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与青年成长作文(关于德行作文范文800字)

德行与青年成长作文(关于德行作文范文800字)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4-08-03 04:24:12
德行与青年成长作文(关于德行作文范文800字)

德行与青年成长作文【一】

假设你刚乘上一艘足够大的小船,就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请求与你同船,你会怎么做?一定很为难吧,不答应呢,自己的良心过不去,答应了呢,自己的安全又不受保障。在《世说新语》中,两位古人用行动表示了自己的立场华韵,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要搭他们的船,华韵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幸而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后来强盗追来了,船却因为太重而行驶缓慢,王朗就想要甩掉那个人,华韵说:“我当初为难的就是这个呀,既然我们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就不能因为情况紧急而丢下他。”便依然带着并帮助着他。世人就凭借这件事来判断它们的优劣。两个朋友,对同一件事的选择竟截然不同。

世人都认为华韵优,王朗劣,都认为华韵急不相弃的言行很值得颂扬。的确,华韵不轻易向别人承诺,既然承诺了就一定做到,这种品德真的十分高尚,所谓“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就是说的华韵这种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一定要守信用,一定要体现在行动中去,并且敢于承担因此付出的代价。华韵是真正的君子。可是华韵也有缺点啊,他不应该这么优柔寡断,不是吗?再说王朗,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断言王朗是小人。在故事刚开始的时候王朗也是一心想要帮助别人的,只是他也没有想到会有匪寇跟来,而他后文的想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他不过是出于生存本能而已,并且没有真正的做出这件事。试想,换做是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华韵那种境界呢?我们能够做到王朗这样,有一个救人的初衷,也是很不错的了。王朗后来想法的错误,不可否认。在刚开始时如果华韵,王朗两人没有携带那个人,也许他还有生存的机会,但若是后来华韵,王朗在中途抛弃了那个人那么他一点生存的希望也没有了。我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应该学会选择并且真正做到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既要像华韵那样信守自己的诺言,勇于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又要下王朗一样有一颗本质善良的心。既然做不到真正的君子那样,那就退而求其次,既考虑他人的心情,又考虑自己的处境,做一个善良而不失智慧的人!

《世说新语》真的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又回到文章开头,为什么不在愉快的邀请别人上船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警惕呢?初二九班姚思羽?

德行与青年成长作文【二】

古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宝库,而《世说新语》则是这个宝库中一颗灿烂美丽的明珠。

《世说新语》是南朝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用文言写成,分为言语、德行、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强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几句话,但就在这些记录人物言行举止的文句中,我们却可以体会到魏晋时代浓郁的政治氛围和人物特色。

前几天,我读了《世说新语》中的一到三十页,其中的一则小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这则故事的意思是这样的:华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难,有一人想搭他们的船,但却遭到华歆当即表示为难,王朗说:“正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后来追兵即将追上,王朗想抛弃那个人。华歆说:“之前我犹豫不决,原因就在于此。既然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急抛弃他呢?”社会上从此便根据这件事判定华歆和王朗的德行优劣。 这个故事中的华歆刚开始对于别人的\'请求犹豫不决,看上去似乎品德不好,但尽管王朗答应了那个人的请求,但当后来追兵到来情况紧急时,却想抛弃协助的那个人,所以,华歆的品德是远在王朗之上的。

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犯过像王朗一样的错误呢?以这个故事为例,在开始时如果华歆和王朗在开始时没有携带那个人,那么那个人可能会有生存的希望。可要是华歆和王朗在中途抛弃了那个人,那么那个人就没有一点生存下来的希望了。

生活中的事往往也是这样。如果我们答应了别人某件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底。如果你拒绝他,他可能会受到损失。但要是你在中途忽然停止,呢么他的损失会更大。

当然,我们在生活中要尽量帮助别人。但如果的确无法帮忙,我们也要当即拒绝,荣国答应了,就不能半途而废。

德行与青年成长作文【三】

卢x总经理从个人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谈起,从个人对成长的几点着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我们各种做人的道理。她毕业于海南师范大学,97年进入龙泉工作,从基层服务员做起,15年风风雨雨,她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贡献于龙泉集团的伟大事业。在工作中发挥“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龙泉精神,实行绩效考核,激发员工潜力;严格执行五常管理,加强团队精神等等。通过卢敏经理的成长小故事,从这可以启发同仁们的学习激情,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管理者,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不断的去努力与付出才能够有机会成功。就像卢敏经理说过的一句话“成功有时、失败有时、我前进至此、成今日之我”。从这句话可以知道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够事事顺利,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坚持、要有自信、要勇敢、要用心的去对待所有的一切等等。接下来吴经理、陈亮厨师长、小郑、王丹总经理等他们都说起他们的学习过程与工作经历。记得王丹总经理说过这么一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也很残酷、后天却很美好”其实我们很多人就在今天与明天。而他们却没有,他们每天都在坚持着,不断的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失败中不断领悟,如果没有他们的坚持,也不会更有他们今天的成就。就像吴经理,到今天的他也是一位经理,不过他也不断的在学习,每天都用下班时间去学习,陈亮厨师长也是一样,在不断的与同仁们讨论工作。

从这次的报告会,同仁们都可以受益匪浅,通过身边的成功人士说法,我们明白了艰苦奋斗的重要性,也明白乐观的心态对人生的重要作用,相信同仁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的迈进。每个成长中的青年人都会有过迷茫、彷徨、失去自我的方向,这我们都可以客服的,我们都要坚持,要勇敢的.去追求自己所想要的,我们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一步一步的往前走,不要害怕失败,就如同这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的教训,哪里来坚定的信念走下去。要想在一个大集体中生存,那么就要有自己的目标,给自己定好目标,用心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一步一个脚印的来,只要我们用心,总会有一天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像彭建雄经理说过的“只为成功找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我们从事的工作是从不懂到慢慢学习才能熟悉,我们的成长离不开领导的支持与培养,同时我们更要自己用心去学习,别人的知识永远都是别人的,只有自己学到的才能真正是你自己的,所以我们更要不断的去学习,不断的去积累,只有不断的进步才能与目标接近。每个人的辛勤付出都会有收到喜悦的时候,收到快与慢就要看看个人的努力了,良好的工作态度会决定我们的收获。

一起加油吧!亲爱的xx家人们!

凡事要用心

凡事要用心,尤其是对工作

用心做事,不是努力地去做事,而是用自已的真可能心、诚心、良心、去做事,如果我们只是努力的去做事,而不用‘心’去做事,那么我们可能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而偏离了方向。

一、用心做事

用心做事是良好职业道德的完美体现

用心做事要求员工做一个诚信的人

用心做事要求员工做一个忠诚的人

用心做事要求员工做一个敬业的人

用心做事是一种态度

用心做事是一种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

用心做事是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

用心做事是一种竭尽全力、追求完美的工作表现

对工作负责,才能进入用心的状态

把心放在工作上,对过程和结果负责

把工作放在心上,负责止于我

快乐工作是用心的最高境界

认真工作是我们上班时做事的原则

用力只是苦干,而用心则是创造性地干

凡事用心,才能达到快乐工作的最高境界

优秀品质是用心做事的保证

勤奋、一勤天下无难事

执著、不放弃、不抛弃、不言败

自律、不让自已的‘心’出轨

自省、让‘心’永葆活力

二、将心注入、有多少心就会做多少事

责任心一一一万事贵有责任心

忠心一一一把忠诚刻在心上

恒心一一一咬定目标不放松

进取心一一一用心做事的推动力

热心一一一用心做事的有效方法

信心一一一用心做事的原动力

感恩心一一一用心做事的健康心态

三、把心用对、做一个懂得用心做事的员工

用心做事、首先要明白如何做

忙在点头、做正确的事

快人一步、正确地做事

心无旁骛、一次只做一件事

既要埋头做事、也要抬头做人

做一个善于思考的智者

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做一个心勤快人

善于思考、路才会越来越宽

突破思维定势、敢于打破常观

立即行动、绝不拖延

别让拖延绊住你的脚

珍惜今日、做到当日事、当日毕

说一尺不如行一寸

战胜拖延、将对手远远甩身后

把学习进行到底

未雨绸繆、不要做‘温水中得青蛙’

用心经营自已的学习

视工作为带薪学习

善于从失败中学习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用心规划生涯一一一许自已一个明天

找到你的职业锚,明确‘我是谁’

确立职业目标、规划、职业发展线路图做自已事业的‘摆渡人’

最后我想说的是、学历不再是必要条件、年龄不再是必要条件、只要努力、用心、坚持、人生就会有希望!

德行与青年成长作文【四】

我喜欢看书,喜欢以书知人,看过了书再去考究这本书的历史地位,作者身世等等。大概和现在好多人正好反过来。读《世说新语》这本故事集也是这样,以前学过的看过的都是选段,真的全面的看一下这本大概是中国最出名的故事书这还是第一次,下面我就记录下我读书的内容,就从它的《德行篇》说起吧。

说到魏晋人士的德行可能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清高,他们的价值观全都放在与权贵世俗的反方向这也许就是他们的性情。《世说新语》一开始就给我们讲了陈蕃礼贤的故事,陈蕃赴任不先去府衙,却要去拜访徐孺子,后来据说还在舍下只设一榻,徐孺子来了就放下利用,他一走就挂起来不让别人用,这就是“徐孺下陈蕃之榻”的故事。礼贤下士是不错,可陈蕃的做法有点太清高了,就对一个徐孺子好,不知道别的贤士看了会作何感想。

李膺为人高标于世外,清高的习气可以说是标榜到世人景仰的地步,已经达到了后进之士到李元礼门庭都有跃龙门之感。李元礼还是有学问的,后学们到他的门下如沐春风,如跃龙门,算是无可厚非。现代的人往往却是相反,腹内没装着一分一毫,却自以为是,硬要把自己的门庭装扮成龙门,殊不知龙门只是一个象征,真人才是关键。

清高有时候还真是有用,荀巨伯去探望病友,正遇见贼人攻城,友人劝其逃命,其大义凛然,贼人到了询问,如实回答。贼人不由得慨叹:“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于是退兵。看来古时候的贼寇也都是有义之人,否则见到有义之人也不会退去。当下看来,你越是所谓的有义,就越发得傻,越发的叫人欺负。而无义的人往往还以有义气自居,其实不过是一个以利益,纵乐相伴的俗士罢了。

有学识的人从来不对自己的子女有什么偏见,陈纪(元方)的儿子陈群(长文)与陈谌(季方)的儿子陈忠(孝先)都夸自己的老子厉害,争执不下到了爷爷陈太丘(陈实)处,陈实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对于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一碗水端平这应该是现在人最难办到的。对于中小学的教师只为了升学率,往往看到的是那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于一点妄下断言,实在是误人子弟。

阮裕置办了一辆十分华美的车子,人们纷纷来借,有个人家有丧事想借但又不敢说。阮裕知道了就把车子烧了。真是厉害,现在人很难理解了,喜欢把东西弄好借出去与人同乐,真是德行所在。

想必大家小时候就知道管宁割席这个故事,人们由此往往看轻了华歆,其实华歆大概只是不和管宁的性格一样而已。从后面的事迹来看,华歆的清高比起管宁的略显做作的清高仿似更适合社会。王朗也算是读过圣贤书的,他和华歆一起逃难,有人要结伴渡江,华歆不答应,王朗倒是通人情,可船行到中央,贼兵追至,王朗这时候怕船重,想要抛下来人。华歆说,曾经我不同意就是想到此,而今既然事已至此就不能抛下人家。华王优劣由此观之可见一斑。至于王朗学习华歆在秋天招来子侄宴饮,大概正是如张华所说:“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阮籍为人十分谨慎,从来不臧否人物。阮籍如此也是有原因的。据说一次一个人把自己的母亲了,阮籍说,了父亲也就罢了,怎么还母呢?!司马昭听到了大怒问其原因。阮籍战战兢兢的说,父亲是禽兽,了母亲不就是禽兽不如么。虽然巧妙的.回答了晋文帝的问题,但是自己却知道了祸从口出。我们今天很多时候都祸从口出,没有阮籍的聪明却还以为自己圆滑世故,被人害了都不知道,真是可悲。

知恩图报的故事有很多,大都统一模式,其中顾荣施炙就是一个,顾荣把烤肉给厨师吃,于是后来有难厨子舍命相随,真是感人至深。受人点水恩,必当涌泉报,正是如此。

那个时候的人都讲孝悌,于是标榜出所谓的二十四孝。王祥卧冰就是其一,《世说新语》中又有了一则叫做王祥泣李。只不过把卧冰的主动改为替后母看守李树,母害之不得,以自己赤诚改变了后母之心。现在的后母,养子们不知道看没看过古人的故事,看过了可能也只是讥笑而已。

说到孝道,除了父母尚在的时候“事之以礼”,还有就是“,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了。王戎、和峤均近亲亡故,“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魏武帝曹操就担心和峤了,担心他原因是“哀苦过礼,使人忧之”。刘仲雄却不以为然,和峤虽然备礼但是还是有意识的,是生孝,而王戎的却是孝,以自己的性命为抵押的哭泣。(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现在的人父母了倒是很愿意用“礼”的,父母为你做了一辈子,最后后还真的能给你弄一批“礼”呢。

关于孝也有些机缘巧合的事,陈遗的母亲爱吃焦饭(锅巴饭),陈遗于是每次去打仗都收集焦饭,一次兵败逃入荒山,别人都饿了,唯独他以饭得活。看来至孝还是可以感天动地的。

有了孝子自然也会有忠臣,范宣八岁的时候手指受伤大哭,人问,疼不疼啊!他说不是为了疼才哭的,是为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后来当官了洁行廉约。有人赠给他五十匹布,他不要,后来减半奉送还是不要,最后剩下一匹还是不要。最后对方乐了,撕下两丈说:“人怎么能让妻子没有东西做裙子呢”,范宣才笑而受之。现在的当官的不收礼,多不是嫌送得多,而是因为不够吧!

桓玄破荆州,要荆州诸臣。罗企生与其有旧,他就暗暗的派人告诉罗企生:“要是向我谢罪,我就放了你。”罗企生说“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临行刑,罗企生又说:“昔晋文王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于是桓玄还算是够意思没有罗企生的家人。罗企生的母亲听说了,即刻把桓玄曾经赠给她的皮大衣烧了,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当然这最后一句我的评论人们大多喜欢反过来说,毕竟孩子比老子出名。

以上是世说新语的德行部分,在我读来上述文章颇有可读性。题目记作:《陈蕃礼贤》、《如登龙门》《难兄难弟》《有义之国》《管宁割席》《去之更远》《华王优劣》《王祥泣李》《戎峤俱孝》《洁行廉约》《罗母焚裘》《焦饭遗母》《阮籍至慎》《顾荣施炙》《阮裕焚车》。

德行与青年成长作文【五】

我喜欢看书,喜欢以书知人,看过了书再去考究这本书的历史地位,作者身世等等。大概和现在好多人正好反过来。读《世说新语》这本故事集也是这样,以前学过的看过的都是选段,真的全面的看一下这本大概是中国最出名的故事书这还是第一次,下面我就记录下我读书的内容,就从它的《德行篇》说起吧。

说到魏晋人士的德行可能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清高,他们的价值观全都放在与权贵世俗的反方向这也许就是他们的性情。《世说新语》一开始就给我们讲了陈蕃礼贤的故事,陈蕃赴任不先去府衙,却要去拜访徐孺子,后来据说还在舍下只设一榻,徐孺子来了就放下利用,他一走就挂起来不让别人用,这就是“徐孺下陈蕃之榻”的故事。礼贤下士是不错,可陈蕃的做法有点太清高了,就对一个徐孺子好,不知道别的贤士看了会作何感想。

李膺为人高标于世外,清高的习气可以说是标榜到世人景仰的地步,已经达到了后进之士到李元礼门庭都有跃龙门之感。李元礼还是有学问的,后学们到他的门下如沐春风,如跃龙门,算是无可厚非。现代的人往往却是相反,腹内没装着一分一毫,却自以为是,硬要把自己的门庭装扮成龙门,殊不知龙门只是一个象征,真人才是关键。

清高有时候还真是有用,荀巨伯去探望病友,正遇见贼人攻城,友人劝其逃命,其大义凛然,贼人到了询问,如实回答。贼人不由得慨叹:“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于是退兵。看来古时候的贼寇也都是有义之人,否则见到有义之人也不会退去。当下看来,你越是所谓的有义,就越发得傻,越发的叫人欺负。而无义的人往往还以有义气自居,其实不过是一个以利益,纵乐相伴的俗士罢了。

有学识的人从来不对自己的子女有什么偏见,陈纪(元方)的儿子陈群(长文)与陈谌(季方)的儿子陈忠(孝先)都夸自己的老子厉害,争执不下到了爷爷陈太丘(陈实)处,陈实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对于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一碗水端平这应该是现在人最难办到的。对于中小学的教师只为了升学率,往往看到的是那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于一点妄下断言,实在是误人子弟。

阮裕置办了一辆十分华美的车子,人们纷纷来借,有个人家有丧事想借但又不敢说。阮裕知道了就把车子烧了。真是厉害,现在人很难理解了,喜欢把东西弄好借出去与人同乐,真是德行所在。

想必大家小时候就知道管宁割席这个故事,人们由此往往看轻了华歆,其实华歆大概只是不和管宁的性格一样而已。从后面的事迹来看,华歆的清高比起管宁的略显做作的清高仿似更适合社会。王朗也算是读过圣贤书的,他和华歆一起逃难,有人要结伴渡江,华歆不答应,王朗倒是通人情,可船行到中央,贼兵追至,王朗这时候怕船重,想要抛下来人。华歆说,曾经我不同意就是想到此,而今既然事已至此就不能抛下人家。华王优劣由此观之可见一斑。至于王朗学习华歆在秋天招来子侄宴饮,大概正是如张华所说:“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阮籍为人十分谨慎,从来不臧否人物。阮籍如此也是有原因的。据说一次一个人把自己的母亲了,阮籍说,了父亲也就罢了,怎么还母呢?!司马昭听到了大怒问其原因。阮籍战战兢兢的说,父亲是禽兽,了母亲不就是禽兽不如么。虽然巧妙的回答了晋文帝的问题,但是自己却知道了祸从口出。我们今天很多时候都祸从口出,没有阮籍的聪明却还以为自己圆滑世故,被人害了都不知道,真是可悲。

知恩图报的故事有很多,大都统一模式,其中顾荣施炙就是一个,顾荣把烤肉给厨师吃,于是后来有难厨子舍命相随,真是感人至深。受人点水恩,必当涌泉报,正是如此。

那个时候的人都讲孝悌,于是标榜出所谓的二十四孝。王祥卧冰就是其一,《世说新语》中又有了一则叫做王祥泣李。只不过把卧冰的主动改为替后母看守李树,母害之不得,以自己赤诚改变了后母之心。现在的后母,养子们不知道看没看过古人的。故事,看过了可能也只是讥笑而已。

说到孝道,除了父母尚在的时候“事之以礼”,还有就是“,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了。王戎、和峤均近亲亡故,“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魏武帝曹操就担心和峤了,担心他原因是“哀苦过礼,使人忧之”。刘仲雄却不以为然,和峤虽然备礼但是还是有意识的,是生孝,而王戎的却是孝,以自己的性命为抵押的哭泣。(仲雄曰 :“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现在的人父母了倒是很愿意用“礼”的,父母为你做了一辈子,最后后还真的能给你弄一批“礼”呢。

关于孝也有些机缘巧合的事,陈遗的母亲爱吃焦饭(锅巴饭),陈遗于是每次去打仗都收集焦饭,一次兵败逃入荒山,别人都饿了,唯独他以饭得活。看来至孝还是可以感天动地的。

有了孝子自然也会有忠臣,范宣八岁的时候手指受伤大哭,人问,疼不疼啊!他说不是为了疼才哭的,是为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后来当官了洁行廉约。有人赠给他五十匹布,他不要,后来减半奉送还是不要,最后剩下一匹还是不要。最后对方乐了,撕下两丈说:“人怎么能让妻子没有东西做裙子呢”,范宣才笑而受之。现在的当官的不收礼,多不是嫌送得多,而是因为不够吧!

桓玄破荆州,要荆州诸臣。罗企生与其有旧,他就暗暗的派人告诉罗企生:“要是向我谢罪,我就放了你。”罗企生说“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临行刑,罗企生又说:“昔晋文王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于是桓玄还算是够意思没有罗企生的家人。罗企生的母亲听说了,即刻把桓玄曾经赠给她的皮大衣烧了,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当然这最后一句我的评论人们大多喜欢反过来说,毕竟孩子比老子出名。

以上是世说新语的德行部分,在我读来上述文章颇有可读性。题目记作:《陈蕃礼贤》、《如登龙门》《难兄难弟》《有义之国》《管宁割席》《去之更远》《华王优劣》《王祥泣李》《戎峤俱孝》《洁行廉约》《罗母焚裘》《焦饭遗母》《阮籍至慎》《顾荣施炙》《阮裕焚车》。

德行与青年成长作文【六】

记得初中时学过一篇文章——《周处》,是《世说新语》里的一章。作者刘义庆在文章里描述了一个为乡里人所厌恶痛恨的人——周处,此人无恶不作,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百姓恨不得去其皮、食其肉方解心头之恨,而周处蛟刺虎之后意识到自己从前所犯民愤,立意改之,最后终为“忠臣孝子”的故事。古云:“朝闻夕,其可矣”,周处最后改过自新,可见人的行为是可以后天改变的,同时也证明后天的经历和思过足以让人面目一新。从那以后,自觉《世说新语》一书虽传奇异志,但却教育人的意义重大,总想一天买来阅读,至少可以为自己的成长有所裨益。

几个月前,偶在小街摊上看到此书,虽包装不算精美,倒也落落大方,随掏钱买下。此时之意,已不是自发向上,沽名钓誉之嫌,而是觉得此书经典,故装一素雅;二来意觉女儿以大,为之所用,亦可助其发展;另女儿亦在学习古文期间,可以以此作为女儿的课外读物,曾其对古文的认识和理解。然来买回家之后,女儿却并不感兴趣,只好自己在闲暇之隙,偶尔翻看,殊不知,我越看越着迷,其博大精深,诲人之意如滔滔江河,不增间断,我亦为之所叹服。

几天来,我阅读背诵了其德行篇之几章,顿觉古人之伟大明智,让现今吾辈不敢进出其左右,是吾辈所学之典范。有其文观之,以下皆为我所认识,认识肤浅,有待商榷:

一、德不在多,在精、纯。如“周子居常曰:‘吾时月不见黄书度,则吝啬之心复生矣’。”“季元礼尝叹荀淑、钟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寥寥数语,则把黄叔度、荀淑、钟皓之德跃然纸上,让我们遐想连篇,从侧面反衬本是行文的一大手法,《世说新语》此法用的是淋漓尽致,让人佩服。

二、德不在深,在情。如:“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为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短短句句话,把人间至情写在纸上却如写在人的心里。

三、德不在广,在真。如:“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俗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管宁用真性情去识别好友,不愿与庸俗物欲之辈合流同污,怎一”真“字了得!

总之,自己正在探索摸索之中,希冀能从中学到古人的至德至义,把其中的深刻含义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并能承担的起至高师德之重任,为自己的学生微尽绵薄之力,也算与己与彼大功一件,不枉枉自为师一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