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音乐的作文(700字作文我学音乐)

关于学音乐的作文(700字作文我学音乐)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2-07-19 04:14:17
关于学音乐的作文(700字作文我学音乐)

关于学音乐的作文【一】

无穷的正能量——重温《音乐之声》。

刚刚落下帷幕的第87界奥斯卡金像奖颁奖晚会上,一向搞怪的Lady Gaga以罕见地清新装扮,深情演绎了《音乐之声》中的插曲,不但让人惊艳于她扎实的演唱功底,更勾起众人对这部经典影片的无限怀念,正如随后出场的朱莉·安德鲁斯说的那样,很难相信,一眨眼就过去了这么多年!《音乐之声》已经上映50周年了,但其感染力依旧强烈如昔,好似金色童年般,虽已从手中滑过,但仍忍不住频频回首沉浸。

看完颁奖晚会的当晚,我便乘热重温了这部经典影片,坦白说,许多情节如今看来略显陈旧,比如玛利亚非传统淑女的汉子格调,特拉普典型白马王子的高富帅模式,像极了近年东亚地区流行的偶像剧套路,而玛利亚作为家庭教师,遭遇特拉普家那群难以驯服、古灵精怪的孩子们,也可见到近年校园剧的影子,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它的魅力,重温过程中,发自内心的快乐油然而生,我始终带着愉悦的笑容,就同当年第一次观看它一样。为什么?因为影片散发的无穷正能量。

女主角玛利亚是名年轻的见习修女,宗教的熏陶和简单的生活背景,造就了她乐观、单纯的性格,前一刻还在担心无法胜任家庭教师一职,下一刻就YY一切都会好起来,并越想越开心,奔赴特拉普家的路上,甚至手舞足蹈跳起来,其夸张的乐天派性格,在很多人看来有点神经兮兮,为此修道院的修女们担心她的未来何去何从,初见时的特拉普上校更是觉得她是个惹麻烦的家伙,而正是她这种有些夸张的乐天派性格,让生活时时充满了正能量。

玛利亚选取用自己开朗的人生观去影响孩子,而非用板的说教去管束孩子,如当孩子们情绪低落时,玛利亚引导他们多想想开心的事物,并用歌唱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用最简单的心理疏导方式,教育孩子们学会自我管理情绪,很快孩子们就在她的带领下,得到了童年应有的快乐、简单,他们去郊游、去划船、去爬树,并一路高声吟唱,彻底摆脱了母亲过世后,特拉普上校军事化教育造成的沉闷家庭生活,孩子们的变化和玛利亚的生活热情,渐渐也感染了特拉普上校,让他最终走出了丧妻阴影,重新拥抱感情、拥抱生活。这完全是一个传递正能量的故事,因而感情、搞笑的部分即便略显过时也无大碍,这本就不是影片的主旨。

影片在最后时分主题升华,应对德国法西斯的强权威胁,特拉普一家毫不妥协,坚决拒绝为纳粹服务,最终在众人的帮忙下,翻山越岭奔向自由,一种追求和平、完美的正能量闪耀剧终。

不论是平凡的生活正能量还是高境界的世界正能量,在人类社会都永不会过时,和平时,我们应乐观应对生活中的挫折,战争时,我们要坚定和平的立场,无穷的正能量是支持人类礼貌进程的动力,也是《音乐之声》经久不衰的秘诀。

关于学音乐的作文【二】

一直都很喜欢这部音乐剧。曾在10多年前就买下碟片,想看时就拿出来看。而这次的教研活动,让我又一次欣赏了这部曾在1960年获得第十四届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女主角、女配角等五项奖、1965年获奥斯卡金像奖的作品。每看完一遍,我就对剧中的人物、风景、歌声、笑脸、画面等又增加了一份喜爱。

《音乐之声》以音乐剧的形式塑造了一群各具清晰性格特色的鲜活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既富有生动活泼的浓郁生活气息,又充满理解与爱心的真实感人的故事。剧中的优美悦耳的歌声和大量自然而又精彩的人物对白,让我一遍又一遍地欣赏着。我喜欢女主角玛利亚的率真、追求真爱,以童心,爱心去照料七个过早失去母亲的孩子;喜欢特拉普上校不畏纳粹高压的正气,宁可流亡不做亡国奴的爱国情愫;喜欢故事中人际的宽容与亲情的和谐,喜欢阿尔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喜欢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的艺术氛围,喜欢贯穿整部电影的妙曼歌曲……

这部经典老电影,看了很多遍我感受很深——特别是玛利亚的温柔、善良、耐心以及她的坚强、勇敢和无私纯洁的爱。借着优美动听的音乐让这个缺少爱的家庭,又重新又了活力和欢乐,她用心地去了解七个个性不同的孩子,爱护他们、教导他们,用心地去爱他们,孩子们从心里接受了她,从心里喜欢她,并在她与上校结婚后亲热地喊她“妈妈”。

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能真正用心去了解我们的孩子,我想我们的孩子也会更加喜欢我们、接受我们,从而像爱妈妈一样地爱我们。

片中很多情节我都很喜欢,如一开始的坐在松果上而不动声色的玛利亚,孩子们遇到雷电石害怕时想的favorite things,教孩子们学唱歌时的doleimi,在舞会上道晚安等等。不过最喜欢的玛利亚和孩子们一起表演木偶剧《孤独的牧羊人》,在表演的时候7个孩子各有分工,不是说葛瑞塔和玛塔最小,就不用做任何事情。她俩也有自己的工作。玛利亚让每个孩子都参与了木偶表演,都经历了成功体验。

最感动的的一段是上校和家人在演出时由于想起自己的祖国沦陷自己要被迫离开时哽咽着唱不下去,善解人意的玛利亚马上接上,体现了上校爱国、玛利亚爱家人的一种淳朴的情感,每每看到这时候,我的眼里也总是潮潮的。

每看一遍《音乐之声》,我就一次被深深感动——感动于她以乐抒情,以乐动人;感动于她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感动于她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倚托的关系;感动于她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我也希望我们能从影片中的人物身上汲取到精神营养,学习玛利亚身上美丽可爱的闪光点,从而让自己变得开朗、豁达、宽容、智慧,赢得孩子、家长、同事的喜爱。

关于学音乐的作文【三】

在我的脑海里有一件事让我一想起来就会发笑。

在我七岁那年的暑假里,爸爸送我到游泳馆里学游泳。在路上,爸爸对我说:“学游泳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我自信的对爸爸说:“你可别小看我,我一定会学会游泳的。”在刚开始学习蛙泳时,教练在水里就像一只青蛙,动作特别自如。我和小伙伴们被逗的哈哈大笑。做完示范后,教练让我们爬在小凳子上练习。练习了一会儿,教练又让我们带上了氧气面罩,看起来就像一个个“小机器人”。真有意思,要下水了,我的脚趾刚刚碰到水就缩了回来,教练问怎么了,我说:“想起撒尿。”撒完尿回来,又是脚趾刚碰到水就想去撒尿,这样反复多次。教练说我这是心里作用,太紧张了。虽然我嘴上不承认,可心里清楚我是不敢下水的。可不下水,怎能学会游泳呢?这时我想起临行前对爸爸的承诺。于是我心一横,屏住呼吸,闭住眼睛。只听见“扑通”一声,我高兴的大喊:“哈哈,我终于下水了!”咦?怎么没感觉到凉呢?“哈哈……”

接下来的练习中就轻松多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遇到困难要积极面对,不要一味地想着退缩,这样将会一事无成。

关于学音乐的作文【四】

生活原本就是平凡又意味深长,成人有成人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世界,有如玛丽亚热情奔放,对音乐和大自然的爱好与执着,有如上校对自己国家的忠诚与信仰,亦然,孩子们也有着自己的思维和所向往的世界,不是巧克力玩具,而是自由与理想,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掌声和认可。

音乐之声是一部十分著名的电影,欢快的音乐,平凡的生活,在这平凡中又演译着不平凡的执着,玛丽亚对自己生活的执着,对感情的执着。不禁让我想起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遇到许多的困难时总是逃避,而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就应向玛丽亚一样,勇往直前,追寻自己所想要的东西,即使是失败也无怨无悔,因为人生没有永远不败。

孩子们的天性便是追求自由,影片里的孩子们各自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爱好和理想。他们不愿意过这种严加管束的生活,总设法捉弄历届的家庭教师,使他们呆不下去。对玛丽亚自然也不例外:一会儿出其不意把蛤蟆放在她的口袋里;一会儿趁她不备将松球放在她的座位上。但玛丽亚自己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能理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所作所为。

她引导他们,关心他们,帮忙他们,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用窗帘布给孩子们做了游戏服,带他们去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教他们唱歌,从“多,来,米”学起,直到排练歌曲。于是这个家庭平添了笑语、欢乐和生气,充满了音乐之声。

音乐感动的不仅仅是孩子,上校,一个对自己和对别人都有着严格要求,又有些沉醉于以往的男人,听到音乐后,激起了内心深处埋藏已久的情感,无法掩饰的忘我,轻轻的哼着。音乐不仅仅改变了孩子,也改变了上校,从此变得更有人情味。

电影的结尾上校决不背叛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的上校准备冒险带全家离去。临别之际,他为家乡的父老乡亲献上的还是那首他最喜爱的歌,雪绒花,雪绒花。但一曲未了便已哽咽,玛利亚默契地接唱下去,并带动全场观众加入大合唱。这是全片最令人心潮澎湃的感人高潮。

上校家庭对音乐的热爱让我感动。里面美丽动听的歌曲使我了解到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它没有国界,不分种族。其中我最喜欢的歌曲是雪绒花。它出此刻整个影片的最后,在敌人严密的监视下,剧场里的气氛异常残酷,上尉一家人演唱的这首歌曲就像在污泥中洁净的花朵,让人看到期望和春天。

关于学音乐的作文【五】

不久前,我又重看了一遍《音乐之声》。虽然这是部老片子,但是每次看还是会有新的感觉。

故事发生在维也纳。善良活泼的修女玛利亚被修道院派到退役海军上校特拉普的家中,给他的七个孩子当家庭教师。玛利亚刚来时,孩子们并不欢迎她,因为他们觉得:谁都没法跟自己的妈妈相比。玛利亚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逐渐成为他们的好朋友,最终她不但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也赢得了特拉普上校的心,他们成为了一家人。他们与纳粹军官斗智斗勇,在修道院修女们的帮助下逃出国境,去追求幸福的生活。

这部影片不仅画面美,最打动人的地方是它的音乐。孩子们为欢迎男爵夫人的到来,唱起了玛利亚教给他们的歌《音乐之声》。上校无法相信这歌声会是孩子们唱的,自从他们的妈妈去世后,家里的气氛全变了,不再像以前一样充满欢笑,整天气沉沉,就像一座军营。是玛利亚改变了一切,家里那久违的歌声和温馨又回来了。一曲歌罢,一家人紧紧拥抱在一起。看到这个场景,谁不为之感动?

玛利亚初次离开修道院时,对未来很迷茫。她给自己打气:上帝关上了一扇门,他又会在别处开一扇窗。这句话触动了我,我们在困难面前,不要胆怯,不要轻言放弃。玛利亚面对感情的困惑,逃回修道院。院长嬷嬷鼓励她,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情感:翻越每一座山,上溯每一条溪,追寻心中的彩虹!玛利亚重新回到上校家中,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披着洁白的婚纱,随着音乐的脚步,玛利亚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幸福。幸福要靠自己去追求!

这部片子比我爸爸年龄还大,里面的歌曲都特别优美,如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无限深情的《雪绒花》,欢乐有趣的《哆来咪》,以及调皮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我都特别喜欢。

好的影片历久弥新,有机会我还会重温这部电影的。

关于学音乐的作文【六】

《音乐之声》清新有致,雅俗共赏。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在各国的民意测验中经常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影片”,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如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口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都成为人们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被视做人类最珍贵的永恒佳品。

许多人都曾问过我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可能他们认为我作为功夫名星,应该喜欢那种带有暴力色彩的影片,可是说出来或许会很让人奇怪,我最喜爱的电影既不是史泰龙的枪炮,也不是施瓦辛格的特技,而是充满温馨的《音乐之声》。因为在这部影片中,我所感到的是人世间那种最淳朴、最简单的友爱和挚爱之情,这部影片让我的全身心都感到放松。

从来没有一部电影如此深入人心,不但里面的角色、情节、人物经历家喻户晓,主题歌曲也被广为传唱,由它带来的影响面之广、覆盖面之大、被感染的人之多可谓空前绝后、独一无二,它就是来自著名的阿尔卑斯山脉的《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它以乐抒情,以乐动人,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和谐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依托的关系,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邪恶杂念,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虽然里面的主要角色都被刻意美化,但丝毫无损主题和形式上的出类拔萃,幽默的对白和情节,更把观众逗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音乐之声》称得上是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作品,它甚至超出了艺术作品的范畴,从艺术史、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角度来衡量都值得研究和借鉴。

《音乐之声》是一部影响了几代人的电影,无论从哪个标准来评,它都是美国音乐片的经典之作。有趣的爱情故事、悦耳的歌曲、活泼的孩子、温馨的人情、天真无邪的笑料,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生活画卷;动人的音乐、优美的风光、积极的生活态度,引发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美好的瑕思。

歌曲《音乐之声》是影片中的点题之曲,影片开始时由玛利亚在山顶独唱。上校赴维也纳期间,玛利亚把这首抒发自己对故乡、对大自然、对音乐的无比热爱的歌教给了7个孩子,让他们在男爵夫人到来时为她演唱。上校长久禁锢的心被这家中久违了的美妙、纯真、动人的歌声融化了,他从原来那位不苟言笑的上校变成了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和7个孩子拥抱在一起……

关于学音乐的作文【七】

在我大二上学期的时候,我们的英语教师给我们播放了《阿甘正传》和《音乐之声》两部电影。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美国音乐电影《音乐之声》,观后感受启发颇深。一是剧中优美而又熟悉的音乐旋律,令人陶醉,给人以美的享受;二是修女玛利亚的教育理念,异常是她跟七个孩子和家长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令我受益匪浅。给我此刻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忙。下头我就从这部电影中得到的教育感受谈谈自我的体会:

一、信任是沟通的基础。作为教师,首先应当得到学生们的信任,有了信任,才会得到孩子们的尊重,也才能让孩子们理解你的教育思想,包括理解你的一切。剧中玛利亚尽管没有理解正规的专业理论的教育,可是她能够经过自我的语言、行为让孩子们信任自我,并且使孩子理解自我。从玛利亚第一次和七个充满个性的孩子见面开始,我们就看到了她那独特的教育态度,应对孩子们的恶作剧,既没有当面指责,也没有当着家长揭穿,而是去了解孩子们恶作剧背后的原因,尤其是在受到孩子们的捉弄后,面带微笑的说:“我要感激各位今日放在我口袋里的礼物,你们使我感到欢乐和温暖。”经过这件事情的巧妙处理,让孩子们自然地把她当做一位慈祥而又容易接近的朋友、长辈看待。那里不但看出教育机智的重要,并且其实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取得孩子们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

二、家校沟通是做好教育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师,异常是班主任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方方面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影片中,玛利亚没有一味地听取家长要求对孩子们严格管理的意见,而是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委婉而坚决的反对家长的做法,经过自我的行动赢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和尊重,每一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作为教师应当让孩子们在学校里欢乐的度过每一天,发现并鼓励孩子们做他们想做的有意义事,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经过孩子们的发展变化,感化家长,赢得孩子和家长的'认可和信任。这样家长才能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们。

三、恰当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剧中七个孩子由于长期的军事化管理,自由、童心、个性、甚至梦想都被压抑和禁锢,玛利亚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个性特点,阻止他们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开启了他们的心灵,放飞了梦想,异常是在郊外草地上教唱歌曲时边舞边唱的游戏场景,无疑为我们供给了游戏教学的最好范例,这一点对于我们寄宿制学校来说启示十分大,我们的孩子们如果一天到晚在教学区和生活区,久了就会出现烦躁,所以我们应当经常带领孩子们走出校门,多参加户外活动,使他们欢乐的学习、生活,更好的挖掘孩子们的潜能,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本事。

作为教师应当充满爱心、耐心和童心,相信自我,进一步挖掘自我的潜能,仅有真正到达一专多能,用自我的行动、学识和品格引领学生,分析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关于学音乐的作文【八】

《歌剧魅影》是一部很古老的影片。它的创作亦是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为蓝本的。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本片描述十九世纪发生在 法国巴黎歌剧院的爱情故事。时值1870年,在歌剧院的地下深处,传说住着一名相貌丑陋、戴着面具、却学识渊博的音乐天才,多年来他神出鬼没,躲避世人惊惧鄙夷的目光,被众人称之为“魅影”(杰拉德·巴特勒饰。他动辄以鬼魅之姿制造各种纷乱,赶走他讨厌的 歌手,甚至还干涉歌剧院的主角人选和剧码安排。

幼年丧父的小克莉丝汀·戴伊被 吉里夫人带到歌剧院接受舞蹈训练,成为一名芭蕾舞女。当深夜无法入睡时,小克莉丝汀总是期盼父亲向她许诺过的音乐天使会出现。同情于她的孤独,魅影假扮音乐天使,隔着墙对她说话,安慰她幼小的心灵,并教她歌唱的技巧。就这样九年过去了,年轻貌美的克莉丝汀(艾米·罗萨姆饰)在魅影的帮助下凭借美妙的歌喉一夜成名。然而,最初发自于精神层面的音乐之爱,却逐渐转化成为强烈的占有欲。走火入魔的魅影更以实际行动,把所有妨碍克莉丝汀歌唱事业的人一一除掉。

后来,戏院的投资人劳尔(帕特里克·威尔森饰认出克莉丝汀是他的儿时玩伴,两人坠入爱河。魅影发现后,自觉遭到背叛,怒而砍断舞台大吊灯的铁链,让整座华丽的水晶灯砰然粉碎在观众席上。随着魅影的破坏愈来愈腥疯狂,克莉丝汀对他的感情也逐渐从迷恋转为恐惧、害怕和怜悯。

半年后,劳尔跟克莉丝汀秘密订婚,魅影突然现身于歌剧院的化装舞会,强迫歌剧院演出他亲手谱作的歌剧《唐璜》,并指名由克莉丝汀担任女主角

。心烦意乱的克莉丝汀,半夜奔至父亲坟前哭诉,劳尔则誓言要与魅影 周旋到底。

在《唐璜》首演当晚,歌剧院四周布满警察,孰料魅影竟然男主角,亲身改扮上场,与克莉丝汀演对手戏。在戏演到最高潮时,克莉丝汀当众扯下他的面具,魅影羞愧心碎之际动手将克莉丝汀掳至他的地下密室。劳尔追踪至地下,和魅影展开对决,却被他用绳索勒住,魅影藉此要胁克莉丝汀答应求婚。

为了保护爱人劳尔,克莉丝汀毅然倾身,狠狠吻着魅影那张仿佛被地狱诅咒的脸。至此,这场爱情的胜负已定。绝望的魅影送走紧紧相拥的这对恋人,在警察和群众闯入地下密室前,悄然隐去,只留下一张似笑非笑的凄凉面具……

什么是爱?谁能说得清道得白呢?两情相悦的幸福,背后总有自我牺牲的悲壮。包容是爱,宠溺是爱,暗恋是爱、依恋是爱、虐恋也是爱……我们每个人都深深的陷入爱的漩涡。期待着、享受着、回味着、追忆着爱。

剧院魅影,一个出生于贵族家庭的“象人”,面具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以后穿的第一件衣裳。仅仅是因为他的容貌。他被光鲜的世界排斥了,没有尊宠、没有关爱。漂泊四方,在任何地方都成为别人猎奇的目标,甚至成为马戏团铁笼中的小丑。……

喜爱“魅影”这个角色,因为他虽然容貌丑陋,但这掩盖不住他那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遮蔽不了他出众的才华,也无法抑止他对爱的追求。他爱 克里斯汀,一个巴黎歌剧院里看上去默默无闻的舞者。“魅影”为她创作优美的音乐、华丽的歌剧、教导她歌唱、训练她的舞姿。帮助她成为一个令整个巴黎倾倒的女神。

“魅影”以为克里斯汀就是他的,或者说是因为他向她倾注了所有的热情。她代表了他所有的理性(对音乐的热爱)与非理性(对爱的痴狂)的追求。当克里斯汀与拉乌尔在巴黎歌剧院的楼顶海誓山盟的时候,魅影的心碎了。再次感到无依无靠、被抛弃。凄厉的呼喊响彻巴黎的夜空,却仍然无法改变命运的安排。

他并不想复仇,或者说,他也知道自己无力改变现实世界中的一切,所以他才会使用偷梁换柱的手法,皮昂吉,把自己扮演成唐璜,成为他为克里斯汀创作的歌剧中的角色,在厚厚的披风下掩饰自己的面容,在警察遍布的巴黎歌剧院中,在舞台上与他心中的爱人上演这幕绝唱。希望在他自己创造的世界中,成为爱的主宰。

也许,他知道,在现实上演的悲喜剧中,他必须。他带走了克里斯汀,然而,他真的是为了占有她、霸占她吗?未必。因为当克里斯汀不在乎他的容貌,给他深情的一吻时,他颤抖了。我甚至能感觉到那副“怪兽”似的脸上在流泪。这是一种幸福的感觉,一种常人难以体味的幸福。他并不残忍,也不缺同情心,他需要的是他人的尊重,所爱的人对他的尊重。

他可以放弃克里斯汀,让她与拉乌尔远走高飞。但希望看到克里斯汀的坦诚,看到拉乌尔的执着。当拉乌尔宁肯被吊,也不愿放弃克里斯汀的时候,魅影明白了,这个看似柔弱的男人,拥有更大的勇气。对爱的追求,能给人和脆弱的人带来巨大的勇气。爱的力量能促使我们忘记一切恐惧、去争取。

也许我们可以说,魅影的残忍来自于他童年的不幸经历、来自于他自卑的人格。但我们又怎能评价一个人人格的优劣呢?每个人都是在一次次的伤害中成长。受到别人伤害的时候,往往也会伤害别人。

但我觉得,拉乌尔对克里斯汀的爱,更多的是一种对年少伙伴的梦幻般想象。或者说,歌剧在对他们两人爱情的刻画上多少显得有些单薄。让人感到只是一个灰姑娘遇见王子的梦幻。甚至让人以为,克里斯汀因为拉乌尔贵族的身份和财富才跟他在一起的。

而拉乌尔和克里斯汀后来怎样呢?无从得知。歌剧开始的拍卖会上,为什么只有拉乌尔一个人呢?克里斯汀呢?40年的时间已是沧海变桑田,但这个倾城的美丽女孩,是否已长眠地下了呢?更不知道她是否还记得那个拥有丑陋却极富才华的魅影 !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