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作文500字以上(写宇宙的作文400多字)

宇宙作文500字以上(写宇宙的作文400多字)

首页读后感更新时间:2022-04-22 08:32:52
宇宙作文500字以上(写宇宙的作文400多字)

宇宙作文500字以上【一】

一天,我被一个邀请函送到了宇宙村。这个村子里,走路都很不方便,因为,这村子里没有引力,所以,我就飘在天上了。

折腾了6小时,终于到达了一家饭馆,谁知,一进去就跌了个四脚朝天,一看,这村里再外面吃饭的人只要进一家饭馆都和地球人一样――在地上吃饭,我喃喃道:“这个村子简直是莫名其妙,在外面是飘着的,在里面却在地上。”没办法,我就像蹦级一样蹦了3个小时。

吃完饭,该买些衣服。可所有卖的都是宇航服,但却要90—120元就可以买到了,没办法,只好买了一件。穿好宇航服,该到东南机场了。

到了机场,我就联络了那个人,说:“我不去了,我座飞机回家了。”在飞机上,我觉得好多了,很快就回了家。

在宇宙村,我觉得那里有可能是宇宙,我还碰到了太阳呢!

宇宙作文500字以上【二】

20xx年我们全家人登上了太空。天上有这么多个星球,我首先选择了住月球。弟弟选土星,妈妈和爸爸选择住木星。天上的弹跳力比地球的高几百倍。我周末无聊时,一跳就到弟弟住的土星。

今天我.弟弟.妈妈和爸爸越好去木星玩。那里有两大部分组成:欢乐城和水果园。首先我们去了欢乐城。一进门口一张超大弹簧床就在面前,我和弟弟上了弹簧床去跳,妈呀!一跳竟然跳了十丈。我叫了一声,居然粘满了草莓味的奶油。尝一口,哇!好好吃。原来这里的空气是蛋糕做的。在这里根本不需要空气。

在欢乐城里玩完之后,来到妈妈最喜欢的水果园,那里会教怎么做“木星饭”。怎么种“木星水果”和“木星蔬菜”。在那里只要一播种就只要一分钟就长出了果实 。妈妈自己亲手种了一棵苹果树的一棵小白菜,妈妈亲手种的可真好吃。妈妈在月球上我的家做了一餐木星饭来慰劳我们。妈妈真是一学就会,做得几乎跟木星饭厨师一样,太好吃了。

今天太开心了,我希望我和弟弟,妈妈和爸爸永远留在这一刻!

宇宙作文500字以上【三】

前不久,知乎上有人邀请我回答“有没有那种让你拿起来就放不下的书?”我仔细想了想,脑海中不时浮现出若干本读过的书,但最后都“放下了”。今天,我刚刚读完《宇宙》(卡尔·萨根著)。我想我有答案了。

今天回家路上,车里播放着主播汪洁播讲的《科幻世界漫游指南》。满脑子的外星人、人马座阿尔法星。如果眼前有一个外星人飘然落在车子的引擎盖上,而ta对地球的各种事物不甚了解。我一定会推荐ta在亚马逊商城购买此书。因为这本书讲了自人类诞生以来一切“值得一说”的事。如果ta想对我们有所了解,而不陷入尬聊的话,读这本书就够了。如果外星人的机场也卖书的话,这本《宇宙》的书名一定有个副标题“二十天了解关于地球人的一切”、“从陌生到老铁:一本书看透地球人”。

我本想尽可能地简述该书的内容,让朋友们全方位地了解该书的有趣之处。可是该书的信息量实在太大了。我只能选取其中几点来略做介绍了。

该书出版于1980年。冷战渐热。所有生物数次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个时候出现的这本书,仿佛像是一个将之人,写下的回忆录,以及遗书。说是回忆录,因为这本书回顾了自古希腊时期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类为了了解宇宙,了解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说是遗书,因为这本书深刻检讨了过去所走的弯路,总结了过去的失败教训。同时还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然而这个憧憬也是悲壮的,因为这个憧憬的背景是掌握几万颗氢弹的人正在控制按钮边上打蟑螂。如果在最后的最后,最后一拨人类要封装一本书向太空深处发射火箭,表明“我们曾如此如此活过”。这本书就很合适。

这本书的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精确的科学知识,二是天马行空的浪漫。

“如果我们被随机插入宇宙中,会发现自己位于一颗行星或其附近的概率是十亿忆亿亿(1的后面有33个零)分之一。”

书的开篇就详细介绍了公元前3世纪埃及的埃拉托斯特尼因为一件日常小事就断定地球是圆的,并用现在初中生就有的数学知识、木棍、眼睛、大脑,就测出了地球的周长为40000千米。看到书中的图解,和介绍,我是震惊的。我特意查了用目前的技术测得的地球周长,40076千米。

同时期的巨星还有欧几里得、狄奥尼修斯(语言学上的贡献与欧几里得的几何学贡献相当)、希罗菲卢斯(奠定生理学基础——大脑才是智慧之所)、郝仑(第一本关于机器人的著作《自动机》)、数学家阿波罗尼奥斯(阐明了圆锥曲线的各种形式,18世纪以后被开普勒用于描述行星运动)……人类以这样开局,连我都感受到了一种稳稳的幸福。然而,亚历山大图书馆在建馆700年后,灰飞烟灭。亚历山大图书馆50万册图书被毁。有多遗憾?“书架上曾摆放着萨摩斯的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斯的著作,论述地球只不过是众多行星中的一颗,与其他行星一样绕太阳公转,而恒星极为遥远。每一个结论都正确无误,但我们足足等了近20xx年才得以重新发现这些正确的观点。”这一关灯,就要到中世纪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才开始再次睁眼看宇宙。期间的曲折挫折,常人难以想象。

这又说回本书的特点。虽然是介绍科学发现的历程。内容却不是干巴巴的文学描述。如书中就详细介绍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托勒密的地心说是如何对统一天文现象作各自的解读,哥白尼和托勒密还各自总结出了解释的理论。关键是这两个学说竟然基本都是奏效的。也就是可以用来预测行星的位置。之前一直好奇古代的人是怎么预测行星位置的,这回得到了部分答案。然而,开普勒的三大定律才是真正的答案。开普勒一直郁郁不得志,直到他遇到了第谷。第谷,一个有天文梦想的纨绔子弟,于暴饮暴食和酗酒。但他之前将无价却一直没在意的观测资料交给了开普勒。开普勒三大定律之妙处在于,人在家中坐,用纸和笔就可以精确知道天上星星的过去未来。现正被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在介绍完太阳系、银河系、星际物质后,本书进入另一部分,天马行空的浪漫。卡尔·萨根从破译古埃及的罗塞塔石碑象形文字开始说起,说到寻找古老而奇异的另一个文明的信息,寻求理解地外智慧的方法。他认定各个文明之间的共同语言:科学和数学。看到这里,我想起卡尔·萨根的一部科幻小说《接触》(也曾被改编成电影《超时空接触》)。卡尔·萨根之所以有这个自信,是因为自然的法则在各处都一模一样。“遥远恒星和星系的光谱图样与太阳的相同,都能通过实验室中的实验而被理解。宇宙各处不只化学元素相同,而且主导原子辐射吸收和发射的量子力学在各处也同样适用。遥远的彼此绕转的星系与地球上落地的苹果遵守同样的引力定律,旅行者号飞船前往其他恒星的运动也同样。”

卡尔·萨根在不断缩小寻找的范围,不断细化寻找的方法。由于自然法则的原因,如果我们主动发出信息,接收到并回应信息的会是比我们落后的文明。如果我们收到陌生信息,那么,该信息来源于比我们先进的文明。

当时最先进的工具是阿雷西博天文台。几个星期之内就可以将《不列颠百科全书》发送给15000光年外的天文台。顺便说一句,当前及未来三十年,最先进的天文台在中国。地外文明似乎触手可及了呢。这仅仅是明天,还是后天的问题了。这么一来,世间的科幻小说似乎都落入俗套了。两个文明一旦相遇,不大可能是在同一水平上的。其中一个必然是“虫子”。

按照估算文明数量的德雷克公式,银河系现存文明就数以百万计。不过,有一个不知是好还是坏的消息,我们可能是第一个文明。卡尔·萨根又提出几个猜测“也许星际空间飞行中存在着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毕竟在光速的速度下很难看到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时会有什么样的阻碍出现。又或者地外智慧就在那里,但由于某种银河系中的公约、某种不要干预新出现文明的伦理规范,他们隐藏了起来。我们可以想想他们正好奇又冷静地在观察我们,来确定我们今年是否能再一次避免自我毁灭,就像我们观察一盘琼脂中的细菌文化。”一个文明可能像蔓延的葡萄藤一样向外探索。“任何一个以我们(人类)目前技术进步速度发展了百万年的文明,其超越我们的程度就好像我们超越夜猴或者猕猴一样。”根据卡尔·萨根的推算,最快与我们相遇的文明,起码发展了一百万年。为什么我们如此执着于星际航行?可能是为了永生。一个由永生个体构成的文明是否会觉得星际航行有点幼稚呢?

作者提醒我们,不必担忧地球人能不能对抗到访的地外文明。因为根本不可能有对抗的余地。科幻作品中描述地球人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战胜外星人的梗,可能是一种对地外文明的恐惧。其归根结底是对自身的恐惧。因为我们的历史就是弱肉强食的历史。而被我们毁灭的文明,也仅仅落后不太多而已。如科尔特斯和阿兹特克。不过,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纯粹接收到星际广播。那时我们就该担忧文明的碰撞了。

卡尔·萨根还提供了星际信息接收指南。一是发送类似质数这样的信息,因为自然界形成这类信号概率极低。二是如何解读信息。

“射电技术允许传播的信息丰富得不可思议。也许当我们收听到信号时,会发现我们自己正处在《银河大百科全书》的第3267卷。”

“无论耗费多少时间,我们终将回信。我们会发射一些关于自己的信息——最初只是最基本的——作为我们发起的长长的星际聊天的开头,由于星际空间距离的广袤以及光速的有限,这场对话将会有我们遥远的后来来继续。有一天,在某颗遥远的恒星的一颗行星上,一种与我们非常不同的生命可能会要求我们发送最新版的《银河大百科全书》,以获悉最新加入银河文明部落的社会的零星信息。”

在一番天马行空的畅想后,作者带着对核冬天造成自我毁灭的恐惧结束了本书。

宇宙作文500字以上【四】

话说几十亿年前,太阳公公还是一位超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可转眼几十亿年过去后,太阳公公老啦!

这太阳公公在宇宙里的这几十亿年中,受尽了孤独之苦。于是,太阳公公在宇宙里发出了告示 :我想安度晚年,现招妻子一名。

星星们听了这消息,都前去向太阳推荐:“这启明星姑娘美丽又乐观,是位不错的人选。”“月亮婆婆与你年纪相当,又温柔体贴,找她准错不了。”太阳一位又一位地听星星们诉说人选,晕头转向,最终决定去向启明星姑娘求婚。

太阳来到了启明星姑娘那儿,先寒暄了几名,之后,太阳不好意思地说明了来意。可启明星姑娘不太喜欢太阳公公,便说:“算了吧,我就有了男朋友,您还是请回吧!”太阳一听没戏,只好回头找月亮。

来到月亮家,太阳开门见山道:“月亮,你也知道,我正在征求妻子,你愿意做我的妻子吗?”月亮摇头道:“对不起呀,太阳,我做的是晚班,不能一直陪你,你可以去找金星小妹,她挺好的。”

太阳听了,便又东奔西跑地找到了金星。金星一听,高兴极了:“啊!太阳,我也正觉得咱俩挺般配的,不过,我不想结婚,您还是再另找他人吧。地球姐姐不错,您找也吧。”

但还未等太阳靠近,地球上的人们便举起高音喇叭抗议道:“太阳公公,请您别再靠近了!”“我只是来找地球谈谈婚事啊!”太阳辩白道。“不成,不成!您娶了地球,咱们怎么办呀!我们不都得烤?您还是请回吧!”

太阳公公明白了这桩婚事是不成了,只好另觅佳人,可一直都找不到。这不,太阳到现在都 还是单身贵族呢!

宇宙作文500字以上【五】

在未来的一个年代,我们人类的科技已经发达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穿梭机,可以在任何时空穿梭。

今天,我来到火星上考察,火星是不是象我们人类想象的那么发达。

我乘做穿梭机374528okta来到火星,门打开了,我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火星比我们地球差多了,没有楼、没有草、花、树,更没有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火星人只有三个正常,剩下的几万个火星人全都没有手,有几个只剩身子的家伙来回地滚,但他们星球还有高科技宇宙飞船,所以我估计火星以前科技很发达,但人们不爱动脑和动手,所以楼房没人管理,花、草和树木也没人保护,几次宇宙风暴把树木、房子破坏了,由于他们开着飞船跑了,等回来火星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我一边走一边思考我是不是帮助火星人重建家园,“绑”一声,我撞上了小花、阿绿、三只眼三个火星人。阿绿力气最大,一下子把我举起来问:“小子,你撞我干什么?”我说:“你们误会了,我是帮你们重建家园的”“什么,重建家园呀,我们的星球本来就不错,重建干什么?”小花说,我说“你们的星球没有草、花、树木,也没有交通工具和高楼大厦,而且你们这也有很多东西,你们如果勤劳的话,你们星球还会这样吗?”“有道理,可是去那里找材料呢?”三只眼问,我说“我的穿梭机上有本《火星指南》上面可以告诉我们火星所具备的材料。”说着我就往我的穿梭机那边跑,门开了,我们把《火星指南》拿出来,第一页写着:火星上有比地球木头更坚硬,但没有比石头硬的材料、还有地下水。

宇宙作文500字以上【六】

作为一名理科生,高中时期,我们学习了牛顿万有引力,也学习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我的印象中,万有引力定律是适用于宇宙中一切物体运行的规律,而相对论,我只记住了质能转换方程E=mc2以及老师口中说的时空变化(对于速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间就会变慢这一现象,我一直不明其里),这两者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联系。

读了《极简宇宙史》后,我才发现,自己以前学的知识,全是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科学家们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上进行验证,结果发现,离太阳最近的水星,其运行轨道与计算有一点偏差,并不完美。

牛顿的公式给物体如何互相吸引定了量,但它没有解释引力到底是什么东西。(科学家的思维,和我们差别确实很大。上学时,我竟从来没有思考过引力的来源这一问题)。

有一个科学家提出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宇宙的构造是一张3D甚至4D不可见的膜,当一个人跌落时,并不是有一个往下拉的力让他跌落,而是他沿着宇宙构造中一个不可见的斜坡滑行而已。疯狂想象,仔细求证,在牛顿后一百五十多年里,水星的轨道偏差问题,被他解决了,这个人就是爱因斯坦。那个将物质与宇宙的局部几何联系起来并用以解释本质的理论,被称为广义相对论。宇宙中所有的物体,行星、恒星、星系、星系群都会引起周围的时空弯曲,使附近的物质顺着时空斜坡滑下,这就是引力的来源。

现在,我们知道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有其局限性。同理,广义相对论也会有它的局限。时空在它所包含的物体周围弯曲和拉伸,那么,不停地将能量加入到某个空间,当弯曲变得越来越厉害时,最初形成弯曲的不管什么东西都会被进一步挤压,让那里的密度越来越高,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直到无情地让时空崩塌,这种崩塌,超出了广义相对论所能应对的范围。黑洞即是如此。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更大的理论,哪怕是仅仅为了解释这些崩塌。而这,正是科学家们现在做的工作。

虽然牛顿没有发现自然的终极理论,虽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有其局限性,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理论成为伟大且正确的理论。正如作者后记中所说:为了找到正确,我们需要错误 ,这样我们才能向前进步。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科学研究,也适用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宇宙作文500字以上【七】

今天Photoreading的是《极简宇宙史》,作者是斯蒂芬—霍金的亲传弟子Christophe Galfard,也是剑桥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博士。不得不说,看之前还是很有压力的,作为一个纯文科小白,对于宇宙和物理虽然有一些兴趣,但是还是有些担心自己看不懂,理解不了~~~

不得不说,很欣赏作者的文笔和写作视角,使得阅读这本书不像很多纯理论学术大部头那么枯燥无聊,而是一个跟着这位霍金弟子的大博士进行一场宇宙旅行的过程,语言表达也是通俗易懂,大到银河系和宇宙,小到量子世界原子电子光子,让人欲罢不能。是一本难得的此类别中可读性如此强的书。

因为量子力学这几年很火,市场上都开始有量子领导力学之类的课程了,看反响也还不错。不知道是不是这几年一直保持关注的积累(但是并没有认真深入研究过),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真的很惊喜,因为我能看进去,而且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我也能看懂,至少我想了解的部分我可以看懂。

尤其感兴趣的一部分是量子世界,物质的最小构成成分是原子,而一个原子拥有一个原子核和一个电子。这个电子是一个很淘气的小精灵,可以发生“电子迁跃”,穿墙入地无所不能。但是只有在人不注意它的时候它才会有无限多种可能,而一旦你以某种目标盯着它,就只会只能看到那一种可能了。

从这本书中,我脑海中那些已经渐渐模糊的物理知识开始一点点联系起来。

构成我们这个宇宙所有已知物质74%的原子是氢原子。而每个氢原子都有一个原子核,和核心外面一个移动的电荷组成。实际上宇宙中所有的原子都有着这样的结构:不同大小的内核被一个或者多个电荷波围绕。这些电荷也被成为电子,电子是物理世界中最基础最本质的基本粒子之一。

可能你跟我一样也很好奇那电子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很抱歉,这本书里作者明确表示,没有可能描述一个电子的样子,因为他的样子是由他所属的量子场所决定的。

电磁场无处不在,宇宙中的每一颗电子不仅属于其中,而且还与另一颗电子一模一样,无论那颗电子在哪里,什么时候。

电子能够自由地随意跳跃,这个现象本身被称作“量子隧穿”或者“量子跃迁”。而且不仅仅只是电子,量子世界的所有粒子都能像电子一样跃迁。可以说,因为量子跃迁效应,在微观世界中几乎所有东西都能穿过任何阻碍。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他们能够从他们所属的量子场中,借到能量,不管想借多少都行。

接下来,我知道了一个更深层的真相:量子场会给粒子带来奇怪的效应。

一个粒子属于量子场意味着它的确分裂成许多自己的影像,一直都是。所有这些影像所经过的轨迹填满了时间与空间中的每一点,如果想要偶遇的话,在任何一个时间或者地点都有可能见到那个粒子,只是几率大小不同罢了。

更神奇的是,在物质的粒子或光子(也是最基础最本质的基本粒子之一)被探测到之前,它们无数的自身影像可以再次分裂并变成其他东西,然后再变回他们一开始的自身。总结一下就是:当大自然没有被关注时,一切的可能性都会发生。

但是,当有人对这些例子进行观察或监测时,规则改变了。即使只是安装在墙上的探测器,粒子就不再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是只在一个地方。这意味着,看见粒子就是从许许多多存在着的可能性中的一个被选了出来,这种选择就是你探测到它这个行动本身!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仍然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或者这是如何被实现的,但真实的就过就是如此。

其实这个道理,换一种说法来表示,我们应该都不陌生。

很像我们人的一生,每个人都是从生到,起点和终点都是确定的。但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不一样,每个人的人生原本也都有无数种可能,而最终,你想要活成哪一种,取决于你的目标有多坚定,每一刻都不松懈地瞄准和检测,于是自然地,你就活成了你所专注的那个样子。

这,应该也是市场上“量子理论”应用到自我塑造上面的根本原理。你想要成长为什么样子,先把自己当做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就是那种状态来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件事。活在你想要的那个状态里,你自然就会成为那个样子。同样的,吸引力法则,内心引力,都是类似的基于这个理论。

书中也有提到很多其他的物理规则和定律,包括我们熟悉的“薛定谔的猫”理论,在完整的背景中讲述这个理论,理解起来也更轻松一些,还有关于“平行历史”,暗物质,暗能量,奇点等等的讲述,我想这本书值得我再读。

很小的时候,我就对这些天上的,地里的,水中的,飞的,爬的,盛开着的,长熟了的,都好奇。父母很多也都解答不了,所以我那么喜欢看书也是原因之一吧。我的物理和地理学科都学的非常好,也是因为那里有我好奇的世界。如今,越来越长大之后,所谓见过一些世面,有了一些成长,好奇心却也不如从前。这本书,让我找回了那种真正想要探索了解的心情。

抬头看看窗外,初秋的夜凉风习习。亮起的万家灯火让夜幕下的天空仍然能感觉到是蓝色的,渐次浮动着朵朵白云。只有几颗稀疏的星星,但我知道那里还有很多这样的闪烁。放眼望去,没有尽头,就像对世界的好奇一样。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宇宙作文500字以上【八】

夜深了,城市静了下来,只有时间飞逝,只有空间变转。

时间和空间相依相存,捉摸不定,在霍金看来他要把时间和空间完美结合。

很喜欢他的那本震惊物理学界的著作——《果壳中的宇宙》。尤其是其中的第五和第六章。章节描绘了未来时间穿梭的蓝图。也许因为星际航行是去往未来的安全而舒适的幻影,所以广受欢迎,我也是一名爱好者,为之着迷。时间为何物,我们能否像古老的赞歌所说的那样,我们的梦想是否会如一卷而空的东流逝波?

时间和万物都是一样的,都有缝隙。即使是难以想象的四维空间也充满了裂隙、褶皱和空洞,尽管那很小很小。人们能否从中找到时间的捷径?时间旅行一度被认为是科学狂想。因为人们难以想象怎会如神话般任意穿越,似乎有些荒缪,毫无科学依据。霍金即阐述了时间旅行的可能性,科学性。

很喜欢霍金说过的一句话,同样这句话也证明了人们不能回到过去: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不可能颠倒过来的。客观事物一旦颠倒过来,世界就会陷入混乱。之所以喜欢这句话是因为这同样适用于生活当中,万物必先有因后有果,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必找一些客观或主观的理由。

虽然回到过去被否定了,但飞去未来却并非不可能。

时间尺度被称为量子泡沫——虫洞存在的地方,连接着两个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在太空中建立虫洞。因为循环效应所以虫洞不会长时间的成为时间机器,因为集聚循环的能量会摧毁虫洞,所以我们不会回到过去,否则悖论会成真。

但我依旧对时间旅行充满幻想。

如果我有一架时光机器的话,我想飞去爱因斯坦的日子里,看看他童话般的物理世界。如果我有一架时光机器的话,我想飞向玛丽莲梦露,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

在霍金的思维里还有一种理论。时间并不是不变的,时间会在一些地方放缓,太空中每天都会有十亿分之一秒的偏差所以每天都要矫正时间,否则就是这一天也会扰乱整个卫星导航系统,使球上的导航仪出现十公里的偏差。

除了在太空中,还有就是在极其重的东西附近时间也会出现偏差。也许金字塔足够重了吧,但4千万吨的金字塔的效果还是很弱的。时间旅行需要的是比金字塔更重的物质。二万六千光年之外有最重的物质——一个黑洞,它包含了4个太阳的质量。距离它越近引力就会越大,甚至连光都脱离不了它的引力,这儿的时间很慢,这是个自然的时间机器。飞船将进入一个直径5000万公里的轨道。宇航局的人看到的是飞船16分钟1圈,但航天员看到的时间却为8分钟一圈。

也许这种实践太耗时, 也许人们并没有足够长的寿命去等待。霍金在不断思考着另一种旅行方式。

每秒30万公里的光是极限速度,这种速度能将人们带到未来。当1秒绕地7圈时,车内的时间开始变慢,就算车内的人在奔跑,也不会超过光速的,因为自然法则会放慢,这种速度永远不会打破极限速度的。当行驶100年时,车上的乘客只是度过了1星期而已。这种方法也许是人类进入未来世界最好的方法了吧,可人们依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人们只能保证少部分人进入了未来,而剩余的人呢?我们要为他们创造未来。这也许是自然法则给予我们的宿命吧!也许这就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穿越吧!

时间的缝隙太过于渺小,也许真正的的未来是靠我们自己去创造的吧,也许这才是霍金要要告诉我们的真谛吧!宇宙创造了我们,我们注定要去完美宇宙。时光机器告诉了我们,过去是回不去的,而未来,这看似梦幻的梦也需要我们去创造!

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不可能颠倒过来的。客观事物一旦颠倒过来,世界就会陷入混乱。这是霍金告诉我最真的真理。同样不要再去后悔过去,因为过去永远过不去了,不要想着穿越到未来,因为未来是靠我们去创造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