(舍弃自卑的我优秀作文)

从自卑转为开朗的人的作文(舍弃自卑的我优秀作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4-05-29 11:01:42
从自卑转为开朗的人的作文(舍弃自卑的我优秀作文)

从自卑转为开朗的人的作文【一】

记得那是上二年级的时候,我经常忘带东西,是个“马大哈”。一次,美术老师布置了带水彩来画画。到上课的`时候,我才想起来,急得我抓耳挠腮,不知所措,我的同桌看见了。马上就把他的美术用具推给我说:“你没带,先用我的,你画完了,我再画,谁叫我们是好朋友呢。”这下好了,我放下心来。美术老师来了,她问:“有谁没水彩笔?站起来!”我慢腾腾地刚想站起来,同桌却朝我一笑,拉拉我的衣角,只见她迅速站起来,低着头,全班只有她一个人,我真不知怎么感谢她,既借我水彩,又要替我挨训。

老师已一步步朝我们走过来,严厉地批评她说:“我一直强调要带美术用具,你怎么就一点记性也不长?你怎么没把自己忘家里呢!”美术老师用手指指着她脑门,让她在座位上罚站。我顿时蒙了,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真想向老师坦白一切,可是,望着她向我示意不说的眼神,我最终没有说。我拿起了画笔,沉思了一会儿,勾线,上色,不一会儿,画出了一幅“友谊之路”的画,上面两个小女孩手牵着手,一起去上学。我举起来给她看,她甜甜地笑了。

这件事过去了很久,至今我还十分难忘,我非常感谢二年级的同桌,她的一言一行让我记忆犹新,也成为了我榜样。帮助他人,不求回报。

从自卑转为开朗的人的作文【二】

在这个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里,有许多值得我敬佩的人,如果你问我最敬佩的人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我的班主任马老师。

马老师已整整教了我们三年,让我影响最深刻的还是她那双炯炯有神得眼睛,响亮的声音,苗条的身姿。

马老师上课很活跃,每节课都讲得绘声绘色、形象生动,她把我们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人无法分心,课堂不时传出开心的笑声。好像在参加一个互动的娱乐节目。

马老师非常重视我们的课堂朗读。刚开始朗读课文时,同学们读得声如蚊蝇、慢如蜗牛、声音平淡如水,没有感情。马老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次次示范朗读,纠正发音,讲解语速重音和感情处理。渐渐地,同学们读书声大了,并且节奏语调也恰到好处了。也倾注自己的情感,读出了自己的理解。

我坚信,在马老师的教导下,我这棵幼苗,会茁壮成长。此时此刻我该用多少话来表达我对马老师的爱戴之情呢?千言万语我只能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我会好好学习,来感谢您的教育之恩。”马老师永远是我最敬佩的人,最敬佩的老师。

从自卑转为开朗的人的作文【三】

暴躁的父亲和早故的母亲,在米开朗基罗儿时便决定了他终生将与痛苦为伴。

13世纪末的欧洲没有什么能超越基督教的影响力了,而在神幻的作用下,米开朗基罗有了崇古思想,即人体结构的完美艺术。于是1396年,在罗马的他完成了一生的第一尊成名作——《哀悼基督》。细腻的雕塑,勾勒出圣母承受生命与爱的痛失,那哀悼的气息和人物的脉络中,清晰地勾画着米开朗基罗本人,由基督赐给的性格的抑郁和终生的不幸。

米开朗基罗真正为自己,为艺术倾心奉献,只有是在1505年前。举世闻名的《大卫》便是在14世纪的那4年里完成的。

其后米开朗基罗的大多艺术创作,都成为了被动语态。

并不是米开朗基罗不热爱艺术了。作为艺术家,他渴望一生为雕塑倾心倾力的本质是不变的。然而他似乎与基督教有不解的情缘。1505年米开朗基罗受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之命,修建教皇陵墓。

次年的停工后,在1508年他又回到罗马后,用时四年零五个月,呕心沥完成了天顶壁画,在西斯廷基督教堂。

1513年教皇陵墓复工,米开朗基罗不情愿地服从了基督教皇的命令。那几尊著名的《被缚的奴隶》和《垂的奴隶》,无不像是他给自己的写照。

这项工作完成后,米开朗基罗一直遭历任基督教皇的差遣,携带着满腔的痛苦,创作着他并不满意的作品。

1527年东正教的罗马大洗劫,似乎促使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结束,而这莫过于一个巨大的.政治漩涡。具体原因也不明晰了,只是因为米开朗基罗与文艺事业的密不可分吧,他在这个漩涡的亡边缘挣扎着。

革命结束后,痛苦已久的米开朗基罗又印证了他的宿命。基督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的地方找了出来,米开朗基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那些基督教皇们劳作。

1537年,教皇克雷芒驾崩。可怜的米开朗基罗!好不容易以为可以缓一口气了。基督,教皇,又是基督教皇!新任的基督教皇保罗三世又把他抓去工作了!

似乎命运规定了米开朗基罗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基督教皇劳累地干活。他何尝不想斗争?但基督教皇代表的是基督,是上帝的尊严!一个艺术家在他们面前太无力,太渺小。所以,他的一生,都是与基督的,无休止的斗争;而他自己,始终是那被缚的奴隶,知道在垂时,也只能哀悼一声:基督。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基罗屹立了一整天来创作和他第一座代表作同名的作品,《哀悼基督》。他的一生充满了基督给予的不幸,便只能一边举着雕塑家褶皱的手,一边默默哀悼着:始也基督,终也基督!

1564年2月18日下午5时,工作室里铿锵敲着的雕锤,忽然,铛铛地落在了大地上。

于是又有一只灵魂,飘到了天堂。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