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经历的作文高中(关于读书的作文高中范文3篇)

关于读书经历的作文高中(关于读书的作文高中范文3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4-06-16 15:58:08
关于读书经历的作文高中(关于读书的作文高中范文3篇)

关于读书经历的作文高中【一】

身边有这样的人,非常认真的读书,从头读到尾,是个特别喜欢读书的人,因为坚持的原因还是读了不少书。读书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也没有自己思考的能力。我认为一个人只读书是没有用的,因为这样子不管多少本书都不会有进步的。

因为还小,所以可能有点读不懂,比较深刻的书。例如《百年孤独》这本书,我记得有一次在打车的时候,司机师傅跟我聊到这本书。因为是业余工作,是司机师傅的话,我会觉得他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滴滴司机。当我与同伴提起,我要把《百年孤独》这本书看完的时候,司机师傅明显惊讶,我这年纪,在看这本书。

司机师傅解读的非常深刻,从这本书,还说到了中国的近代史的状况。并且觉得我这个年纪,读懂这种书是一种难得。其实我并没有看完,所以我还并不是完全的懂。但是也觉得有些悲凉的感觉,但我相信不仅仅如此。

但是同样读完这本书的我的那位同学,却只是单纯的认为这一本书不怎么样,甚至有些恶俗。每个人都在说,都有自己的见解,我并不想去反驳他什么,只是我觉得,不要等我问他,问他看完书的感受之后,他才会思考自己为什么看这本书,知道这本书讲了些什么。而是在他读书的时候就应该去思考这些问题,只读书不思考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读的书多,你也不会懂的什么的,也许你懂的那些浅显的道理,但是你懂不了其他弦外之音,你也懂不了自己。

读书,是一件很平常普通的东西,却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拿出时间去看书,同时也是与书对话,不要一味地以为书只是书。

读好书,但不要只读书。

关于读书经历的作文高中【二】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读完它感触颇深。它讽刺了我国古代封建恶势力独霸一方的丑态与它最终将会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

《红楼梦》刻画了两百多个人物,他们各具特色。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

贾宝玉这个人由于从小被祖母与母亲溺爱而造成每日与女孩儿们玩乐,不顾学业,而且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但也是因为这样,他的父亲贾政才会不喜欢他,宝玉也很惧怕他的父亲。虽然大观园里的人尽是心灵肮脏,不过也有真情在,贾宝玉与林黛玉真心相爱,最终却套不过封建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运。

林黛玉也是多愁善感、经常落泪,都说她心眼小,可是只有她才拥有贾宝玉这个知己。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可算是最有心机的一个了。她为人处事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单纯人的眼睛,她人缘极好,却得不到宝玉对她的真爱,她极力讨好没一个人连贾母也不在话下。

王熙凤是最泼辣的一个了,不仅办事干练,而且心直口快,常噎得人说不上话来,她处处不吃亏,人们称她“凤辣子”,却逃不过早逝的命运。

大观园里的人物我喜欢的要数探春了,他心机不如宝钗,文学功底不如黛玉,可是她为人爽朗,而且冷眼看一切,或许她有一点孤高自诩,可是能在混浊的世界里冷眼看一切的又有几个呢?但她的命运同样也是远嫁,离开家乡,离开父母。

贾母可算是仁慈的了,她疼爱孙子孙女们,甚至连与自己毫无缘关系的小孩子也疼爱,可是她的话何尝不暗藏玄机呢!黛玉刚进荣国府时,贾母让她做上座,她不肯,贾母说了句“你是客,本应如此。”暗示了她从来没有把黛玉当成是自家人,虽然表面上和谁都很亲切,可是她不过是假慈悲罢了。

读完《红楼梦》让我见识了人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懂得人们之间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

关于读书经历的作文高中【三】

我看的书目是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看了第一部第一章就被唤醒了很多的回忆,作为在农村长大的学生,梅州市,广东省经济倒数几名的市,梅州市十几年前的农村,物质生活当然是很不发达的,虽然比书中描述的生活状况好多了,可是还是会有类似的感觉,因为小学的时候,中午有时是自己带饭去吃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咸菜,梅州的咸菜也是比较出名的。

8岁的时候从老家到城里读小学,爸妈都不在身边,居住在姑妈家,也是属于生活不富裕的那种,应该说整个小学,在城里读书,心里都会有孙少平的那种卑微的心理,不过我是比较细微的这种心理,每当下午放学之后,当大家欢呼着要去街边吃好吃的时候,因为口袋里没有一分钱,所以我只能先一个人走回家。

因为本身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跟不熟悉的人交流,所以刚到城里也是跟孙少平一样会有孤独寂寞的感觉,没有了村里面的同龄人一起玩,感觉很寂寞。有一个共同点特点就是,书里面的主人公,大哥当年为了让他和妹妹上学,十三岁高小毕业,连初中也没考,就回家务了农。至于大姐,从小到大连一天书也没有念过。

家里能让他这样一个大后生不挣工分白吃饭,让他到县城来上高中,就实在不容易了。这些,都是说明他的家人都很爱他,同样的是,我的家人都很爱我,虽然我只是姑妈的侄子,她待我就像是亲生儿子一样,除了爸妈,我最感谢的就是我姑妈了。

虽然我爸妈没有在我身边,可是有时我妈会千里迢迢地搭车到城里来看我,就为了帮我洗脸洗干净点。爸爸有时也会到城里来帮我修改作文。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变坏了,我觉得现在我还能在广东商学院读大学,很重要的原因是我的家人对我无与伦比的爱。感谢亲人!!

关于读书经历的作文高中【四】

如果说你拥有一个永远不离不弃的朋友,那一定是书;如果说你有一位聪明睿智的导师,那一定是书;如果说你有一样永恒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宝物,那一定也是书。

在书里,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可以找到自己内心最深处灵动;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为灵魂插上翅膀,让它翱翔迷人的文学天堂;在方寸之间,我们可以找到情感这匹野兽最静谧的归处。

读书让我们亲近自然,感受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情,感受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浩瀚,感受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清新滋润。亲近自然,同时也让我们放开心胸,去寻觅生活中的美,去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去发掘人世间理性的美。

读书让我们结交鸿儒,在书里,我们见到“我的我荐轩辕”的鲁迅,见到“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谭嗣同,还有“恨不抗日,我何惜此头”的吉鸿昌……我们能有幸与他们结交哉字里行间,我们能有幸地与他们同呼吸,倾诉我们心中的仰慕之情,还不是多亏了书——这位在文学与我们之间搭建桥梁的工程师?

读书还能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升华。读过周敦颐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我们学会了洁身自好,不让世俗污染了我们心中那纯真的芳草,读过刘禹锡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们学到了安贫乐道,坚守自己内心的一份澄清,读过乐鲁迅的“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就如这地上的路,路本是没有的,走的人多了,路也就成为了路。”我们找到了自己应该走的路,我们也找到了希望就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书,常常能给我们找出路。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我要说:“有书;临窗而读,不亦享受乎?”

关于读书经历的作文高中【五】

不久前又看了一遍《哈姆雷特》,对人物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奥菲利亚只能如一条自生自灭的小船,能让她从容美丽的香消玉损,已经是作者的仁慈了。在那样的时代,在那个特定的典型的环境里。 奥菲利亚的命运只能维系在王子身上!王子爱她,至少曾经爱过。她也确信王子爱她。连她的哥哥、父亲都看得出来。可是,王子背负着替父报仇,为母雪耻,为国除害的大任!这些都比对一个女人的爱情来的重要!他在复仇的火海中挣扎,他在叔叔一次又一次的构陷中抗争,他在对母亲的失望中奋斗,他在对周围人的围追堵截中,像个猎豹一样左躲右闪,伺机反攻,这一切,让他没有时间再去关心爱情,关心一个爱着她的女人。

这个女人甚至成了试探他的筹码,这个单纯的姑娘被人利用了来试探自己的爱人,她自己都不知道,因为利用她的正是自己的父亲,而父亲是受新国王的指使。不得已中,王子掉了偷听的老臣——他心爱的姑娘的父亲,王子因此被堂而皇之的遣送出境。可想而知,奥菲利亚,这个孤苦无依的姑娘,在父亲被情人、情人不在身边,哥哥在外流浪的情况下,疯了。

她把一些小花插在王子坐过的椅子上,嘴巴里念念有词:“这是给您的茴香和漏斗花,这是给您的芸香。这儿还留着一些给我自己,遇到礼拜天,我们不妨叫它慈悲草。啊!您可以把您的芸香插戴的别致一点。这儿是一支雏菊,我想要给你几朵紫罗兰,可是我父亲一,他们全都谢了。”

作为大臣的女儿,她必须谨言慎行,就在不久前,哥哥还要她跟王子保持距离,她这样做了,因为她是个乖女孩。父亲让她试探王子是否真的疯了,她也做了,因为她是个乖女儿。现在,她可以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爱自己想爱的人。她可以照自己的方式给自己所爱的人采花,跟他对话,在王宫里出出进进。甚至,按自己的意愿,去编织花环,爬到高高的树枝上,唱歌远望,那结果是,树枝断了,连同她一起,顺水漂流、顺水漂流,带着这个美丽的姑娘回到了天国。

没有她的世界里,男人们的腥的角斗,更加肆无忌惮!

关于读书经历的作文高中【六】

我在思想的路上狂奔,书宛如阶梯,升华着我的.思想。书,永远载着我飞向一个个更高的境界。

听书篇

上幼儿园时,就很喜欢书了。只不过无奈于自己是“文盲”,只好麻烦父亲替我念。每晚的听书,便成了我一日之中必不可少的享受。那一本本厚厚的《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和《天方夜谭》,把我小小的快乐填充得满满的。第二天,我便迫不及待地给小朋友们绘声绘色地讲述昨晚听到的《丑小鸭》。后来,幼儿园班里的午饭与午睡之间的时段,竟发展成为了我个人的“故事会”。那时刚接触书的我,虽无境界可言,但我却感受到了这个新朋友的力量:令我快乐,也令我身边的人都快乐。

听书,乐在其中。

看书篇

小学的时候,我语文成绩很好,原因是我想赶紧多认点字,这样就能读书了。爸爸给我买了本插图版带拼音的《西游记》。中午回家吃晚饭后的午休,便总要翻开看看。我只喜欢看孙悟空,而对于缺少孙悟空的情节是一概不理的。因为自己姓孙,骤然觉得自己肯定是孙悟空的后人,因而学起耍定海神针来了——当然,我的金箍棒只是根扫帚。再后来,又偶然看了《三国演义》,起初对赵云崇拜得一塌糊涂,却被同学斥以“肤浅”。后来又自鸣脑瓜灵光,偷着买了把羽扇,却被父母训斥为“乱花钱”而没收了。我气愤之余,大叫:“出师未捷身先,长使英雄泪满襟啊!”那时,我在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读自己喜欢的书,充实、满足。

看书,迷在其中。

品书篇

长大以后,爱上了小说。我很喜欢鲁迅和沈从文——那么迥异的两个作家:一个一针见,一个柔情似水,就这样同时被我喜欢上了。品鲁迅笔下的阿Q,可笑又可悲;品从文笔下的翠翠,可爱又可怜。我品到了鲁迅笔下的铿锵正义,品到了从文笔下的湘西倩影。那文字总是能激起我心灵的涟漪,加速我思想的速度。鲁迅先生与从文先生宛如我读书生涯中的一座山与一湾水,一起沉稳并灵动着我的性格。在他们的文字中,我品到了缕缕馨香,得到了一场心灵的洗礼,——不管那是暴雨还是细雨,我想我已在那书香之中得到了一次人生的升华。

品书,醉在其中。

听书,不求甚解,简单也其乐融融。看书,囫囵吞枣,充实而痴迷忘我。品书,细细玩味,陶醉又深坠其中。漫步书籍的长廊,我听到了汨罗江边的嗟叹,看到了刘兰芝的情比金坚,品到了红楼香消玉殒背后的无奈。无心听书,留心看书,醉心品书,这就是我读书的三个境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