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老师的作文(遇见我的好老师作文)

遇见老师的作文(遇见我的好老师作文)

首页读后感更新时间:2022-10-17 21:22:21
遇见老师的作文(遇见我的好老师作文)

遇见老师的作文【一】

一直不太有兴趣去看市面上林林总总的教养书。跟周边很多升级的朋友们也聊过,大多都有同感。倒不是因为我们这些家伙自信满满,自居“高竿”不想提升,其实现在的孩子古灵精怪,动不动就来句“你这当老爸(老妈)的也太不合格了”“爸爸妈妈不爱我了”之类的话。孩子的话,往往最能说明问题。

之所以提不起兴趣,是因为不喜欢此类书的“格调”,不喜欢它们高高在上的“姿态”。在这类书中,父母大都是高高在上教育者、管理者、财产所有人,孩子们自然成了学生、员工甚至是私有财产。想想我们这一代的童年莫不如此,虽然不至于走极端自封“小白菜”,对这种方式有点反感也是在所难免有情可愿的。

我们心中的爱与怕很多年前读过纪伯伦的一首诗,至今仍念念不忘——“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其实,父母之于子女,本不应该是创造与被创造,教育与被教育的角色;父母之于子女,更多的是“高年级路人甲”有幸遇上了“低年级路人乙”,应该珍惜和善待这种缘分。

近日,一位朋友送了一本名叫《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给我,书中的观点甚合我心。序言中有句话”今天的父母正在经历一些改变,他们不再总是一门心思地想要改变子女,他们开始认识到自身也需要改变,需要与孩子共同成长。“我心中暗笑,是你们这些作者们经历了一些变化吧。

书中有个观点颇为惊人: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真是父母心中的爱与怕,让我们的家庭教育走入很多误区。

我去!我们心中对孩子满满的爱,怎么就变成怕了啊!?先忍忍,别着急反对,接着看他所谓的“误区”。

误区一:“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加倍‘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

我有些不情愿地点点头,我们这些80后父母们是有这点倾向,谁让我们自己的童年物质贫乏遗憾多多呢。

误区二:“大多数父母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们共享快乐时光,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这次我不由地点了点头。最近闺女刚上一年级,我俩都有点小焦虑,不敢像幼儿园那样撒欢放羊了。下班回家就盯着写作业,背课文,作业完了刚想看会电视,睡觉时间又到了(不好意思,因为正式上学了,上传时间提前至九点)。闺女一脸的不高兴,觉得爸爸妈妈不爱她了,不陪她玩了。

接下来观点更让人吃惊,“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原来,我们心中的“爱与怕”源自我们的不成熟。

遇见老师的作文【二】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是由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写给天下父母的心灵成长课。书中认为,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也正是父母心中的这些怕与爱,让家庭教育陷入误区。比如,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孩子更多的是在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种子都有不同的花开时间,大多数父母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共享快乐时光,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根据几十年的心理辅导以及教育子女的经验,作者指出,要解决子女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的问题——后者才是最重要的,正如书中所言:“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

的确如此,作为教师,我接触过很多学生,每个学生兴趣爱好习惯各不相同,性格脾性品格更是截然不同。然而在我的眼里,只有两类学生:家教好的,家教不好的。彬彬有礼的孩子,他的父母必然也是温文尔雅;蛮不讲理的孩子,他的父母中必有不讲理的;爱打人的孩子,家里定有时常动手打人的长辈。其实,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父母在潜移默化中给他的影响已是根深蒂固,如要改变,绝非易事。所以,是时候,咱们家长得将目光转向自己,审视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是合格的家长。

我们应该如何为人父母?有人总结了这样六个境界。第一境界,家长舍得给孩子花钱,以为钱就是全部爱的表达。第二境界,家长舍得给孩子花时间,陪在孩子的身边,见证孩子的成长。第三境界,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我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第四境界,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自己去学习,积极进行干预和矫正。第五境界,家长为了教育而提升和完善自己。最高境界,父母真正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发现“我是谁”比“成为谁”更重要。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这个观点,恰恰与《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本书的观点一致。

你向孩子传递有价值的价值观念了吗?有责任感,诚实礼貌,有爱心,懂得尊重别人,能感恩,可以积极参与到家庭劳动中。这些良好品格和表现大都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养成的,这就需要父母持续的向孩子传递稳定的有价值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父母与孩子的相遇亦是一份来之不易的缘分,是孩子的纯真、无私、灵动洗涤了成人的浮躁、功力、自大的心理历程。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通过孩子这把镜子 ,不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并用新我来为孩子做示范和表率。我们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更没有天生的教育高手,孩子的到来给了我们修炼、完善自己的机会,让每个家长都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孩子的未来有无穷的可能性,真的不能以我们自己人生和才智的局限性去构想孩子的未来。让我们从此刻开始,更多地尊重孩子,牵着孩子的瘦,一起成长。

遇见老师的作文【三】

当孩子好奇的将手伸向家里的仙人掌的时候,也许你的第一反应是大叫:“哎呀,那个有刺,碰到会疼,不能碰!”其实,在不太危险的情况下,你不如让他自己碰一下那刺,亲身体验到疼之后,想必今后他再也不会主动去触碰。帮助孩子要拿捏好分寸,不要事事代劳,剥夺孩子感知接触世界万事万物的机会,把成长的权利交还孩子。

遇见老师的作文【四】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是由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写给天下父母的心灵成长课。第一次拿到这本书就深深被书的封面场景以及字体迷住了:一位母亲拉着孩子的小手很是温馨,封面上的字体: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害怕?我不是很理解,也许是因为我还没有熟读这书的内容,但我猜想,所谓的害怕应该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吧。

作者是在一所家长咨询机构上班,根据几十年的心理辅导以及教育子女的经验指出,要解决子女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的问题——后者才是最重要的。

是的,如今这社会的却如此。我是一名刚实习结束的幼儿教师,来到幼儿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距,好孩子与坏孩子,听话的与不听话的,有礼貌的与没有礼貌的,为何差距那么大,直到有一次的家长半日活动,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家长对幼儿的不在乎,对老师的工作的不支持,家长的无所谓,孩子表现出来的也是无所谓,家长的无理取闹,蛮力,幼儿对待同伴的也只有无理取闹。如今家长已经习惯了将教育这个任务交给了老师,教得好家长一句敷衍谢谢,孩子不好必定是老师的责任。“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幼儿在三岁之后父母给予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老师想要改变,绝非一天两天,最重要也得家长的配合。所以,作为家长我们是否也该静下心来好好反思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合格呢?

遇见老师的作文【五】

纵有相忆,却不悔相遇。不论过去、现在,亦是未来。若有分离后失忆的一天,我也是恳求上苍,保留我们每个人相遇的时刻。因为,我不想失去相遇那刻的美。

在悠扬笛声穿越蝴蝶花间的场面,刘彻与阿娇相遇。那刻,犹如无数飞花腾起,少女清亮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涟漪。我素喜这样的场面,是那么唯美、纯真,不掺一点杂念,那是独特的美。这种美,只能留给相遇。王献之与爱妾桃叶的相遇中,就夹杂着这样的美,千古传诵的《桃叶渡》仿佛记录了那样的一个唯美的故事,“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春光映无限,感郎独采我。”王献之与桃叶的词句间流露出他们对相遇时刻的感恩与回味。

我常在想,若我有失忆的一天,会不会忘记我所认识的亲人、朋友?那种失去一切,毫无依靠的感觉是怎样的?也许,我会祈求,但凡是失去一切的记忆,也一定要保留我与每个人相遇的记忆。相遇,那是一段故事的开始,是人生一小段的起点。相遇,更是一种美丽。

或许,我会与你在未来的某一瞬间相遇。就在一个雨后的清晨,在雨水未干的青石路上。那会是一个怎样的清晨?青石路上,石子间稀松的泥土里还散发着雨后的清香,稀少的行人路上留下一串斑驳的脚印,树上的雨水滴落下来,正好滴进小印坑里,冲淡了印记……你从对面走来,脸上挂着那朵淡淡的微笑,目光柔和,你轻轻地触着路旁的芍药花,就这样走来。我也许是微笑的,或是诧异的,期盼的,静静地迎接这样的一次相遇。这种相遇,我在期盼,期盼着那一刻的美。

总有过后的无尽的相忆,也不如璀璨或唯美的开始。有时,我们,也许就会站在窗前,望着芍药花,回想曾经或是期盼未来的相遇,而自然忽略了那些也许是令人悲叹的过程。

那是因为,相遇是一种美。

那是因为,纵有相忆,却不悔相遇!

遇见老师的作文【六】

雨渐渐小了,雾渐渐淡了,天色廓青。我摇下车窗,望着湛蓝的天空,想起小时候画图的模样。彷佛穿越时空,遇见过去的我,纯朴的我。

我凑近她身边,清晰地看见图上她画的我。一张大大的脸,几根竖起来的发丝,插上两只手臂。蔚蓝的天里有金黄的太阳,几朵糖果形状般纯净的白云,身旁几株花草。但随着我一天天长大,新颖的想法、遗憾的感受、伟大的计划、无止尽的疑问、不断地抱持希望,却又得面对失望,怪不得我已经认不出,我小时候的蜡笔画。失去灵感的我,怎么样才能回到最初,找回热爱画画的我? 以前,只要在画上挥舞彩色笔、蜡笔便能享受其中。如今,掺了专业与现实,水彩、色铅笔不够满足,油画和泼墨都来了。大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失去纯朴的我,看来是我,的确是我,但又不是我……于是我开始翻阅古典艺术作品,无论梵谷、莫内、达文西还是毕加索。重新浏览过去的画册和画本,在抛去世俗的尘埃与专业的压力下,我逐渐找回灵感。灵感找回来了,那“纯”、“真”呢?我撕去所有比赛的通知单,丢掉任何报考艺文班的资料,把自己沉浸在只有自己,没有外界纷纷扰扰的世界,摸索曾经那个真实而不虚假的我。

我尝试以回到原点的方式,找回最初的自我;我尝试逝去所有阻碍我想像的压力,找回纯真的灵感;我尝试在没有纷扰的境界,画属于自己最真的画。往后必然会有许多障碍使我难行,但我愿能再以这些方式,解决难题。我,纯朴的我,发现那大脸上,再次绽放笑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