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那道光作文高中生

追寻那道光作文高中生

首页读后感更新时间:2024-07-01 04:53:46
追寻那道光作文高中生

追寻那道光作文高中生【一】

我正想加快速度超过她,这时,突然看见有一个一元的硬币滴溜一下从老人的口袋里掉了出来。老奶奶可能是有点耳背,丝毫没有察觉到什么,还在不紧不慢的走着。我减慢了车速,等在后面。我等老奶奶走远了,便向四周望了望,看到没有人,我便动作麻利的捡起了这一元钱,骑上自行车高兴的回家了。

我一进门,举着这一元钱,高兴的对妈妈说:“妈!您快看!我捡到了一元钱。”之后又向妈妈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我原以为妈妈会夸奖我,但是当妈妈听完我的话,脸渐渐的变的严肃了。我呆呆地站在那儿,心里有说不出的疑惑。

过了一会儿,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捡着一元钱是好事,但这一元钱是你看着从老人口袋里掉出来的,你应该还给她才对。我们家多了这一元钱,也不可能瞬间变的很富有,如果没有这一元钱,我们也不可能穷得砸锅卖铁!孩子,你应该记住,只有靠自己的劳动挣来的钱,才有价值,我们花着心里才踏实。”

短短的几句话,我却无言以对,只能默默的站在哪儿。过了许久,我才恍然明白过来,急忙找出我所有的零用钱,骑上自行车寻找老奶奶去了……

我想用更多的钱来弥补我的过失,并希望老奶奶能原谅我。但老天却偏偏与我作对,不给我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太阳就要下山了,小鸟儿也都回家休息了。而我,却连老人的影儿都没见到,此时的我已是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没办法,我只好带着满面的愁苦回到了家。

唉!真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呀!我恨我自己,因为一时贪婪酿成了大错。那一元钱,一直被我收藏着。我是多么希望能再看到那位老人呀!

这一元钱,对于别人而言,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它,在我眼中,就像一座金山!

一个星期六下午,我独自乘车到奶奶家去玩。

刚下车,我便被眼前的热闹景象吸引住了:只见马路两旁的摊位一个连一个,就像两条望不到头的长龙。人们簇拥在摊位前争先恐后地买着什么东西。咦,是什么东西,如此抢手啊?我不由自主地挤进了人群,想看个究竟。喔,原来这儿正在卖体育福利体彩。我一下子全明白了,想:如今上海人的素质已提高了。这不,都争着给我国的体育事业出力呢!忽然,我发现摸奖的人中竟然大多数都是让自己孩子摸体彩。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不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中学生作文《难忘那一幕作文》。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之际,听见一位青年妇女正对身边的一个才两三岁的男孩说:"乖孩子,我听别人说,小孩子手气最好。今天带你来,你可要给妈妈争气。如中得个冰箱彩电回家,奖你糖吃。"小男孩听了,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男孩一开始先摸了五张体彩,可连一个小奖也没得到。青年妇女生气了,一边打男孩手心,一边说:"你运气怎么这么差!你再摸一次,如还不中奖,小心我打烂你的手!"男孩真可怜呀,运气不好怎能怪他!我不由替男孩叫屈。小男孩在母亲的责骂声中,抽噎着又摸了一张。揭开一看:"呀,中了!是一台21寸的彩电!"青年妇女高声叫道,随即便带着孩子,欢天喜地地领奖去了。她边走边夸孩子:"没想到,你的运气还不差。"

目睹此景,我不由感慨万千:这些纯洁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要靠父母去涂抹上最绚丽的色彩。而有些年轻的父母却把孩子带来摸体彩,使他们认为自己运气好,做任何事都会得到幸运女神的垂青,以至于长大后一味地凭运气办事,不思进取,一事无成。这样,父母岂不是为了蝇头小利而在孩子心中投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亲手毁了孩子的前途吗?

买体彩,献爱心固然好,可年轻的父母们,为了孩子的未来,请别在他们心里投下"运气第一"的阴影吧!不然,你们会悔恨终生的!

我永远也忘不了上个星期发生的事

那天,数学课铃响了,老师拿着作业走进教室,我的心就“怦怦”直跳,心里不停地说:“但愿我的`作业没错,但愿没错...........”这是为什么呢?最近一个阶段,班里好多学生的作业老出错,老师再三提醒学生要认真,可不少同学把老师的话当成了耳旁风。老师生气了,使出自己的手锏——小棍打手。 可是事情还是发生了,老师点著名字:“小明,小刚,小...。”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低着头,上牙咬着下嘴唇,挪动这灌了铅的双脚走到老师的讲桌前站好,“看你的作业!”听到这声音,我浑身开始颤抖,我战战兢兢的接过作业。只见老师的小棍举的高高的,我不敢看,我闭上了眼睛。“啪啪”两下,小棍打在了作业本上。我知道老师爱我们,不舍得打我们的小手。这是,眼泪没经我的允许就流了下来。看着那道做错的题,望着那个红红的错号,眼泪又流下来了,流在脸上热乎乎的,流进嘴里咸咸的.........

我回到了座位上,仔细的看了作业本上的那到错题。哎!又是因为粗心。再想想昨天晚上,只想着写完作业看《魔幻手机》,能不出错吗?难怪老师生气。

通过那天的事,我又一次体会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今后一定要做到:学就学个踏实,玩就玩个痛快。和粗心二字说“拜拜”

追寻那道光作文高中生【二】

上帝创造了快乐、幸福、痛苦、伤悲这些财富,让人类试着乘风破浪,跋山涉水来寻找它们的踪影。有人为了寻觅快乐,陷入“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惘;有人为了得到快乐,坠入“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

我认为,快乐是无需寻找的,就在我们身边。

也许一缕阳光再平凡不过了。初升的太阳给人希望,中午的太阳给人豪迈,傍晚的落阳给人沉思。天地万物,芸芸众生,都感受着太阳无私的爱。小草的快乐是无需寻找的,因为快乐就在身边,每天都吮吸着甘纯的雨露,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快乐就像阳光一样无处不在,无需寻找。

也许一壶美酒再平凡不过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不畏强权,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强音。他寄情于美酒,纵情于山水,享受“举杯邀明月,对酒成三影”的自在。快乐是李白生活的象征,是对生活完整的诠释。快乐就像美酒一样香醇绕人,无需寻找。

也许一节乐章再平凡不过了。流芳百世的音乐之父贝多芬不向命运低头,谱出人世间最伟大,惊天地、泣鬼神的《命运交响曲》和《田园交响曲》。即使厄运无情地向他猛烈袭击,他都视为等闲。快乐是贝多芬战胜困难,扼住病魔喉咙的勇气,快乐就是贝多芬谱写歌曲时的音符,快乐就像一首扣人心弦的曲子,绕梁三日,荡漾在空中,无需寻找。

也许一台仪器再平凡不过了。爱迪生在实验室里昼夜不停地进行无数次的试验。快乐就像多种化学剂调配出来的试剂,就像爱迪生研究出来的成果。快乐就是陪随爱迪生的朋友。快乐就是取得成功的喜悦,无需寻找。

快乐并不需要经过大海的惊涛骇浪的考验后才能找到它。

快乐并不需要通过艰难跋涉才能发现它的存在。

生活中我们并不是缺少快乐,不要一心想着去寻找那海天之间的水晶,却将快乐的宝石遗落在路上。

请记住,快乐是无需寻找的,就在我们的身边。

追寻那道光作文高中生【三】

本来,在记忆中春节是这样的。

老屋里很是热闹,尽管没有各种霓虹灯点缀,但足够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气洋洋。门前的竹竿挂满了鞭炮,孩子们在井口旁边玩耍。到了除夕上午,各路宗亲便从外地,从城里赶回来参加祭祖,没有礼炮,没有奏乐,只为了团聚。在我记忆中除夕或者过年的八九点钟,便会有各种杂技表演,但也许这只是我记得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了。

如今的我已然将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经不一样了。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们神色匆匆,点燃香烛,长者引领晚辈三鞠躬,少了些纸钱,放了鞭炮,于是便走了,不复以往之香火袅绕,人声鼎沸。

除夕夜,人是团圆了,但吃完了团圆饭,人们便各自活动,大人们打扑克,孩子们奔向网络,以往家人围坐看春晚的日子不复存在。大年初一,传统上是要一起床就去拜年的,但是本该如此的我还是好像机械般起床,过我的学习生活。我不禁在想:是年味淡了,还是我长大了?

或许年味根本没有淡,因为除了我看到的祭祖的简化、焰火的渐少,还有我看到的各种新奇的过年方式。人们开始习惯了过年旅游、过年学习、过年运动,牌桌上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电视前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从此来看,年味真的没有淡。我当初下结论说年味淡了,也许是我一时寂寞看到了片影便妄下结论。

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年龄是大了不少。我已不如儿时天真,当时的我可以拿着鞭炮于各家各户间串门,在想点燃的时候点燃。现在的我如果这么做却一定被说幼稚。的确,我必须为这长大作出牺牲。但是如果仅从年龄上看我是长大了,如今我是高中生,压力令我身不由己,我无力去管得了传统这些东西。相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我也难其万里归家只为一聚的艰辛,我没有好像他们一样的阅历,从心底认识到家的温暖,那么我其实是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我只能够在团圆之时感受到过年的温暖,却没有为之付出辛酸。

我一直有感于各种传统的变迁,但也不好像老人般怀古伤今似的,过年对于我来说,我认识到的是传承的力量,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维系团结的力量,这是我无法否定的。仅仅从我的微薄阅历来看,年味没有淡,是我没有真正长大。

追寻那道光作文高中生【四】

“一眨眼又是一年”,除夕上午在家门口撕下旧,贴上新对联的时候像往年每一年这个时候一样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对于多愁善感的我来说,每到辞旧迎新,岁月替换的时候我都会感觉时光匆匆,都会有一种感叹中又带有几分欣喜的感觉。

想想我是一个多么幸运的人啊,从小到大一家人都没有背井离乡,没有只有过年才能回故乡相聚团圆的苦楚;又想想我又有几分不幸,一年到头都生活在一个地方,家人不曾少见,亲戚经常往来,倒没了团圆的兴奋,而且最美家乡往往是景色秀丽,我又没了像有农村老家的人可写的最美家乡。可再细细思量,这在身边的家乡,这从未离开的家乡,这有几分市井的生活倒也耐人寻味,闲情逸致,我这土生土长的南宁市区人也应该骄傲骄傲,珍惜身边的最美。

这家乡的年味,我觉得最美好的日子还是以前小时候在人民西路的家,过起年那才是真真儿的年味。很清楚地记得,每年除夕前一天,天没亮的时候,奶奶妈妈和几个亲戚就在客厅里开始包粽子,备下年货,我特别怀念那时什么吃的东西都自家制作。而且那时我家靠近水街,常闻热闹,到了年关,水街更是热闹非凡,让我怀念除了热闹,还有南宁的特色,譬如那街上萦绕耳旁的都是白话,又譬如卖的大多是南宁的特色食品,那五颜六色的粉利,那绿油油的粽叶,还有那晶莹剔透的粉饺和白白的粉虫和肠粉;还有我最喜欢吃的马蹄糕。

重要的不仅仅是美食,还有寄托在这些特色上的感情。

如今虽然已拆迁,以前的水街也面目全非,但现在住的小区也不缺乏年味;特别是现在的过年时的炮声和烟花。过年那几天断断续续或震耳或清脆的炮声不绝于耳,除夕的下午,虽然街上已冷冷清清,人们都团圆于家中,可却洋溢着喜庆的炮声,那时便是第一轮放炮的高潮,伴着黄昏,伴着团圆饭。到了快12点的时候,那才是放炮的大高潮,炮声、烟花色、寒暄声不绝于耳,人们都在以新年第一炮来祈求一年财源广进,身体健康。楼道里,楼道下,近处,远处,炮声一浪高过一浪,一声响过一声,炮声由远到近,重重叠叠;嫌恶这炮声的人,譬如我妈妈便称之为轰炸声,而我每到新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在阳台浸身于这“轰炸声”中,眼里闪烁着天空上的烟花,耳中独听着轰鸣的炮声。

追寻那道光作文高中生【五】

“快乐是什么?”我向四周大声呼喊,四周一片静寂,只有一串悠长的回音向远处延伸,延伸。“快乐到底是什么?”我又一次向四周呼喊,却依旧是回音向远处延伸,延伸……

小时候,总扯着大人的衣摆摇晃:“妈妈,你说快乐是什么呀?是不是很深奥呀?我可以拥有吗?”大人曲腿摸摸我的头小,说:“快乐就在你身边呀。”“那快乐到底什么?”我又问。大人也说不上来,只得说:“快乐就是笑容呀。”

孩子长大了,却依旧没明白快乐的真谛。快乐真的只是笑容吗?我迷惑不解,拿了伞走出家门,希望在这蒙蒙雨中可以找到答案。

漫步街中,街上细雨蒙蒙。我收了伞,沿着鹅卵石铺成的小路,走到公园的长椅上坐下。蒙蒙细雨飘落在衣上,很快渗透进去。雨雾中的花儿凝聚了些水珠,随风袭来的寒气刮在脸上,冷冷的。树木上的水珠低落下来,“滴答,滴答……”远处,朦胧中透出几分淡淡的山色,仿似画家在水墨画中浅浅地勾勒了几笔。

突然闻到一缕缕花香,我的目光向花丛望去。几个小孩子在花丛边打闹。一个小孩手里握着几朵花儿,后面有几个小孩追着,要抢她手里的花。孩子们笑着,跑着,闹着,野菊花般的脸上绽放着专属于他们的稚气的笑容。看着他们,我又想起了那童年午后乡间小路上,我和几个儿时伙伴追抢几个随手在路边摘的小荆球时的快乐。

雨停了,天上又出现了淡红色的太阳,山间的雨雾逐渐散去,花儿和着清风的节奏跳舞。孩子走了,地上的残花只留下花茎、花芯和散落的花瓣。我的疑问也随着花的落地而消失。童年的笑容又出现在我的脸上。然而,那笑是一种单纯的快乐。

追寻那道光作文高中生【六】

快要过年了。老人们都按照习俗操办一些年货。今天,我和妈妈去帮姥姥,姥爷做麻花。

做麻花主要就是搓和炸。姥爷让姥姥搓,自己去炸。可姥姥去不同意。原因是怕姥爷炸糊或是不熟。最后,姥爷同意了。于是,我,妈妈,姥爷三人负责搓麻花。姥姥自己负责炸麻花。姥姥给我们端来一盆面。姥爷把它们切成了一条一条的,妈妈和姥爷开始搓麻花了。我看着她们搓出来的麻花心里真是急啊。我边看边问姥爷怎么做。姥姥耐心地说:“把小块面搓成细长条,握住面的两头,向相反的方向搓。然后,提起两头面条会自然卷到一起,形成麻花拧劲状。”我边做边看姥爷做。姥爷也一次次耐心的教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次的实验。我终于成功学会了。我把搓好的麻花小心的放在手心里给姥爷看。姥爷乐呵呵的表扬我:“哦,哦,真不错,有点传统麻花的意思了。我外孙真聪明啊!”妈妈也复合“是啊,是啊,真不错啊!”终于学会了,我兴奋拿着自己搓的小麻花坐在沙发上。开始漫不经心的为自己的小麻花编了首歌谣:“都说麻花儿香,香里带着甜,都说麻花甜,甜里透着香……”我的歌声引来姥爷的赞许声和笑声。

我忽然感觉姥姥一个人在厨房挺孤单的。就拿着搓好的麻花。去找姥姥了。看着姥姥熟练的把麻花放油锅里,那小麻花在油锅里上下翻滚。一会就变成金黄色。我心里痒痒的。就问姥姥能不能让我也炸上一根姥姥开始说不行。因为怕我被油烫,说要过年了。可姥姥哪能经起我的软磨硬泡。最后,姥姥教我:“要贴着锅边慢慢的放进去,一定不要往里用力扔。那样会溅起油花的。”我按着姥姥的方法。慢慢的将一根麻花放进油里。我继续往里放。放了几根之后,姥姥叫我停下了。说不能够放一子放太多。一会我放的麻花就飘了起来。一会就变黄了。等它一出锅。我就拿出姥爷和妈妈尝尝。看着姥爷和妈妈都十分高兴。我也特别高兴。我看搓成长条的面,真的好像长胡子。就将它贴在了鼻子下面。做成了白胡子。大家被我的幼稚举动笑的前仰后合。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姥爷,此时也荡漾着无尽的笑容。最后,连我自己都被逗乐了……

这次帮姥姥炸麻花。我学会了好多东西。我决定去建意奶奶也炸麻花。因为,这麻花炸出了欢乐。炸出了知识。炸出了团圆。

追寻那道光作文高中生【七】

我的家乡在华亭,在我们家乡进入腊月门,传统节日一个连着一个,年味一天浓过一天,传统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也就更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了。

腊月初八这是华亭过年的前奏,这天要吃腊八粥,还要在腊八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腊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雀头”饺子用大肉作馅包成圆形雀头状,表示能够消灭危害庄家的麻雀(据传说腊八这天见不到危害庄家的麻雀)。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传统的小年,又名辞灶。华亭人对过小年非常重视,这天早饭要吃搅团,有盼望团圆之意。街面上有售卖的用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相传送灶时给灶王爷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了。送灶的时间大约在傍晚,家家都要摆祭品,放鞭炮,意味着过年开始了。

腊月的日子长了翅膀,一飞而过。转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贴,挂红灯,张灯结彩;户户围着餐桌、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

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乡的人都有“迎喜神”的传统,吃过“拉魂面”之后,村里的人个个穿戴一新,喜笑颜开,牵着或赶着身上披挂了彩纸折叠的纸扇的牛羊骡马,浩浩荡荡的向预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进发。这是为了驱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没病没灾。

元宵节那天,大街小巷马社火、高芯子、车社火排成了长队、绵延不断,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又一次将过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点燃用玉米、荞面捏的灯盏,小孩挑着纸糊的灯笼尽情玩耍,灯光、月光、星光融为一体,相映成辉。

正月二十三日已是过年最后一个节日,这天华亭农村有“燎疳”的习俗。妇女们使出浑身解数提早用鸡蛋壳、五色纸糊好“疳娃娃”,男人们则割足枯蒿茅草为“燎疳”做准备。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谁的“小媳妇”、“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门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当第一堆疳草点燃,听到有人大喝“燎疳喽——”,家家户户便都点燃疳草,霎时间熊熊焰火映红了村子,照亮了天空。人们争抢着从火焰上一跃而过,以求燎去病灾,燎红日子。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