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你的爱情观小作文(我的爱情观 作文800字)

讲讲你的爱情观小作文(我的爱情观 作文800字)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4-05-20 18:28:49
讲讲你的爱情观小作文(我的爱情观 作文800字)

讲讲你的爱情观小作文【一】

看完第一遍480P的流出版,来写点感想。由于目前国内只能看到480P,画面什么的就先不谈了,这次只来谈一下剧情方面的感想吧。当然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大量剧透,没有观看的'观众就别看下去了。

交换身体是《你的名字。》的一大卖点,而观看了之后则发现前半部分交换身体的剧情绝不单单只是性别互换这么简单。最近研究了不少关于男女互换(占用对方身体的ACG作品,其中与《你的名字。》最像的大概就是一本叫《明天,我会去。你将重生。》这样一部轻小说,这部轻小说讲述了男主发现自己每隔一天身体就会被一名去的女生占用的故事,并且两人通过用来交换信息的方式也与《你的名字。》很像。

当然,《你的名字。》单单男女交换身体这部分剧情就要远比这部轻小说要复杂的多,不然也不会获得如此高票房的成绩,这里举这个例子只是像庖丁解牛将《你的名字。》男女互换身体的这个部分一一拿来分析。之前还追过一部名为《思春期的苦涩变化》的漫画,也是讲男女之间交换身体的故事,不过这个交换是永久,并且伴随思春期的成长故事的刻画更注重在男女有别的方面。《你的名字。》与《思春期的苦涩变化》另一个不同在于,《思春期》交换身体的男女主角本来就是同学能互相见面,而《你的名字。》则是男女主角不断再相互寻找。

关于寻找这个主旨我们先按下不表,先来说说交换身体的另一层含义。交换身体意味是以别人的身份代表别人来生活,在《你的名字。》中,女主三叶作为偏远小镇中的巫女,憧憬东京渴望东京的生活;在东京生活的男主泷则是标准的都市人,过着庸碌的生活。这里让我想到《围城》里的经典台词“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男女互换身体的日常总是十分有趣,《山田君与7位魔女》日剧中的飙演技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不过《你的名字。》的卖点和主旨仅停留在这里的话,也就不会票房成绩如此出色了。你的名字观后感

异地恋永远是新海诚作品的主旨之一,或许这和新海诚过往的经历有关。在《星之声》中地球与宇宙的距离,《秒速5厘米》中那仿佛永远到不了种子岛的列车,一次又一次告诫人们异地恋的悲催。寻找也同样是新海诚永远的主题,无论是《秒5》还是《你的名字。》,在主题曲歌词中总是一遍又一遍的反复出现寻找,而我把她成为“村上春树式的寻找”。

新海诚的作品从《她和她的猫》开始,就充满了村上春树的韵味。只不过在《她和她的猫》中,那调调更接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而《秒速5厘米》与《你的名字。》,则更接近村上式的寻找。新海诚在这两部作品中都很喜欢用男主乘坐地铁的镜头来象征都市人的迷失,而这迷失又和寻找相对。这里很容易让人想起《挪威的森林》的结尾,渡边一边呼喊绿子一边在思索“我现在在哪里。”同时《你的名字。》中三叶与泷互相寻找对方的剧情,以及交替视角的叙事也十分像极了村上的《1Q84》,同样是带有一些奇幻色彩,无论是《1Q84》中的两个月亮还是《你的名字。》中流星的一分为二。

都说《你的名字。》是《秒5》的另一个结局,交换身体拯救小镇的剧情则更接近《云之彼端》具有更多浪漫主义的色彩,而在结局中同样是用了不能再用的结婚戒指的镜头,预示着曾经喜欢的人已经结婚而自己则心里还寻找着另一个她(他,依旧孓然一身。只不过在《你的名字。》中泷和三叶最后还是相遇相认了,如同《1Q84》中寻找对方多年的真吾与青豆一样,原本彼此只活在对方的梦中,而这一刻他遇见了百分百的女孩。 最后要谈一下忘记“你的名字”的象征意,个人观点是觉得新海诚通过忘却喜欢的人的名字这个设定,把这段爱情模糊化、概念化,这样更容易让观众产生代入感。从《秒速5厘米》最后的擦肩而过到《你的名字。》回眸落泪,这些年来作品的结局变化也似乎反应了新海诚个人的心境变化。

讲讲你的爱情观小作文【二】

最直观的感受五分钟就能深深的吸引你,两人那嬉皮的日常,分离后的哀伤,交换身体的违和和疑惑,事件真相的无奈和悲伤,两人的命运齿轮转动的如此之快令人咋舌。欢笑,流泪,这部剧到底要我哭多少次才肯罢休呢,要让我紧张多少次呢。我在此拍着胸膛断言,这是新海诚电影的又一高度,十年不遇的好电影,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佳作!!!

主线方面,一条是两人的邂逅、分离,再“重新”邂逅的故事,最后升华为两人的灵魂牵绊。以浓浓神社传说为故事背景,架空的概念平缓的引入,在这条主线解释了两人为何能互换身体,是宫水神社继承人所特有的,只为了拯救村落。用奶奶的口吻、神社仪式和“结”链接人与人、人与神,来解释和铺垫这条线,毫无违和和突兀,使整个故事节奏非常的平顺。

第二条主线是彗星碎片撞击小镇,500人亡包括女主角和家人,这条主线也非常重要,从三十分钟后开始浮出,构筑了故事的整个主线任务。两人时间点的错乱,奇异的相遇,故事中的违和感通过这些逐渐得到解释而消失。无论是道具“结绳”还是两人的牵绊,通过这种时间的错乱得到升华,变成纯粹的精神交往和寄托,变成了人与人最本质的灵魂羁绊。在这里,第二拯救主线的表面故事所表达的内涵即是第一主线了。

同时,刻画这两条线的时候也分清了主次,将第二主线明确其服务于“寻找着某人”“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我都会拼尽全力找到你”这种与某人强烈灵魂牵绊的主线,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最终,两人因为牵绊而相遇,却因为时间点的错乱和梦境的无稳定而遗忘,但又一次全新的相遇,这种略带新海诚的结局,给人淡淡的哀伤。其实,我看的时候一直在想,是不是一个更加开放式的结局,更加新海诚式的结局。最后,还是盼到了我最喜欢的结局形式,虽然有着淡淡的忧伤,但不失一个很温馨的结局。

看完之后,再次回想,我意识到最后的相遇将是必然的。因为,《我的名字》与《秒速五厘米》主题很不同,虽然中间的一些场景很相似。《我的名字》最重要的讲述便是这种浪漫的灵魂牵绊,这两人如果最后都不能再次相遇,那么就已经跟电影自始至终的讲述相违背了,主题就会变的不统一,所以不太可能设定那种结局,不能为了唯美、为了伤感而分离,而是故事应该一以贯之的讲述主题,相遇将是必然的,在这个灵魂牵绊的主题下,两人相遇后的生活也变的清晰起来了。

在讲述故事的手法方面,第一主线和第二主线的主次非常分明,最明显的就是三叶说服自己的爸爸让村民避难这一段完全的省略掉了,最后只用了男主角瀧的视角讲述了“村民进行避难演练”才逃过一劫,这样也侧面补全了那段情节——三叶找到父亲,坚毅并且用三叶的语言说服父亲,让他看到之前伏笔的彗星分裂,并且父亲妥协采用了避难“演练”这样的说辞。

那么这段拍下会更加完整吗?当然会,但是这段绝对跟灵魂牵绊这条主线不挂钩,这里不是《夏日大作战》,拯救村民也不是重点,这些都必须服务于灵魂牵绊这条主线。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如果这里多描写了,那么精神方面、人物心理方面就要简化,这是不行的。所以用了这种新闻视角的表述来勾画出这一不太重要的一段。

虽然故事用了大量铺垫,但都是用了进行时的人、事来给观影者暗示,而很少用一大段来直接叙述,在讲述瀧回溯的过程中也用了插叙,而非将插叙作为铺垫,使人觉得故事紧凑,紧跟角色的情绪起伏而起伏,非常非常好。

在环形山顶,两人“黄昏之时”的跨越时空的对话,真的真的是太棒了,灵魂的羁绊很自然的将两人系在一起。

主观发散,“一直寻找着某人”这样的想法谁没有过呢,无数次的为瀧和三叶捏汗和着急,甚至悲伤的哭泣;故事情节的紧张,能做的事、能改变的事无数次的拽紧着我的神经,不想留下遗憾。就好像自己身处故事之中,这种陷入感真是久违了。故事发展和人物一颦一笑都牵动着我的神经,真是应了主题“人与人的牵绊”、直击灵魂的影片啊。

这部片子绝对是十年不遇的好电影,太棒了,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讲讲你的爱情观小作文【三】

还好吗?

五年能干什么?五年能做什么?五年又能变成什么?我想:五年可以使我大学毕业,五年可以使我立足社会,五年可以使我认识自己,五年可以使我懂得珍惜,五年可以让我从懵懂无知变得成熟稳重。可我现在想说的,五年,可以使我从爱上你到真的失去你。

五年,1825个日日夜夜,又有多少个日夜是属于我们的呢?我们都是沧海一粟,我们的爱情也只是万千事物中那渺小的一粒。生活本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是个单体,又有谁能主宰的了谁呢?能做的就只是竭尽所能、顺其天意。

风雨五载,几聚几散,迷途知返,又能奈何?爱情,一个多么浪漫的'词汇,一个多么让人奋不顾身的追求。我拥有了前者,却没能付出后者,这也许就是当时真正的我,现在领悟又能如何呢?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我一直做事的风格,也是我一错再错的借口,没有我的懦弱,就没有当年的离别,没有我的离别,就没有现在的悔恨。忆往昔,我又能怎么做呢?也许结果还是一样。

遥想当年,我与你海誓山盟,你与我互许终身,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一切都是那么看似的风平浪静。校园的爱情,我们都是纯洁的,我们都是热情似火的,我们能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也能一眼不见如同肝肠寸断。再美好的爱情终究敌不过时间,时间不会让我们相忘于江湖,但会冲淡一切,时间不会让我们爱恨交加,但会平复一切。曾经的曾经,我们独坐一席,曾经的曾经,我们同甘共苦,曾经的曾经,我们不离不弃,曾经的曾经,我们谈笑风生。曾经的曾经,我们共许白首不分离。

离别总是伤心的,分别总是难免的,其实,这些都是一时的,忘记才是内心深处最大伤,更是一段不能愈合的内伤。我常常告诫自己,忘记吧,已不属于你了,放手吧,你已背道而驰了。越是想念只会让自己伤口上撒盐,越是幻想只会让你我徒增烦恼。美好的爱情不一定要白首到老,其实珍藏起来,怀念更好。也许有太多的心酸和不舍,也许有太多的难过与伤痛。但一切的一切倒不如写成故事,两个人焚而取暖。

故事的发生总是向前的,爱情也一样,美好总在前面。不屈不挠的爱情那是写在书本上的,只因我还不是圣人,做不到你想要的,太多的眼泪已经流走,其实眼泪已经混合着鼻涕谁也分不清了,即便分清又如何呢?因为它还在流,何时停止,我也不知道。

我深爱的你,我相信你能向前看,因为后方有我。前面或许荆棘密布,但总会拨云见日,而转身踩到的首先是你的影子。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轨迹,我们两的轨迹从开始的分开到中途的交融,再到以后谁也不知道的未来。因为未来是留给我们自己的,而不是我们的。向前看吧,我们两有太多的为对方考虑了,这并不能使我们快乐、幸福,反而会让我们更加的难以释怀。我相信你,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不管这个未来有没有我,我一样的祝福你,我曾深爱过得你,我最好的朋友。

讲讲你的爱情观小作文【四】

盼了好久,终究是没等到11号就去看了。看得我又哭又笑。看完之后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张小娴的:

“想要忘记一段感情,方法永远只有一个:时间和新欢。要是时间和新欢也不能让你忘记一段感情,原因只有一个:时间不够长,新欢不够好。”

肯定有很多人会觉得,要是失恋之后都能遇到像文章一样的男人,失多少次恋都值得了。

更多的,想到的便是那些,自己一个人走过来的日子。没有王小贱,没有报复一顿前男友的快感,没有老不相往来,更没有33天的期限。

有的只是,一个人的冷冷清清,与风风火火。

整个天都塌下来了的感觉,一遍又一遍地回味两个人曾经走过的地方,一起做过的天真事,一同吃过的街边摊。。。这些这些,都会过去。不管你是用了一个33天,还是更多个的33天。或新欢出现,或时间治愈。

然后,恢复自己一个人的生活。有时安静,有时热闹。有时孤独,有时满足。也许也许,爱上这样的生活后,会上瘾地一下子过上好几年。

想到周嘉宁的《一个人住的第三年》“总算也是一个人生过病,一个人坐很远的地铁去买了车,又一个人一路熄火地开回来,一个人喝醉以后趴在马桶上吐到要昏过去,总之做过所有一个人生活着的人做过的事情”

也喝过几次酒却不醉,也一个人走过好长好长的路,然后慢慢慢慢地安静下来,平缓下来。每天都要告诉自己的便是:这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当那段最艰难的日子过去了之后。

照旧早起去图书馆占位自习,可以看整整一上午。有时一个人在食堂打饭吃饭,吃完回宿舍偶尔午觉。晚上都是看到被图书馆大叔赶出来,才独自不慌不忙地穿梭完那段路。有时会在黑暗中哼一段小曲,有时甚至想一个人找个路边的石凳坐下来歇会儿。回到宿舍收拾好自己,还可以上会网看会电影。也慢慢地改掉了晚睡失眠的坏习惯。学会自己宠爱自己,做面膜,睡美容觉。第二天依旧重复这样的生活。终于觉得,这样一个人的生活也没有什么不好。

今年生日,我独自一人做很长时间的车去鸡鸣寺祈福,没有人陪。连我自己都无法相信,我已经可以坚强到这种地步。回去的路上,心情很平静不动声色,没有一丝抱怨与落寞。只是在接到一个故人的电话之后,竟失声痛哭了起来。

我知道你忍了很久,但是也终究是忍过来了。你也终究变得比自己想象的更加坚强。

说到底,这世上,什么都是自己一个人去承担。爱情算什么?

当习惯了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书自习,一个人坐地铁,一个人生病,一个人走很长很长的路,也就不再会去留意今天手机一天都没响,扣扣登了一天企鹅都没跳一跳。这样的日子总会习惯。也终究学会了包容、清凉与一笑而过。可以内敛到不再去向谁展示手指上的半弯绿渍,内敛到可以安静地听听别人对自己的误解。

在二十几岁的年纪上,不要因为爱情,而错过了一地春熙梨花的美丽阴影。

以前觉得失恋是一件很酷的事,后来觉得失恋是一件很苦逼的事,现在觉得失恋不是一件事。失恋33天,不管多少个33天,总之会过去,终究会过去。

讲讲你的爱情观小作文【五】

2014年奥斯卡外语片大战,泰国送上了一部由Nithiwat Tharathorn导演执导的电影《教师日记》。故事讲述了先后在泰国乡下一所偏僻的水上学校支教的Ann和Song因为一本支教日记而相识相知,最终走向相恋。虽有养眼的男女、烂漫的小童和优美的山乡景色,但平心而论,故事情节简单无奇,对于个人追求与社会责任、偏远山区教育等问题也是点到为止。一部放在好莱坞生产线上就是浪漫爱情轻喜标签下的电影,至多不过是票房讨喜,怎一经泰式烹饪,就变成了酸甜可口的佳肴,还可拿来冲奥,却是值得我们探究。

玩结构,不单调

在《教师日记》里,男女主角Song和Ann在电影的最后一刻才真正相见相识。当他们终于并置在一个画面中,Song还被Ann那句“萨瓦迪卡,宋!”甜得晕头转向时,影片戛然而止。鉴于前有韩国的《触不到的恋人》,《教师日记》里的“终于让我遇见你”只是个算不上创举的噱头,但是如何实现这个噱头,导演却下了一番功夫。

影片选择了双线叙事的结构,交叉讲述了Ann和Song先后在这里支教的经历。影片甫开始,就交代了两个没有“为人师表”样子的教师先后被“流放”到相同小学的前情,他们所面临的相似处境,足以让未曾谋面的他们产生冥冥之中的联系。当Song捡到Ann留下的日记本后,影片采用平行剪辑的方式刻意地将他们的支教生活展现为二重唱——Ann日记中的生活会再次在Song的生活中搬演,Ann和男友在争执中分手,Song也在周末返城时发现女友有了新欢,二重唱渐渐滋长出了同命相怜的味道。Song在日记里找到了共鸣也找到了,他学习着Ann的方法,当学生们写下正确答案后,Song奖励了他们和Ann小星星纹身一样的图章。

如果自始至终只是复调也未免单调,《教师日记》叙事手法的多样化也是值得称道的一点。双线结构中导演特别注意了故事的.推进和爱情的发酵,一场暴风雨过后,Song从重新描摹Ann淋湿的日记到开始续写日记,伴随着Song经历风波后赢得信任和自信的转折,这个设计就相当棒;而当情景交换,Song离校深造,Ann重回小学教书,则没有重复此前的平行剪辑,而是通过独白来描述她这一学期的生活——如果说此前Song是亦步亦趋地向Ann学习,那么此时Ann则像是对已经熟悉的老友娓娓道来,体现出两人“感情”的升温。总之处处可见复沓之中并非简单的复沓。

讲精巧,小清新

双线叙事除了会在上面提到的呼应上下功夫,还讲究转场。流畅的蒙太奇衔接起两人相似的生活场景,一些展现乡村生活景象的精彩镜头,都让这道泰式小菜更加可口。

有赖于蒙太奇的衔接,Ann的存在好像落在Song的时空中。一年前她在第一堂课上比划着动作告诉孩子们自己的名字,一年后孩子们同样用肢体语言向Song做了自我介绍;在展现他们带学生玩耍的段落,镜头横移、环摇、上升、下降,借墙壁、地板的遮挡切换Song和Ann所在的不同时间,却始终围绕着水上学校这个小小的生活中心,像一个一气呵成的长镜头。

除了靠技术上黏合起两个人的生活轨迹,导演也安排了结尾之前的三次“相见”,慰藉观众在画面中同时看到两人的期待:一次是Song在梦中遇见了Ann,因为没有见过她,镜头里只有她手臂上那个凭此相认的星星刺青,另一次是在校长那里见到过Song照片的Ann,想象起和Song一起站在讲台上的场景,在两次的梦境/想象之间,还夹着一场Song去寻找Ann时相见不相识的戏,实际上也是对称而不重复。所以最后的水到渠成,可真应了墨镜王那句“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可圈可点的漂亮元素对于小清新也必不可少。俊男靓女和天真幼童的人物组合,串连起全片爱情线的手绘日记本和小星星纹身,都带有相当的偶像剧色彩;独有的湖光山色,更在Song坐船飞驰过湖面去接学生、拖拽着水上学校模仿火车的前进等几场戏里体现的淋漓尽致。至于水管子里流出的蜥蜴和湖上的浮尸,没点意外的重口味,好像是缺了酸虾的刺激,怎能算独特的泰式口感呢。

不过,支线剧情的狗,以及坚持自我、坚守责任等并不新鲜也不深入的理念阐释,导致了影片格局不大,让我觉得真正触动人心的泰国,还得是2010年送评最佳外语片的阿彼察邦导演,能让人一窥热带的神秘气息。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