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精彩的课英语作文初中(英语作文令人难忘的一节英语课)

一节精彩的课英语作文初中(英语作文令人难忘的一节英语课)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4-06-30 17:53:39
一节精彩的课英语作文初中(英语作文令人难忘的一节英语课)

一节精彩的课英语作文初中【一】

当老师说开始做的时候,我和方燕婷手忙脚乱地把水果从袋子里拿出来,我们在脏兮兮的桌子上贴上了一层保鲜膜,再把保鲜袋套在手上。我拿出火龙果,说:“方燕婷,等一下你把我切下的火龙果切成小块。”她点了点头。我把火龙果的一头切去,然后把火龙果的皮撕下来,切成大块给方燕婷,她就切成小块放在盘子的中央;我又把芒果撕开,切下两块芒果肉,放在了火龙果的上面;我最后把苹果切下一点,在上面刻上了“消气”二字:然后方燕婷把黄瓜切成片,并放在了盘子的四周,我们总觉得不够完美,于是就在苹果的旁边摆上了四个对半切开的草莓。

啊!这个水果拼盘可真漂亮啊!怎样漂亮的水果拼盘呢?灰中带白的\'火龙果加上黄色的芒果再加红彤彤的苹果和草莓,最后加上绿油油的黄瓜,简直就是天仙配!

我们拿给了朱老师,翁老师和吴老师吃,但都只吃了一点儿。剩下的,我和方燕婷慢慢得吃起来,申屠翰锐见我们吃得那么开心,也过来凑热闹,他吃了一片芒果。

这节课是我上过的最快乐,难忘的一节课,因为我懂得了:与别人分享快乐那才是真正的快乐!

一节精彩的课英语作文初中【二】

在六年的小学时光里,我上过无数次课,学到了无数知识。但是最令我难忘的是四年级的一次科学课了。

四年级,我们班来了位新老师——晋老师,她教我们数学跟科学。晋老师说话既精辟又和蔼,她对数学知识十分了解,时常给我们出奥数题来扩展思维。她不仅布置的家庭作业特别少,还对学生特别亲切,所以深受同学们喜欢。记得在那年冬天,几乎没怎么下雪,到了本该春暖花开的时候,却纷纷扬扬地下起了小雪。同学们都想下课出去玩雪,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晋老师竟然主动提出讲完科学就提前出去赏雪!同学们不仅对这位新老师更加喜爱!

一提起晋老师,我最先想起的就是一堂有趣的科学课。一直以来,我认为上科学课是最无聊的事,一翻开书,那一列列,一行行蝌蚪般的文字便令我望而生畏。硬把知识往脑子里塞,实在是枯燥乏味的过程,你看——读一遍,便想把书合住,读两遍,便想出去玩……如此反复读下去,不但一点儿收获也没有,还浪费了大把大把的时间,这可真是令人头疼的事。不过,自从上了晋老师的那堂课,我便爱上了科学课。

科学课,我们照例要背一些知识,不过,晋老师教了我们一个新招——理解记忆。只见科学书上印有一个插图,记录了蝴蝶生长的全过程:卵——幼虫——蛹——成虫,我们的背诵任务就是这些。晋老师先让我们看书读,然后看着书上的插图背,最后看着黑板背,再有慢到快。在背诵过程中,我脑子里不仅浮现出一组连环画:一个圆圆的卵里,爬出一只令人望而生畏的毛毛虫——蝴蝶的幼虫,这个幼虫经历几次脱皮,把自己结成蛹,挂在树上,过了几天,幼虫破茧而出,成为成虫,也就是漂亮的蝴蝶,然后蝴蝶再生下卵……周而复始,大自然向我们展现了许多神奇的事情。

同学们越背越快,也越背越有兴趣。这不再是背书,而是一场游戏,谁背得熟练,谁就是冠军!在我们忘情地背的同时,读书的诀窍——理解,也悄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任我们细细品味。

这真是一次令人终生难忘的科学课!

一节精彩的课英语作文初中【三】

课堂是我们学习的地方,它见证了我们的求知路,装载着我们学生时代成长的每一丝回忆,这些回忆能使童年填上七彩之美。

那是四年级的一节美术课,使我十分难忘,记得那节课,老师让我们做“材料妙用”,就是利用一些废弃物制作成一件可供观赏的物品,而且特别强调,要求我们讲究合作精神,要两到四个人一起配合完成。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跟陈美一、李佳林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做什么呢?”我突然灵机一动,拿出几个小包装盒、牙签,我们寻思着用这些材料做个机器人,主意一定,就立马分头行动。我负责用彩笔在盒子上画漂亮的图案,李佳林负责在牙签上缠上厚厚的双面胶,这样机器人的腿看上去更壮实些,陈美一在另两根牙签上缠上薄薄的双面胶,这就是机器人的手臂。接着我们给机器人“合体”了,小一点的盒子是它的头,上面我画了头发跟精致的五官。大的盒子自然是它的身体了,我们再合适的地方固定好已准备好的牙签。就这样一个精致的机器人就做好了。

老师说:“把每小组的作品交到前面去。”我们把自己用心做的都交到了前面,老师开始对我们的作品进行了评价,我看到其他同学做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差点笑了出来。我对我们小组的作品充满了自信,老师对我们说这个机器人做的很精致,我刚才看到这小组的合作精神也不错,值得表扬。同学们对我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这节课让我体会到了合作精神是多么重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