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万荣民俗作文700字(运城万荣的家乡风俗作文)

山西万荣民俗作文700字(运城万荣的家乡风俗作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12-04 02:19:33
山西万荣民俗作文700字(运城万荣的家乡风俗作文)

山西万荣民俗作文700字【一】

12月10日、11日,万荣县的一部原创蒲剧现代戏《万荣女人》亮相并州。这是一个以“善文化”为主题线索,讲述万荣人大善大爱的故事。

为什么要以 “善文化”为主题线索?为什么要排这样一出戏?

从浅层意义上讲,这是万荣县蒲剧经过半个世纪后的涅?重生;往深里说,这是要将万荣的“善文化”世代传承。

李家大院的“善文化”

在万荣文化中提及“善文化”,李家大院就会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

如今,关于晋商大院有这样一种说法:“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而这其中的“李家”说的就是万荣的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于万荣县的闫景村,是清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当你来到李家大院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善门”三个字以及牌匾上姚奠中题词的“慈善世家”四个大字。

据资料记载,李家先祖在明朝永乐年间因灾荒从陕西省韩城县 (今韩城市逃荒至山西省万泉县(今万荣县为了不与当地百姓争地盘,才选择了村东的荒地建宅院。后,李氏家族辛勤劳作,耕读传家,由农入商,创办企业,成为当地巨富。

李家大院有一面“百善壁”,用不同字体书写着 365个“善”字,意在要求自己及后代人天天行善,日日行善,永远行善。正因为一个“善”字,李氏家族繁衍不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家族家规,形成了代代相传的善文化。至今在当地仍流传着许多关于“李善人”助人的故事。

山西万荣民俗作文700字【二】

作为一个县剧团,创作一部戏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为了节省开支,编剧、导演来创作,不住宾馆住宿舍;为了早日演出,全团工作人员加班加点,自制服装、道具。不足60万的花费,却创作出了这样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好戏。

山西现代戏的成功典范

记得在《万荣女人》召开新闻发布会当天,主办方的一负责人表示,这次来太原亮相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万荣女人》唱出运城,登上北京剧院的大舞台!

缘于此,12月 12日,《万荣女人》剧组召开了专家研讨会,省文化厅原副厅长郭士星、山西省孝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贾克勤、三晋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董葛、山西省文化厅创作室副主任牛晓珉等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研讨会上,文化厅原副厅长,著名戏剧评论家郭士星说,《万荣女人》首先是剧本好,主题鲜明,有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故事情节编织的好,感人动人,并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人物设置的好,既符合剧情所需,也为本团演员阵容量体裁了衣,剧本充分发挥了演员的作用。另外剧本结构紧密,文词优美,唱剧流畅,是一部好作品。这部戏的导演也很突出,手法新奇,处理细腻。

山西省孝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贾克勤也认为,《万荣女人》不仅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颂了人的高洁的情操,更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山西省文化厅创作室副主任牛晓珉则表示,在诸多的戏剧作品创作中,现代戏的创作是最难的,如何让其具有持久性和穿越性则是难上加难,而《万荣女人》让我们看到了现代戏的希望,这是山西现代戏的`一个成功典范。

著名戏剧评论家王思恭也曾表示,《万荣女人》不仅让万荣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纯朴向善、执着追求的“万荣精神”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同时也让万荣“善文化”的历史意义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实现了完美融合,值得观赏,很受教益。

山西万荣民俗作文700字【三】

2016年8月31日晚,运城市青年演员戏曲大赛在夏县正式开赛,万荣县蒲剧团带来了精心打造的新编历史剧《薛仁贵》,打响了大赛的头炮。台上的主演吴小京,蔡星燕情绪饱满,台下的观众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历年来,万荣县蒲剧团一直是运城地区各县市蒲剧团中颇具实力的剧团之一。名家辈出,佳作叠至。有以丁桂兰、程永奎、孙文兵为首的老一辈艺术家,他们演绎出精彩绝伦的《彩楼记》《双麟锁》《白罗衫》等一批优秀作品,轰动晋南;又有以王红妮、刘建军、杜云兰、丁宪军、杨银平为首的正当年艺术家,他们在继承了老一辈优秀作品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代表作问世,例如《香魂女》《万荣女人》《下河东》《王玉哭坟》等都深受观众好评。更有吴小京、蔡星燕等一批优秀青年演员作为万荣团的后备有生力量正在不断的涌出。

《薛仁贵》是万荣团2015年年底打造的一部大型新编历史剧。由国家一级导演李泉水、国家一级作曲畅元发、青年编剧闫宏雷共同创排的,优秀青年演员吴小京和蔡星燕领衔主演,全团上下对这个戏都十分重视。该剧主要讲述的是河东名将薛仁贵历尽曲折的征东经历。国难当头,胸怀大志薛仁贵和众位兄弟报国投军。遭征东先锋张士贵百般刁难,并逼迫薛仁贵离开军营。薛仁贵无奈离开大营感慨万端,回首过往,思绪万千,对月兴叹。失去了薛仁贵的唐王李世民连吃败仗,自己又被困淤泥河,幸遇仁贵将万岁救出,并且大胜渤辽国元帅盖苏文,唐王封仁贵为平辽王。最终仁贵荣归故里,夫妻团圆。

编剧构思精妙。剧情设置的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精妙绝伦。全剧场次分为渤辽犯境、中秋别妻、投军遇阻、巧计夺城、仁贵叹月、救驾平寇、荣归故里共七场。开篇便直接抛出渤辽国兴兵犯境,不愿臣服大唐,渤辽国元帅盖苏文刺守边大将,长驱直入大唐疆土,如入无人之境。通过敌军的勇猛与唐军的节节败退,营造出了一种敌军势不可挡的紧张氛围,立刻将观众带入紧凑的剧情中。紧接着我们的主人公薛仁贵就该出场了,唐军连连战败,就不得不招募兵勇,薛仁贵得知便告别贤妻柳英环,前去绛州挂单投军。一心为国纾难的薛仁贵,遭到了嫉贤妒能的征东先锋张士贵的百般刁难与责打。张士贵和薛仁贵的矛盾由此激化,将本剧推向一个小高潮。投军遇阻这场戏突出了张士贵的嫉贤妒能、阴险狡诈的品性,反映了薛仁贵一心为国、甘受委屈的情怀。编剧精心设计了巧夺凤凰城这一场戏,翻阅大量史书,查阅历史地图,最终生动的再现了当年薛仁贵巧夺凤凰城的疑兵之计,展现了薛仁贵兵法娴熟的一面。自此后的多场战役中,薛仁贵屡立战功,却不被心胸狭窄的张士贵重用,反而把军功全部记在了其婿何宗宪名下,屡除薛仁贵不得。张士贵知道某一日冒功之事终将败露,故而谎称万岁一梦,梦见白袍小将手持方天画戟刺万岁,而后又向龙门县遁去,一梦惊醒,下旨捉拿白袍小将。遂张士贵赠薛仁贵纹银劝其逃命去吧。薛仁贵无奈,只好离开大营,不知何往,仁贵对月空叹,感叹自己十几年的遭遇,最终决定不能就这样回家,誓保大唐征东功成,暗中保护唐王。编剧为薛仁贵设计了一大段唱,表现了其在此时刻的无奈,把本剧推向了高潮。失去了薛仁贵的唐军连吃败仗,就连唐王李世民也被渤辽国元帅盖苏文追的陷入淤泥河。正当李世民苦叹无人救驾之时,白袍虓将薛仁贵赶到救驾,刺盖苏文,救得万岁,大军班师还朝。最终嫉贤妒能的张士贵被革去了先锋之位,救驾有功的薛仁贵被封为平辽王,荣归故里。该剧全方位的描述了一个对贤妻相敬如宾、对报国热忱期望、对敌人深恶痛绝、对兄弟友爱互助的有情有义的薛仁贵艺术形象。

导演手法独特。本剧是文武并重的大戏,武场占有足够的分量。因此武场设计至关重要,国家一级导演李泉水为该剧设计的开打场面宏大,渤辽犯境一场中就用了八反将、四唐将,凸显了两军实力悬殊,巧妙的为绛州招兵埋下伏笔。尤其巧计夺城一场中,张士贵与盖苏文开打,战败盖苏文。薛仁贵前来相救,与盖苏文开打,盖苏文不力,渤辽国众将齐上阵。薛仁贵手持方天画戟,在阵前苦战敌兵。此战设计精巧,武艺高超,开打场面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充分展现了薛仁贵的英勇无敌。文场重头戏仁贵叹月,导演采用蒙太奇手法,在薛仁贵最无助、最无奈之时,想到了在家中的贤妻还是苦熬日月,翘首期盼。毅然决定功成名就之后再荣归故里安慰贤妻。

音乐起伏有致。音乐设计是国家一级作曲畅元发老师,也是鼎鼎大名。为本剧创作了大气恢弘、小桥流水的音乐,征战场景、别妻场景、叹月场景等主要场景,均能从人物性格、剧情发展出发,时而柔情似水,时而繁弦急管。经常能使观众身临其境,与人物同悲同喜。足见其功底深厚。乐队队长王玺虎——万荣团首席鼓师,掌控乐队的大方向。文场十八人,能够配合演员情绪,打出抑扬顿挫的节奏。武场七人,打出蒲剧本有的高亢激昂,完全激发演员的表演,达到了应有的艺术效果。

演员完美呈现,主演吴小京和蔡星燕都是优秀的青年演员,很好的完成了人物的表演。在塑造人物方面较之笔者看的初稿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二人能够在今后的演出中更加细心揣摩人物心理活动,外化在自己的表演中,艺术就要精益求精。唱腔完成方面,两人都有一副亮堂的好嗓子,又会科学发声,均能顺利完成核心唱段。但毕竟是年轻演员,在唱腔韵味上还略微有些不足,相信以后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演出的积累,二人会更强的。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大戏看配角。除了主演是年轻演员外,其他配演除了龙套全是“老戏骨”,不论表演还是唱腔都“莫麻达”,众星捧月。

全团上下团结一心。为了更好推出这部戏,王红妮团长特意邀请了国家一级导演李泉水,国家一级作曲畅元发为该剧保驾护航。在该剧创排期间,笔者有幸前去探班,看到了全团上下对该剧的重视。在导演的带领下,万荣团演员认真对词、乐队尽心练乐、后勤得力保障。演员对词过程中大家互帮互衬,共同探寻如何能够更快更好的记住台词,创作氛围十分融洽。排练过程中更是认真对待,导演要求每一个动作都必须精准到位。作曲畅元发在调唱中不放过每个细节,力求表演者能准确唱出每个音符和掌握音乐节奏。全团上下团结一心,为创排《薛仁贵》都尽心尽力。全剧组台前幕后演职人员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团上下拧成一股绳,为观众献上了一部精彩纷呈的传奇历史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闲暇之余,谈一谈咱河东名将薛仁贵的传奇经历。

山西万荣民俗作文700字【四】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最后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

正午十二点。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气。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不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有鸡鸭鱼肉、美酒果蔬等。当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最后,将其中6个棕子投下河去喂鱼虾。(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毕了。其余的贡品便可以自己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带来好运。

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采莲。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这个游行队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队伍十几米长,上百人组成。鞭炮声持续不断,锣鼓声响彻云霄。气势真是不同凡响!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据大人们说,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山西万荣民俗作文700字【五】

编剧纪丁介绍,《万荣女人》以“善文化”为主题线索,故事讲述了外出打工的万荣姑娘李荣花为收养弃婴小花,不惧千难万险,面对人生的艰难苦痛,不惜牺牲自己的青春、爱情、婚姻甚至生命,历经了风风雨雨的岁月,终把小花抚养成人并考上大学。而女主人公李荣花在经过生活的磨砺之后,亦更加善良坚强,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果品生产,并成立了苹果生产专业合作社,将万荣的优质苹果出口到国际市场。而大学毕业后的小花,也为了报答李荣花的养育之情,返回家乡当了一名乡村教师,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母亲一起建设新农村。整个剧情意境高远,跌宕曲折,细腻流畅,恢宏大气,折射出了万荣女人的大善大爱的美好精神,是一出倡导善行大爱、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优秀戏剧。

发布会上,万荣县宣传部长李鹏凯告诉记者,万荣是一个传统的文艺戏剧大县,一直以来,戏剧精品层出不穷。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万荣县蒲剧团精心打造的蒲剧《彩楼记》就轰动省城,曾在太原连续上演40余场,转战十多个剧场仍一票难求。近年来,又精心独创了《十三能与牛筋》、《麦田风波》等万荣笑话剧30余个,受到各级领导与广大观众好评。而今,在文艺工作“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万荣县又立足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挖掘潜力,培育亮点,围绕“笑文化”、“善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倾力打造文艺精品。

著名戏剧评论家王思恭这样评论《万荣女人》,《万荣女人》不仅将万荣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纯朴向善、执着追求的“万荣精神”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同时也将万荣“善文化”的历史意义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实现了完美融合,值得观赏,很受教益。

山西万荣民俗作文700字【六】

我的家乡过春节时有很多习俗,现在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好吗?每年到了要过年的这一个月,就成为腊月。到了腊月就要过年了,遇到的任何一个节气都和过年有关系。

腊月初八的这一天,就是喝腊八粥的日子了。这一天每家都要做一种粥,而且都要在粥里放八样东西,有红豆、绿豆、江米、麦仁、黑米、莲子和百合,还有好吃的葡萄干,熬出来的粥稠稠的、甜甜的,好吃极了!不但要喝粥,每家还要泡腊八蒜呢!听奶奶说,喝了腊八粥就要花钱准备年货了。

还有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要贴红红的和放长长的鞭炮。知道为什么要贴对联、放鞭炮吗?这有一个传说故事。传说,有一个叫“年”的头生独角、凶猛异常的怪兽,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就要出来捣乱,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当它最害怕声、光和红颜色。一天晚上,“年”又出来吃人了,他在一家人门口看见这家人正在用竹子搭起的火堆取暖,燃烧的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把“年”给吓跑了,人们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这就是过年贴对联、放鞭炮的习俗。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年时有趣的习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