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作文必考5大核心(高考满分作文真正的写作)

中高考作文必考5大核心(高考满分作文真正的写作)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4-06-16 23:20:07
中高考作文必考5大核心(高考满分作文真正的写作)

中高考作文必考5大核心【一】

学校组织阅读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该书作者余文森教授是教育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这本书共包括三大主题: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

中高考作文必考5大核心【二】

2014年3月,“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并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位置,成为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也成了现如今最流行的一个词。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四个方面。其中,文化品格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文化品格的培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特别是在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今天我们既要借鉴和吸收外国的文化精华,又要向全世界介绍自己的传统文化精髓,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国家情怀。

余教授指出:核心素养是贯穿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我们首先就要弄清楚核心素养的内涵。如果概念不清、理论不明,且战且行,改革必然会迷失方向,走入误区。所以在研读中,我首先弄清了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区别及联系,明晰了核心素养中的核心品质及关键能力的内涵。余教授告诉我们,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那么学科核心素养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科核心素养不可能凭空形成,学科知识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载体,而学科活动则是核心素养形成主要路径。能力只有在需要能力的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素养只有在需要素养的活动中才能形成。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拥有什么,才能够给予学生什么。教师只拥有知识,就只能给学生知识。唯有智慧启迪智慧,唯有素养才能培育素养。学科老师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条件,要从知识教学走向素养教学,教师必须从知识型教师转变成素养型教师。这样,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就要重建,余教授认为:观念是行动的指南,任何改革都是从观念开始的,教学改革也不例外。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首先必须确立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

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是就教学方向而言,真正的教学是教人,而不是教书,学科老师不是教学科而是用学科来教人,这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必须确立的教学观念。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是就教学内容而言,课程意识本质上就是课程观,教师的课程意识就是教师对课程的理解、看法、观点和态度。课程观决定教学观,教师怎么理解课程会从根本上决定怎么理解教学。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就教学论教学,就教学谈教学,而定要有课程的高度、课程的视野,即课程的意识,否则,教学就会陷入就事论事的弊病。从学科教学的角度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科表层”(现象),而应进入“学科深层”(本质)。惟其如此,学科教学才能有效地促成学科素养的形成。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是就教学主体而言。学是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教学的中心、重心在学而不在教,教学应该围绕学来组织、设计、展开。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不仅是教学本质的体现,也是学生形成学科素养的必然要求。

我收获最大并认为最有价值的是本书提出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六项基本策略一一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略。策略是从观念走向行动、从理论走向实际的路径和方法。有了正确的教学观念,还得进一步把观念转化成操作的策略。以上策略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而是复杂的多向关系。可以说,任何一项好的策略都同时体现了若干理念,而任何一条好的理念也同时需要多项策略去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养。我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总之,课堂教学变革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切入点,突破点和成长点,只有聚焦课堂,才能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

中高考作文必考5大核心【三】

教育部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要“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学关系变革提高到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度,这对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要真正落实以学定教,实现少教多学、不教之教、教学相长,这就是基于学习的教学。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是关键的抓手。

1、“完整的学习”。从认知加工的角度来说,完整的认知过程包括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三个环节,相应的,完整的学习过程也可以划分为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

①阅读环节。在以听取代阅读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成了给学生“喂”老师消化好了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与原生知识、真实现象之间直接会面,发生挑战的机会被取缔,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对新知识的消化能力,对新现象的透视能力,教学活动沦为接受与识记的过程。因此,引导学生完整地、全面地、独立地阅读教材是课堂教学最本质意义、最具基础性价值的教学环节。

②思考环节。学生对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对文本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明白疑难性的问题,还要弄明白质疑性的问题;不仅要得到问题的答案,还要对问题产生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传统课堂是回避问题因而也无需思考的课堂。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堵塞学生新思维的涌现,这样的教学,只剩下所谓的知识。因此,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入深度思考是影响和决定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最核心的因素。

③表达环节。在阅读特别是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互动、分享,可以使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得到增值、完善、补充、更正,使自己学习和认知的水平不断提高。

阅读——思考——表达,这三个环节构成了以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或基本范式,又称为“通用式”。

2、“原生态学习”。从学习对象来说,原生态学习指的是直接面向文本和事物的学习,不需要过多的、不必要的加工环节和教师过多的解读、点拨、指导、讲解。从学生主体来说,原生态学习指的是学生积极运用原始的经验、思维、情感的学习,即个性化解读的学习。

①直接面向文本(教材)的学习

②面向事物本身的学习

③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和常识开始的学习

④学生原生态思维自由参与的学习

⑤学生情感、兴趣、爱好、精神、生命参与的学习

中高考作文必考5大核心【四】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了理想信念、民主法制、忠诚爱国、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谐文明、敬业奉献、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宽厚兼容、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十二个方面。

任何价值观都存在于社会之中,体现在社会之中。在古代的中国,国民以忠君爱民为本,历史上出现了家喻户晓的岳飞、包拯、文天祥等人物。他们忠诚爱国、公平正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革命时期,为了新中国的成立,革命战士浴奋战,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的英雄主义让我感动。“风暴海燕”徐特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为了可爱的中国”的志敏,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烈士。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连年的战争,百废待兴,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全国人民热沸腾,投入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和大建设中。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李四光“打破中国贫油论”。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创新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岗村“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无意间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因此创造了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世界上22%的人口的.奇迹。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大胆探索,大胆实践,使农民奔小康的热情空前高涨。

经过了几十年的辛苦建设,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了文明、民主、独立,自强的社会主义国家。随着社会的变革,我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价值观。

在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中,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也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这些都反映了某些人的价值观取向,我们是新中国的阳光少年,我们要努力学习,确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观、价值观,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勇于发现,不辞劳苦,不畏艰险,团结协作,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努力学习,努力奋斗。

中高考作文必考5大核心【五】

他认为真正的教学是教人,而不是教书,学科教师不是教学科,而是用学科来教人。这一理念是就教学方法而言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